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17895200000023

第23章 荒野之中(4)

在克拉拉去世之前,乔布斯雇佣的另一名侦探其实已经查清了乔安妮·西贝尔的下落。乔安妮·西贝尔在将乔布斯送人后,又回到了詹达利身边。在乔安妮的父亲去世后,两人结了婚,又生了一个叫做莫娜的女儿。但5年后,两人的关系破裂。乔安妮又嫁给了一位滑冰教练乔治·辛普森。所以,乔安妮和女儿莫娜都以辛普森为姓。这段婚姻也没能长久。后来,乔安妮·辛普森带着女儿莫娜·辛普森四处流浪,后来定居在洛杉矶。

乔布斯虽然很想与生母见面,但却非常担心这会伤害到保罗和克拉拉。因为他不希望他们感觉自己没有把他们当成父母。在他心中,他们是他的真正父母。这可能是他在人际关系上唯一的一次例外。乔布斯向来是不在乎伤害任何人,不在乎摧毁任何一段关系的。这是对保罗和克拉拉无言大爱的一种回报。这也告诉我们,永远不要怀疑爱的穿透力,即便是再顽冥不灵的混蛋,也会被爱感染,为爱感动。

克拉拉去世后,乔布斯想了很久,决定将这件事告诉父亲保罗。因为他觉得保罗比较坚强。保罗向来对这个儿子是言听计从的,他一直不是个严父,而是一个慈父。保罗告诉他不介意他和生母取得联系。

乔布斯去洛杉矶见生母乔安妮。乔安妮激动不已,她知道这个被遗弃的儿子已经功成名就了。乔安妮也对儿子充满了愧疚,她既不停地向乔布斯道歉,又不断为自己寻找开脱的理由。这两种反应,看似矛盾,却是乔安妮调节内心认知失调所必不可少的。

平静之后,乔安妮告诉乔布斯,他的妹妹莫娜现在纽约曼哈顿,是一个作家。当时,莫娜正在写一本自传性的小说《在别处》,其内容是关于她们母女俩如何从威斯康辛州游历到洛杉矶的经历。

得知自己的妹妹是作家后,乔布斯非常兴奋。他立即着手安排去纽约,和莫娜见面。

乔布斯从莫娜身上找到了很多与自己相似的地方。他们的艺术品位都很高,对周围环境的细节观察入微。两个人的性格也都是敏感而倔强。但最让乔布斯满心欢喜的还是莫娜的作家身份。

这是因为,作家这个标签也是一种成功的象征。单身母女的经济很不宽裕,莫娜跟着乔安妮吃了很多苦。莫娜能够在精英荟萃的纽约取得成功,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乔布斯将其归因为莫娜先天的优良基因,而没有过多地探究莫娜的个人努力。这样的归因,可以很好地证明乔布斯自己与生俱来的优越感。

乔布斯一向自视极高,他总是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远比一般人聪明,所以他才能够轻松取得成功。莫娜的成功则为他的成功增加了一个强力的证明,证明他们的与众不同、超凡绝伦是先天注定的。

但乔布斯的这种感觉是不对的,他也像一般人一样陷入了一个“智商误区”。

一般认为,人的智商是由基因决定的,而且在11岁左右基本定型,并在随后的一生中保持稳定。比如,“现代智商测试之父”法国人阿尔弗雷德·比奈认为智力发育在16岁就停止了,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甚至认为停止的时间还要早。

但英国伦敦大学的苏·拉姆斯登的实验却证伪了这一定论。他找来33名年龄在12岁至16岁的学生,其中既有在“11岁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好学生,也有考试不及格的差学生。拉姆斯登在2004年以及在三四年后分别对他们进行了智商测试,并对他们的脑部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分析。结果发现,在这段时间里,这个群体的平均智商没有变化,但不同个体的智商的最大升降幅度则高达21——这一差别足以让一个人的智商水平从“普通人”一跃而成为“天才”,反之亦然。更为重要的发现是:并不是小时候成绩差的学生智商变高了,或小时候成绩好的学生智商趋于平均水平;而是有些好学生变得更好了,有些差学生变得更差了。

对这些学生的脑部扫描结果显示,智商的变化反映为人脑部分区域的神经及其他细胞密度的变化。这说明他们的智商变化是真实的能力变化,而不是因为注意力、情绪或动机发生了变化。

这说明,智商并不仅仅取决于基因,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及其个人的际遇对于其智商水平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如果乔布斯没有被亲生父母遗弃,没有被送到旧金山,没有被保罗和克拉拉收养,没有逐次搬进硅谷的中心区域,没有遇到费尔南德斯和沃兹这样的电子小孩,即便他的先天基因再出色,恐怕也只能在其他的领域里纵横驰骋(比如他的妹妹莫娜),而不太可能在个人电脑产业里做出开创性的巨献。正是他独特的际遇,使得他的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相互激发,造就了他在这一新兴行业独特的洞察力和开创力。

所以说,人生就是由一连串的偶然组成的。事后看来,所有的偶然又都成了必然。

乔布斯和莫娜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但是他和另一个也是领养的妹妹帕蒂的关系远远没有这么好。这显然是因为帕蒂没有那么聪明,不能很好地与乔布斯的心灵频率相契合的缘故。

