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神仙传奇故事
17873700000012

第12章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5)

《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又将五星和儒家五常相配,得,出十分吉祥的结论。略云:“木,岁星之精,其性仁……有所求者,但以心事白之,无不从允”;“火,荧惑之精,其性礼……好人求心‘事,俯对以礼,是人皆得从志”;“土,镇星之精,其性信……遇者子孙富贵,钱财日自资(滋)长”;“金,太白之精,其性义……识者求之,无不称遂”;“水,辰星之精,其性智……识者求之,以文书术数授予人”。又谓“日者,太阳之精……有遇者,必得仙术”。

“月者,太阴之精……所求皆得,有所得者即是度世不死之术。”

玄女娘娘

中国古代有一位重要的女神叫玄女娘娘。玄女又叫九天玄女、九天娘娘、玄女、元女。玄女娘娘在民间颇有影响。家喻户晓的《水浒传》中,即载有此女仙事。

宋江被梁山好汉们打劫了江州法场救上山之后,又下山去接老父和弟弟,不料被官兵发现,慌忙中逃进还道村玄女庙。官兵寻到庙中,玄女显灵,吹起一阵怪风,飞沙走石,罩下一阵黑云,官兵们惊恐逃走。玄女派两个青衣仙女请宋江相见,授予三卷天书,并嘱其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行道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又遭:“此三卷之书,可以善观熟视,只可与天机星同观,其他皆不可见。功成之后,便可焚之,勿留在世。”宋江谨受命,从此坚定了造反的决心,不再三心二意,后来晁天王殒命,宋江代之而为梁山泊义军领袖。

宋江人马归顺朝廷后,奉命领兵征辽。辽军摆设“太乙混天象阵”,十分厉害,攻打几次,宋军损兵折将,宋江无计可施。宋公明烦闷,寒夜困倦,梦二仙女引其拜见九天玄女,玄女当面授以破阵之法,宋江即以此法破阵,大败辽军。

书中的九天玄女是位颇谙军事的女神仙,但她的模样却像是一位雍容华贵的后妃。九天玄女这一女仙,并非是《水浒传》作者凭空编造,而是源于远古的神话传说。不过,最初的玄女并不那么漂亮,而是一个鸟身子上长着个人脑袋的怪物!《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是殷商后代祭祀自己祖先的诗歌。是说天帝命令玄鸟生下契来,建立了强大的商朝。玄鸟就是商人的始祖。《史记·殷本纪》也记载了这种传说:

殷契·母曰简狄,有娥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筒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传说中商族与玄鸟有血缘关系,当是与商族崇拜玄鸟图腾密切相关。这个玄鸟后又化身为玄女,并被羼入黄帝神话中,成为黄帝之师。传说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一天来了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俗何问?”黄帝曰:“小子俗万战万胜,万隐万匿,首当从何起?遂得战法焉。”此时的玄女,是一位救助危难,传授兵法的半人半禽女神了。

西王母成了诸女仙之王以后,“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玄女自然也成为王母娘娘驾下的一位女仙。玄女已不再是“人首鸟身”,而由半人半禽“进化”为人了。至于所授天书,一言“道”,一言“法”,一言“术”,所谓“天机之书”,大概就是《水浒传》中九天玄女送给宋江“天书三卷”的来历。

在宋代张君房编撰的《云笈七签》中,玄女已是九天玄女,并且彻底人神化,成为地道的上界女神仙。商族始祖——玄鸟最终被改造为秉天帝意志,传授造劫历世人物于天书兵法,佐其功成的上界大神,也是民间宗教信仰与农民起义所需要。中国的封建时代,是小农经济社会,农民分散在广大土地上,自由涣散,不易团结,但宗教迷信对广大农民却有着异乎寻常的强大号召力和凝聚力,借助于宗教迷信也是历代起义首领惯用的手段。明代“佛母”唐赛儿得天赐“天书”(兵书)以神化自己,迷惑徒众,使造反起事披上“天命所归”的色彩;而小说家们更是添油加醋,夸大其事,使玄女娘娘俨然为天界女王。

