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7888000000036

第36章 社会大观篇(2)

1930年第14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在布鲁塞尔举行,根据大会的一项决议,设立了由捷克、比利时和协会共同指派的三国委员会,负责在3年期内亲赴现场实地考察捷克斯洛伐克红十字会红十字休战日的组织工作和实践经验。1934年在东京举行的第15届国际红十字大会,听取了三国委员会的考察报告,充分肯定了红十字休战日的活动。1938年在伦敦举行的第16届国际红十字大会上,红十字休战日的作法再次得到肯定。到1946年协会举行第19次理事会会议时,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已比较普遍。理事会在其决议中指示协会秘书处研究确定一个固定的日子为国际红十字日,各国红十字会在这天都要举行纪念活动。1948年协会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会议正式建议,今后各国红十字会尽量选择5月8日亨利·杜南(国际红十字组织的创建人)的生日作为世界红十字日。同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协会第20次理事会会议批准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于是,国际红十字会正式确定每年的5月8日为世界红十字日。

1961年以后,协会秘书处还结合工作重点,提出当年世界红十字日的活动口号,例如“高举人道主义旗帜”、“为了保护生命”、“红十字会是人道主义的桥梁”、“红十字会--危急时刻的救生索”、“参与和奉献”、“以仁爱致和平”、“捐献血液,拯救生命”、“保护儿童生命”、“保护人类生命、人类尊严和人道的力量”等。

◆国际博物馆日的由来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缪斯是希腊神话中掌管科学与艺术的九位神女的通称,她们分别掌管着历史、天文、史诗、情诗、抒情诗、悲剧、喜剧、圣歌和舞蹈,代表着当时希腊人文活动的全部。

1946年11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巴黎成立。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于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法国召开大会,针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探讨了博物馆的文化教育功能与人类未来的关系。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世界上最早的博物馆

世界上具有现代意义的最早的博物馆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畔,这里过去一直是法国帝王的皇宫,17世纪末由皇宫改为皇家美术陈列馆,供达官贵人观赏消遣。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将它改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家美术馆,并在同年11月18日起对公众开放,使它成为由皇家独占到大众观赏游览的场所,真正具有了现代博物馆的性质和意义,因此它被视为是世界第一所博物馆。

中国最大的博物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1925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逊位离开后,于10月10日正式成立故宫博物院,向公众开放。如今,这里已成为一座世界上最著名的宫廷史迹和古代文化艺术的博物馆。

故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72万平方米。它是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收藏文物有100多万件,辟有若干陈列馆。这些馆集中在紫禁城的东边。

近年世界博物馆日主题

2006博物馆与青少年

2005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

2004博物馆和无形遗产

2003博物馆和朋友

2002博物馆和全球化

2001博物馆:构建社区

2000博物馆:社会和平与和谐

1999发现乐趣

1997~1998与文物的非法贩运和交易行为进行动争

1996收集今天,为了明天

1995反应和责任

1994博物馆:背后的内涵

1993博物馆和原著民

1992博物馆和环境

◆世界无烟日

烟草是生长在南美洲的一种野生植物,最初印第安人将烟叶口嚼或做成卷烟吸吮。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类才开始认识到烟草对人类的危害。1977年,美国癌肿协会首先提出了控制吸烟的一种宣传教育方式--无烟日。这天,在美国全国范围内进行“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劝阻吸烟者在当天不吸烟,商店停售烟草制品一天。美国把每年11月第3周的星期四定为本国的无烟日。以后,英国、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制定了无烟日。

1987年1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每年的4月7日定为“世界无烟日”,并于1988年开始执行。但因4月7日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纪念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要提出一项保健要求的主题。为了不干扰其卫生主题的提出,世界卫生组织决定从1989年起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中国也将该日作为中国的无烟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20年,全世界的烟民人数将由目前的12亿上升到16亿,因吸烟致死的人数将会由目前的每年400万人上升到1000万人。青少年已成为世界上增长最迅速的香烟消费群体。1996年,卫生部组织的抽样调查发现,初、高中男生吸烟的比例分别达到34%和45%。在我国3.5亿吸烟者中,青少年吸烟者有500多万。1990年对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表明,中小学生中吸烟者约占20%。通常,人们所说的吸烟危害健康,是指吸烟可导致呼吸道炎症、肺部肿瘤以及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形成。其实,吸烟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吸烟易引起结肠憩室并发炎症、出血、穿孔和脓肿。吸烟易诱发糖尿病。吸烟易使女性患类风湿性关节炎,使婴儿患有感染性症病,吸烟易引发鼻窦炎、诱发多种甲状腺疾病。

吸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恶习,所造成的危害已到了不可等闲视之的地步。目前,全世界每13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和烟草有关的疾病。预计到2005年,我国每年将有20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

吸烟将成为人类最大的杀手。世界无烟日设立的目的在于提醒世人吸烟有害健康,呼吁全世界吸烟者主动放弃吸烟,号召所有烟草生产者、销售者和整个国际社会一起行动,投身到反吸烟运动中去,为人类创造一个无烟草的环境。

