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就是和自己的较量
17895000000018

第18章 投资就是发现、创造、实现价值的过程(2)

投资于人的关系是指投资于某个人的某一层关系或关系网,以寻求一个安全的作用,不一定是牟利,只是一种保险、安全的做法。冯仑指出,投资于人的关系有两种投法。一种是成批量地投,叫做公关。它的作用是让人拥有一个标准行为,然后花必要的钱去做那些形象推广,或者进行特别的沟通,以获取投资者或社会的认知。在这方面,跨国公司的公关都做得很好,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中国的企业学习。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跨国公司是怎么做的。

跨国公司的公关部门中有三种人最重要,第一种是负责设计问卷、选择样本、发放问卷的数理统计专家。他们拥有社会调查当中的技术,负责施行这项技术,以保证每次调查抽取的样本和访问的人数都是合理的。第二种是专门研究社会心理问题的社会心理专家。第三种是经济或者法律的专家。这三种人配合得非常默契。他们会针对各种问题设计问卷,发出去进行调查,然后把问卷收回来,一起进行分析。他们可能会设计一件事情,搞一个活动,然后再发一轮问卷,看大家是否得到了改变。

冯仑认为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比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要高得多。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冯仑在他的专著《野蛮生长》中打了一个比方:

比如我有60万块钱存在银行,遇到麻烦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存在里边的钱也不能变成粮食;第三,这个钱还贬值,还收利息税。但如果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或者一直关系不错,那么遇到危机的时候,他肯定先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或者冲过来直接帮忙了。万一他发达了,10万或者50万块钱,对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银行,他就直接给送过来了。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而把钱都简单存在银行,或者说把它变成一个死的东西,是很短视的。好的企业,一定要在人身上投资,要不断地发现优秀的人才,并且能很好地培训他们。一个好的经理人,除了做出一个好的产品,管好一个公司,更重要的是不断培养出很多人。

冯仑指出,投资于人是投资在他的技能上,还是投资在他的价值观上,这点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人们比较喜欢投资在人的技能上,因为他们相信技能会转换为一种能力,能够为他们带来回报。但技能是很容易学的,所以单纯的技能并没有多大的竞争力。所以投资在价值观上才是正确的选择。冯仑把在价值观上的投资比作给人生装上一个GPS,人生观就是人一生的卫星定位导航仪,它能帮助我们在人生的任何时候都能找到方向,找到方向就意味着会有生存能力。

投资于人的价值观,就是要考察清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最重要的是要花时间去了解、去发掘、去研究、去塑造他正确的价值观,使他的人生有一个好的GPS。价值观会决定每个人的行为方式,也会决定了他会做哪些事情,会跟哪些人在一起。不同的价值观,最后会把人做了区分,会决定了人一生的幸福和方向。

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

人的一生中,究竟是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这也是个大问题。趋势是大的机会,机会也可以说是短的趋势。但这两者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摘自冯仑文章《站在未来投资今天》

关于究竟是投资“机会”,还是投资“趋势”的问题,冯仑认为,对于趋势的判断难点在于如何看待未来,他还总结了三种判断未来的方法。关于这三个方法,他在《野蛮生长》中写道:

一是把别人的历史当作我们的今天和未来。北京现在的人均GDP是6000美元,纽约是六万美元,那么我们就把人均GDP从6000美元到六万美元之间别人走过的历史当成我们的未来。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另外一个方法就是作逻辑研究和推演,按照人类历史发展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上的分析,从经济学、政治学、法律方面研究,得出对趋势的一个判断。最后一个方法是去感知,用知觉和经验感知未来。最好同时运用这三种方法,最后综合起来,形成对未来的总看法。

冯仑认为,趋势和机会的界限并不明显,趋势可以被认为是重大的机会,机会也可以被认为是短暂的趋势。尽管如此,它们之间还是不能笼统地混为一谈。一般来说,趋势往往是不可见的,而机会却是可见的。趋势不容易看清,更不容易把握,每个人看见的趋势都不一样,因此每个人都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未来。一个人看待未来的态度,决定了他怎样对待今天,以及怎样安排现在的工作和生活。那些聪明的人、成功的人、获得巨大成功的人,往往都看清了趋势,对趋势的判断非常准确,这样他才能在趋势实现之前,做应该做的事情,所以成功也就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要想准确判断社会趋势,实际上是非常难的。关于这一点,冯仑深有体会。1993年时,海南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裂,冯仑回到北京,很多人劝他不要再做房地产了,还给他指出很多其他赚钱的行业。冯仑通过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观察,参照国外的历史发展轨迹,准确判断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还会发展起来。所以冯仑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继续做房地产。1999年以后,房地产又变成了支柱产业,所以万通也就慢慢发展起来了。如果当时冯仑不能正确地判断未来的趋势,那么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万通了。

