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见到了两位从国内来的亲戚。一个是来从国内大学来美参与校际交流的老师,她们一行在芝加哥一所美国大学停留三周之后,经由纽约回国;另一个高中女孩,“美国夏令营”在洛杉矶“家庭周末”结束之后来到纽约。听她们所谈,都是游览美国的兴奋感受。
美国是个开放的国家。合法入境之后,参观游览,全方位观察都行。前提条件当然得有时间、肯花费、消除语言隔阂(不懂英语者有随身翻译)。
团组入境,沿既定路线“走马观花”是一类;定点“对口交流”是一类;学生“夏令营”可事先约定“家庭周末”住几天美国人家;“公务考察”、会议、展览、专题论坛等等来美国的,都有机会在美国观光。
旅游能加深对美国的直观印象。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虽然各处看到的具体景象不同,与东方古老国度相比,外表的美国显得“年轻”、现代、“绿色”、大气。
说它“年轻”,因为美国独立建国才235年。北美土地的原住民本来就没有多少古文明积淀,所见的一切,包括建筑设施、历史标记,充其量也就两百多年历程。古老国度都有的“文物古籍”,美国基本找不着(除了自然风光、如大峡谷之类的水土山崖千万年的风化剥蚀等)。古老国度处处介绍着久远的过去,美国旅游往往尽可能展示世界的近代与未来,特别是科技发展。
纽约作为世界级大都市、全球金融中心,展示历史的只有大都会博物馆的外来品和二战留在纽约西46街码头的“无畏号航空母舰”。
作为新兴的世界大国,从美国看到的是现代文明与豪放气质。航天城、科技馆很多,古城庙宇找不着。城市中高楼林立,令人眼花缭乱。与世界闻名的迪拜高楼不同,美国的高楼既豪华更务实,不单纯追求阔气新奇。
到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Boston)游览,见那里海滨的楼群就是为海港需要建造的,没有与海港无关的花样建筑。著名的哈佛大学,校区内有各类先进的教育、科研、体育设施,却找不着豪华校门。按东方人的观念,这样的知名学府建一座校门岂只该花上几百万。不但名校见不着豪华校门,美国各级政府、议会一般也见不着“雄伟豪华”的政府大厦。
美国农村见不到传统的农家村落,从飞机上才能看清一个农场有多大。除了成片的庄稼,没有农业社会的原始痕迹。
美国各地建设的大气派令游人感受很深。纽约的城市主体建筑大都在上世纪早期完成,后来改动的不太多。可见他们不搞一任市长一次“政绩工程”,把城市改来改去。百年前规划建成的,依现在人们眼光欣赏,似乎仍不落后。
美国是一个旅游大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优美奇特的自然风光和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然而,美国的旅游门票价格却比较低廉。自然风景区分为国家公园和州公园两大类。州属公园一般可免费游览。国家公园为著名风景旅游区,需购票入内,但门票不贵。62岁以上的美国公民,可享受尊老的优惠。购票进入国家公园的,出园后可凭票再次入内,7天内有效。美国的风景旅游区都是一票到底,没有“园中园”再收费的现象。有些大的国家公园,即使在园内能尽兴驰骋玩上三五天,也是一票到底。
美国联邦政府所属的许多名胜古迹都免费向国内外游客开放,如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大厦、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罗斯福纪念园,以及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航空航天博物馆等。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历史名城费城,有关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纪念名胜建筑,如国家独立公园、独立宫、旧国会大厦等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场所,也是向公众免费开放的。
一般州政府所属的名胜和参观场馆,则需购买门票,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等。到联合国总部、帝国大厦顶层参观,亦需购票。参观这些收费的馆厦,门票在10至12美元之间,老人和学生还可享受八折优惠。那些博物馆藏品非常丰富,展厅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即使走马观花也需要三四个小时,让人感到物有所值。
城市中的公园都是免费开放的,即使面积达3.5平方公里的纽约曼哈顿中央公园也全天候免费入内。还有一些中、小型博物馆也不收费,如纽约的联邦纪念馆、费城的交通博物馆等。
绿色环境也许是第一次到美国的最深印象。蔚蓝的天空和无处不在的森林绿草,清洁整齐的城镇街道和方便残障专有的设施等等,人们对美国的环境状况会有新的感受!
