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辣口味心理学
17855300000044

第44章 高低大不同,亲疏有玄机——破译身体语言与空间位置的奥妙关系(1)

高度和身份地位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玄妙的比例。当我们想获得更高的身份和地位时,我们往往会挺直腰背,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加高大;而当我们想表现得恭顺而服从时,则通常会弯曲身体,使自己看起来显得比对方矮小。

高度与身份地位之间的比例奥妙

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向“上”的强烈愿望。现实生活中,人们向上的心理渴求随处可见。比如一些领导者讲话时,总是喜欢站在高于群众的某个位置上,法庭上高高在上的法官看起来永远都是那么威严而不可侵犯,奥运会上最高的那个领奖台永远都属于这个项目的冠军运动员,而获得银牌和铜牌的选手则永远都只能仰视冠军,甚至于那些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者在向熙熙攘攘的人群发表激情四溢的演说时,也喜欢站在一个破纸箱或一块石头上,以彰显自己的突出和高大。

当然,最能体现高度与地位关系、也最让人忍俊不禁、印象深刻的画面,当属“二战”爆发不久前卓别林拍摄的影片《大独裁者》中的一幕了。影片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这两个大独裁者同时来到一家理发店理发。当两人在理发椅上坐定后,理发师开始为他们剃胡子。此时,两位大独裁者都想向对方显示:自己才是法西斯的最高主宰。于是,两人开始了让旁观者哭笑不得的“暗战”。由于此时的两人脸上都被涂满了肥皂沫,且被围布紧紧地束缚在椅子上了,因此。两人能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强大的方式只剩下一个了:看谁把自己的椅子升得更高。于是,这两个家伙就开始在那拼命地拉高自己的椅子。

故事画面固然滑稽可笑,但确实向我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高度和身份地位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和玄妙的比例。很多情况下,无论是动物还是人,都喜欢用高度抢占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站立的发言姿势对获取谈话控制权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长久以来,挺直或弯曲身体的做法一直就是人们用来建立上下级关系的一种方法。当我们在提到皇室成员时,常常会用到“阁下、殿下”等词语;而当我们在谈论那些言行令人不悦的人时,使用的词语往往就变成了“粗俗”“卑贱”和“下等生活”等。相信谁都不希望别人说自己“鼠目寸光”,更不愿意被其他人“看不起”,或是在人前“低人一等”。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演说者大都会选择站在高人一等的演讲台上发表激情四射的演讲。在有些国家的文化当中,人类社会常常被分成了“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两个阶层。

那些位高权重,或表现出色的人时常会摆出一副“傲慢不可一世的样子”,并“从容不迫地应对”所有人或事。他们会以一种“俯视”的眼光打量着周遭的一切,或是用一种“趾高气扬”的态度来评估身边的人或事。神话传说中,没有哪位自命不凡的神灵会住在偏僻的荒野里,更不会屈尊降贵地选择山谷或盐沼为自己的栖息之所。通常,那些神灵们都住在像瓦尔哈拉殿堂,或奥林匹斯山上那种远离人间烟火、高高在上的天堂圣地。

假如你想检测一下高度与威信之间的关系,那么你可以找一个朋友来完成以下这个测试。首先,你躺在地上,让你的朋友笔直地站在你的身旁,此时你们俩之间的高度差就达到了最大值。接着,你让你的朋友用最大的声音、最严厉的表情来申斥你,谴责你。之后,你们俩交换位置,你站着,他躺下;然后再让他以同样的态度重复之前斥责你的话语和动作。这时候,你会发现,他不仅会觉得这样做异常困难,而且就连他的声音也发生了变化,根本无法再像刚才那样理直气壮。这一次,他完全缺乏底气和应有的威信。

有趣的是,某些时间和场合,放低自己的身体却是优越的信号。比如在别人家中,如果你悠闲地躺在沙发上,身体放得很低,而主人却站在一旁。这种在别人的地盘毫无拘束的行为,实则是在向主人表示自己的优势地位,或者说是你因为身份尊贵而对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这无疑是很不礼貌的。

所以,对身份地位与高度之间关系含义的理解,应该随时间地点以及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

