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2:历史文化卷
17887900000092

第92章 滑铁卢战役

俄、英、普、奥等组成的第六次反法联盟,终于击败了拿破仑,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他的领地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复辟。但拿破仑并罢休,他仍然在关注着时局的发展。1815年初,反法联盟在维也纳开会,由于分赃不均而争执起大,以至于剑拔弩张、横刀相向。同时,法国人民由于封建贵族的残酷统治,越来越怀念拿破仑时代。

拿破仑见时机已到来,便决定东山再起。1815年2月26日夜,拿破仑率领1050名官兵,分乘6艘小船,巧妙避开监视厄尔巴岛的波旁王朝皇家军舰,经过3天3夜的航行,于3月1日抵达法国南岸儒昂湾。拿破仑感慨万端、兴致勃勃,立刻在岸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士兵们,我们并未失败!我时刻在倾听着你们的声音,为我们的今天,我历经重重困难!现在,此时此刻,我终于又回到了你们中间。来吧,让我们一起战斗!胜利属于你们,荣誉属于你们!高举起大鹰旗帜,去推翻波旁王朝,争取我们的自由和幸福吧!”士兵们在拿破仑的鼓舞下,热血沸腾。

部队开始进军巴黎。沿途所到,不少人欢呼雀跃。波旁王朝派出的阻击部队,因多是拿破仑老部下,所以纷纷归附。这样,到3月12日,拿破仑未放一枪一弹,顺利进入巴黎。此时,他的部队已发展到1.5万人。路易十八看到无可挽回,仓皇逃出巴黎。3月19日,拿破仑在万民欢腾声中,重登王位。正在维也纳开会的反法联盟各国首脑,大惊失色,立刻停止争吵,并马上拟定了临时宣言,称拿破仑是世界和平的扰乱者和敌人,他“不受法律保护”,同时,他们迅速集结兵力,到3月25日,英、俄、普、奥、荷、比等国结成的第七次反法联盟,并集重兵70万。

联军准备分头进攻巴黎:巴克雷指挥17万俄军和25万奥军聚集在莱茵河方面,向洛林和阿尔萨斯逼进;弗里蒙指挥奥--撒丁联军6万,集结于法意边境,准备随时向法进军;普鲁士的布吕歇耳元帅率12万普军、300门大炮在沙罗瓦和列日之间集结;英国的威灵顿将军指挥一支由英、德、荷、比人组成的联合部队约10万人、200门大炮,驻扎在布鲁塞尔和蒙斯之间。另外,联军还有一支30万人的预备队。

联军约定在6月20日左右行动。法军方面,拿破仑也在加紧准备,到6月上旬,已有18万人集结在鹰旗之下,他希望到6月底能有50万人上阵。但令拿破仑遗憾的是,过去身经百战老将已不愿再为拿破仑效力,这对法军非常不利。对于联军的强大阵容,拿破仑认真地进行了思考,他决定要化被动为主动,以攻为守。他认为威胁最大的是比利时方面的英普军队,因此要集中主要兵力对付,而莱茵河、意大利方面的联军,只要派少量兵力进行牵制就行了。同时,他还决定,要趁联军尚未会合的时候,争取战机,首先击溃英普联军,打败了威灵顿和布吕歇耳这两个老将,其他联军便好应付了。

计划已定,拿破仑便于6月12日派12.5万法军(其中有近卫军2万人)、火炮300门,悄悄移动到比利时边境,驻扎到离普军只隔一片树林的地方。6月16日下午2时,战斗开始。法军主力7万人在林尼附近同普军主力8万人交战,拿破仑另派5万兵力牵制英军,他想能够把英、普军队分割开,然后各个击破。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又加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枪炮声、雷雨声相互交加、轰轰作响,一直到傍晚雷雨过后,布吕歇耳才惊闻,法军已占领林尼村,普军防线已被切断。

