(5)肾阳虚衰型:主证为胸闷憋气,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喘息不得卧,口唇、肢节青紫,四肢厥逆,大汗淋漓,尿少身肿,舌体胖大,舌质紫暗,脉微细或结代。治法:温阳利水。方药:真武汤加味。人参、白术、茯苓、桂枝、赤芍、白芍、桃仁各10g,丹参、益母草各15g,制附片、生姜各6g。加减:尿少者合用五苓散、五皮饮以利水消肿。
§§§第三节糖尿病脑血管病
糖尿病性脑血管病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2倍~3倍。据报道,糖尿病病程5年以下的病人,脑动脉硬化发生率为31%,而5年以上者发生率为70%。其临床特点为脑梗塞明显多于脑出血,脑梗塞部位以中小血管或腔隙性梗塞为主,而脑出血以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较多见。
一、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病因1.高血糖
高血糖不仅可使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内膜增厚、血管壁通透性改变、脂质沉积在动脉血管壁上,从而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且可使脑细胞无氧酵解增加、乳酸积聚,造成脑细胞损伤,促使急性脑缺血的发生。
2.高血压
糖尿病常并发高血压,高血压所产生的血管内压力增高,容易加重动脉硬化和狭窄,促使脑卒中发生。据临床研究报道,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的发生率为非糖尿病者的6倍。
3.血液高黏度和高凝状态
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增多,使红细胞黏附性增强、聚集增快、变形能力减弱;加之血小板的黏附性增强、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使血流缓慢、淤滞,导致组织细胞缺氧,以致血管内微小血栓形成,更加重了血液的高黏度、高凝滞状态,促使脑供血不足,脑梗塞的发生。
二、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
(1)糖尿病脑血管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梗塞,仅少数病人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
(2)糖尿病脑梗塞以中小动脉梗塞和多发性病灶较多见,如以椎—基动脉支配的小脑、脑干和大脑中动脉支配的大脑皮层和皮层下部位较多见,临床表现为反复轻度脑卒中发作,病人表现痴呆、震颤麻痹、小步态、共济失调或偏瘫等症状。三、糖尿病脑血管病的治疗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少搬动,尽量避免不良刺激,维持病人营养,注意水及电解质平衡。慢性期病人应有效控制高血糖、高血压,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精神紧张,并要控制饮食,使体重维持在接近标准体重的水平,限制钠盐摄入,以每天5g以内为宜。
2.缺血性脑血管病
包括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和脑梗塞的治疗,主要有以下六点。①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潘生丁、噻氯匹啶、维脑路通。②溶栓疗法。可选用链激酶、尿激酶治疗。③抗凝治疗。可选用法华令、肝素。④血液稀释疗法。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治疗。⑤血管扩张剂。可用罂粟碱、烟酸等。⑥降低颅内压。可用20%甘露醇、速尿等。
3.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
急性期防止继续出血、降低颅内压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四点:①止血。可选用6-氨基己酸、抗血纤溶芳酸、安络血、止血敏等。②降低颅内压。可选用20%甘露醇、25%山梨醇、10%甘油、速尿等。③脑代谢活化剂。可选用能量合剂、胞二磷胆碱、细胞色素C、脑活素等。④防治并发症。防治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对于消化道出血的防治,可用雷尼替丁静脉或肌肉注射及6-氨基己酸等止血药。
四、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糖尿病脑血管病属中医学的“中风”“偏枯”“眩晕”“头痛”等范围,中医认为,此病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在气血,实在风、火、痰、淤。
(一)脑出血
1.急性期
发病1~2星期内为急性期,临床表现有闭证与脱证之分。
