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节俗
17885500000022

第22章 (1)

一、阳历和阴历

1.阳历的来历

阳历即太阳历,也就是公历,它是国际通用的。我国自民国元年起采用阳历,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阳历又称“新历”。

阳历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问定为一年,共365人5小时48分46秒。平年只计365天这个整数,不计尾数。阳历每年分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只有28天。又规定7用以前,单月为大月,又月为小月;8月以后,双月为大月,而单月为小月。每年所余的5小时48分46秒,积至四年约满一天,这一天就加在第四年的2月里,这一年叫闰年,所以闰年的2月有29天。

2.阳历闰年的确定

一般来说,用4去除阳历的年份,能除尽的就是闰年,像1984、1988年等都是闰年。但是,因为阳历一年的确切天数应该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比平年365天多出5小时48分46秒,四年一共多出23小时15分4秒。如果每四年一闰加一天的话,又多了44分56秒,四百年差不多就会多加出3天来,所以每四百年得扣去3天才行。故又订了一条补充规定:每逢阳历年份是整百的那一年,比如公元1800、1900、2000年等,能被400整除,所以不是闰年。但公元2000年又是闰年,因它的2月有29天。

3.阴历的来历

阴历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为一个月,共29天半。为了算起来方便,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一年12个月中,大小月大体上交替排列。阴历一年有365天左右,也没有平年闰年的差别。

阴历不考虑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因而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就没有固定的时间,它不能反映季节,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后来人们定了一个新历法,就是所谓阴阳合历。现在我国还在使用的夏历(也叫农历或阴历)就是这种阴阳合历。它跟阴历一样,以月亮圆缺一次的时间定做一个月,也是大月30天,小月29天,可是它又用加闰月的办法,使得平均每年的天数跟阳历全年的天数相接近,来调整四季。阴历约每年二、三年多有一个闰月。

4.阴历闰月的确定

至于阴历闰哪一个月,这就牵涉到节气了。说一年有二十四节气,只是一种传统的说法,往细方面说,应该说一年有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这十二个中气,哪个中气属于哪个月,是有规定的:

雨水是正月的中气;春分是二月的中气;谷雨是三月的中气;小满是四月的中气;夏至是五月的中气;大暑是六月的中气;处暑是七月的中气;秋分是八月的中气;霜降是九月的中气;小雪是十月的中气;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气;大寒是十二月的中气。

至于十二个节气在哪几个月里,那就不一定。又阴历的一个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点,可是从一个中气到下一个中气的问隔却平均是30天半少一点。这样中气在阴历的月份里要逐月推迟1天光景,到一定的时候,中气就不在月中而移到j’一个月的术尾,如果挨着的第二个月又是小月,很可能这个月就没有中气,因为下一个中气移到第三个月的月初去了。中间的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就算是上个月的闰月。举个1998年的例r:阳历6月21日是阴历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气);而阳历7月23日是阴历六月初一,这一天是大暑(六月中气);而阳历6月24日到7月22日的这个阴历月里面(阴历五月完了以后的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小暑,没有中气,这个月就算是闰五月:

所以阴历闰哪一个月,是按一定规则由人定出来的,并不神秘。

二、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复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刹|j煳刚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十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有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于;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于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于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甲子11.甲戌21.甲申31.甲午41.甲辰51.甲寅2.乙丑12.乙亥22.乙酉32.乙未42.乙巳52.乙卯3.丙寅13.丙子23.丙戌33.丙中43.丙午53.丙辰4.丁卯14.丁丑24.丁亥3-4.丁酉44.丁未54.丁巳5.戊辰15.戊寅25.戊子35.戊戌45.戊申55.戊午6.己巳16.己卯26.己丑36.己亥46.己酉56.已未7.庚午17.庚辰27.庚寅37.庚子钾.庚戌57.庚申8.辛未18.辛巳28.辛卯38.辛丑48.辛亥58.辛西9.壬申19.壬午29.壬辰39.壬寅49.壬子59.壬戌10.癸酉20.癸未30.癸巳40.癸卯50.癸丑60.癸亥干支纪年法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卜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表便得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

199l÷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ll一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又如求1983年干支:1983÷60=33余3,干支序号=3—3=0,加上60,查干支表知该年为癸亥。

千支纪月法

干支纪月法未普遍实行,主要为星相家推算八字用。其方法为: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余月可按六十甲子的序推知。

干支纪日法

甲子为第一日,乙丑为第二U,l勺寅为第三日……60日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复始,循环下去。例如农历己巳年(1989年)正月初一是丁酉开,初二是戊戌R……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干支纪时法

一天中时辰的地支也是确定的,所以二十四小时配十二地支,由夜间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点至三点为丑时,其余照推。时的天干由该日所对天干推求,其歌诀如下:

甲己还生甲,乙厌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

戊癸何方发,壬子是真途。

即若该日是甲或己的,在子H寸上配上甲为甲子;“灶乙或厌的,在子时上配上丙为丙子;丙辛日子时配上戊为戊于;丁壬}11为庚子;戊癸日为壬子。知道了子时的干支,便可推知其余。

其它

天干方位,甲乙东方木,丙丁南方火,戊己巾央上,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木。

天干五季甲乙属春,丙丁属夏,戊己属夏,庚辛属秋,壬癸属冬。

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

地支方位寅卯东方木,已午南方火,申酉西方金,亥子北方水,辰戌丑未四方土。

地支四季寅卯辰为春,巳午未为夏,申酉戌为秋,亥子丑为冬。

地支六合子与丑合化土,寅与亥合化木,卯与戌合化火,辰与酉合化金,已与申合化水,午与未合,午为太阳,未为太阴,合而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