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突破自我缺陷
17863100000004

第4章 怎样突破偏执型性格缺陷(4)

第六,男子一般不要打扰或参与妇女圈内的议论,也不要与妇女无休止地攀谈而引起旁人的反感侧目。与妇女谈话更要谦让、谨慎,不与之开有伤大雅的玩笑。争论问题要有节制。

第七,注意语言礼貌。谈话中要使用礼貌语言,如:你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等。在社交场合中谈话,一般不过多纠缠,不高声辩论,更不能恶语伤人,出言不逊。即使争吵起来,也不要斥责,不讥讽辱骂,最后还要握手而别。

10.离开偏执、巧妙应对误会

要想离开偏执,避免被人误解,那么在说话时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坦然面对遭人误解和怀疑的情况。

怀疑,即疑惑或猜测。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虽非令人望而生畏,却也常常搅得您心神不安。被人怀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谁都曾经怀疑过别人,也被人产生过怀疑,其中的酸甜苦辣无不一一品尝过。但是唯有真正具备机智应对功夫的人,面对别人的怀疑才能处理得非常好。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怀疑,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由于一时的误解,缺乏沟通与解释,进而形成了对某件事情的疑点;有的由于性格脾气的差异,缺乏相互间的包容与补充,逐渐引发了对对方的不信任情绪;有的由于嫉妒心的缠绕,由此而产生了对朋友的疏远甚至恶意;有的由于心胸狭小,为人疑神疑鬼,处事患得患失,对人产生怀疑那是很自然的事;有的由于心理变态,而又缺乏及时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对反感的人和事,均投以疑虑的目光;有的由于自命清高,唯我独尊,缺乏自知之明,对周围的人和事总觉得不可思议。如此等等,都可以产生上述现象。诚然,怀疑也有其另一面,并非都是贬义。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容易产生怀疑是一件不可以完全避免的事情,那么,你面对客观存在着的这一现象,既不应当回避它、惧怕它,也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确的态度是要承认它、认识它,科学地对待它。

第一,“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去掉自己的一份疑心,被人怀疑的事情也许就会减少一些。

第二,要尽量避免他人对您产生疑心。面对怀疑的挑战,你既应当有随时接受怀疑挑战的心理准备,又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强烈心理意识,即尽量减少被人怀疑的契机。主动说明情况,最好能用事实回答。

第三,用真诚去换取信任,切不要犯“以毒攻毒”的错误。人与人之间相处,莫过于真诚的可贵。有了真诚就能赢得信任。如果您对别人的怀疑也采取怀疑的态度,以疑对疑,雪上加霜,那么,怀疑非但不能消除,还会产生新的不信任情绪。

2)说话时尽量避免被别人误解。

在日常交往中,经常有自己说的话被别人误解的时候。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话不被别人误解呢?

第一,不要随意省略主语。从现代语法看,在一些特殊的语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语的。但这必须是在交谈双方都明白的基础上,否则随意省略主语,容易造成误解。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在一家商店,一个男青年正在急急忙忙挑帽子,售货员拿了一顶给他。他试了试说:

“大,大。”

售货员一连给他换了四、五种型号的帽子,他都嚷着:

“大,大。”

售货员仔细一看,生气了:

“分明是小,你为什么还说大?”

这青年结结巴巴地说:

“头,头,我说的是头大。”

售货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旁边的顾客“扑哧”一声笑了。造成这种狼狈结局的原因就是这位年轻人省略了他陈述的主语:“头”。

第二,要注意同音词的使用。同音词就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在口语表达中脱离了字形,所以同音词用得不当,就很容易产生误解。如“期终考试”就容易误解为“期中考试”,所以在这时不如把“期终”改为“期末”,就不会造成误解。

第三,少用文言词和方言词。在与人交谈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用文言词,文言的过多使用,容易造成对方的误解,不利于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达。有这样一件事:有个小伙子,年过三十仍没娶妻,他母亲非常着急。后来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姑娘,几天后,他写信告诉母亲:“女方爽约。”母亲非常高兴,认为约会是爽快的,逢人就讲儿子有对象了。一年后母亲要求见见姑娘,儿子才把“爽约”解释清楚。母亲连连责怪儿子话没说清楚,耽误了时间,小伙子也后悔莫及。如果小伙子当初把“爽”字改为“失”字,或许早就有妻室了。

第四,说话时要注意适当的停顿。书面语借助标点把句子断开,以便使内容更加具体、准确。在口语中我们常常借助的是停顿,有效地运用停顿可以使你的话明白、动听,减少误解。有些人说起话来像开机关枪,特别是在激动的时候就不注意停顿了。有一次下班途中,一位青年遇到一群刚看完电视球赛的学生,就问:

“这场比赛谁赢了?”

