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国少年百科知识1:社会生活卷
17888000000056

第56章 不朽艺术篇(7)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它标志着卓别林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达到的一个新高度。卓别林是1938年开始编写《大独裁者》剧本的。当时,希特勒已进军奥地利,第二次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卓别林出于对希特勒法西斯暴行的憎恨,在《大独裁者》中刻划了一个和希特勒长得一模一样的犹太囚徒从集中营里出来之后,很快就被错当成国家元首。一个企图刺杀希特勒的女子被这个犹太囚徒的不幸遭遇所感动,帮助他逃到瑞士。这个初稿写得如此露骨,以至立刻引起纳粹德国的强烈反应。德国的外交官向好莱坞的制片商发出恫吓说,如果卓别林胆敢把它拍成影片,德国将下令禁演所有的美国影片。1939年,卓别林不畏法西斯的淫威,毅然宣布开拍《大独裁者》。之后,他收到许多匿名信,对他进行恫吓,甚至扬言要杀死他。卓别林加强了警卫力量,在严密保护的摄影棚内坚持拍片。他幽默地告诉记者,为了不让希特勒感到悲哀,他已让墨索里尼也在影片中插了一足。在影片中,卓别林对希特勒等法西斯分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大胆的夸张。如片中的兴格尔在演说时咄咄逼人,以至麦克风都吓得东躲西藏,他的火气竟然使话筒支架都被烤弯了。而地球仪舞更进一步揭示了这个战争狂人的丑恶嘴脸。《大独裁者》在40年代是对希特勒及其随从如格林、戈培尔、墨索里尼之流的极其勇敢的沉重一击,同时也是对一切独裁者、野心家的辛辣嘲讽。它深刻的思想寓意和完美的喜剧构思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战争结束后,卓别林又拍摄了《凡尔杜先生》和《舞台生涯》。1952年这位电影艺术大师离开美国定居瑞士。1966年,77岁的卓别林自编、自演、自导了一生中最后一部影片《香港女伯爵》。1972年他被邀回到美国,并被授予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院的特别奖。1977年12月25日,这位为世界电影艺术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艺术大师在瑞士逝世,享年88岁。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

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一生为我国的京剧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在有生之年,不仅把中国这一传统的艺术门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还把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全世界,使中国这一古老的戏曲形式在世界艺术舞台之上占有了一席之地。

梅兰芳的祖籍是江苏泰州,1894年出生在北京一个梨园世家,其祖父及父亲均为京剧名旦。耳濡目染之下,梅兰芳8岁就开始学戏,10岁即登台演出,在昆曲《长生殿·鹊桥秘誓》中扮演织女。

从1908年起,梅兰芳搭喜连成班演出。他刻苦学习昆曲,习练武功,广泛观摩其他角色及戏班的演出,为自己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3年,19岁的梅兰芳应邀赴沪,在首次压台演出《穆柯寨》中初露锋芒,成功地塑造了穆桂英这一巾帼英雄的艺术形象,博得了观众的热烈赞赏。在沪期间,他观摩了表现现代题材的新戏,并受到很大启发。返京后,他开始致力于以现代故事为题材的《孽海波澜》的创作与演出。次年,他再次赴沪,演出《贵妃醉酒》、《女起解》等戏,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二次南下,梅兰芳的艺术眼界更加开阔,也坚定了他改革京剧的决心。

从1915年起,梅兰芳编演了新戏《一缕麻》、《邓霞姑》。后来又演昆曲《思凡》、《春香闹学》等,并改传统戏装为古装仕女服饰,采用灯光、布景等,编演《天女散花》、《黛玉葬花》、《霸王别姬》、《西施》、《廉锦枫》等,当时被称为“古装新戏”。不仅如此,梅兰芳还与琴师徐兰沅、王少卿合力革新唱腔、唱法,增添二胡为伴奏乐器,融汇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演技特点创造了新的旦行“花衫”,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唱法,成为中国京剧艺术中一枝奇葩。

卓越的艺术才华和不倦的追求使梅兰芳的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1919年和1923年,他二次赴日演出《天女散花》和《御碑亭》等剧,受到日本文艺界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30年初,他在美国演出了《汾河湾》、《霸王别姬》等剧并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波莫纳学院授予他名誉文学博士学位,美国艺术家还特地为他塑像。他与卓别林、保罗·罗伯逊、R·圣丹尼斯等一批著名艺术家结识并进行了文化交流。1935年,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梅兰芳赴莫斯科、列宁格勒访问演出,演出了传统剧目《打渔杀家》、《贵妇醉酒》、《西施》等。演出期间,他结识了托尔斯泰、高尔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萧伯纳等世界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对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倍加称道。

在创造美的历程中,梅兰芳以自己独特的“梅派”艺术为中国古老的京剧艺术开辟了新的天地。梅兰芳本人演技全面,京剧、昆曲皆得心应手。其扮相也端庄秀丽,唱腔圆润纯正,台风落落大方,并善于刻划人物,被尊为旦行“一代宗师”。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千里江山沦于敌手,梅兰芳以无比愤怒的心情排演了以反抗侵略、鼓舞人民为主题的《抗金兵》以及描写战乱中人民颠沛流离生活的《生死恨》。日军占领上海后,困居上海的梅兰芳坚拒演出,表现了一个爱国艺术家的崇高气节。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由上海回到北京,应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剧协副主席等职,还担任了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1959年,梅兰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他排演了新戏《穆桂英挂帅》。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全国人民同声哀悼这颗艺术巨星的陨落。

