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17856700000002

第2章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题解】

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到任不久,他就用了十三天的时间,跑了十四个乡,对全县的水利失修情况作了调查研究。本文就是王安石写给地方上级杜学士的一封信,报告鄞县水利失修的情况和提出准备组织人民兴修水利的意见。可见王安石的工作作风踏实而有勤谨爱民之心。

【原文】

十月十日,谨再拜奉书运使学士阁下:某愚不更事物之变[1],备官节下[2],以身得察于左右[3],事可施设[4],不敢因循苟简,以辜大君子推引之意[5],亦其职宜也。

鄞之地邑,跨负江海,水有所去,故人无水忧。而深山长谷之水,四面而出,沟渠浍[6]川,十百相通。长老[7]言,钱氏[8]时置营田吏卒[9],岁浚治之[10],人无旱忧,恃以丰足[11]。营田之废,六七十年。吏者因循,而民力不能自并[12],向[13]之渠川,稍稍浅塞,山谷之水,转以入海,而无所潴[14]。幸而雨泽时至,田犹不足于水。方夏历旬不雨,则众川之涸,可立而须[15]。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是皆人力不至,而非岁之咎[16]也。

某为县于此,幸岁大穰[17],以为宜乘人之有余,及其暇时,大浚治川渠,使有所潴,可以无不足水之患。而无老壮稚少,亦皆惩旱之数[18],而幸今之有余力,闻之翕然[19],皆劝趋之[20],无敢爱力[21]。夫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22]。诚有大利,犹将强之,况其所愿欲哉!窃以为此亦执事之所欲闻也。

伏惟执事[23]聪明辨智,天下之事,小之为无间,大之为崖岸,悉已讲[24]而明之矣。而又导利去害,汲汲[25]若不足。夫此最长民之吏当致意[26]者,故辄具以闻州,州既具以闻执事者。顾其厝[27]事之详,尚不得彻[28],辄复条件[29]以闻。唯执事少留聪明,有所未安,教而勿诛[30],幸甚。

【注释】

[1]不更事物之变:意为阅历短浅,不懂得世故。更,经历。变,事变,这里指世故。[2]节下:部下。[3]以身得察于左右:亲身得到您的考察。身,亲身、自己。左右,古时信中称呼对方,不直接说他本人,只称在他左右的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4]施设:办理。[5]以辜大君子推引之意:辜负您对我推荐引进的好意。辜,辜负。大君子,尊称杜学士。推引,推荐引进。[6]浍:田间水道。[7]长老:年长的老人。[8]钱氏:指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氏。[9]营田吏卒:官家招收破了产的农民替官家种田,叫营田。营田设有专人管理,叫营田吏卒。[10]岁浚治之:每年疏通河道。浚:疏通。之:指河道。[11]恃以丰足:依靠这样得到丰衣足食。[12]自并:自己组织起来。[13]向:向来、旧时之意。[14]潴:水停聚的地方。[15]可立而须:时间不久,就可立即等到。须:等待。[16]咎:错误,过失。[17]穰(ráng):丰收。[18]惩旱之数:多次遭受旱灾的教训。惩:警戒,教训。数:屡次。[19]翕(xī)然:统一或协调一致的样子。[20]趋之:趋向疏通河道。之:指疏通河道。[21]爱力:舍不得出力。[22]小人可与乐成,难与虑始:同百姓一起可与他们享受成果,却不能在开头时与他们商量办新事。[23]执事:原指左右办事的人。古人信中,为表示尊敬,常称对方执事。这里指杜学士。[24]讲:谋划。[25]汲汲:急急忙忙的样子。[26]致意:尽意,尽情表达心意。[27]厝:同“措”。[28]彻:到达。[29]条件:分条分件。[30]诛:责备。

【译文】

十月十日,谨再拜上书运使阁下:安石愚钝,阅历短浅,不懂世故,在您部下任职,亲身得到你的考察,凡应办理的事情,我都不敢因循保守苟且简慢,辜负您对我推荐引进的好意,这也是我的职责应该这样做了。

鄞县这个地方,横跨涌江,背靠大海,排水有去处,所以人们没有水患之忧。深山长谷的流水,向四面八方流出,各处的沟渠和田间水道,纵横贯通。年长的老人们说: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氏统治时,曾设置了专门管理营田的营田官兵,每年都疏通河道,人民不担心旱灾,依靠这些水利设施得到了丰衣足食。这以后,营田制被废除,已经六七十年了。当官的因循守旧,民众的力量又不能自己组织起来治理,旧时的沟渠河川,逐渐浅塞,山谷的流水,一直流入大海,而没有蓄水的地方。即使侥幸时常下雨,田里仍然缺水。到夏天超过十天不下雨,所有河流都会干涸,时间不长,这种情形就可立即到来。所以县里的百姓,最怕旱灾,而旱灾却连续几年。这些都是人力没有做到,而不是天时的过失。

我到这个县任知县,幸好今年大丰收,我认为应该趁农民有余粮,和农闲时候,大力疏通河道和沟渠,使其有蓄水的地方,不再有缺水的祸患。无论老年壮年少年儿童都有过多次遭受旱灾的教训,庆幸今年还有余力,听到要修理河道,大家都协调一致响应,积极趋向疏通河道,不敢舍不得出力。我们可与百姓享受成果,却难于在开头时同他们商量办事。诚然是一件有很大利益的事,还是要勉强他们干,何况兴修水利是他们自愿干的。我想这是你乐意知道的吧。

我佩服你很聪明,有辨别事情的智慧,对天下的事,小到无间隙,大到无边岸,全都谋划得很明白。对于兴利除害,能抓紧进行,只怕做得不够。开河这件事是治民的官吏最应尽情表达心意的事,所以我就上述情况已报告过州里,州里也已报告你了。但具体措施的详细报告,还没有呈上,所以我就逐条向你汇报。请你稍稍留神,如有不妥之处,望你指教而不予责备,那我就感到很荣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