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7888000000038

第38章 社会大观篇(4)

同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7月11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央政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了第46次会议,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并指出“中国工农红军即由南昌暴动开始逐渐在斗争中生长起来”,规定“于今年‘八一’红军节授予战旗于红军的各团,同时授奖章于领导南昌暴动的负责同志及红军中有特殊功勋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制定红军家属优待证”。此后,每逢“八一”建军节,都要开展拥军优属的活动。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仍然以“八一”为建军节。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坚强捍卫者,是人民武装力量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这支人民军队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在夺取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仍肩负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家安全、保卫和参加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任务。建国以后,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体制调整和大规的模精简整编,组建和加强新的军兵种;对军队进行大规模文化教育,建立了各类军事院校;并加强军事科研工作,成功地进行了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的试验;还进行了抗美援朝、援越,击退了印度、原苏联、南越等国外军队的入侵,充分发挥了人民民主专政坚强柱石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安全、繁荣和稳定。这当中,人民解放军也由单一的陆军发展成为包括海军、空军、战略导弹部队(即第二炮兵)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拥有飞机、坦克、舰艇和原子弹、氢弹、导弹等比较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改制宗旨和精神的体现,原名为《八路军进行曲》,由木公作词,郑律成谱曲,创作于1939年秋。解放战争中,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工农的子弟,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

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教师节

9月10日是中国教师节。每年这天,远在外面求学的学子就会通过各种方式送给曾经的恩师感谢和祝福。这个节日是送给辛辛苦苦培育我们的老师的。教师节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3个行业性节日。自1931年以来,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共有过4种不同日期和性质的教师节。

“六·六”教师节

1931年,教育界知名教授邰爽秋、程其保等联络京、沪教育界人士,拟定每年6月6日为教师节,并发表《教师节宣言》,提出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增进教师修养3项目标。这个教师节没有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承认,但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影响。

“八·二七”教师节

国民党政府1939年决定立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并颁发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当时未能在全国推行。

历“五·一”教师节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商定,把5月1日国际劳动节作为我国教师节。由于种种原因,教师节实际上并未实行。

“九·十”教师节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9月10日为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此后,每年的教师节,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以不同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评选和奖励,介绍经验,帮助解决工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改善教学条件等,大大提高了广大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积极性。

现行教师节是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确定的。其首倡者是中科院院士王梓坤教授。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是一位从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贫农家庭走出来的院士,内心有着深深的教师情结。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受到老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做一名教师是他的夙愿。当他23岁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南开大学当教师,教师也就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他曾经有当选天津市副市长的机会,却辞而不就,在1984年5月来到全国最高师范学府--北京师范大学担任校长。

◆国际和平日

联合国大会于1981年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二联合国大会开幕的日子定为“国际和平日”。联合国大会在其2001年9月通过的第55/282号决议中决定,从2002年开始每年9月21日为国际和平日。联合国将举办活动提请所有人民关注、庆祝和纪念这个日子。大会宣布国际和平日为全球停火和非暴力日,并邀请所有国家和人民在这一天停止敌对行动。大会邀请所有会员国、联合国系统各组织、区域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以适当方式,包括通过教育和公众宣传庆祝国际和平日,并同联合国合作实现全球停火。

虽然时至今日,全球局部战火依然在燃烧,但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声和愿望。很多国际组织和和平人士为了人类的和平奔波呼吁。其中公认贡献最大的是联合国组织和其工作人员。联合国系统曾五度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1年联合国及其秘书长共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维和行动于1988年获奖;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难民专员办事处)于1954年和1981年获奖;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65年获奖;

国际劳工组织于1969年获奖。

2001年10月12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联合国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共同分享2001年诺贝尔和平奖。该委员会表示,这一决定是为了表彰联合国和安南为创建一个“更有组织与和平的世界”所作出的努力。这是联合国或下属机构第六次获得这一荣誉而安南则是第二位获得这一殊荣的联合国秘书长。

联合国获奖原因。诺贝尔奖捐助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出,奖项应授予前一年“对人类带来最大益处”的人,其中一个奖应授予“为增进国家间的友爱、消除或减少常备军及举行并促进和平会议作出最大贡献或做得最好”的人。

颁发1988年和平奖时,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指出,“联合国维和部队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为减轻已商定停战、但尚未达成和平协议的地区的紧张局势作出了贡献。在这种情况下,联合国部队代表了国际社会要求通过谈判实现和平的明确愿望,维和部队通过其存在对开始真正的和平谈判起了决定性作用。”

1981年第二次向联合国难民专员办事处授予和平奖时,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称,联合国难民专员办事处“克服其不得不面对的重重政治困难,在协助难民方面做了重要工作。”

1969年正值国际劳工组织成立50周年之际,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奥瑟·利奥内斯夫人向该组织颁发和平奖时说,国际劳工组织据以存在的根本道德观念是“想要和平,请培育公正”。50年前国际劳工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对社会公正的要求。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65年获和平奖。在颁奖演说中,奥瑟·利奥内斯夫人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重要的和平力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认识到儿童是开启未来之门的钥匙,今天的儿童将书写未来的历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正在富国和穷国之间架起团结的桥梁。“

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居纳尔·雅恩在颁奖演说中称,达格·哈马舍尔德之所以获1961年和平奖,是因为人们”感谢他所做的一切,他的成就、他为之奋斗的事业,就是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缔造和平,开创友好关系“。他说,哈马舍尔德”从未离开过他最初选择的道路--将联合国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建设性的国际组织“。

◆国际老人节

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都组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老龄科研组织和机构,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加强对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联合国于1982年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届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在以后16年的历届大会上都涉及了老龄化问题,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议--《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0年第4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1年开始,每年10月1日为”国际老年人日“。

联合国大会于1991年12月16日通过《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第46/91号决议)。大会鼓励各国政府尽可能将这些原则纳入本国国家方案。原则概要如下:联合国老年人原则的目的是保证对老年人状况的优先注意,《联合国原则》强调老年人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和尊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儿数量明显减少,人均寿命也从1950年的20岁上升到目前的66岁。这种双向发展使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人口结构都趋于老化。据联合国有关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

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到2025年,全世界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1.21亿。到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21%,并将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百岁老人将从2002年的约21万增长到320万。到2050年,非洲老龄人口将从4200万上升到2.05亿;亚洲从3.38亿增加到12.27亿;欧洲1.48亿增加到2.21亿;美洲从9600万增加到3亿。目前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是意大利,占总人口25%。到2150年,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预计会步入花甲之年。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及少子化加速已使劳动力短缺,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以欧盟为例,2000年底,欧盟国家73%的劳动力养活27%的退休者,而到2050年,将由47%的劳力养活53%的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日本、美国和德国6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40年后将会翻一番。如果目前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政策不变,到下个世纪初,意大利政府的养老金支出将比现在增长5倍。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老龄人口的增长速度为西德的2倍、美国的7倍。这个20年前世界上年轻化的工业国到本世纪末将成为最老龄化的国家。人口迅速老化已使日本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不得不鼓励已退休的老人继续工作。人口老化还将加重社会抚养不从事经济活动的老人的负担。目前日本大约6个在工作的人需抚养一位老人,而到2025年,将由3人抚养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