参加几次团组旅游的经历告诉我,美国旅游没有国内那样“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方式。看风景就是看风景,例如尼亚加拉大瀑布、大峡谷等;观摩设施就观摩设施。例如美国亚利桑纳州的高空玻璃桥、西雅图的史蜜斯塔(Smith Tower);观光城市就是看城市如华盛顿D.C、纽约、芝加哥等等。
中国人来美旅游最好参加华人导游的团组。你会发现当一名华人导游不容易,仅语言就要会英语、国语普通话、上海话、广东话甚至还有香港话。美国的导游总会尽可能让游客多看景点,不花太多时间逛商店。坐在旅游巴士车上,华人导游经常讲的一句“行话”是:抓紧时间、减轻疲劳,请各位“上车睡觉、停车拉尿、到景点赶紧拍照”!我三次旅游,三名导游都这样说,所以印象很深。也许因为这些,按国内模式美国旅游不好玩。唯有新奇感是美国旅游真正的“特色”。
(一)首都华盛顿D.C之旅
来美国探亲已是第二次了,太太还没去过首都华盛顿。这次办了团组“二日游”,两人总共140美元外加小费20块,坐六十来人的大旅游“巴士车”,作一次美国首都之旅。团名叫《纵横旅游》!
按导游的说法,从新泽西去华盛顿,要历经美国四个州。先看巴尔第摩港口、到费城,再从马里兰州进入华盛顿D.C.(WashingtonD.C)。
“华盛顿D.C”全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美国首都。在美国,各州都可以立法,在联邦宪法框架之下,各州立法多如牛毛。华盛顿D.C.横跨两州,不作特区,就要受所属州法管辖;在美国西北部另有个华盛顿州。首都称特区(D.C)是加以区别。
两天游首都,看的景点不少。包括航空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国会大厦、白宫、林肯和杰弗逊纪念堂、罗斯福纪念馆、华盛顿纪念碑及美国韩战、越战纪念墙等。旅途除去坐车吃饭,真正在那里停留的时间当然很有限。所谓参观,只能是“走马观花”。到一处停下来抓紧照相摄影然后连忙赶往下个景点。
美国的旅游公司挺认真敬业。他们准备有很好的背景介绍,不安排游客去商场购物(这次应大家要求,在一个纪念品商店停了仅15分钟),时间利用率很高。
随团旅游的好处不但相对节省,因为有专业导游介绍,可以方便地了解许多背景常识。例如,谈及美国第三任总统捷弗逊,他当年27岁就任,历史上说,是他起草了美国宪法。近年据说有人提出质疑。怀疑一个自家拥有黑奴,对自由与人权没有切身感受的他,能不能亲手写出那样的自由社会启蒙大作。当然这是社会议论,没有官方结论,这里的导游却可以公开讲。
这次看到了白宫前门马路对面坐着一位美国老人,公然在那搭起住棚,张贴字画,反对政府对外的战争。面对这位老者,导游介绍说,他二十多年日复一日,天天静坐在这儿,与一条黄狗相伴。警察没管他,他也不闹事,就这样坐着,表达着他“反战”的看法,这属于他个人的自由。当然,这种行动代表了社会一部分人的观点。
“9·11”以后的美国首都表面上看似一如从前。实际上“内紧外松”,戒备森严。所有来到此地人的一举一动,都有摄像记录。警察便衣游荡各处,监控视线无所不在。当然,人们正常活动不受干扰,游客照相摄影听其自便。
华盛顿特区共有七个大型博物馆供自由参观,因为全是由个人捐款所建,所以不收门票。导游还详细介绍了华盛顿D.C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高高的华盛顿纪念碑下面约三分之一为何颜色较白,上面的为何颜色较深?美国国防部大楼为什么是五角?越战纪念墙是谁提出的设计方案?韩战纪念墙前的士兵塑像为何用19个?等等这些,导游都给出了简单答案。
令人感到特别的是,华盛顿没有高楼大厦。按说,以美国的富有,特区各届政府如果都想在任上搞所谓“标志性建筑”、“形象工程”,这里高楼必将不少。但建国两百多年的美国首都,却没有很高的建筑物。导游介绍说,原来这里建了一座华盛顿纪念碑,高555英尺。建成之后首都议会通过了立法,今后华盛顿D.C.内所有建筑物高度不得超过它的三分之二。
在美国一旦立法,任何人都不得违反。所以至今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工业区。所谓首都的“大工厂”,仅仅只有美国财政部所管的印钞厂。
2005年12月19日写于新州寓所
(二)走进曼哈顿感知美国
中国人到了美国,很少不到纽约参观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国内上演曾轰动一时,把万里之外的纽约推到亿万中国人面前。
电视主题曲刘欢如泣如诉的那首歌:《千万次的问》和那段片首词,现在中年以上的人一定还记忆犹新:“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那里是地狱。”
啊,纽约!你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我第一次到纽约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我还在职。上级北京总公司在曼哈顿办了第一家进出口公司,投资很大、气派不小。租了华尔街旁边另一条道上一幢大楼的整整一层,除从国内去的员工,还雇用了多位美国白人在公司工作。
因为业务有联系,更带着“开眼界”的目的前往上级公司“学习考察”,那是我初次到曼哈顿。
第二次到曼哈顿,是转程去南美。时隔三、四年,上级办在那里的进出口公司兴旺不再。会计师、审计师正在“清盘”。主管部门自我安慰地说,“这是咱们改革开放付出的一笔学费”!
