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王安石散文
17856700000004

第4章 答曾子固书

【题解】

这封信是谈王安石自己的学习态度和方法的,学以致用,读得活,也用得活。同时对社会上的读书人只知死读儒家经典章句传注,士大夫们沉溺于个人私欲、名利、不知怎样治学,提出了批评。

【原文】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1]。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2],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3]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4]。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5],至于,《难经》、《素问》、《本草》[6]、诸小说[7],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8]。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9],然而墨、晏、邹、庄、申、韩[10]亦何所不读?彼致其知而后读[11],以有所去取,故异学[12]不能乱也。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13],不知自治而已。

子固以为如何?苦寒,比日侍奉万福,自爱。

【注释】

[1]乱俗:迷惑世俗之人。[2]中国圣人之经:指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等。[3]全经:指古代经典的全貌。[4]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只是读读经典的章句传注而已,并不能懂得经术治世的作用。后一“经”字,指经术治世的学问。[5]百家诸子之书:指先秦至汉初的各家学术著作的总称。[6]《难经》、《素问》、《本草》:都是古代的医药书。[7]诸小说:这里指的笔记小说、传奇故事等。[8]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不这样学习和请教,就不能够完全懂得圣人所讲的道理。圣人,指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孔、孟。[9]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扬雄虽然说过不喜欢非议圣人著作的书。扬雄,西汉时的儒家学者。为,谓、说。[10]墨、晏、邹、庄、申、韩:墨,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是墨家创始人,著有《墨子》一书。晏,晏子,名婴,春秋时齐国的大夫,有《晏子春秋》传世。邹,邹衍,战国齐国人,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邹子》《邹子终始》。庄,庄子,名周,战国宋国人,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申,申不害,战国韩国人,是早期法家,著有《申子》。韩,韩非,战国韩国人,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11]彼致其知而后读:他是为获得知识才去读。彼,指扬雄。[12]异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说。[13]以言相尚:以言语互相推崇。尚,崇尚。

【译文】

安石启:我因病很久没有写信向你问候,非常想念。前次写信怀疑你没有空闲时间读经,所以才谈到读经的事。接连收到你的回信,怀疑我所说的经是指佛经,并教导我说佛经会迷惑世俗的人。我只说读经,为什么就认为我说的不是中国圣人们的经典著作呢?你读我的信常常有这样的误解,这也是我怀疑你没有时间读经的一个原因。

然而社会上看不到古代经典著作的全貌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人们只是读读经典著作的章句传注而已,并不能懂得经术治世的学问。所以我从诸子百家的书,到《难经》《素问》《本草》这些医药书、各种小说,无所不读;对农夫女工,无不向他们请教,然后才对经术治世的学问能懂得一个大概而没有疑问。因后世学者所处时代,与先王所处的时代不同。不这样学习和请教,就不能够完全懂得圣人所讲的道理。扬雄虽然说过不喜欢非议圣人著作的书,然而他对墨子、晏子、邹衍、庄子、申不害、韩非他们的著作又有哪些没有读过呢?他是为获得知识才去读的,他读时有所取也有所舍,所以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者说不能迷惑他。因别的学说不能迷惑他,所以能够有所取舍,用它们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罢了。你看我所懂得的,崇尚的,能被别的学说所迷惑吗?你真的不了解我了。

当今迷惑世人的,不在于佛,而在于那些学士、大夫们沉溺于名利私欲,用语言互相吹捧,不知道自己怎样治学罢了。你认为怎么样?最近天气苦寒,祝你双亲万福,自己多多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