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神仙传奇故事
17873700000010

第10章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3)

又称北斗位处坎宫,“名同月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魄也。主司阴府,宰御水源,将济生聚,功莫大焉。”而南斗位处离宫,“名同日曜,降神于人,名之为魂也。主司阳官,宰御火帝,将济动用,德莫大焉。”所以,自从有天地而至如今,南斗北斗二司两极“同共陶铸陌生万品”,生成万物,德拟天人之爵秩,增减士庶之禄俸,延保年龄,去留灾福,莫不由其与夺也。总而言之,南斗主寿命、主爵禄,这也是世俗的人所祈望的,故每当其九月初一圣诞之日,人多焚香祷告,求其福佑。

《搜神记》中记载:管辂至平原,见颜超貌主夭亡。颜父乃求辂延。辂曰:“子归,觅清酒(木盍),鹿脯一斤。卯日,刈麦地南大桑树下,有两人围棋次,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若问汝,勿言。必合有人救汝。”颜依言而往,果见二人围棋。

颜置脯斟酒于前。其人贪戏,但饮酒食脯,不顾。数巡,北边坐者忽见颜在,叱曰:“何故在此?”颜唯拜之。南边坐者语曰:“适来饮他酒脯,宁无情乎?”

北坐者曰文书已定。南坐者曰:“借文书看之。”

见超寿止可十九岁,乃取笔挑上,语曰:“救汝至九十年活。”颜拜而回。管语颜曰:“大助子,且喜得增寿。北边坐人是北斗,南边坐人是南斗。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

北斗七星君

北斗七星君是道教崇奉的七位星神,即北斗七星。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对北斗七星的观察早有记录,但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最初有两种名称,一为《春秋运斗枢》所记。曰:“第一天枢,第二旋,第三玑,第四权,第五衡,第六开阳,第七摇光。第一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魃,合而为斗。”道教形成后,以北斗为天神加以崇拜,并对之作种种神学解释。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总说星》曰:七星第一星“名曰天枢,魂神斗次行;第二星名曰天璇,魂神斗次行;第三星名曰天机,魄精斗次行;第四星名曰天权,魄精斗次行;第五星名曰玉衡,魄灵斗次行;第六星名曰阊阳,魄灵斗次行;第七星名曰摇光”。同时又称北斗有九星,为九皇之神,谓“北斗九星,七见(现)二隐”。

《云笈七签》卷二十四《北斗九星职位总主》云:“《黄老经》曰:北斗第一天枢星,则阳明星之魂神也;第二天璇星,则阴精星之魂神也;第三天机星,则真人星之魄精也;第四天权星,则玄冥星之魄精也;第五玉衡星,则丹元星之魄灵也;第六闾阳星,则北极星之魄灵也;第七摇光星,则天关星之魂大明也。”(下第八、九星略)

其后又引《河图宝录》叙述九星之姓讳及职掌。以上《云笈七签》所述北斗七星之名,即据纬书《春秋运斗枢》。二为《洛书》所记。它除记上述七名外,又记有另外七个名称,曰:“开阳重宝,故置辅翼,易斗中曰北斗:第一曰破军,第二曰武曲,第三曰廉贞,第四曰文曲,第五曰禄存,第六曰巨门,第七曰贪狼。”

另一批道书则据此以述北斗七星,只把次序作了颠倒。如《北斗治法武威经》所云:“第一天枢,名魁,字贪狼;第二天任,名魁,字巨门;第三天柱,名魁,字禄存;第四天心,名魁,字文曲;第五天禽,名魑,字廉贞,第六天辅,名魑,字武曲,第七天冲,名飃,字破军,……并各有具体职掌。”《玉清无上灵宝自然北斗本生真经》《太上玄灵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心经》等,亦称“贪狼”、“巨门”等为北斗七星之名,并有紫光夫人感莲花化生北斗七星的故事流布民间。

