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17891800000029

第29章 日常生活中的微反应

这一节的内容中,我们收录了一些日常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行为,每一种行为中都有其独特的微反应依据。在怎样的情况下你会拥抱他人?你的朋友抽烟吗?刷牙的时候你是怎么挤牙膏的……日常行为微反应,马上为你讲述。

拥抱也有真假

日常行为无处不在,在正式进入拥抱辨别之前,我们先来看两张拥抱的图片。随之而来的是一个问题,图中的拥抱哪个是假的?

拥抱是一种只属于亲密关系间表现出来的日常行为,你向心爱的人告白成功,你们拥抱在一起;你常年在外,回到家的时候紧紧拥抱着自己的父母;久别重逢的昔日好友,岁月带给你们不同的成熟与成长,你们用拥抱来表示彼此之间友谊常在。

如果你回答左边是假拥抱,那么恭喜你,你的答案不对;如果你回答右边是假拥抱,那么恭喜你,还是不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他学者的观点,其中一种比较普遍的观点是:若是真心的拥抱,双方正面会贴得很近,胸部和腹部都会贴到一起;如果拥抱是违背心愿的或只是纯粹礼节性的话,那么只有肩部和头部会接触到一起,而腹部以下的远离则暴露了双方内心的远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条标准来判断拥抱的真诚与否还有待商榷。

上述观点的理论是这样的:判断拥抱的真假要观察拥抱时腹部的距离,腹部靠得越近,则内心距离越近,即两人越亲密。情侣间的拥抱,代表甜蜜;朋友间的拥抱,代表信任;相逢后的拥抱,代表思念与激动;离别前的拥抱,代表不舍与期待……日常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日常行为的主体是人,也就是说不同关系的人拥抱的行为自然也就不同。在上述观点中,之所以会出现拥抱的时候腹部没有贴近,就是因为本来拥抱双方的内心距离没有足够近,尚未达到亲密的人际关系距离。所以拥抱的真诚与否,归根结底是源于人际关系的距离远近与否。

依靠腹部是否靠近来判断拥抱的真假不是100%准确,但也不失为一种判断方法。拥抱本来是一个礼仪名词,广泛应用于社交领域,如今许多人都在学习如何去拥抱他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抱和触摸有利于心理健康,身体接触的情感体验是最深刻的,那些经常被接触和拥抱的人要比缺乏这些的人心理健康得多。人类之间最好的身体接触方式就是拥抱,拥抱也会帮助人消除沮丧与疲劳、增强勇气与活力。

那么在礼仪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学好拥抱呢?拥抱中又包含着哪些微反应呢?

社交礼仪——不同关系不同拥抱

想要拥抱。

第一类拥抱方式是二字式,你的双手同时在对方的肩膀上方勾住脖子,或者是双手同时在对方的肩膀以下自然地搂住对方的腰部。为什么是二字式呢?其中一方的手臂在对方的脖子位置,交合形成“二”字上面的一横,而另一方的手臂在对方的腰间形成“二”字的另一横。

有人表示,当你与他人拥抱时,如果对方身材娇小的话,你往往就会双手过肩,而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是情侣之间,即使女性比男性矮,她们也更倾向于双手绕过男性的肩膀。我们经常可以看见情侣之间出现这样的拥抱方式,而同性、朋友之间几乎没有,这是最亲密的拥抱方式。设想两个男生这样拥抱在一起,一个搂着对方的腰,一个勾着对方的脖子,会是多么奇怪!

