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买房的革命
17858300000006

第6章 “逃离北上广”是个伪命题

一段时期以来,一股“大城市房价太高,导致白领纷纷逃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几乎从来没有人拿出真实的数据。真实的情况如何呢?请看2010年4月28日的《北京晚报》。

该报道说,根据智联招聘提供的调查数据,在北、上、广、深4个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近八成职场人偶尔会有离开一线城市的念头,具体比例为76.2%。如果确实有就业机会,80.8%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确实会去二、三线城市就业。

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想逃离的首要原因是:房价太高,生活成本难以承受,这个比例达到61.7%。其次是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过快,比例接近五成。此外,还有超过1/3的职场人认为一线城市生活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令人难以忍受。

有意思的是,就像“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一样,“围城”心理也可以用在城市之间。调查显示,二、三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两成人想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五成职场人偶尔会想到一线城市工作生活。当然,也有近三成的二、三线城市职场人从来不想到一线城市工作,主要原因同样是生活成本太高以及工作压力太大,比例分别为60.8%和49.5%。还有四成人表示担心自身能力不足以在一线城市生存。

而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是人才市场的新兴群体。这个就业群体在就业的时候依然首选京、沪、广、深。智联招聘根据简历库数据,对过去3年的毕业生就业所在地以及迁移状况进行了数据分析。分析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工作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4个城市,比例分别为29.7%、14.9%、5.6%、3.9%。毕业3年后的工作地也基本集中在这4个城市,比例分别为30.4%、18.6%、5.0%和3.3%。

这个数据最能说明真实情况: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的比例高达54.1%,毕业3年后在这四大城市就业的更是高达57.3%,人们不是在逃离北上广,而是在不断奔向北上广!

一线城市的高房价确实是很多职场人需要背负的经济压力;而大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大城市的机会成本更低,竞争更自由、更公平,也是不争的事实。

2010年5月29日,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在他的博客文章《正视“不公平的合理性”》一文中写道:“在最近的一期‘头脑风暴’节目中,我作为现场嘉宾参与讨论了‘80后——幸福在哪里?’,主持人(——零点调查公司)袁岳先生请现场观众们决策,在积累了一定财富后选择在哪里生活?投票结果是:大城市,77%;中小城镇,17%;乡村生活,6%。”

逃离北上广,逃离大都市,来到二线城市、中小城市,的确可能是一小部分文化人、名流、有钱人的小时尚,这种小时尚或小资情怀从来就有,并非始自今日——为的是找个清静之地修养身心,闭关创作,或者享受生活。但它远没有成为潮流也不可能成为大潮流。

一项名为“中国中产家庭幸福指数”的调查显示,在开展调查的10个地区中,北京、上海、深圳、浙江4个地区家庭幸福指数均在合格线以下。住房压力大、工作压力大、交通状况不佳、缺少与家人相处的时间,这些都是影响受访者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另据某杂志与网站的联合调查,超过67%的人认为二线城市的综合幸福指数会高过一线城市。

尽管如此,尽管“逃离北上广”已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而且也成为一小部分城市白领的实际行动,但对多数人来说,大城市尽管有高房价、生活节奏快等这样那样的压力,但通过个人奋斗仍然有可能突破这些瓶颈;而到了小城市,可能面临的是权力和关系织成的天罗地网终生笼罩着你,不能自由地呼吸,甚至不能有足够的尊严生活。或者奴役别人,或者被别人奴役。这种憋屈、郁闷或权钱在手时短暂的“扬眉吐气”,情何以堪?

有人拿欧洲和美国说事,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出现过这种情况。只有8%的美国人生活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88%的人生活在人口不到50万的中小城市。

但是欧洲的福利保障全球闻名且至今如是,很多人拿着失业金周游世界甚至长期居住在中国美丽的小城市。美国的自由与民主亦是全球闻名,到哪里都有生活的保障与自由的呼吸。岂可同日而语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