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财有门道赚钱有秘招
17891700000041

第41章 为钱闯天下(3)

郑周敏的创业过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每一项大决策都被他人看作是一次大赌注。郑周敏说:“由于我做了人家不敢做、甚至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因此被认为如同下大赌注……有人说开快车很危险,我的想法是开快车不一定不安全,开慢车有时反而易出事。关键是小心谨慎、技术高明,顾虑安全也要掌握时速。”

郑周敏嗜地成癖,他的事业几乎全在土地投资上。无论什么土地、坐落在什么地方,不管价钱多少,只要他喜欢,他都会出手买下。他开始把眼光转到国外,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郑周敏在菲律宾、台湾地区、中国内地、美国、加拿大等地购买了数以百计的土地,财富也呈几何倍数递增。

郑周敏在总结自己的投资经验时说:“眼光要准,行动要快,魄力要强;一选择就干到底,不要轻易承认失败,不要怕冒风险,下了决心就全力以赴。”这就是他能一度成为华人首富的秘诀了。

电缆王大胆吃螃蟹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机会多,挑战也多。会做生意的人敢于找准机会“下海”,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赚得丰厚的利润。不敢冒险的人却只能望洋兴叹。

上海亚龙集团是一家以工业投资、教育投资、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大型投资集团公司,净资产12亿元,年产值超过30亿元。这家公司的老板张文荣就是一个敢想敢做的人,他的生意是从赚地域差价发展起来的。

20世纪80年代初,很多人还在千方百计谋求“铁饭碗”时,张文荣已经开始经商了。很多商人经商都是老老实实地在一个地方经营,而张文荣跟别人的经营方式不一样。他走南闯北,四处寻找商机。有人劝他:“你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干实事吧?到处闯要花掉很多路费啊。成本很大的。”张文荣却说:“到处跑才能找到好机会,我不怕白跑。”

这一跑,张文荣的生意就做开了。他离开故乡温州,走南闯北干起了营销。他抓住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对新潮服饰的渴望,从广东等地批发梦特娇T恤到温州,赚了20多万元的纯利。这是他人生第一笔较大的财富。

他到东北做生意,发现当地日本摩托车售价比浙江、福建等地的售价便宜很多,便调动所有资金收购了300部摩托车运回南方销售,在短短三个月里赚了100万元。

不久之后,张文荣开始闯荡上海滩。当时,上海的国有企业有大量铜材作为废料堆积,但温州企业却由于缺乏工业原材料而开不了工。张文荣利用手中资金,从上海以较低的价格收购废铜运往温州出售,增加了他的财富积累。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的城市发展加速,电缆需求大增,张文荣寻求上海电缆厂作为合作伙伴,趁势成立了上海电缆厂亚龙公司。当时,与国有大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张文荣算是勇创上海之先了。

此后,张文荣又相继建立了电器、灯具等工厂,公司的产品进入了浦东国际机场、市污水处理工程等重点工程项目。1997年,张文荣再次吃“螃蟹”,成功兼并了属于国有企业的浦东电缆厂。经过几年的辛苦经营,浦东电缆厂扭亏为盈,年产值超过两亿元,造就了张文荣“电缆王”的称号。

“抢到手”的生意

在商场中,商机就是财富。聪明的商人都明白,一次机遇就会改变自己的一生,因此,他们懂得去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所以他们能够成功。

富人特别重视争取机会,他们知道,机会一纵即逝,所以会特别注意抓住时机。正是这种时刻准备争取机会的想法,让他们在机会初露端倪便先下手为强,抢到了先机。因而也赚到了更多的财富。

机会靠“争”

做生意就是要有看准了就下手的豪气和气魄。在一些大家都可以看见的机遇面前,考验商家的便不再是眼光,而是胆量和速度。如果看到了机会不敢下手,前怕狼后怕虎,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发财,而自己却错失良机。聪明人敢于果断出击,便能成为大富翁。