后来才明白,中国国有企业,依原有老模式经营,想在纽约站稳脚跟谈何容易!当纽约全力瞄准世界技术高点铺架“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全球网络技术,我们却力图在纽约开辟传统产品市场。“摸着石头过河”之初,我们对纽约不知深浅!
退休之后偕妻首次赴美探亲,正碰上纽约“9·11”恐怖袭击事件。那是纽约、也是美国的一场大伤,成为世界近代历史标志性事件。再往后的每次曼哈顿之行,总要到“世贸遗址”看看,因为那里是美国和世界的一块“伤疤”,似乎从这里可以触摸到那场“世纪之痛”!
纽约给我的多次深刻记忆中,特别要提到“9·11”发生前夜的2001年5月25日。正是那天,长沙市谭仲池市长率团到纽约“招商引资、引智”。谭市长一行在纽约世贸大厦一号楼第55层举办大型“中国湖南与纽约商界见面会”。
“他乡遇故知,乃人生一乐”。身在异国他乡听闻家乡来了父母官,又是老熟人,我和儿子都去了。相见之欢,有合照及摄像带记录为证。谁知那些珍贵的镜头,在不久的“9·11”那场大灾难之后,竟成了记录“湖南人在纽约世贸”的最后绝版。
世贸遗址至今仍空空如也,重建计划尚在谋划之中,曼哈顿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忙碌。“万国牌”汽车川流不息、参观者不计其数。联合国大厦前面各国旗帜飘扬、华尔街的幢幢高楼依然那样地神神秘秘……
中国人对纽约并不陌生。在那幢联合国高楼,曾经响起过中华崛起的如雷掌声,那是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的纪念性胜利时刻!也是在那里,1974年,一个“小个子”中国人(邓小平),曾站在庄严讲台上展现着“巨人中国”!
许许多多世间大事,总是与纽约这个地方相关联。历史进入2008年。那年9月15日的纽约华尔街,一百五十年历史的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Inc.)宣告破产,标志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全球。直至今天,世界每个角落还笼罩着它的阴影。
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纽约浓缩了美国特质和诸多社会元素。1886年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之际,法国人民送给美国的礼物自由女神像竖立在曼哈顿岛对面,那是美国的象征,更是纽约人的骄傲;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纽约证券、期货和商品报价,每时每刻牵动着全世界经济神经,拉动亿万人视线。
面对历史,纽约是世界大都市中唯一的例外,除博物馆里有着来自外面的古董(那些只是世界其它地区历史的浓缩),属于美国的只有二战的一艘“无畏号”航母、潜艇和巡洋舰,没有自己古老历史的标记!
纽约是开放的。街上走着全世界各类肤色人群,跑着“万国牌”车辆;台上演着黑人摇滚、非洲手鼓、东方霓裳、欧亚风情歌伎。纽约聚居着太多腰缠万贯的阔人,也有的人在这里一贫如洗。
今天,中国有多家国企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民企也已跻身纽约占领阵地。2011年初,在纽约见到一位中国福建的“老总”。谈笑之间他笑问:“你们知道美国有几十个州”?我不假思索地答:“五十个”!他立即说“错!应当是五十二个”!我疑惑地问:“为什么呀”?他说,中国福建人、浙江人已在这里撑起一片天,令美国五十个州之外,“另加”了一个福州,一个温州!