第二种拥抱方式是十字式。所谓十字式的拥抱,就是拥抱的一方一只手搭在对方的肩膀上揽住对方,而另一只则揽住对方的腰,并与自己的抱住对方肩膀的手会合。拥抱双方都只有一只手在对方的肩膀上,而另一只手在对方的后腰。

如果你想与对方完成一个十字式的拥抱,则双方必须用同一只手揽住对方的肩膀,如果一人用右手,而另一个人用左手,试图抱对方的肩膀,双方就会感觉自己在照镜子,往往无法完成十字式的拥抱(不妨与你周围的同伴尝试一下)。

当双方都用左手去揽住对方的肩膀,然后双方的右手都揽住对方腰部,与左手会和。这样你的左右手就会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对方也是),双方的手臂所在的直线是相交的,相交的直线就形成了一个倾斜的“十”字形状。

当你们已经紧紧相拥,还有两件事你得注意:你的头和手。

不管你们的拥抱是什么方式的,你的头应当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前看,如果你愿意,把你的下巴轻轻地靠在对方的肩膀上;二是把你的头埋在对方的颈部,不过这通常是情侣之间的方式。

根据你们拥抱的方式,如果你们是二字式拥抱,你的手可以这样放:若对方手过肩式抱住你的脖子,你可以搂住他/她的腰;若对方搂住你的腰,则你可以抱住他/她的脖子。如果你们是十字式拥抱,那么记得要伸同一只手,这是最自由的拥抱,不要害怕碰到彼此的后背。

当你和对方拥抱了一会儿后,你可以轻轻地抚摸或者是轻拍对方的背部,接着结束拥抱。

吸烟与灭烟姿势心理分析

都说吸烟有害健康(许多吸烟者因为过度吸烟而患了肺癌),但还是有许多人吸烟,中国也是烟草消费最高的国家。也有人说吸烟有益健康,的确,在吸烟后烟草中的尼古丁会进入大脑,使大脑产生一些有兴奋作用的化学物质从而加快脑部的血液循环,脑细胞在获得了充足的氧气和养料之后,吸烟者就会觉得头脑清醒。吸烟对于部分人而言,是一种精神寄托,仿佛每吸一次烟,烦恼就会少一些。两种说法迥异,孰是孰非真难分辨。

现实生活中所有的行为都有其心理学依据,抽烟也不例外。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抽烟是一个人处于生活压力边缘的时候用于宣泄情绪的行为,吸烟可以让口唇的吮吸欲望得到满足从而起到安慰的作用,属于五种微反应中的安慰反应。这里并不是要讨论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是不同的吸烟姿态中隐藏的微反应,通过不同的吸烟姿势、手势等等来洞悉一个人的内心。

每个吸烟者握烟的姿势都是不同的。

把大拇指放在嘴边吸烟的人,意志较为坚强,富有独立性。

用指尖夹烟的人,性格温和,做事总会为别人留有余地,对于各种问题多半抱着消极的态度。

敞开手指拿烟的人敏感而细心,但这类人情绪相当不稳定。

用指腹夹烟的人,为人踏实,做事毫不含糊,值得信任。

抽烟时手掌向外的人是属于那种跟谁都能谈得来的类型,只要独处一会儿,就会忍受不了,十分喜欢和各式各样的人接触。

略扬起头以嘴角抽烟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具有信心,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吸烟时伸直拇指顶住下巴的人,具有强烈的阳刚气,不服输,对有挑战性的工作更有热情。

在吸烟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啃咬烟蒂,因为烟蒂的味道确实不好。如果吸烟者有啃咬烟蒂行为,此人很有可能具有自虐型人格。

在吸烟的时候,有的吸烟者会吐烟圈。吐烟圈的姿态不尽相同,烟圈方向也全不固定,有时向上有时向下,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认为这同样从属于重力原则。烟圈向上吐,说明吸烟者积极、自信,至少吸烟的时候心情不错,体现为反重力原则;相反,就是消极的吸烟者,他们不一定会向下吐烟圈,而是在重力原则的影响下,头部往往平视而不会出现明显的低头动作,但绝对不会仰头。

在我们身边,只要有抽烟的人,就会有灭烟的人,几乎所有的吸烟者都会在吸完烟之后将烟头掐灭。如果吸烟是安慰微反应的话,那么灭烟就可以说是战斗微反应。灭烟方式层出不穷。