20世纪60年代中期,杜德拉已经是委内瑞拉一家玻璃制造公司的老板了。可是,他并不满足于干这个行业,他学过石油工程,认为石油业是个赚大钱和更能施展自己才干的行业,所以一心想跻身于石油界。

有一天,杜德拉从朋友那里得到一则信息:阿根廷打算从国际市场上采购价值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杜德拉认为跻身于石油界的良机到了,一定要把握好这次商机。他立即前往阿根廷活动,想争取到这笔合同。

到了阿根廷后,杜德拉才知道,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两个老牌大企业已经在频繁活动。无疑,这是十分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更何况自己对经营石油业并不熟悉,资本又并不雄厚,要成交这笔生意难度很大。

是努力去争取,还是退居二线?努力争取可能获得机会,而害怕退却就绝对没有机会了!杜德拉没有就此罢休,他想方设法去争取这次机会。

要做成这笔生意,关键是看阿根廷政府的态度。杜德拉打算从阿根廷政府的身上做文章。

一次,杜德拉从一个朋友那里了解到,阿根廷的牛肉过剩,急于找门路出口外销。杜德拉立即去找阿根廷政府。他对阿根廷政府说:“咱们可以做一个用货买货的交易。如果你从我这里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我便从你那里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阿根廷政府急着把牛肉推销出去,便把购买丁烷气的投标给了杜德拉。

投标争取到后,杜德拉赶紧想办法把牛肉推销出去。他知道,只有自己兑现了推销牛肉的条件,阿根廷政府才会向自己买丁烷气。他随即飞往西班牙。当时西班牙有一家大船厂,由于缺少订货而濒临倒闭。西班牙政府对这家船厂的命运十分关切,想挽救这家船厂的命运。

杜德拉抓住这个好时机,找西班牙政府商谈。杜德拉说:“假如你们向我买2000万美元的牛肉,我便向你们的船厂订制一艘价格2000万美元的超级油轮。”西班牙政府觉得这笔生意划得来。牛肉可以很快推向市场,而船厂也可以起死回生。双方当时就拍板成交。

杜德拉把2000万美元的牛肉转销出去之后,便急匆匆地想方设法筹办丁烷气,以便卖给阿根廷政府。杜德拉来到美国费城,找到美国太阳石油公司,他对太阳石油公司说:“如果你们能出2000万美元租用我的油轮,我就向你们购买2000万美元的丁烷气。”对于太阳石油公司来说,租用油轮运油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他们接受了杜德拉的条件,把丁烷气卖给了杜德拉。

在这一次生意中,杜德拉通过与对方互换条件的做法,抢得了本不可能到手的生意。通过这笔生意,杜德拉打进了石油业,实现了自己跻身于石油业的愿望。经过苦心经营,他成为委内瑞拉石油界巨子。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他就成功建立了投资额达10亿美元的事业。

在杜德拉的创业过程中,善于抢得先机是他的成功秘诀。正因为他及时打听到了阿根廷政府牛肉待销的情况,所以通过谈判能拉到以丁烷气交换牛肉的交易;他探听到了西班牙船厂的危机,所以能及时地把牛肉推销出去。这环环相扣的生意,就是在杜德拉的大胆抢生意的过程中完成的。如果他在遇到两个老牌石油竞争对手时不去打听,不去抢生意,那么,这次丁烷气交易也就与他无缘了。他要进军石油业的计划也就要推后了。

看到机遇就果断出击

商机稍纵即逝,要做就得立即做。早一点动手,早一点起步,就能早一点向成功迈进。

希尔顿32岁时,到德克萨斯州去寻找最热门的职业。但是,他的资金只有37000美元,用于采油显然不够。

希尔顿带着失望和疲惫进入一家旅店,发现这个旅店已经人客爆满。希尔顿感叹地说:“您的旅店生意真好呀!”

老板却提不起兴趣地说:“那有什么用呀?又挣不了大钱!我正不想干了哩。”

希尔顿忽觉眼前一亮,他买了一杯酒,与老板继续聊了下去:“您真的不想继续做了吗?打算多少钱转让呢?”