到了近代,民间对玄女娘娘传授兵书之类的功能,已日渐淡薄,主要将其作为送子娘娘来敬奉了。

其实,生育神的神格才是玄女娘娘的“正根”。前引《诗经》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明确指出玄鸟是位生育神,是商人的始祖。这里的玄鸟就是玄女的前身。至黄帝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时,得玄女相助,制服蚩尤,以制八方。这时玄女形象为“一妇人,人首鸟形”,尚未脱离鸟形,以后才完全进化为人首人身的女仙。

九天玄女的名字也很有深意。“玄”,天也。《易·神》:“天玄而地黄。”孔颖达疏:“天色玄,地色黄。”后因以“玄”指天。

“玄女”即“天女”、天上神女。“九天”乃天空最高处,言其所处之高,而且地位极高,曾因授天书给黄帝而为华夏始祖黄帝之师。故九天玄女是一位仅次于女娲、王母的高级女神。

上古先民对女性天神崇拜,多与生殖崇拜有关。古代圣哲说: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说吃饭和男女情欲,是人的本能,是人生的最大欲望。虽然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色”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讳莫如深、谈虎色变的可怕话题,但实际,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性文化、性科学最丰富最发达的国家,远远超过了其他民族,在一些方面比如房中养生(提倡节制性欲而不能纵欲)、优生等理论,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

早在先秦,我国就已出现房中养生学著作。此后陆续出了数百种,但大多已佚,在留传下来的数十种中,有一部重要的《素女经》。《玄女经》中的玄女身份是一位性爱女神,书中托名玄女与黄帝一问一答,来讨论男女交合之事。在黄帝大战蚩尤时,玄女是一位传授兵书战法的黄帝之师,在这里,玄女又成为传授黄帝性知识的性爱老师了。书中讲了性交的不同方法和体位、性心理、优生、如何易孕、房中养生益寿等问题,其中含有不少朴素、科学的性理论,这些研究成果产生在两千多年前,很了不起。

玄女成为一位传授性知识的专家和女神,又使人由“玄女”之“玄”联想到老子那句玄妙深奥的名言:“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正是幽深而神秘的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由此引申为“大地母亲”,世界万物都从这里产生,它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这也显示了古代伟大哲人老聃对女性生殖力的重视和崇拜。所以,民间主要将九天玄女娘娘视为送子娘娘,也是理所当然了。

旧时,全国各地建有不少玄女娘娘庙,妇女们前来烧香求子或请娘娘保佑已有的孩子没灾没病,健康成长。在北京朝阳区小寺村有座著名的九天玄女娘娘庙,这里的九天娘娘已彻头彻尾地成了送子娘娘神了。过去此庙香火极盛,庙的规模也很可观,共有七座大殿,正殿供有各种送子娘娘凡九位,殿内还有描绘玄女娘娘升天故事的《升仙传》壁画。前殿殿前还有一座娱神唱戏的戏台。当地有不少玄女娘娘“显灵”、“应验”的传说故事。民间改造神明的力量是惊人的。

九天娘娘的诞日传说是农历正月初六,或说在二月十五,九月初九。

碧霞元君

为了满足半边天——广大妇女的需要,人们修建了成千成万的娘娘庙,娘娘庙成为数量最多的庙宇之一。以北京为例,过去的娘娘庙有40来座,排在关帝庙、观音庙、土地庙、真武庙之后,名列第三(关帝庙、观音庙并列第一,土地庙、真武庙并列第二)。娘娘庙中供奉众多的娘娘,主要有王母娘娘、天妃娘娘(妈祖)、九天玄女娘娘和泰山娘娘等。

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的尊称。碧霞元君在北方尤其华北最受崇拜,因为她的“老家”在山东泰山。碧霞元君信仰可谓源远流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衍变过程,其源头当是原始社会中的女神崇拜,在《太平御览》卷十五引《黄帝玄女战法》中,讲到一位太(泰)山神女——玄女助黄帝战胜蚩尤事。黄帝乃中华民族始祖神,在统一华夏的征战中,竟需要泰山女神的力助方能成功,可见其声威、功德与地位之高。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一些不同的说法。

一说她的前身是玉女。据传汉朝时,宫中一座殿内有金童玉女雕像,到了五代,大殿塌毁,金童风化毁掉,玉女也掉进池中。宋朝时,真宗到泰山封禅,回来以后他到池中洗手,忽然池中冒出一个石人,真宗让人捞出,洗干净一看,正是玉女雕像。于是真宗在泰山建祠供祀,以其为圣帝之女,因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明朝时,将碧霞元君祠扩建升格为碧霞灵佑宫,清朝时又改为碧霞元君祠。