从莫娜那里,乔布斯还得到了生父詹达利的消息。有意思的是,詹达利也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另一座大城市萨克拉门托。

但是,乔布斯却没有想见詹达利的兴趣。因为他很愤慨于詹达利的不负责任。在莫娜5岁的时候,他就抛弃了她们。乔布斯认为,这是他本性不好。但是,他这么想的时候,却忘了自己抛弃私生女丽莎的事情了。这也是人类心理机制中根深蒂固的“基本归因错误”的体现。别人的过错,一定是这个人的主观性倾向造成的。自己的过错,则要归咎于客观环境因素的种种限制。

既然乔布斯认为詹达利本性不良,他就很担心詹达利可能会觊觎自己的巨额财富。所以,当莫娜准备去见詹达利的时候,乔布斯严正地告诉莫娜,绝对不要在詹达利面前提到他。

詹达利离开乔安妮后,又有了几次婚姻。此时,他在一家小餐馆工作。莫娜找到他后,他非常高兴,但也有些不知所措。聊天的时候,詹达利提到:“我和你母亲,还有过一个男孩。那是你的哥哥。”

莫娜克制住说出乔布斯的冲动,问他:“他怎么样了?”詹达利有些黯然地回答说:“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那个孩子。他不在了。”

后来,詹达利又提到自己曾经在圣荷西北部经营过一个地中海式的餐厅。那里正是硅谷的中心地带。詹达利有些自诩地说:“那个餐厅很棒哪。所有科技界的成功人士都去过那里。我还记得史蒂夫·乔布斯去过那儿呢。”詹达利之所以会对乔布斯印象深刻,主要是因为当时乔布斯的名头实在太响了。他不但长相英俊,而且喜欢抛头露面,是个明星般的企业家。当时硅谷大多数企业高管,都赶不上他在媒体和公众面前长袖善舞。

莫娜顿时惊呆了!造化弄人,这一对亲生父子,竟然相见不相识,近在咫尺,却形同路人!

詹达利以为她不信,紧接着补充细节来强化可信度:“是真的,他来过,而且他很友善,小费给得很多!”

莫娜心里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你可知道,史蒂夫·乔布斯是你的亲生儿子!”但她记得乔布斯的告诫,强忍着没说出来。

当莫娜告诉乔布斯后,乔布斯也大吃一惊,他对詹达利也还有点印象:“真是神奇。我去过那家餐厅几次,而且我记得见到了老板。他是叙利亚人。我们还握过手。”

乔布斯的这句话表明他当时对詹达利的印象并不坏。否则,以他的性格,绝不可能与一个他没有好感的人握手,并给予高额小费。

一般情况下,人对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所作的评判,往往比较客观。但是,当乔布斯知道詹达利是他的生父后,对他的印象(不负责任的人)就再也没有好过。

终其一生,这对父子都没有再见过面。这真是挺遗憾的一件事。人生的种种无奈,其实大多不是客观环境造成的,而是出于人的主观判断、自我设限。

心理感悟:没有一种恨,经得起爱的侵蚀。

37魔术师玩的假把戏

乔布斯还在苹果公司的时候,曾经向斯卡利建议收购卢卡斯电影公司旗下的电脑三维动画工作室。乔布斯以他那非同寻常的直觉,预感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但那时两个人的亲密关系已经破裂,斯卡利根本不予考虑。现在,机会再度向乔布斯招手了。

斯卡利的不置可否,反而让乔布斯成了“不情愿买家”。卢卡斯原本开价3 000万美元,但另外几个潜在的买主一一放弃后,价码就掉到了1 000万美元。乔布斯认为自己捡到了一个大便宜。1986年1月,双方达成协议,乔布斯拿出1 000万美元,持有70%的股份,其他股份分配给这个工作室的联合创始人埃德·卡特穆尔(EdwinCatmull)、阿尔韦·雷·史密斯(AlvyRaySmith)和其他38名创始员工。

新公司被命名为皮克斯(Pixar)。公司的主要业务有三块。首先是硬件——皮克斯电脑。这台电脑的售价高达125万美元,目标客户是动画师和平面设计师。其次是一套渲染软件,可用于三维图形和图像的制作。第三块是制作动画短片,属于副业。这个副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展示硬件与软件。这一块小业务由曾经在迪斯尼担任动画师的约翰·拉赛特(JohnLasseter)负责。当时,用电脑制作一部标准长度的动画电影,成本要超过10亿美元。而那时大部分电影的预算不过2 000万美元。所以,动画只能做几分钟的短片。

实际上,埃德和阿尔韦之所以会接受乔布斯的收购,是因为乔布斯已经开始经营NeXT公司的缘故。他们早已听说过乔布斯爱横加干涉的恶名声。他们两个是理想主义者,对电脑动画投入了无限的激情和精力,他们不想服从任何一个外行人的所谓领导。在这个领域,再也没有比他们更懂行的人了。所以,他们原本打算从卢卡斯手上买下公司自己来运营。现在,既然乔布斯不可能分身相顾,那么接受他当一个投资者倒也无妨。但公司的日常管理还是被这两个开创者牢牢把握在手里。

