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禁忌
17873300000024

第24章 禁忌分类(21)

发现人参时,要有四句”喊山“问答的巫术语言和用”快当绳“(即红头绳)拴住人参的巫术行为。此外,还要遵守一些放山禁忌,如挖参人需要休息时不能互相喊叫。而是以敲树于为暗号,谓之”叫棍儿“,说”若是喊叫,麻达鬼会接应的“。实际上,大声喊叫,造成紧张气氛,影响挖参情绪。大树墩儿不准坐,说那是山鬼老把头的坐位,坐了就鼻口流血。而对此又有两种说法:一说树墩子是”老把头“的饭桌;一说树桩子是”老把头“放帽子的地方。其实,树墩子潮湿,又很可能寄生了毒虫或毒虫爬过,坐在上边会受潮染病。松树明子不准坐,说那是山鬼”者把头“的蜡烛,一瑞烧黑了的木头不准坐,说那是山神”老把头“的笔。谁做了好梦,早晨起来不准讲,怕说破了不灵验了。不上山的”端锅“(炊串员)做好饭后,在棚里不能先吃。说如果一吃,那些挖参人就又饿又累。”端锅“也不能睡,如果一睡,挖参人的头就昏。

在浙江西北部的山区,人们崇拜山鬼之深,已到了迷信的程度,尽管从祖宗到子孙,在程度上显得一代不如一代,山鬼依旧像赶不开的空气般包围着山里人,规范着他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山鬼的威力具体表现在一些禁忌之中,人人都得遵守,谁违反谁准倒霉,因违反禁忌而得祸的事被说得活灵活现。在山里人眼里,禁忌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以兑现的东西。譬如上山伐毛竹,砍下的第一件毛竹(用篾捆好扎好三四支毛竹称为一件),不可立即拖拉,要用一段小竹竿拄起根部这一端,靠在不打算砍伐的毛竹上,再挂上一双草鞋、一串纸钱,等到全部毛竹砍运完毕,才焚化草鞋纸钱,将这件毛竹拖下山来。据说山上神少鬼多,难免有个别胆大的鬼钻空子害人,草鞋是专门捉鬼的”白无常“穿的,挂起来能吓鬼,纸钱是利诱穷鬼不要胡作非为,否则人不烧化,穷鬼就别想得到它。同其他山区一样,山上想和别人说话,须先发出”呜“或”呜呼“声打招呼,不可唤姓名,被唤的人也不可应声,否则山鬼就要依照姓名害入。现在的浙江西北部的山里人,对山鬼畏而不亲,与远古氏族图腾祖先神崇拜,已大不-样了。

浙江一带旧俗上山砍树,一般都腰插纸马,到达目的地后,将纸马用石块压在树旁。以祭山神。祭祀方法比较简单,在传统的砍树季节开山砍柴时,砍柴人要带三炷香、三张黄纸到砍柴地烧过,拜过,请山神保佑砍时平安,下山轻便。衢州地方砍毛竹要择吉日,规定”红纱日“,”寿死日“不准开山门,一般择申日,或午日砍伐,以取申猴的灵活、午马的快速。上山前,要摆开山的祭品以祭山神,用鸡和猪头供祭,祭拜后用鸡血洒在砍刀上和纸上,然后将洒有鸡血的纸捆在毛竹上,表示忌血,最后用刀砍倒一根毛竹,以示开山门。湖州地方上山砍毛竹时,从祭山神开始就不能随便讲话,天天如此,一直到砍完全部毛竹为止。两人在山上呼唤,都只能用”哦……哦……“的声音,互相应答,或用刀柄敲敲毛竹,不能互叫姓名。若是有人说了话,叫了人,出现了刀伤、蛇咬,跌伤等事故,便由此人负责医治,并要请酒。若大家遵守了山规,还出事故,则以为是祭山神不诚,必须重祭。

许多地方大批伐树时,要在山上用巨石三块,下放两块,上横放一块,在巨石前祭山神。如果砍伐时间较长,每月初一、十五两天都要用三牲祭山神。砍较大的树时,伐前要用墨汁在树身上定一点,弹三根黑线,以镇压树神不使作祟。有的还要举行祭树神仪式:选最大最粗的树为神,伐木工把工具放在树神下,祭后,开第一斧的人禁忌说话,向树神三跑三拜。开第一斧后,仍把斧头放在树神下,等树全部伐完后才能取回。而砍伐水口树、坟头树。龙山树、寺庙四周的树则更加慎重,一般要备三牲福礼,虔诚祭拜,有的砍伐前敬树神,除点香烧纸钱外,还要在树的周围酒鸡血和米,请树神退避,以免斧砍神身,并雇一老人先砍三斧。有的以白雄鸡斩头,将鸡血涂于树身,并雇乞丐先砍三斧,祭拜的肉要分给树周围的有关人家,禁忌一家独食。在浙江武义、衢州,砍伐大树前,砍木者都禁忌讲话,把五尺棍放在面前,用斧头垫坐,直到碰到过路人间:“你坐在这儿干什么?”伐木者就指一下自己的工具。问者若说:“那还不动手?”这时伐木者方可动手伐树。据说这样伐木,树神就不会降祸给伐木者了。