(1)闭证:昏迷、偏瘫、口眼歪邪、面赤身热、牙关紧闭、肢体强硬、二便不通,舌红苔黄、脉弦滑数。治法:清肝、熄风、开窍。方药:可先用安宫牛黄丸,每天2次,每次1丸灌服或鼻饲;亦可用至宝丹,每天2次,每次1丸灌服或鼻饲。汤剂用羚羊钩藤汤加味:钩藤、生大黄(后下)、石决明、全瓜蒌、丹参各15g,黄芩、栀子、赤芍、白芍、玄明粉(冲服)各10g,羚羊角粉(冲服)3g,参三七(冲服)6g,炙甘草4g,竹沥汁30ml。加减:如大便畅通后,减大黄用量至9g,去玄明粉;血压过高者,加怀牛膝、川牛膝各15g,夏枯草、草决明各10g;若病人壮热、面赤、烦躁者,加生石膏、寒水石各30g。水煎300ml,分3次灌服或鼻饲。
(2)脱证:昏迷,偏瘫,口眼歪邪,面色苍白,肢体软瘫,手撒遗尿,四肢逆冷,舌淡苔白,舌短缩,脉微欲绝。治法:回阳固脱。方药:参附汤加味。人参30g、制附片15g、五味子15g。加减:若病人汗出不止者,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若神昏者加菖蒲、远志各10g;若四肢厥逆、面红目赤、脉洪大无根者,为阴阳俱脱之证,加生龙骨、生牡蛎、白芍各15g,山萸肉10g。
2.恢复期
急性期过后,病人逐渐清醒,就进入恢复期。这时候,病人虚证的本质显现,而淤血痰浊还留滞于经络,临床表现以肢体瘫痪、语言不利为主要证候。
(1)气虚血淤:面部萎黄,疲乏无力,偏瘫,舌质暗淡或有淤斑,脉细弱或虚大。治法:补气活血、祛淤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45g,当归、赤芍、川芎、红花各10g,丹参、鸡血藤、伸筋草、玄参各15g。加减:若病人兼有口干咽燥、视力减退、腰膝酸软等肾虚证候者,加熟地、肉苁蓉、怀牛膝各15g,焦杜仲、桑寄生、山萸肉各10g,以滋补肾阴;如兼见头痛眩晕者,加青木香、草决明、汉防己各10g,以清肝、祛风、止痛;肢体活动恢复较慢者,加葛根、山甲株、橘络、天竺黄各10g,以化痰通络。
(2)阴虚阳亢:偏瘫、语謇、面红、头痛、烦躁,舌质红、苔薄黄而燥,脉弦数。治法:滋水涵木、镇肝熄风。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生牡蛎各15g,天麻10g,钩藤、生石决明、丹参、生地各12g。加减:若病人头晕、头痛、腰膝酸软明显者,加首乌、桑寄生、枸杞子各10g,以滋补肝肾;若头晕目眩突出者,加羚羊角粉(冲服)3g,珍珠母15g,菊花、夏枯草各10g,以平肝潜阳;若病人兼有淤血阻滞而表现肢体麻木者,加桃仁、红花、桑枝各10g,赤芍、莶草各15g,以活血通络。
3.后遗症期
此期病程较长,病人因长期消耗而精气内损,恢复比较缓慢。
(1)肝肾阴虚:肢体偏废,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早泄,夜尿频多,舌质淡胖、苔薄,脉沉细。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地黄饮子加减。熟地15g,巴戟天、山萸肉、石斛、麦冬、肉苁蓉、茯苓各9g,制附片、五味子、菖蒲、远志各6g,肉桂3g。加减:若病人表现语言謇涩明显者,加陈皮、胆南星、天竺黄各9g,以化痰开窍。
(2)气血两虚、淤血阻络:主证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半侧肢体缓纵不收,舌质胖淡,苔白,脉细弱。治法: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归脾汤合桃仁四物汤加减。黄芪、党参、丹参、熟地各15g,白术、云苓、地龙、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g。加减:若病人表现下肢软弱无力者,加怀牛膝、焦杜仲各15g,桑寄生10g,以补肝肾、强筋骨;若病人兼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火麻仁各10g,以润肠通便;若病人兼见夜尿增多者,加覆盆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g,以补肾固涩;如病人表现肢体瘫痪挛缩而疼痛者,加服大活络丹或人参再造丸以补气血、强筋骨、通经活络。
(二)脑梗塞
本病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加之病人有淤血表现,即血流缓慢、血小板凝聚性增强,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以偏瘫表现为主。
(1)气虚血淤: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言謇,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乏力,疲倦多汗,大便稀溏,指甲色暗,舌质淡、边有齿痕,有淤斑或淤点,脉微细或虚大。治法:补气化淤、活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45g,怀牛膝、丹参、鸡血藤、莶草各15g,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橘络、桑枝、炮山甲各10g。加减:病人偏瘫日久不复,络脉淤滞不通者,加三七、水蛭、蜈蚣粉,比例为2∶2∶1,研末,每天3次,每次3g,冲服,以增强化淤通络之力;病人痰淤互结,表现肢体麻木不仁者,加炮南星、炒白芥子各10g,竹沥10ml,姜汁适量以化痰通络;如病人有热象,表现头晕目眩,面色潮红,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去黄芪,加黄芩、夏枯草、栀子、草决明、菊花各10g,白芍、钩藤、石决明各15g,以清热平肝。