从NeXT公司到皮克斯公司所在的圣拉菲尔,必须一路向北开过旧金山,闯过不少红灯,还要挤过水泄不通的金门大桥,至少需要一个半小时。乔布斯很少能抽出时间来两头兼顾。他要求公司搬到旧金山市内,这样方便他管理。但皮克斯公司上下都对这个要求置之不理。乔布斯的领导权威一直都没能渗透到皮克斯公司中去。虽然这与他的控制欲相悖,但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乔布斯只好放弃了,只是将皮克斯当成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偶然关注一下。据制片人拉尔夫·古根海姆回忆说:“毫不夸张地说,1986—1992年间,乔布斯去皮克斯的次数不超过5次。”

这样,乔布斯除了为公司买单外,几乎没有参与过皮克斯的管理。整个公司还是在埃德和阿尔韦的领导下按照既定的方向前行。

乔布斯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NeXT公司的经营上。他要开发出比麦金塔还好的电脑,投入的精力当然也要比麦金塔项目多。

乔布斯卖了苹果公司的股票后,手里有大把的钱。他买了一辆保时捷跑车,经常开出去炫耀。有一次,《商业周刊》一位刚刚20出头的新记者凯蒂·哈夫纳前来采访乔布斯。面对这位单身美貌的年轻女郎,乔布斯表现得很殷勤。以前,他肆意地挥纵暴烈的本性。现在,他越来越懂得如何利用自己的魅力了。这个时候的NeXT,最需要的就是媒体的善意报道。乔布斯希望利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来获致这样的报道。

乔布斯陪着凯蒂外出去吃午餐,穿过NeXT公司的停车场时,看到那里停着一辆低端配置的保时捷跑车。乔布斯忍不住讥笑道:“这种保时捷是给牙医开的吧。”几分钟后,他们来到乔布斯的车前。凯蒂带有讽刺意味地说:“这种保时捷牙医可开不起。”

除了报复,炫耀是人类另一种最重要的心理动力之源。两者兼而有之的乔布斯疯狂而奢侈地开始了NeXT电脑的研发之路。

为了给新电脑收集创意,乔布斯安排整个团队驱车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乡间,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参观建筑学泰斗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LloydWright)的作品——流水山庄别墅。

在招聘员工上,乔布斯也精益求精。他的原则是,如果要录用1个人,就得先面试100人。而招进来的员工,往往大材小用。比如说亚历克斯是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大家以为他会出任销售主管或项目经理。结果,乔布斯只安排他当了一个接待员。

……

丹尼尔·莱文负责NeXT的市场部,他邀请IBM公司的金牌销售员托德·鲁伦-米勒(ToddRulonMiller)来当副手。托德前来接受乔布斯面试,他在会议室等待时,注意到桌子中间摆放着一个方方正正的东西,上面盖着一层布。

托德心想,这一定是NeXT新出的电脑。他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的官司风波,已经让整个硅谷都对他的新电脑充满了期待。而乔布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严格要求保密,更是吊足了公众的胃口。

乔布斯来了后,发表了长达半小时的演讲。托德的心却早已被那罩着布的电脑吸引走了。终于,乔布斯问道:“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罩布下到底是什么吧。”

乔布斯像一个魔术师一样掀开了罩布。

下面根本不是什么电脑,而是一堆码得整整齐齐的煤渣砖!不过,这堆煤渣砖的尺寸、形状和电脑的显示器毫无二致。

托德惊呆了。乔布斯却问道:“是不是棒极了?”

托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堆煤渣砖码得再棒,也还是煤渣砖,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乔布斯继续说道:“你看,这个显示器的支架是不是棒极了?它还可以倾斜角度,我已经为它申请专利了,真是棒极了。”

这个时候,NeXT公司已经成立整整一年,并拥有了200名员工,但公司所有的开发成果就是这个“棒极了”的显示器支架。

乔布斯太想取得对苹果的胜利了。他的新电脑要是不比麦金塔好上100倍,根本就显不出他乔布斯的能耐。他们有眼无珠,对他处处设限。现在,自由自在的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如果不能拿出一台惊世绝伦的电脑,恐怕别人也会嘲笑他此前的成功不过是瞎猫逮到了死耗子,纯属撞大运。

矫枉必然过正。这也是人类的心理机制的必然规律。乔布斯在不知不觉间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精益求精固然是重要的,可是,过分的苛求(在毫无节制与约束的决策环境中)却大大拖延了开发的进度。NeXT电脑迟迟不见踪影,而乔布斯投下的700万美元,在短短一年的时间流逝中很快消耗殆尽了。

就在这一年(1986年),微软公司上市了,比尔·盖茨一下子拥有了3.75亿美元的身家。想当初,6年前,苹果公司上市,乔布斯拥有24亿美元身家的时候,比尔·盖茨还名不见经传。而现在,比尔·盖茨一下子超越了乔布斯,成为新的IT英雄、IT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