有一个学生兴奋地说:

“中国队打败日本队获得冠军。”

这位青年迷惑了:到底是中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还是日本队获得了冠军呢?他又问了另一位学生,才知道是中国队胜了。所以,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语句的停顿,使人明白、轻松地听你谈话。

3)积极辩护。

被上级批评或指责,虽然应该诚恳而虚心地听取,但并非说你一定要忍气吞声,不管他说得对不对都要一股脑接受,必要时应该勇于辩护,并且要作积极的辩护。

晋文公在位的时候,有一次厨官让人献上烤肉,肉上却缠着头发。文公叫来厨官,大声责骂他说:“你存心想让我噎死吗?为什么用头发缠着烤肉?”

厨官叩着响头,拜了两拜,装着认罪,说:“小臣有死罪三条:我找来细磨刀石磨刀,刀磨得像宝刀干将那样锋利,切肉肉就断了,可是粘在肉上的头发却没切断,这是小臣的一条罪状;拿木棍穿上肉块却没有发现头发,这是小臣的第二条罪状;捧着炽热的炉子,炭火都烧得通红,烤肉烘熟了,可是头发竟没烧焦,这是小臣的第三条罪状。君王的厅堂里莫非有怀恨小臣的侍臣么?”

文公说:“你讲的有道理。”就叫来厅堂外的侍臣责问,果然有人想诬陷厨官,文公就将此人杀了。

这明显是个冤案,如果正面辩解,有可能使晋文公火上浇油,怒气更盛而获死罪。因此,厨官采取正意反说的方式为自己辩解。他装着认罪的态度供认了三条罪状,其实是为了澄清事实:切肉的刀如此锋利,肉切碎了而头发居然还绕在上面;肉放在火上烤,肉烤焦了而毛发犹存。这明显不合乎事理。至此,厨官已证明自己无罪,因此进而提醒晋文公,是否有人陷害?立刻真相大白。厨官的辩解顺其意,却能揭其诬,可谓灵活机巧。这种做法也是非常必要和适当的。

有些人面临麻烦的事常用辩护来逃避责任,这就走到另一个极端了。这种推卸责任的辩护,偶一为之,无伤大雅,尚可原谅。倘一犯再犯,肯定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

有时候,做错了事责任不会在下级,大部分却是由于上级的缘故,这时应大胆辩解了。不辩解,只能使上级对你的印象更加恶化,而丝毫不会考虑到也有自己的责任。

所以,工作中,同事之间,尤其是下级与上级之间,由于地位不同,而发生意见相左的情况时,不要害怕会被认为是顶撞,应积极地说明理由,沉默不语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而难以化解。

辩解的困难点在于双方都意气用事,头脑失去了冷静。所以过于紧张和自责,反而会使场面更僵。因此遇到这类棘手的对立状态时,更应该积极辩明,明确责任。其要点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畏惧。不必害怕声色俱厉的上级,越是嚷得凶的上级,往往心越软。

第二,把握时机。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进行辩解也很重要。辩明应该越早越好。辩明越早,则越容易采取补救措施。否则,因为害怕上级责骂而迟迟不说明,越拖越误事,上级会更生气。

第三,自我反省的事项要越简单明了越好。不要悔恨不已,痛哭流涕,不成体统。越把自己说得无能,反而会增加上级对你的不满。还是适当点一下为好,但要点到本质上,说明自己对错误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

第四,辩护时别忘了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讲话。上级责备下级,当然是出于自己的观点。如果下级不了解这一点,一味认为自己受了冤枉,因而站在本身的立场上拼命替自己辩解,这样只能越辩越使上级生气。应该把眼光放高一点,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解释这件事,则容易被接受。

第五,辩解时需要注意。不管是何种情况,都不要加上“居然你这么说……”任何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做错事或和旁人意见相左时,便会积极地说明经过、背景、原因等。但在上级看来,这种人顽固不化,只是找理由为自己辩护罢了。

第六,道歉时需要注意。道歉时不要再加上“但是……”千万不要说:“虽然那样……但是……”这种道歉的话,让人听起来觉得你好像是在强词夺理,无理搅三分。道歉时,只要说:“对不起!”不必再加上“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性格坦率的上级,或许就可以化解彼此的距离。当然该说明的时候仍要有勇气据理力争,好让上级了解自己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