老板说:“如果谁愿意出10万美元,我就卖给他。”

希尔顿感到自己的机会来了,他不愿意错过这个极好的机会,马上跟老板谈到自己想经营饭店,并愿意买下这家旅店。很快,希尔顿就买下这家旅店,开始了庞大的希尔顿集团的创业史。这一个偶然的机会,成为希尔顿创业的转折点。

在机遇面前,希尔顿表现出非常的果断。他一但发现商机,就毫不犹豫地去抓住它。如果他思前想后,或者担心投资风险,那么,他就很可能错过这次好机会,也就不会那么快发财致富了。

看准了就下手

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另一半则是:想到了,就要做到它。与能想到相比,做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只有做到了,想法才能有价值,才不至于空想,不会成为镜花水月。聪明的富人不仅是有着好点子的思想家,也是有着干事魄力的实干家。

看到机遇就果断出击

大凡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在机会面前从来不会有丝毫地犹豫,因为他们总是敏锐地抓住时代性、行业性的机遇,果敢地抓住大机会使自己的产业不断扩大。一句话,只有果断出击,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在20世纪40年代,林绍良靠出卖体力谋生。他获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当时,中爪哇生产的丁香烟远近闻名,每年所需丁香达两万吨,但是原料却远远供不应求。林绍良瞄准这个机遇,认为丁香生意大有可为,便开始贩卖丁香。

当时,正值印度尼西亚抗击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时期,运输很困难。到盛产丁香所在地贩回原料,必须先将货物运到新加坡,再通过荷兰军队的封锁线,才能运回中爪哇。林绍良利用自己与中爪哇的印尼驻军军官较密切的关系,既为他们提供军需品,也为自己打通了交通运输渠道。

财源开始滚滚而来,林绍良赚取了第一笔巨款,开始逐渐实现人生的梦想,为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当时看准丁香生意的肯定不止林绍良一个人,可以说机遇是均等的,是在所有人手中的。但由于很多人惧怕当时的战乱,以致没有果断出击,从而与机会擦肩而过,徒留哀怨。

第一家肯德基店

做生意要决策果断。拖拖拉拉、畏首畏脚、不敢决断是赚钱之大忌。抓住一次好机会,能改变整个经商的道路。

1987年10月,王大东把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开进了中国。这是美国的快餐文化第一次进入到中国,全世界的记者都追着王大东问:“你是怎么得到前门这个地点的?”

最初,王大东就准备租这个地方,每层楼500平方米,一共是三层楼,1500平方米,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肯德基餐厅。业主要求房租每天1000元,每年就是36.5万元,王大东说“没问题”。没想到业主又提出租借期限为10年,并要求要一次性付清房租。

当时肯德基在北京的注册资本是100万美元,按照当时1比3.7的汇率,注册资本只有370万人民币。还没开张,就要王大东先交365万元,这确实很让人伤脑筋。

当时,王大东果断地对业主说:“没问题。”这时候下属提醒他说:“有没有搞错啊!你还剩5万块钱,够干什么?”

王大东并没有喝醉酒。那时候,前门是北京客流量最大,消费也比较集中的地方。王大东之前也做了非常多的预算、预估以及调查,甚至把鸡炸出来在街上请人家吃,然后问人家觉得味道怎么样,咸还是淡,卖多少钱他们能接受,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王大东的当机立断,这才有了这家世界上最成功的肯德基店。后来的发展证明了王大东的眼光,肯德基在前门的第一家店的全部投资在10个月后收回,那天晚上拍板的365万人民币房租,到后来占销售额的2%不到。

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商机

沈阳有个以收破烂为生的人,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

王洪怀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一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

王洪怀决定回收易拉罐,进行熔炼后卖材料。从收易拉罐到熔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迹。

为了多收到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收破烂的同行散发。一周以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一大片货车在等待他,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多个,足足两吨半。

王洪怀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三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拾荒匠”一跃而为企业家,成了百万富翁。

敢于挑战难题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对自己的潜能画地为牢,最终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只能获得有限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