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一边行走,一边期待:人生成长的心理攻略
17855200000017

第17章 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3)

当俄国人为罗巴切夫斯基树立起雕像时,这个世界上第一个为数学家立起的雕像并不止是在向一个杰出的科学家表达敬意,它也是在对人性中最值得赞颂的一种品质——对真理和自己的坚信——表达敬意。这种坚信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不管成功有多远,也不管他人是多么不相信成功的存在,都能将它吸引而来。

多年以前,一个韩国留学生到剑桥大学学习心理学。在读书期间,他经常流连于学校的咖啡厅和茶座,因为在这里,经常会有学术权威们的聚会,他们当中还有很多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多次倾听了他们的聊天内容之后,这个留学生有了令他感到惊讶的发现,那就是这些学术权威普遍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顺理成章的事,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取得的成就是一件多么难以做到的事情,而普通人却通常都把成功之路想象得无比艰难,从而失去了达到更高目标的信念。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持续不断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要实现的目标是多么艰难上,我们就永远不会实现它。而当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就会发现,成功其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不仅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同样的,自信也是很多成功管理者所具备的素质。

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称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的CEO)的成功源于自始至终的自信和专注。“他是一个罕见的将谦虚、专注和极度自信集于一身的人。他已经多次显示出理想主义的迹象。但同样有很多证据表明,他的专注和远见可以让他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成功CEO。”扎克伯格是一个自信而专注的天才,曾经有很多人怀疑他是否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而事实证明,自信和专注正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最应具备的品质,这种品质,创建了Facebook的扎克伯格有,创建了微软的比尔·盖茨有,创建了苹果的乔布斯也有。经济心理学的研究者们发现,成功的企业领导者都有很强的信心,他们既会在自己内心相信自己,他们也在公众面前表现出这种自信心。成功的欲望才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真正源泉。

这些人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成就的大小,通常不会超出他自信心的大小。也就是说,一个人对自己有多高的期待,他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理学研究以及实验的结果都能证明,当你有足够的自信去达成所愿时,几乎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的。正如拿破仑将军那石破天惊的一语:“我成功,是因为我志在成功。”

“不要着急,休息一下”

1927年,一个叫威尔逊的英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有趣的是,获此殊荣的人却是一个气象学家。在完成他那加速了人类科技进程的发明之前,查尔斯·汤姆逊·里斯·威尔逊还只是剑桥大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气象学研究者,他所作的研究是云雾中的光学现象。出于研究需要,他迫切想要了解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基本粒子在大气中如何运动和变化,但在当时,却难以做到。威尔逊为此夜以继日地苦心研究,却没什么进展。于是他决定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休息一下。

在这段时间里,他回想起自己曾到位于苏格兰西部的本尼维斯山上作过的一次旅行。在海拔4000米的本尼维斯山上,威尔逊看到了奇丽的云雾美景,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想法突然冲进他的头脑中——也许他可以在实验室中重现这一景象,从而让人类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在这些云雾中留下痕迹。云雾室这项使威尔逊获得科学界最高奖项的伟大发明就是这样出现的,它为人类洞开观察微观世界的窗户,这次灵感的闪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物理学的发展轨迹,也开启了威尔逊本人在科学界的大好前程。

威尔逊所遇到的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作酝酿效应,它是指当我们在反复探索或思考一个问题而得不到答案时,可以暂时把它放下,去做一些与之不相干的事情,而当某种机遇出现,这个困扰我们的问题会突然解开,让我们恍然大悟。如今,科学家们也不能完全解释这一现象,他们只能告诉我们,这样做可以让你突发灵感,但是不要问我它是如何发生的。而对这一现象最简单的表述就是:“不要着急,休息一下。”

学会酝酿“灵光一闪”

英国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这个实验由一个有趣的题目开始,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尝试着自己想出答案,或许还会得出与心理学家们相同的结论。这个题目是这样的:在你的面前,有这样四个小链子(如图1),每个小链子有三个环。现在,你一共有15元钱,每打开一个小环,会用掉两元钱,每封合一个小环,会用掉3元钱。这个题目开始时,所有的小环都是封合的。你所要做的是,把这12个环连成一个大链子(如图2),但一共花的钱不能超过15元。

问题出完,实验开始了。参与实验的志愿者们被分成了三组,每一组的成员都有30分钟用来解答这个题目,不同的是,设计实验的心理学家对每组成员的完成过程提出不了同的要求。第一组成员有连续不间断的30分钟用来解题;第二组在30分钟内插进了30分钟来做与解题不相干的事情;第三组在30分钟内竟然中断了4个小时让其成员“不务正业”。结果,在30分钟的思考时间内,第一组中有55%的人解决了问题,第二组有64%的人得出了正确答案,而第三组中成功的人则高达85%。(在本节的最后,你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此之前,笔者祝你好运。)

这个实验要证明的,就是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酝酿效应”。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有很多机会可以认识和经历到它,〖JP+1〗因为这种效应常陪伴在我们身边,时不时地带给我们惊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叫它的另一个名字—— “突发灵感”。

凡是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人对于元素周期表都不会感到陌生,这张表,揭示了物质世界的一个重大秘密,使科学家们掌握了自然界物质存在和变化的规律,是化学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中的一座里程碑。

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经历对心理学的研究也颇有启发,这可以说是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

在门捷列夫投身化学界并使同时代的多数化学家都显得黯然失色以前,就有很多杰出的化学家研究过诸如“元素之间有什么联系?”“新的元素怎样去发现?”等问题。他们虽然没能有所建树,却让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后来的科学家们更具诱惑力。门捷列夫就毫无畏惧地投入了这项艰难的探索中,他不分昼夜地研究元素的化学性质,把每个元素记在小卡片上,并在实验室里长时间地工作,常因大脑过度紧张而导致晕眩,然而即使这样他却还是一无所获。于是他决定走出实验室,外出考察整理资料。一天,正当他拎着箱子准备登上一列火车的车厢时,一个念头闪现在他的头脑中,他突然意识到元素化合物的形式和性质与元素原子量的大小有着周期性的关联。他就是这样完成了一项不朽的光荣。

门捷列夫所经历的就是心理学中的“酝酿效应”,即所谓的“灵光一闪”。很多人都曾有一种相似的经历:当我们努力想解决一个问题,反复研究、冥思苦想而毫无结果时,如果把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当某种机遇出现时,这个曾经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好像它从来不曾困扰我们一样。

这一效应最早被心理学家们捕捉到是因为它经常出现在科学家们的研究中,而科学家几乎是最擅长记录自己研究经历的一群人。美国化学家普拉特曾在一项研究中陷入困境。于是他决定暂时摆脱这一问题的困扰,放下纷乱的思绪,走到街上。“突然,在街上的一个地方——我至今还能指出那个地方——一个想法仿佛从天而降,来到我脑中,其清晰明确犹如一个声音在大声喊叫。我决心放下工作,放下有关工作的一切思想。第二天,我在做一件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时,好像电光一闪,突然在头脑中出现了一个思想,这就是解决的方法,……简单到使我奇怪怎么先前竟然没有想到。”中国人对于这种效应自古就有一段生动的描绘:“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