略云:“龙汉时有一国王名周御,其妃名紫光夫人。某日,夫人于莲池中沐浴,忽感莲花九朵化生九子。长为天皇大帝,次子为紫微大帝,其余七子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七星。二长帝君居紫微垣太虚宫中勾陈之位。紫光夫人亦号北斗九真圣德天后,道身玄天大圣真后,……庆华紫光赤帝。即他书所称之斗姆元君。”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及《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九等,即据此称北斗七星为:北斗阳明贪狼星君,北斗阴精巨门星君,北斗真人禄存星君,北斗玄冥文曲星君,北斗丹元廉贞星君,北斗北极武曲星君,北斗天关破军星君。再加八、九二星,为九皇星君。古代很重视北斗七星的作用。

《史记·天官书》说:“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所谓“七政”,据《索隐》引《尚书大传》,指: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即是说,自然界天地的运转、四时的变化、五行的分布,以及人间世事吉凶否泰皆由北斗七星所决定。其后的纬书更对此作了发挥。

《河图帝览嬉》曰:“斗七星,富贵之官也;其旁二星,主爵禄;其中一星,主寿夭。”《尚书讳》说:“七星在人为七瑞。北斗居天之中,当昆仑之上,运转所指,随二十四气,正十二辰,建十二月,又州国分野、年命,莫不政之,故为七政。”道书承此说,除继续论述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影响外,着重强调其对个人生命的决定作用。《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既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一些道书又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们的生命被分属于七个星君所掌管:“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廉贞纲星君,辰申生人属之;武曲纪星君,己未生人属之,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各人根据自己的生辰,即可找到自己的主命星。

据称,凡人性命五体,悉属本命星官之所主掌;凡有男女于本命生辰及诸斋日,清净身心,焚香持此真文,自认北极本命所属星君,随心祷祝,善无不应,灾罪消除。

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及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北斗共有七星,即人们所谓的北斗七元星君,他们受命与三官大帝一起考察活人和死者的功过善恶。北斗七星居住天之中央,巡游四方,掌管世间生死祸福。人犯了罪过,三官就会向北斗七元星君汇报,北斗即令地狱主将犯人永锁地狱,不得脱离苦海。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即禀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也。”

北斗由七星组成:

第一天枢星,为阳明贪狼太星君。贪狼星君身长一丈二尺,如旷野鬼帅,披发,面色青紫,左手拄白棒,右手按前。又形容其“戴芙蓉之冠,执圭,绛衣紫裙,九色青啵,蹑凤文之履。上总九天上真,中监五岳飞仙,下领后学真人,天地神灵,功过轻重,莫不隶焉!”还谓其“上管室氏房心箕牛宿,下管扬郑衮徐等州分野。管天下子生人身命禄算,注世人求官觅职之事”。

第二天璇星。为阴精巨门元星君。巨门星君美如女子,披缨络,戴五色花冠,执通明宝扇。又形容其“戴五色飞云之冠,紫衣黄裙,七色锦帔,蹑虎文之履。上总天宿,下领万灵及学仙之人,真仙之官,莫不隶焉”!还谓其“上管亢昂井鬼张翼等宿,下管临荆楚州分野,管天下丑亥生人命禄,注世人求仙学道之事”。

第三天玑星,为真人禄存真星君。禄存星君如二十美丈夫花貌,披草衣,执纸笔,正面站立。又形容其“戴九色宝冠,黄衣青裙,五色绛帔,蹑龙文之履,上总九天高真,中监五岳灵仙,下领学道之人,真仙之官,莫不隶焉”!还谓其“上管娄胃参柳等宿,下临宋豫分野,管天下寅戌生人命禄,注世人求财庄宅之事”。

第四天权星,为玄明文曲纽星君。文曲星君披发执“文”字,骑五色云龙,颜如妇女。又形容其“戴六色盘龙之冠,白衣绛裙,三色黄帔,蹑龙文之履。上总九天神鬼。中领北帝三官,下领万兆,伐逆臣诛凶悖,莫不隶焉”!还谓其“上应牛危等宿,下临吴越分野,管天下卯酉生人命禄,注世人寿福身相之事”。