个人空间:不可擅闯的私人领地

上下班高峰,电梯和地铁那狭小的空间里,像沙丁鱼似的密密挤着很多人。身体相触碰的尴尬感受,很多人都曾亲身体验。这里可谓是人们最容易发生小摩擦的地方,一不小心就会打起口水战甚至拳脚相向。而人们之所以会对紧贴着自己的人感到反感,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专属的个人空间,它仿佛是一个便携式的大气泡,无形地环绕着人们的身体。不管我们走到哪里,这个“气泡”以内的空间就是我们的个人空间。当这个空间被侵犯,任何人都无法保持自在和淡定。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之一,正是这种渴望让我们获得了我们所需要的个人空间。审讯员在审问罪犯时,常常采用入侵个人空间的技巧来摧垮犯人的抵抗心理。他们让犯人坐在硬邦邦且没有扶手的椅子上,让他身处空荡荡的房间中央,并不断地接近他的私密空间甚至是特别私密空间,直到他肯老老实实回答问题为止。通常情况下,犯人们都会难以忍受私密空间被人侵犯的折磨,很快就会放弃抵抗。

一个人所拥有的房屋和他经常使用的空间,共同构成了他的私有领地。在这些领地遭受入侵的时候,他会为了捍卫他们而战。家、办公室、汽车,都代表着一个人的私有领地,人们会用墙、铁门、栅栏、户门之类的东西明确划分领地的边缘。在这些地方,常常可以看到比较明显的个人标签。倘若你独占一个办公桌,为了避免他人使用,你会用私人物品占据桌面的位置。例如,日历、个人照片、小毛绒玩具、小盆的仙人掌、写满字迹的便利贴等,表示主人的存在。假如你是同其他人共用一个办公桌,两个人都有可能会将自己的物品延伸到对方的空间,此时的个人领地标示就更为必要,而选用小物品来确认两人之间的边界是常见的招数。

家庭作为私人生活的地点,是个人领地标示最明显的地方,不可随便乱闯。即便是朋友,出于礼貌,也应在主人的引导下参观室内的空间,而不可随处走动。尤其家庭中的卧室是最为私密的地点,属于绝对的个人领域,万不可造次乱闯。

每一个领地的内部也会被分为若干个小领地。比如,家庭中的某个成员可能会将厨房视为自己的专属领地,在他使用厨房时不允许任何其他成员进入厨房;也许咖啡馆的某个顾客会特别青睐墙角的那个席位,家里的妈妈或者爸爸也会有自己最喜欢的某把椅子;公司里的某个商务人士可能会对会议室的某个座位特别偏爱,而将它视为自己的专属空间,等等。所有这些区域要么就是人们所拥有的财产,要么就是人们常常使用的空间。

由于社交、公共场合的个人边界显现得并不明显,人们会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空间的所有权。选择具有私人性质的小物品如书本、衣服、雨伞、背包等,都将是展示个人领地的常用方法。在大众的观念中,私人物品就代表了私人空间,没有经过同意不能随便碰触。所以,即使再小的东西,也能起到标示个人领地的作用。比如,咖啡馆的那位顾客为了充分占有自己喜爱的座位,甚至会在桌面上刻上自己名字的大写字母;公司的那位商务人士为了标记属于自己的座位,会用文件夹、钢笔、书、衣服等东西堆满那个半径46厘米的私密空间……凡此种种,都是在暗示你:这是我的个人空间,请勿擅闯。

空间定位的固定习俗

社会中,在这个地球村上,我们每天都要和他人交往,而此过程中,保持距离、保证个人空间不受干扰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人与人之间保持安全的依据是距离,它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很大影响,而通过身体语言的解读,人们将会对距离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个人空间就体现在与他人相处时的距离上,根据距离的不同,表示双方的关系不同。人们会依据交际环境的不同,把个人空间分为四个不同的距离,并根据交际性质的不同、交际对象关系的亲疏来进行调整。

1.私密空间

其半径大小为15厘米至45厘米。在所有不同模式的个人空间中,私密空间的间距是最为重要的,因为人们对于这个空间有着格外强烈的防护心理,就像对待自己的私有财产一样。由于这种距离会引起人们之间的身体接触,所以只有在感情上与我们特别亲近的人或者动物才会被允许进入这个空间,比如恋人、父母、配偶、孩子、密友、亲戚和宠物等。其他人若进入这个区域或碰触自己的身体,将会产生被侵犯的感觉。