(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謇,腰膝酸软,舌红苔黄,脉弦细数或弦滑。治法:平肝熄风,化痰淤、通经络。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代赭石(先煎)、生龙牡(先煎)各20g,怀牛膝、白芍、生地、玄参各12g,天冬、麦冬、钩藤各10g,天麻、龟板各12g。加减:病人眩晕明显者加菊花10g,以清肝热;肢体麻木明显者,加桑枝10g,僵蚕6g,石决明、珍珠母、丹参各15g,白蒺藜、红花各12g,以活血通络,清热平肝;病人舌謇痰多明显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0g,竹沥10ml以清热祛痰;腰膝酸软明显者,加焦杜仲、石斛各15g,桑寄生10g,以补益肝肾。
§§§第四节糖尿病肢体血管病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是以下肢动脉硬化及末梢血管病变引起循环障碍、甚至血管闭塞为主,发生糖尿病足部损害。约20%的糖尿病人因足部损害而住院,糖尿病足部损害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人的19倍。
一、糖尿病肢体血管病产生的原因
糖尿病肢体血管病主要表现为足部损害,其病因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加之周围神经和植物神经病变,以及局部感染,共同引起本病发生。由于植物神经紊乱使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皲裂、柔韧性减低;感觉减退或消失,使病变部位易受外伤;神经病变使足部正常结构破坏而形成棰状趾、爪样趾、足弓塌陷等,容易形成胼胝、溃疡和感染,引起骨髓炎。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白细胞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微小的损伤就能引起感染,而且易于扩散,形成糖尿病足部损害。
二、糖尿病肢体血管病的临床表现下肢皮肤瘙痒、干燥、无汗、毳毛少,皮肤颜色变黑并伴有色素沉着,肢端发凉或浮肿,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深部及浅神经反射迟钝或消失。患病肢端有刺痛、灼痛、麻木感,以及感觉迟钝或感觉消失。患肢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局部出现坏死、溃破、感染久不收口。由于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而形成弓状足、棰状趾、爪样趾等。
三、糖尿病肢体血管病的治疗首先是严格控制血糖,临床实验证实,未控制的糖尿病人存在白细胞功能受损,所以,需要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接近于正常水平。对局部感染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对足部溃疡应彻底清疮,必要时可配合高压氧疗法。如果足部溃疡经以上处理仍长期不愈合,或病变出现腐败、局部或全身情况急剧恶化,可施行截肢术。
四、糖尿病肢体血管病的中医治疗
(一)内治法
1.湿热毒盛
患肢剧烈疼痛,昼轻夜重,喜凉怕热,局部皮肤色紫暗,肿胀或黑、溃烂,脓液恶臭,趾端坏疽,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足部趺阳脉及太溪脉微细或消失。治法: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当归、赤芍、玄参、银花、连翘各15g,蒲公英30g,黄芪20g,丹皮、白芷、苍术、黄柏、怀牛膝各10g。加减:若疼痛剧烈者,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以活血止痛;如兼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9g,芒硝(冲服)20g,以通腑泄热。
2.阳虚血淤
面色暗淡无华,患肢疼痛麻木,入夜尤甚,皮肤苍白发凉,舌淡苔白,脉沉迟而细,趺阳脉微或消失。治法:益气温阳、活血通痹。方药:阳和汤加减。黄芪、党参、当归、鸡血藤各15g,红花、赤芍、桂枝、木瓜各12g,鹿角胶(烊化)10g,川乌、全蝎各6g。加减:若患肢厥冷、皮肤青紫者,加制附片10g,怀牛膝15g,以加强温经通脉之力;若下肢疼痛剧烈者,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g以活血止痛。
(二)外治法
1.外洗方
(1)未破溃期外洗方:乳香、没药、红花各15g,桂枝、桑枝各10g,生姜100g,葱根6个。水煎外洗,每天2次。
(2)已破溃期外洗方:黄连、黄柏、蒲公英、紫地丁各30g。水煎外洗,每天2次~3次。
2.外敷膏
(1)未破溃期:白芷、赤芍、甘草各10g,以上3味药共研细末,麻油调和外敷。
(2)已破溃期:当归60g,白芷15g,白蜡60g,轻粉12g,甘草36g,紫草6g,血竭12g,麻油100g。先将当归、白芷、紫草、入麻油内浸泡3d,然后入锅内慢火熬至微枯,去渣留汁,再入锅内煎滚,入血竭化尽,再入白蜡,微火化开,倾入容器内,候片刻,再入研细的轻粉,搅匀备用。此名生肌玉红膏,用于已破溃者外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