第五天衡星,为丹元廉贞网星君。廉贞星君独髻,骑白龙,戴七宝冠,从者四人,各执戟随从。又形容其“戴五色华冠,青表白裙,四色绛帔,蹑云文之履。所主江元,为天之斗君,主明录籍,中统鬼神簿目。下领学真兆民命籍,诸天诸地,莫不总统”!还谓其“上管玄尾女等宿,下临赵冀魏晋等分野,管天下辰申生人官禄福命,注世人婚姻妻妾之事”。

第六开阳星,为北极武曲纪星君。武曲星君像头人面,仗剑,披缨络,从者四人,亦执戟随从。又形容其“戴凤翔之冠,玄衣锦裙,龙文虎帔,蹑花文之履,所主河元,为天之太常,主升进。上应元天上真,中统五岳飞仙,下领学者之身,凡功勤得轮转阶级者,悉总之焉”!还谓其“上管房斗牛等宿,下临燕国分野,管天下巳未生人禄命,注世人兴生业次财帛之事”。

第七瑶光星,为天冲破军关星君。破军星君猪头人面,手执欢喜团,披白素衣,口吐赤气,光明夺日,立斗柄头。又形容其“戴七星之冠,丹衣锦裙,虎头文帔,蹑狮子文之履,所主海元,为天之上帝,主天地之机运,如四时长短,天地否泰,劫会之数,莫不隶焉”!还谓其“上管虚轸角圭觜等宿,下临青齐卫并州等分野,管天下午生人禄命,注世人福德相貌、妻妾奴婢之事”。

简而言之,北斗七星“主制万二千神,持人命籍”,是分掌诸生辰的本命神,掌管生死寿夭、贫富祸福、文运爵禄、岁时丰歉,掌握人类的寿命、富贵、贫贱,能解人类的三灾厄、四煞厄、五行厄、六害厄、七伤厄、八难厄、九星厄、夫妻厄、男女厄、产生厄、复连厄、疫疠厄、精邪厄、虎狼厄、虫蛇厄、劫贼厄、横死厄、咒誓厄、天罗厄、地网厄、刀兵厄、水火厄及一切厄。一心信仰北斗的人,能从死籍上除名而永远长生。

文昌帝君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

文昌本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并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垩子,或张恶子。民间盛传梓潼神张恶子显灵的神异故事。《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四剑州梓潼县条引《郡国志》载:“恶子昔至长安见姚苌,谓曰:‘劫后九年,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十六国春秋辑补·后秦录》载: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姚苌至梓潼七曲山,见一神人谓之曰:‘君早还秦,秦无主,其在君乎?’苌请其姓氏,曰:‘张恶子也’,言讫不见。至据秦称帝,即其地立张相公庙祀之。

安史之乱,唐玄宗入蜀,途经七曲山,有感张亚子抗击前秦之英烈,遂隆重祭祀,并追封为左丞相。据传唐玄宗驻跸七曲山时,曾梦见张亚子显灵,言玄宗不久将当太上皇。现七曲山尚有唐玄宗“应梦仙台”遗迹。唐广明二年(881年),僖宗避黄巢起义人蜀,行至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解佩剑赠神。梓潼神张亚子因唐帝王的崇拜,声名远播,逐渐由地方神成为天下之通祀的大神。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益州都虞侯王均起事,官军进讨,忽有人登梯冲,指贼大呼曰:“梓潼神谴我来,九月二十日城陷,尔辈悉当夷灭!”贼射之,倏不见。及期,果克城。宋真宗遂敕封张亚子为英显武烈王,并为之修葺祠宇。南宋时期,由于兵连祸结,梓潼神更受崇祀。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十年(1140年),敕大修梓潼神庙,敕封庙额为灵应祠。光宗追封张亚子为忠文仁武孝德圣烈王,理宗追封张亚子为神文圣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

宋代还盛传梓潼神显灵祐庇士人中举之灵异故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载:“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是为名字,则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是举过省。”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四载:“长安西去蜀道有梓潼神祠者,素号异甚。士大夫过之,得风雨送,必至宰相;进士过之,得风雨则必殿魁。自古传无一失者。”自是民间奉祀益盛。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四载:“梓潼帝君,在吴山承天观,此蜀中神,专掌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封玉爵曰惠文忠武孝德仁圣王。”南宋末期,各府州亦立梓潼帝君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