在50年的艺术生涯中,梅兰芳上演剧目近400出。他继承和发扬了京剧艺术的优良传统,创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如《打渔杀家》中的渔家女子肖桂英、《断桥》中为了爱情敢于与邪恶抗争的白娘子、《宇宙锋》中敢于反抗昏君佞臣的赵艳容、《抗金兵》中的巾帼英雄梁红玉、《穆桂英挂帅》中抗击敌寇英勇无畏的穆桂英、《生死恨》中饱受战乱之苦的韩玉娘以及《霸王别姬》中的虞姬、《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等。梅兰芳塑造的这些艺术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代妇女各种美好的道德情操与品格。有的活泼娇憨,有的英武豪放,有的温柔敦厚,有的聪明机敏……梅兰芳以自己卓越的艺术才华和艺术功力,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梅兰芳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具有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他对我国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一系列的贡献。

他突破了传统正工青衣重唱不重演的局限,在兼取百家之长的基础上,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重大革新。在京剧题材上,他坚持“古为今用”,先后排练了以现代故事为题材的时装新戏,扩大了京剧的社会影响。

在京剧舞蹈上,他向生活学习,向古代艺术学习,创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婀娜多姿的舞蹈,如《天女散花》中的绸舞、《霸王别姬》中的剑舞、《麻姑献寿》中的袖舞等,令人叹为观止。

在京剧音乐上,梅兰芳编制了大量新颖独特的唱腔,创造了自己流利甜美、明朗圆润的演唱风格。在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之下,梅兰芳的表演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梅派”表演体系与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国的布莱希特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梅兰芳是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第一人。他大大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确立中国文化在世界中的地位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大器晚成的齐白石

齐白石是中国著名画家,原名齐纯芝,号渭清,后名齐璜,号濒生,别号白石,1863年11月2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杏子坞星斗塘一户贫农家庭。他自14岁开始学习木工,后转为雕花木工。因为他的雕花手艺非常出色,又因其小名叫“阿芝”,人们亲热地叫他“芝木匠”。在他12年木工生涯中,他酷爱绘画,经常进行临摹与写生,向古人及大自然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绘画技巧。27岁时,齐白石结交了当地有名的文人和画师胡沁园、陈少蕃两位先生,并经常向他们请教。从此,他走上了绘画的艺术之路。

在40岁以前,齐白石以“描容”(绘衣冠像)和绘花鸟草虫为生;40岁以后,他在7年中5次远离家乡,到西安、南昌、桂林、广州等地任家庭画师。在此期间,齐白石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开阔了胸怀,扩大了眼界。从此,他在艺术上开始摆脱“成法”的羁绊,而坚持“以自然为师”,开辟了艺术创作的新路子。

55岁后,齐白石定居北京,继续以治印卖画为生。此间,他结识了陈师曾、徐悲鸿、梅兰芳等艺术界的名流,在艺术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他60岁前后,在好友陈师曾的帮助下,实现了“衰年变法”。他在学习明清水墨画家徐渭、朱耷、石涛等人的基础上,又吸收了近代画家赵之谦、吴昌硕等人的长处而独辟蹊径,创造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章。

齐白石的艺术功力十分深厚,人物、花鸟、草虫、山水无所不能,菜蔬、虾蟹均可入画,生活气息浓厚,饶有时趣。齐白石师法自然,但又不拘泥于照搬自然事物的细节性状,而着眼于“神似”,即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他对中国画论中“形”、“神”的论述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他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画如其人”,作为一代艺术大师的齐白石,生性耿直、不慕权贵,其作品也多朴实无华,充满真情实感。所画题材虽多为日常之花木,却充满了清新雅韵。甚至“算盘”、“不倒翁”等极一般的东西,一经白石老人神来之笔,也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齐白石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可谓“诗、印有道,书、画皆工”。其笔下的花鸟山水,造型简括、神态生动、笔力雄健、墨色强烈。书与印苍劲豪迈,古朴而浑厚,与其绘画相得益彰,形成一个完美而统一的整体,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齐白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并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团委员等职。他满怀对新中国的热爱创作了“和平万岁”、“祖国万岁”等画卷。党和人民对齐白石老人艺术成就的尊重与肯定使他焕发了新的青春。仅1953年一年他就创作绘画作品六百余件。他在一封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白石老年,身逢盛世,国内外人士对余画之喜爱,应感谢毛主席与中国共产党对此道之倡导与关怀。”

人民给了这位艺术家以崇高的荣誉。1953年,齐白石被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1955年又荣获国际和平奖章;1963年,齐白石当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和骄傲。

齐白石于1957年9月病逝,享年94岁。但是,他的艺术生命还在延续,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诗仙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每当我们读到这大气磅礴的诗句,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李白,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奇才,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像一颗璀璨的明星,跨过历史的时空,放射出迷人的光彩。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甘肃天水一带。公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绵州彰明县。在父亲的指导下,天资聪颖的李白诵六甲、观百家,勤学苦读,自觉磨砺,使他聪颖早慧的天资得以发挥。在家庭教育和时代风气的影响下,李白15岁时就已经形成了风流倜傥、浪漫豪放、不拘礼法的性格。他不仅好诗赋,而且酷爱剑术。剑对李白来说,既是防身之器,更是抒发壮志情怀以及悲愤慷慨情绪的一种寄托。26岁那年,他告别亲友,出川漫游,自称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颇有一番治国安天下的宏愿。27岁那年,李白在湖北安陆成家。妻子是一位已故宰相的孙女,很有才气。此后10年,李白以安陆为中心,足迹遍及两湖、江浙、山东、山西等地。他饱览了许多名山大川,结识了不少朋友。10年的游历,使诗人的眼界大为开阔,生活经验也逐渐丰富。从他留下的大量诗作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他创作上的个性风格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