在这个空间里,还有更为私密的一个区域,那就是与我们的身体间距小于15厘米的区域。一般来说,只有在进行私密的身体接触时,我们才会允许他人进入这个区域,这就是所谓的特别私密空间。

别人一般会在两种情况下进入我们的私密空间:其一,进入者是一个关系密切的亲戚或者朋友,也可能是爱抚我们的情侣;其二,怀有敌意的入侵者,甚至准备对我们进行攻击。就像我们前面所说过的那样,人们只能容忍陌生人进入自己的私人空间和社交空间。所以,一个闯入私密空间的陌生人会让我们的身体立刻产生生理反应,心跳会加快,整个身体都做好了随时出击或者逃跑的准备。

如果你跟一个初次见面的人勾肩搭背,即使你表现得非常友好和善,对方也会觉得十分反感。尽管他们可能满面笑容,似乎相当喜欢你,但你得知道,这仅仅只是因为他们不想得罪你。

2.私人空间

其半径大小为0.46米至1.2米。我们在鸡尾酒会、公司聚餐以及其他友好的社交场合,通常会与他人保持这样的距离。通常这种距离在熟悉的人之间使用,显得双方既亲切又不过分亲密。

3.社交空间

其半径大小为1.22米至3.6米。在跟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时,我们会跟他们保持这样的距离,例如初次见面的人、上门维修的水管工或邮递员、街边便利店的店主、新来的同事等。这一距离既能促进双方交谈,又不会有侵犯和极不礼貌的嫌疑。

4.公共空间

其半径大小为3.6米以上。当我们需要在众人面前演讲成发言时,使用的基本是这个距离,它主要适合于和一大批人打交道的时候。在这一距离的情况下,演讲者或发言者才会感到舒服,有畅所欲言的愿望。

上述所有间距如果在女人和女人打交道时,可能会缩小,因为跟男人相比,女人和女人之间保持的身体间距更近一些,而且更喜欢面对面相视交谈,彼此的身体接触也更多。反之,如果是男人和男人打交道,间距则可能会扩大。

如果你想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就一定要遵守“保持身体间距”这一黄金法则。只有在和别人的关系更加亲密的时候,别人才会愿意让我们进一步靠近他。

“正中间法则”

当一个人在陌生人群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空间时,比如寻找电影院或者会议桌旁的座位、健身俱乐部里的毛巾挂钩之类,他的行动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人一般都会先往比较宽敞的区域看,然后选择正中间的那个位置作为自己的空间。

具体而言,如果是在电影院,他会在坐得离自己最近的一位观众与排尾之间的区域寻找位置,最后在两点之间的正中落座。如果是在健身俱乐部,他会在空毛巾挂钩最多的区域寻找位置,然后选择挂在空毛巾架的正中间,与两旁被他人使用的挂钩保持相同的距离;也可能他会像在电影院找座位那样,选择位于毛巾架顶头和最近一个他人的毛巾挂钩正中间的位置。

这种保持距离的礼节是为了避免因为靠别人过近或者过远而冒犯别人。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在电影院中,没有选择位于排尾与邻近观众的正中间的位置,那位相邻的观众心里可能就会有想法;而如果你离他太远,他会怀疑你是不是讨厌他这个人;一旦你离他太近,他又会有受到胁迫的感觉。因此,坚持“正中间法则”这一礼仪,就是为了维持人与人之间融洽的气氛。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对这一行为准则似乎还需要多加练习。

赴宴时,细心的人会观察到,尊重个人空间是不成文的规矩,所以餐厅会把盐、胡椒粉、糖、花以及其他一切桌上的物品都仔细地摆放在桌子正中间的那条线上,这样,每位顾客的座位都能得到平等的待遇。个人空间的大小都一样,取放佐料的距离也基本相等。如果在宴会进行过程中,有人试着悄悄地把盐瓶挪到一个同伴的身边,然后再把胡椒粉、花之类的东西也挪过去。不久,这位午宴同伴就会产生个人空间遭到入侵的微妙反应。他要么就会坐得离桌子远一点以便重新获得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要么就会把面前的东西都放回桌子中央。

只有在公共卫生间里,这个保持距离的“正中间法则”才会出现特例。我们发现人们在进入公共卫生间时,90%的时候都是直奔最尽头的厕位;如果那个厕位被占用了,人们才会使用“正中间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