林场工人在山上伐木时,如果斧头掉头了,绝对不能说“掉头”,要说“出山”了。此为化凶为吉的双关语,一是说斧柄从斧头中出来了;二是说伐木的人能平安出山。当大树被砍断或锯断后还没倒时,最忌人跑动,否则,被树神听见了脚步声,树便朝人跑的方向倒去,会砸伤人。此禁忌可能产生于伐木工人的经验中。汉族自古伐木认时,孟子曰:“斧斤以时入山林。”《礼记》云:“孟春之月,禁止伐木,仲春之月,毋焚山林。”可见;伐木之禁忌,由来已久。

木伐好后,一般由放排工从水路运到木材集散地。放木排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劳作。旧俗扎排前,领工邀人结伙,然后选日子下河扎木排。扎木排时,忌做洗筷子之类的活,不让女人上木排,更不准女人去排头坐供领工指挥的垒木。木排上搭有小棚,供食宿用。搭木棚也有讲究,必须棚口对右方,棚背对左方。过险滩急流时,领工站在排头垒木上,指挥排工扳棹,禁忌喊左右,只叫棚背、棚口。放木排启程之日又有讲究,初五、十四、二十三为月忌日,不可启排。启程那天,如领工早晨出门遇女人倒马桶,遇人解手,遇人洗碗筷,为凶兆,决不开行,要另选日子。木排安全抵达目的地后,放排工们必办回头宴,以谢水神。

(七)矿工禁忌

在所有的行业中,采矿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矿工在矿井中进行采矿生产,安全系数相对较小,特别是在过去古老的年月,安全措施差,因而有较重的生命危机感。故此,矿工在井上、井下时,忌说“死”、“憋死”、“砸死”之类的话,忌用脏话骂人。工人自己不能说,也不许别人说,夫妻吵架时都不许说。矿工觉着心里烦闷,或与人吵了架,这一天就不下井了。在行为上,矿工禁忌别人打他的帽斗(安全帽),不许把帽子扔到地上。因为帽子是保护头部的,也就是头的象征或同体。头是忌人敲打或玩摸的,更不能掉在地上。在饮食方面,矿工下井忌喝酒,闻着酒味也不行。下井忌带火柴,这大概是怕引起井下瓦斯爆炸。任何人在井口烧纸是忌讳的,因为只有死了人才烧纸。

矿井里有动物是吉祥的象征,东北煤矿工人忌讳在矿井中捕捉老鼠。“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本是家喻户晓的一句俗语,但矿工在井下,却敬鼠如神,哪怕再穷,一日三餐杂粮菜皮填不饱肚子,可老少矿工在井下吃饭时,总要分一点饭菜喂老鼠,吃不下的剩饭也从不带回家,倒在井下宴请鼠先生鼠太太。这崇尚老鼠的习俗是如何形成的呢?因井下有瓦斯、沼气和煤气,这三种气对人极有危害,老鼠和矿工一同生活在井下,它们也受到毒气的威胁,但鼠类对这三种气体极为敏感,只有在没有毒气的地方,这种小精灵才出现,所以矿工见了老鼠就有--种安全感;若看不到鼠儿在矿井下蹿来蹿去,即产生恐惧心理。

矿工最忌讳老鼠搬家,看起来这是一种迷信,其实也不尽然。矿下时常会发生大冒顶推倒掌子面的不幸事故,这种人不易发现的周期压力冒顶,老鼠特别敏感,发现鼠群集体迁徙,即是事故的预兆。祖祖辈辈生活在井下的矿工,摸出鼠的生活规律后,代代相传,这样就形成了矿中有关鼠的忌讳。井下有动物生存,这就向矿工们发出了安全的信息,因此这一忌避具有一定科学道理。

(八)戏业禁忌

汉族民间一些传统的地方剧种,旧时保持了浓厚的神秘气氛,充满了神祗信仰和迷信禁忌。由于表演的内容和剧种不同,戏业禁忌呈现出明显的地方色彩。

在浙江西南山区,演戏是鬼神祭礼的一种仪礼。群众看戏,忌男女混杂,台下男女分座,女座在两廊之下,廊梁上拴挂一藤鞭,如男人闯入廊下,或有戏侮妇女之事,任何人可取藤鞭打犯禁的人。演出时,将当时戏金用袋分装挂于台口,台戏金12元,则用12只小袋每袋放上1元,联成一长串。推村中年老观众数人监台,如发现艺人演出不认真,出差错事故,监场的当场剪去一袋以示惩罚,寓代神执行之意,艺人不得违禁抗拒。最忌事后争执,触犯神怒要遭祸。演戏忌演过月戏,即戏期从这月到下月,故安排演出必于月底结束。演过月戏的戏班子村子会不太平。