历年世界无烟日主题

1996年5月31日是第9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无烟的文体行动

1997年5月31日是第10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联合国和有关机构反对吸烟

1998年5月31日是第11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在无烟草环境下成长

1999年5月31日是第12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戒烟口号“放弃吸烟”

2000年5月31日是第13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不要利用文体活动促销烟草,口号“吸烟有害健康,勿受诱惑”

2001年5月31日是第14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清新空气,拒吸二手烟

2002年5月31日是第15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无烟体育清洁比赛

2003年5月31日是第16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无烟电影,无烟时尚行动

2004年5月31日是第17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控制吸烟,减少贫困

2005年5月31日是第18个世界无烟日

主题:卫生工作者与控烟

◆国际禁毒日

联合国于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毒品似瘟疫在全球蔓延,吸毒者日见增多,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日趋加重。为应对毒品对人类的危害,联合国于1987年决定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危害。

1990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第17届禁毒特别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和《全球行动纲领》,并郑重宣布将20世纪最后10年定为“国际禁毒十年”,要求各国立即开展有效而持续的禁毒斗争,促进《全球行动纲领》的实施。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类的健康和文明,而且贩毒和吸毒还派生出危害国家稳定发展的暴力、凶杀、卖淫、艾滋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此外,随着毒品蔓延,产毒贩毒活动也日益猖獗。毒品走私手段五花八门、变化多端,缉毒部门防不胜防。

根据《2004年国际禁毒报告》,全世界15岁至64岁的人当中有47%的人至少非法使用过一次毒品。在世界4种主要毒品中,滥用大麻的人数最多,去年全世界约有1.5亿人吸食过大麻。合成毒品的滥用人数居第二位,达3800万人。2003年全球鸦片的供应量增至4765吨。全球每年因滥用毒品致死的人数高达20万。

为遏制毒品蔓延的势头,打击这一全球头等公害,许多国家和地区颁布了更加严厉的反毒法律,建立专门反毒机构,扩大缉毒力量,加强武装缉毒和扫毒的国际合作。这些措施在过去几年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在全球根除这一毒瘤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有关专家指出,国际社会应清醍地认识到反毒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各国之间应开展切实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毒品问题。另外,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珍惜自我,拒绝毒品,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

惊人数据

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已逾105万。

中国有近80%县市存在毒品问题,全国涉毒的县市已占总数的72.7%。

艾滋病感染者中六成是吸毒者。

在累计登记在册的105万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年占到72.2%。

每年毒资的直接消耗几近2000亿元之巨,相当于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的经济损失。

以每个吸毒者每天吸食0.3克海洛因计算,仅全国登计在册的海洛因滥用者每年就至少消耗270亿元。

全球毒品每年销售总额8000亿至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0%。这一数字高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收入,与全球军火贸易额相差无几。

中央财政拟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1年增加1个亿,5年增加5亿元用于禁毒工作。

◆世界旅游日

每年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这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创立该节日的目的在于给旅游宣传提供一个机会,引起人们对旅游的重视,促进各国在旅游领域的合作。

早在1971年,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就根据非洲国家官方旅游组织的意见,提出创立该节日的设想。经过大量准备工作之后,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决定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选择这一天的原因是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在1970年9月27日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的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所以值得纪念。

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旅游旺季刚过去,而南半球旅游季节又刚到来之际,即这正是世界各国人民度假的好时节。从1980年起,有关国家每年都组织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发行邮票、举办明信片展览、推出新旅游路线、开辟新旅游点等。

确定世界旅游日的意义在于发展国际、国内旅游,促进各国文化、艺术、经济、贸易的交流,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推动社会进步。世界旅游组织每年都提出宣传口号,世界各国旅游组织根据宣传口号和要求开展活动。

自1985年起,中国在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沈阳等城市设立主会场,并在全国各地设分会场,举办欢庆世界旅游日活动,围绕当年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活动主题开展旅游宣传活动。

2006年9月27日,世界旅游组织(WTO)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第24届“世界旅游日”活动,主题为“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WTO秘书长弗朗加利指出,世界旅游组织选择这一主题的目的是全力支持联合国制定的国际社会在21世纪消除贫困的目标,同时进一步显示旅游业在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机会和社会和谐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近年世界界旅游日主题

1986年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987年旅游与发展

1988年旅游:公众教育

1989年旅行者的自由活动创造了一个共融的世界

1990年旅游:一个还未被完全认识的产业,是一个有待

开发的服务

1991年交流、信息与教育: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

1992年旅游:是社会经济的稳定和人民之间的交流的重

要因素

1993年旅游业发展和环境保护:营造持续的和谐与发展

1994年有质量地工作,有质量地旅游

1995年WTO:为世界旅游业提供了20年的服务

1996年旅游业:宽容与和平的因素

1997年旅游业:21世纪提供就业机会和倡导环境保护的

先导产业

1998年政府与企业的伙伴关系:旅游的开发和促销的关键

1999年旅旅游:为新千年保护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