说的当然是笑话。却反证国企难以挤进的纽约市场,中国民企有信心打进去;二十多年发展变化的中国,纽约不得不对东方的中国刮目相看。
就是那次,在地标象征“纽约铜牛”对面的高楼里,见到一位年不过四十的浙江老板KevinWang。他租下了那幢高楼四层的一大单元创办了名为“Noviant”的电脑公司。去的那天正是周末,看到公司办公区有三十多张电脑座位。他自己周末还没休息,在与客户洽谈。
纽约周围,世界知名景点很多:曼哈顿外有“爱丽丝”移民岛、自由女神像;岛内仅中城,就有“世贸中心遗址”、华尔街、纽约股票交易所、公牛铜雕、南街码头、布鲁克林大桥、格林威治村(Greenwich Village),以及著名的中国城(Chinatown)等等。
纽约的中国元素四处皆有。华人到纽约,总要去看看纽约中国城(Chinatown、又称“唐人街”)。纽约的中国城是曼哈顿的一个著名街区和旅游景点,也是美国最大的中国城。纽约的唐人街上居住着大约8万名中国移民。是美国华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华人来纽约观光的必到之处。这里离华尔街和原世贸中心不远,旁边又是小意大利和苏荷艺术区。数百家各种风味的中餐馆、食品店、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礼品店、珠宝店让人留连忘返。
中国人到Chinatown,总会有种回归故土的感觉,也会留下一些遗憾。搞不清,为什么华人所在之处,总会把民族的某些陋习带到那里。比如脏乱、拥挤、商品质次甚至假冒伪劣等等。当然,不管怎样,这都是在美国。
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化大都市功能是多方位的。美国人建造了纽约,崛起的中国正在地球东方建造更多经济奇迹。
2005年12月13日写2011年6月修改
(三)伟哉,尼亚加拉
世界上的自然风景离不开奇山、碧水、绿树、红花。能将多种自然景色集于一体,莫过于那些壮观的大瀑布!
位于美、加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and Beyond)号称世界第七大奇观,从纽约前往,不到一天车程,身在近处的新泽西州,怎能不去一饱眼福。
九月艳阳天,我与妻踏上了参观的旅程。一辆大巴车,载满五十来个人。美国华人公司的这类旅行团,导游加司机两人全程负责。价格、餐饮、门票、小费和路线都事先有约,旅客尽管放心。上得车去,导游成了一车游客的的中心,听他讲解、跟着他前行;集中、分散全由他安排。在这里当导游可不容易。不但要精晓沿途景点的解说内容,经得起旅客询问,还至少要说得出四种语言。我们这类所谓华人团,实际上应该称“亚洲团”。参加的除中国人外,有时还会有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等等。所以,同样的讲解内容要用英语、汉语普通话、香港话和广东话分别说一遍。导游听说这次我们车上没有广东人,他高兴了:“真幸运,今天我可以稍微省点气力”。
上午九点从纽约中国城上车,沿高速公路直到下午六点才能到尼亚加拉。中途除吃两餐饭,还参观了一处美国古老而具现代技术的“尼康玻璃艺术中心”,用三个小时参观了精美的玻璃艺术展品及其工艺制作过程。
到达美加边境尼亚加拉市,已是晚上六点多。此时季节,天黑下来了。下车后大伙把行李往喜来登饭店房间里一丢,跟着导游直奔大瀑布,去看瀑布夜景。
尼亚加拉瀑布坐落在同名的这条河上。河长仅56公里,上接海拔174米的伊利湖,下注海拔75米的安大略湖。两地之间有99米落差,河水湍急,加上两湖之间横亘一道石灰岩断崖,水量丰富的尼亚加拉河到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瀑布的河水从高处的伊利湖流入安大略湖,湖水经过河床绝壁上的羊岛,分隔成两部分,分别流入美国和加拿大。
夜晚的瀑布景色漂亮极了!对面就是加拿大,那边的城市也叫尼亚加拉市。从加拿大那边对着倾泻的巨流,用了高强度的七彩灯光照射,夜空特别明亮多彩。低分贝声浪巨吼的夜空隐现着一条美丽的人造彩虹。
所谓尼亚加拉瀑布,实际上由两大瀑布组成。大瀑布因其外表成一个马蹄状而称马蹄瀑布。马蹄瀑布长约675公尺,落差56公尺。水声震耳欲聋,冲天的水汽浩然高耸。阳光灿烂之时,大瀑布水花便会在天空升起一座彩虹。小瀑布因其极为宽广细致,很像一层新娘的婚纱,又称婚纱瀑布。婚纱瀑布长约320公尺,落差58公尺。由于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因此水流呈漩涡状落下,与垂直而下的大瀑布各异其景。
白天看瀑布更显壮观。只见宽阔奔腾的河水在断层处陡然而下,万倾之水发出雷鸣巨响,落到下面河中激起千层浪花。下游实际已经形成一个若大的湖面,受巨大水流倾泻,向上冲出几百米高的气雾,几十公里之外就能看到。湖水巨浪翻滚,令观者惊心动魄!