而且,法军迅速包围了普军,布吕歇耳也被摔伤。普军见形势不利,四散溃逃。拿破仑认为普军败局已定,令法军休息一日,然后才令格鲁希元帅追击普军残兵。这样,失去了歼灭普军的大好时机,逃散的普军在瓦弗方面重新整合,对法军构成了新的威胁。击溃了普军的拿破仑,亲自带令大军转攻英军,威灵顿听到布吕歇耳战败,害怕孤立无援,便迅速撤退到滑铁卢方向。法军将领内伊受命拦截英军,但内伊优柔寡断,英军顺利撤走。

拿破仑十分生气,也尾随英军至滑铁卢附近。这时,被拿破仑击溃的普军重新集结,兵分两路,一路增援滑铁卢附近的英军,一路直接围攻法军右翼。威灵顿率6万余英军、大炮156门,在滑铁卢村南布阵。阵地后方是圣让山,前面地势凹陷,左侧是几个小村和沼泽、灌木林,右侧有坚固的乌古蒙堡垒,阵地中央是圣拉埃村。威灵顿号称“铁公爵”,在战术上擅长防守而短于进击,所以在与拿破仑交战之前,他更加谨慎,着重防守,这一正确战术原则为他最后胜利打下了基础。

滑铁卢总决战之前,拿破仑只率7万士兵、270门大炮,但这些大炮因为天下大雨而只有一小部分进入阵地。拿破仑将总预备队集结于中央后方,并正确判断出英军弱点在其中段,所以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而重点攻击中部。6月18日上午11时,决定历史进程的时刻到来了。法军抢先开炮,向英军右翼乌古蒙堡垒射击。中午1时,拿破仑按照计划,准备进攻英军中部,但情况发生了重要转变,布吕歇耳率普军一部分及时赶到,拿破仑不得不从预备队中抽出2个骑兵师阻击布吕歇耳。

同时,拿破仑急速传令格鲁希元帅让其增援,然后率部猛攻英军中部阵地。威灵顿顽强抵抗,双方你争我夺,伤亡都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令内伊元帅要不惜一切代价攻克英军中部,内伊不愧为“勇士中的勇士”之称,经过英勇奋战,终于完成任务,占领了圣拉埃村。英军精疲力竭,法军也疲惫不堪,双方都在焦急地等待援军,谁先到达一步,谁就会左右历史进程,这才是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

黄昏时分,终于从远处出现大队人马,双方都在祈祷上帝:来的是自己人!终于那支部队走近了,双方都看得非常清楚,那高高飘扬的是普鲁士军旗!顿时,英军士气高涨,精神振奋,威灵顿立即命令部队作最后反击。英普联军热血沸腾,疯狂地扑向精疲力尽的法军。拿破仑见状,内心暗骂格鲁希“死在了何处!”此时此刻,他也深感大势已去,但仍然在作最后的决战。他立即命令近卫军进入战斗,拼死抵挡联军的进攻,但已无回天之力,最后因腹背受敌而全军溃败。拿破仑乘马逃出战场,仓惶离去。

关于格鲁希元帅增援拿破仑一事,后世很多传说,有人说是格鲁希元帅存心背叛拿破仑所以迟迟不予发兵。更具诱惑力与传奇色彩的说法是,格鲁希接到了拿破仑让他增援的命令,但他理解为增援别部,所以尽管他听到了近在咫尺的隆隆炮声,仍然不为所动。如果他稍微思考一下,就会立刻在瞬间来到战场。也有的说,战前,拿破仑命令格鲁希原地待命,以便增援。在双方激战过程中,格鲁希及其将领都感到情况有点不对,不少将领劝格鲁希赶快开往开炮的地方,以便随机应变。但格鲁希却无动于衷,尽管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形势之下,他已很长时间没有与拿破仑取得联系了,可是他仍然在遵照拿破仑的命令办事,那就是:原地待命!他不顾部下的竭力劝说,一直在等待、等待,直到拿破仑全军覆没!不管怎么说,拿破仑大败在滑铁卢,格鲁希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815年6月21日,拿破仑败退巴黎,百万反法联军也长驱直入进入法国边境。7月7日,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宣布退位,终结了他的“百日执政”。不久,他被流放到位于大西洋南部、远离欧洲大陆的圣赫勒拿岛。直到1821年5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