在日常生活中,艺人也有禁忌。山区本地戏班的艺人,都是山民子弟,演出也在山乡,在山路上走时,忌丢石子玩,忌脚踢石子,说会丢掉生意。艺人走路打伞时,忌将伞旋转,说会使生意不安定;忌在后台走棋,说是一盘棋越走越乱越分散,会使戏班散伙。吃饭时,旦角艺人忌先动筷子;艺人后台忌坐椅凳,以戏箱代之;旦角忌坐盔帽箱,小丑可坐任何箱,其他行当除装祖师牌位箱之外,也可任意坐。坐箱忌一屁股搭两只箱,说这会引起班内不和,事故多。忌男艺人妻子进入后台,万一发生此事,要在后台烧稻草解灾,说是艺人扮演神佛仙道和古人(鬼),女人来冲犯了鬼神,扮演者在台上会受伤或死亡。

绍兴目连戏是一种笼罩着神秘恐怖气氛的宗教戏剧形式,演员多以鬼的面目出现。演员时常担心表演时,会有真的鬼灵出现在台上,观众则时常怀疑自己坐席的旁侧,正坐着不少鬼灵的身影,它们正与观众们一齐欣赏看戏,因此,目连戏演出气氛十分紧张和严肃,经常伴有很多禁忌,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演戏或看戏时受到鬼灵的袭击或侵害。绍兴民间认为,只要在演戏或观戏时实现了这些禁忌,就不会触犯鬼神的利益,这样也就有效地保护了自己。

演员是扮演鬼神的成员,他们与鬼神最为接近,也最容易受到鬼神的袭击与侵害,因此演员在演出目连戏时的禁忌甚多。例如,在戏开演之前几天,演员每天都要沐浴焚香,还要禁房事,忌吃荤。扮演男吊、女吊的演员都有一条长舌拖于门外,这条口舌不可随便画上,一般都要等到戏开场之后,台上吹起目连瞎头,这时才进行画舌,此举称为“封嘴口”,因为画上舌头之后,扮演男吊和女吊的演员就不能再随便讲话了,必须坐在后台等着上场,要是这时开了口,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如果一时忘记了这一禁忌,在演戏结束后必须烧纸进行忏悔。演员画舌后不能开口的习俗,反映了民间古老的鬼神禁忌观念,这种观念以为画了舌后的演员就成了真鬼灵,倘若开口,此时鬼灵还未脱身,就会使演员受到危险。扮演男吊和女吊的演员,不能站在露天,不能见太阳,即使是在野外广场上演戏,也要蒙上一张篷布。这大概是演员装扮成鬼灵后,亦即进了阴间,不能再见阳光。

观众虽然不像演员那样直接以鬼神的身份出现在台上,但是他们认为自己在看戏时,也会经常遇见鬼神,所以也是非常的小心谨慎。例如戏未演完,观众就不能回家,特别是不能邀人回家,因为人们认为如果看戏的中途回家,或者叫别人一同回去,这样鬼就会跟到家里,只有等鬼王扫了台后,台上的鬼魅已被除尽,这时回家才不用担心有鬼跟着了。

戏台道具在演一般戏时是不具有什么神性或魔力的,但是到了演目连戏时,戏台与道具就常常与戏中的鬼神力量结合在一起,这时就不能把它们视同一般之物了,故演出目连戏的道具也有不少的戒规与禁忌。舞台上使用的器具,如鞭、杆、刀、棍、枪等等都禁忌随便乱动,上场前要给这些兵器行礼,名曰“祭妯”、“祭叉”、“祭砌末”等。否则,台上要出事故。不遵从这些禁忌的人就不能吃唱戏这碗饭,要受到责罚。可见此类禁忌之严厉。

(九)兵家禁忌

历来行军打仗靠的是严明的纪律约束。除了各种军队制度化的纪律规定外,中国军队还有一些俗礼俗信也形成一些禁忌规约。如“军中无戏言”、“军令如山倒”等等,是历来被军人所共认的。军队中又有“慈不掌兵”、“无粮不驻兵”之说,也是选将用兵之道。旧时用兵打仗,还忌营寨扎在龙头地脉上,俗说于出师不利。

军旗是军队的象征,因此,军队内最忌军旗被焚、被毁。《清稗类钞》中有“旗杆被焚之兆”,其文曰:“康熙甲寅(1674年)二月,两广总督辕门前之旗杆,白昼飞火,忽焚其右,焦灼过半。是年孙延龄叛,窃据桂林,大军攻之,屡为所挫。”古代以为,晦日不宜出兵打仗,否则必败。杜预曾在《左传·成公十六年·注》中说:“晦,月终阴之尽,故兵家忌之。”军队中还有些用兵打仗的战略战术性禁忌,例如“骄兵必败”、“忌师出无名”、“忌扰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