一家公司最应该投资的就是趋势。最明智的战略,是根据趋势来定的。比如国内房地产市场有调控时,企业就要对什么是趋势,什么是未来等问题进行一番细致的分析。冯仑认为,以后中国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甚至更高的时候,商用不动产的价值会不断上升,将会取代民用不动产而成为最重要的产品市场,动产金融也会随之发达起来,到那时,房地产的直接融资将会成为主流。

过去几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集中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在A股市场中,排在前十名的房地产公司的市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20~30亿元达到了100亿元以上,第一位已经突破了2000亿元,集中度变化非常快。这些都是未来的趋势。而万通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针对这一趋势来制订合适的战略。

冯仑指出,要把投资做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你修炼所有的功夫,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去发现一个事物真正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时间的价值、人的价值、趋势的价值以及公司的价值等。如果你能把这些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那么在市场上获得高额的回报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把握住“看得见的未来”

当一个企业已经发展得不错的时候,实际上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钱以外的能力,这时候体现为你对未来的看法,体现为你对社会的看法是不是准确。——摘自冯仑文章《赚钱以外的功夫》

企业家遇到的真正艰巨的挑战并不是创业之初的“创业难”,而是取得一些成绩以后,面对未来的艰难抉择。具体说,就是要弄清楚往哪个方向投资才是正确的。冯仑认为,在这种时候,企业家正确判断社会发展趋势的能力,即判断未来的能力尤为重要。据冯仑观察,在他所接触到的成功的企业家中,除了赚钱的具体行动能力以外,他们身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正确判断未来的能力,这种未来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可以把握的、“看得见的”未来。

作为一个企业家,冯仑在管理方面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董事长或者创业者应该做的工作,只有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看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算别人算不清的账和做别人不做的事情。他特别强调“看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个神秘的地方,其实就是趋势和未来。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这要求企业家具备独到的视野、非凡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力,以及果断的行动力。

冯仑的这个观点,与李嘉诚不谋而合。李嘉诚非常重视判断力的作用,他说:“具有判断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凡事要充分了解,详细研究,掌握准确材料,自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里所说的判断力,当然也包括判断未来的能力。当一个企业已经非常强大的时候,它的大方向——投资方向变得越发重要;而大方向是否正确,取决于企业领导对于社会趋势及未来的判断力。

1998年李嘉诚受命于董建华开始经营中草药。李嘉诚很早以前就接触过中草药,而且还去过北京同仁堂中药店。这使得李嘉诚对中草药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些因素让李嘉诚对经营中草药的前景充满信心。之后,李嘉诚在长实集团总部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在会议上,他正式提出一项尽快将中草药列入能够促进香港经济增长的计划,优先考虑并尽快付诸行动。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嘉诚对中草药的发展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2004年至2005年年底这段时间里,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不断向前推进,逐步占领了欧美药品市场,最后建立大小中药材零售商店多达1000家,成为世界上所有经销中成药势力最大的企业之一。

冯仑很敬佩李嘉诚,并在多个场合以及文章中提起过这一点。像李嘉诚一样,冯仑自己也是一个重视趋势、善于把握未来的战略家。冯仑说:“聪明人总是站在高处以便看得更远,聪明企业的做法是站在未来看现在,万通也要成为这样的企业。”万通的目标,是成为最理性、最有前瞻力、最持久的公司。要想实现这一点,企业的领导者必须勤奋,必须努力了解别人的历史以作参照,必须储备丰富的知识,同时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站到未来看各个方面,通过未来的视角来安排今天。

【延伸阅读】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所创下的投资报酬率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该基金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选股能力而著称,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林奇说,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有可能大获成功的公司。

他曾举过一则约翰·奈夫的事例。

美国价值派投资大师约翰·奈夫,曾有过这样一个投资经历。他在分析一家名为“布林顿外套”的折扣连锁公司的股票时,让妻子和女儿作实地调查,意外的是母女俩竟然一次买回了三件外套,并称赞那家公司的商品物美价廉。听了她们的讲述后,约翰·奈夫果断地买下了50万股该公司的股票,日后这些股票大涨,让他狠狠地赚了一笔。

此外,他还提出了一些在投资理念上独到的见解,投资不要相信各种理论、不要相信专家意见、不要相信数学分析、不要相信投资天赋。而他给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简单易学的选股方法,那就是查看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报表中那些真正值得参考的数据。

他的投资理念和冯仑的投资观念在形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别,而在本质上,二者非常接近,都是要投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只有有价值的东西才值得投资,只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才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