我们站在离上游水面不到几米的栏杆之外,水雾扩散的负离子使空气特别清新。巨大水流与河床岩石撞击,爆发出低分贝的震天巨吼,这种氛围人间绝无,只有“造物主”的神威可以成就!
一座现代化的塔式电梯高楼耸立在河床边,与瀑布形成了自然与人造的反差美景。游人从此乘电梯到下个层面,穿上防水雨衣坐进敞蓬游艇。
加拿大对岸也有队队游人,隔河清晰可见。雄鹰在雾霭的高空中翱翔,好一派大自然优美的风景画!观瀑高潮,是当船进到瀑布水帘之下,仰望扑面倾泻的天际来水,那真的是一种如入仙境的感受!
这一天游人很多,河面上游船来往,早来的已经登船返回。我们船上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参观者和日本人、韩国人、俄罗斯人等。大家顾不得水雾对机器的损害,一个劲拍照摄影。当船只接近倾泻的水流附近,震耳欲聋的声浪淹没了一切,船被水雾包围,人与水天交融,声浪淹没了整个世界。甲板上的人们,不住地用各种语言对天高呼,叫喊着同一句话:伟哉,大自然!伟哉,尼亚加拉!
2005年12月15日记
(四)寻访科学巨人足迹
--爱迪生、爱因斯坦故地参观
在新泽西州,有两处地方是特别应当去参观的。一是爱迪生工作生活过44年的实验室和家,现在已成为美国国家公园(NATIONALPARK)系统管辖下的纪念馆。另一处是普林斯顿爱因斯坦故居。
我们住在新泽西州北部以爱迪生名字命名的“爱迪生市”(Edison,NewJersey City)。早在2007年9月,我夫妻俩特地前往建有“爱迪生纪念塔”的爱迪生纪念馆参观。
那里离我们家非常近,开车不要一刻钟即可到达。令我十分惊讶的是,对这样一位伟大发明家的纪念,那里并没有另建浩大工程,有的只是一幢保持原样的爱迪生旧居、一条当年爱迪生经常散步的屋旁小路。居室里陈列着当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留声机、印刷机等等实物原件,陈列室门口有个登记处,照看展馆的是爱迪生家的后人和远道而来的“义工”。
真正新建的只有一座高耸的电灯发明纪念塔(下图),由世界各界纪念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捐款建造。年复一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络绎不绝地到这里参观,纪念这位为人类“留住声与光”的伟人。
新泽西州西橙市(West Orange),还有一处照亮整个世界的“梦工厂”--托马斯·爱迪生实验室。那里陈列有更多的爱迪生当年生活、发明创造以及制作加工实物的工场。
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他是荷兰移民的后代,从小家境贫寒,是家里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家里七个孩子后来只有四个长大成人。爱迪生幼小失聪,有人说他有先天性耳病,也有人说是他做童工时被工头打的。爱迪生只读了五年书,因为听力不好,被认为是差学生便辍学打工。曾经是乡村教师的母亲,承担了小爱迪生家教责任。历史、科学、哲学,妈妈耐心地一一讲解,从圣经故事到莎士比亚的作品,爱迪生饶有兴致地倾听。靠母亲的教导和自学,爱迪生逐渐成长。后来他在地下室设置了一个实验室,做各种感兴趣的试验。
十二岁的爱迪生在火车上当了几个月的报童。虽然生活艰苦,但是少年爱迪生仍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1862年,15岁的爱迪生从火车轨道上救出一个小男孩,孩子的父亲对他感激不尽,就开始教他学习先进的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踏上了科学发明的征途。
1869年,22岁的爱迪生利用当实习报务员的机会,发明了电报机和电动打印机。1876年在他的实验室开始了一生中的无数发明创造。留声机、电话机、白炽灯、发电机……都是他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他一生共有1032项发明专利。
爱迪生一生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努力工作,在75岁的时候,还每天准时到实验室签到上班,几十年间几乎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晚间还要读3至5小时书。
爱迪生的发明创造也凝结了集体的智慧。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后来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八的汗水”。
人们作过统计:爱迪生一生中的发明,在专利局正式登记的有1300种左右。1881年是他发明的最高纪录年。这一年,他申请立案的发明就有141种,平均每三天就有一种新发明。