吸烟者有时候在灭烟时会按压烟头,这代表着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或者是情绪不满。在一场不愉快的交谈中,如果一方在灭烟的时候用力按灭烟头,则代表着他内心存有愤怒,但由于一些原因不能将愤怒表现出来。

在交谈时,还有另一种灭烟情形就是烟没吸几口就熄灭,这时候有三种不同含义:一是想要结束交谈,二是愤怒,三是焦虑、内心有冲突。

把仍然冒烟的烟蒂丢在烟灰缸里的人,多半以自我为中心,性格懒散,不能很好地完成他人所托付的事,对金钱也毫无概念。这种人真实表现自我感情却受人排斥,属于经常忘事、遗失物品的疏忽型。

如果灭烟的时候身边没有烟灰缸,吸烟者就会用脚踩的方式来灭烟。用脚踩灭烟蒂的人往往具有不服输的特性,可能在意别人的过失、喜欢讽刺他人。

还有一些吸烟者习惯于将烟灰缸里的烟蒂用水浇灭,一般来讲,这些人的人格特征为神经质,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注意,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不愉快的事情能影响他一整天的情绪。

实验心理——刷牙观人心

许多普通人都有梦想,而很多普通人的梦想往往就是不想当一个普通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呢?其实很简单,普通人刷牙的时候,都会用到牙膏,而如果你刷牙不用牙膏的话,你自然就不是普通人了。(当然这是笑话。)

三百六十行,行行有门道,挤牙膏作为日常生活中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行为,也自有其学问。在一次无意的观察中我发现,我的宿舍中,每一个人挤牙膏的方法都有不同,虽然有时候他们挤的是同一支牙膏。于是我萌生了通过挤牙膏的方式来推断一个人性格特征的设想。

案例:通过挤牙膏推测人的性格

这个试验我打算从身边的人开始。经过观察6名舍友挤按过的牙膏,我发现:其中有2名挤牙膏是从牙膏中间开始挤;2名是从牙膏的最后端开始挤;1名同学牙膏已经用完扭成麻花状。有人问:不是共6个同学们吗,现在怎么只有5个?忘了说,还有一个不是普通人。

我通过对他们每个人的性格进行归纳,得出了每人5项人格特征,但是这5项人格特征不一定准确,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包含主观推测与个别属性的成分。对此,我在男生宿舍楼又找到了另外50名被试,口头询问了他们挤牙膏的方式,再根据其方式的不同要求他们在对应的5项人格特征中找出符合自己性格特征的项并画“O”,不符合的画“X”,既没画“O”也没画“X”的代表不确定。然后我将每项人格特征“O”的数量除以被试总数,得到评分者信度,在这里我们用字母“R”来表示,如果“R”大于0.7,我们就认为这个数据较为准确。

分析:

统计的结果为:挤牙膏的时候从中间开始挤的人中,有3项人格特征信度较高,分别为“乐观”“更关注现在”“没有长远的目标”,这说明使用牙膏从中间开始挤的人一般都具有这3项特质。

而挤牙膏从后面开始挤的人较为广泛地具有“踏实”“勤俭”的特征。

但是试验结果也不一定准确。首先是因为样本容量偏小并且被试单一,推测可能会出现较大误差;另外就是统计结果依靠被试的内省,主观性较强;再次就是事先安排好选项限制了被试的思维,效度相对较差。

除了挤牙膏的方式,每个人挤牙膏的力度也是有所不同的,挤牙膏时小心翼翼的人通常温柔细腻、能宽容谅解他人,而一次挤出很多牙膏的人,在生活中往往会有过激行为。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行为背后隐藏着能够体现个人性格的信息,此部分内容只是管中窥豹。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的世界上,如果你现在能够用细微的眼光去观察,那么这个世界一定是不同于你以前认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