二说碧霞元君本是黄帝手下的一个仙女。说是黄帝建岱岳观时,曾派七位仙女,云冠羽衣,迎接西昆仑真人,并供其使唤。其中一位仙女随真人刻苦修行,终于得道,成为碧霞元君。

三说《玉女卷》记载,汉明帝时有个大善人叫石守道,他的太太金氏生了个女神童,慧颖无比,三岁知人伦,七岁通晓诸法,日夜礼拜西王母。十四岁得曹仙长指点,入泰山黄花洞修炼,道成飞升,做了碧霞元君。

四说道教称碧霞元君乃应九磊以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这是道教赋予这位女仙的护国庇民的职责。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碧霞元君是东岳大帝的女儿。

以上诸说,以碧霞元君为东岳大帝之女的说法最为流行。传说他们父女都住在山上,故碧霞元君又叫“泰山娘娘”。“泰”字在《易经·泰卦》彖传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故人们附会为妇女生子之意。又说她“岱居本位,其色惟碧,东方主生,一本乎坤元之滋生万物”,就是说这位女神“滋生万物”,主生,所以民间又把她视为“送子娘娘”。以后,这位最初的女山神逐渐衍变为具有送子、护儿、疗疾,乃至保佑婚配、农耕、经商、行旅等多种功能的“泰山老娘娘”(民间俗称)。

泰山的碧霞元君祠在极顶南面,宋代创建,明清均有增修,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山门内正殿五间,殿瓦、鸱吻等均为铜铸,殿内正中供奉碧霞元君铜像,明代所铸。东西配殿铁瓦覆顶,殿内供奉送生、眼光二神铜像,庙内还有明代铜碑。这组高山建筑范铜铸铁,玲珑精巧,国内罕见。

明代香会期间,朝泰山而进香者达数十万众,万历二十二年(1593年)宰相王锡爵记载了当时的盛况:齐鲁道中,顶斋戒弥陀者声闻数千里,策敝足茧而犹不休,问之,曰:“有事于碧霞。”问故,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交相愿,而神亦靡诚弗愿。

碧霞元君在人们心目中不啻一位救苦救难的大救星,以致“四方以进香来谒元君者,辄号泣如赤子久离父母膝下者”。

由于碧霞元君的无量功德,其影响也由泰山逐渐扩展到大半个中国,西至陕西,东至沿海,南至江浙赣皖,北至北京、东北,可谓上下千余载、纵横数万里,成为最受民众崇拜的神之一。

米勒尊佛

弥勒佛出生于古印度南天竺的一个贵族家庭,出生时便相貌庄严,全身黄金色,其母为之取名弥勒。弥勒后来成了释迦牟尼的弟子,他侍立佛侧听佛说法时,佛祖曾预言他将继承自己的佛位,成为未来世娑婆世界的教主,故被人称为“当来下生弥勒佛”。

弥勒跟随释迦牟尼修炼,却先佛人灭(佛教徒称为圆寂、涅槃,即去世),升到兜率天成了弥勒菩萨。兜率天里,居其中者,彻体光明,能照耀整个世界。兜率天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欲界的一部分,是诸神的休憩、游乐之所;内院是弥勒居住于欲界的“净土”,美妙无比。这里谷物丰贱,人民炽盛,珍宝无数,遍地金银玛瑙、珍珠琥珀。地上自然生米,亦无皮裹。甘美果树,皆生于地。最神奇之处莫过于无论男女,“意欲大小便时,地为之开,事讫之后,地复还合。有罗刹鬼,“每伺人民寝寐之后,除去秽恶诸不净者,又以香汁而洒其地极为香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可免除一切劳作与愁苦、污秽与丑行,一切都能尽如人意。

原先的弥勒佛法相华美庄严,首戴天冠,身披環珞,手贯环钏,柔丽慈祥,端正温肃。后来却变成大腹便便、臃肿肥胖的样子,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有一日,佛祖在灵山说法,佛眼观见阎浮刹土众生多所沉迷,闺中女众,无人开导,尤其愚昧,甚为怜悯,遂问诸圣:“谁愿下世救度?”

即有观音菩萨应声而出愿下世化为女身救度世人。佛祖大喜,言:“别个是也去不得,唯有大慈大悲的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