1929年,在爱迪生发明电灯50周年之际,人们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这时爱迪生已是82岁高龄。德国的爱因斯坦、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许多世界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人们以有这位先辈为荣,建立了纪念塔和纪念馆,并且把那个小城命名为“爱迪生市”。
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是与哈佛齐名的著名世界学府。大学所在地普林斯顿镇以爱因斯坦在此生活、工作为荣,爱因斯坦是它的“名片”。在NassauSt.大街普林斯顿历史学会的楼房内,有一层开放出来做“爱因斯坦故居”展。展厅不大,仅四、五十平方米,推门进去,墙上写着一段名言“你了解了你所在城市的历史,你就是一位好市民;你了解了你国家的历史,你就是一位好公民”。
展厅内陈列了爱因斯坦生前所用过的家具、物品及大量的图片和爱因斯坦思考问题、休息时都拿在手上的烟斗。1912年发表狭义相对论的物理学杂志翻到那一页,手稿的影印件就放在展厅的显著位置,供人参观。
爱因斯坦住在普林斯顿Mercerstreet112号,1955年去世后,他的继女继续居住,到1987年去世。爱因斯坦的亲属将他所用的物品、家具捐赠出来举办展览,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巨匠表示敬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1955)是美籍德国犹太人。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它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
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也热爱人类。他没有因为埋头于科学研究而把自己置于社会之外,一直关心着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并为之顽强、勇敢地战斗。他说过:“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自己正是这样去做的。
1914年10月,爱因斯坦拒绝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所谓“文明世界的宣言”,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在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四面墙壁几乎全被书架占满了。同房门对着有一个临花园的大窗户,窗户左面的墙上挂着甘地的肖像。右面墙上有一扇通向阳台的门和一扇通向爱因斯坦卧室的门。在这面墙上挂着约瑟夫·沙尔的美丽油画、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肖像。
窗前是一张长方形的大桌子,旁边是放烟斗的小茶几,上面还放着一根澳大利亚飞去来器,靠近门口放着圆桌和沙发。爱因斯坦坐在沙发上,把纸放在膝盖上写东西,并把写完的纸张扔得满地都是。
爱因斯坦晚年在美国普林斯頓大学時,身边有一位鲜为人知的女友相伴,她的名字叫做约翰娜·范图娃。她曾在一本私人日记中默默记下了晚年爱因斯坦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与爱因斯坦那段刻骨铭心的黄昏恋。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1905年的“奇迹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量子理论、分子运动论三个领域点燃了物理学革命的熊熊烈火,从而成为20世纪科学革命的发动者和主将。2005年适逢狭义相对论创立100周年和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联合国不失时机地把那年定为“国际物理学年”。全世界首次用一种全新的方式,从新泽西普林斯顿发出一束“世纪之光”,纪念爱因斯坦全球光束传递。这束“世纪之光”,曾于北京时间2005年4月19日晚7时55分,传递到湖南长沙,投射在雅礼中学的屏幕上。和光束一起到来的还有带着爱因斯坦头像的国际物理年宣传画。上面写着:让科学之光照亮每个青少年的心灵。当晚,中国34城市参加了光束传递。德国和瑞士也把2005年定为“爱因斯坦年”,以表达对爱因斯坦的纪念。
新泽西州拥有两位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居住的史迹,但美国人认为对他们的最好的纪念,是保持伟人当年生活与工作场所原样,不必也不应大兴土木再建什么去破坏这个原样,这才是对伟人最好的纪念。
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