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心理乔布斯
17895200000030

第30章 巅峰之上(2)

此时的苹果公司还是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斯平德勒自己无力将苹果带出低谷,就不断寻找能够将苹果公司收购的公司。他与Sun公司的麦克尼利相谈甚欢,董事会也同意了由Sun来收购苹果。后来,麦克尼利看到苹果公司第四季度的损失将比预期更为惨重时,大幅度调低了报价。斯平德勒就像当年的斯科特一样,身体不堪重负,只好交出了大权。1996年1月31日,苹果公司董事会决定让董事会成员、国家半导体公司的CEO阿梅里奥接任苹果的CEO。

阿梅里奥出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而不甘心让麦克尼利来领导苹果公司。国家半导体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已经从困境中解脱,如果他继续待在那里,他将获得更多的股票期权。但是,阿梅里奥就像当年的斯卡利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投入了苹果的怀抱。收购的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阿梅里奥新官上任,积极寻找能够让苹果脱困的办法。有一次,他和好莱坞的一位经纪人杰夫·博格(JeffBerg)共进晚餐。席间,博格提到了乔布斯。乔布斯因为《玩具总动员》的成功,已经成为好莱坞的新贵,声名鹊起。一个人在某一个领域的成功,往往让人相信他在另一个领域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

阿梅里奥后来在回忆录中记录了这件事:“博格对于苹果公司的了解程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令我惊讶的是,他对于如何使苹果成功,提出来一针见血的建议——继续改善技术,同时改善使用者的体验。他也大力强调工业设计的观念——使我们的产品有迷人的外形。这个主张立即打动了我,我完全赞同这一点:一台外形出色的电脑在市场上有加分作用(在接受这一观念的同时,我其实也是在不知不觉地推崇乔布斯的明智方法之一)。”

旁观者清。博格的看法一针见血。在IBM、微软统领市场十几年后,电脑已经日渐走进了千家万户。这个时候,外形迷人的个性电脑自然就成了更新潮的选择。那正是乔布斯的拿手好戏。属于乔布斯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可他还是在荒野里徘徊,在一个他并不曾投入生命之重的领域里徜徉。

阿梅里奥想起了一年多前和乔布斯那次并不愉快的见面。这个人能够帮助苹果起死回生吗?阿梅里奥陷入了深思……

心理感悟:成功者都是全能冠军。

48对手帮了个大忙

阿梅里奥上任时的苹果公司看起来已经很难逃脱破产的命运了。1996年,公司的股价从1991年时的每股70美元跌到了14美元,市场份额从16%跌到了4%。1996年这一年,苹果公司的亏损达到了10亿美元。与此同时,其他的IT公司得益于互联网热潮的兴起,股票的价格都迅速地以2~3倍的速度上涨。

阿梅里奥以为自己可以拯救国家半导体公司,当然也可以拯救苹果。但苹果的管理难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想象。比如,他发现了两个项目组相互拆台。他下令解散其中的一个项目组。几个月后,他惊诧地发现他已经下令解散的项目组不但依旧存在,而且从未停止过拆台、搞破坏,大量浪费着公司的资金。如果我们对乔布斯当年的作为记忆犹深的话,就该知道,这一切都是乔布斯开创并遗留下来的恶风陋俗。

拯救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无非是“止血”、“输血”、“造血”这三招。“止血”就是毫不留情地砍掉不能盈利的既有项目和看不到前景的开发项目,尽可能减少资金的消耗。“输血”是积极寻求外部的资源投入。“造血”则是在内部寻找或创立能够持久盈利的新项目。

阿梅里奥正是这样做的。他举起了大砍刀,将苹果公司乱七八糟、各自为政的500多个项目砍到了50个。这一招效果不错,迅速止住了“流血不止”的局面。至于“输血”,阿梅里奥不希望外部资金介入而失去对苹果的控制,但“造血”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自我完成。

当时,麦金塔电脑的操作系统MacOS7毛病重重,经常会在使用过程中崩溃。阿梅里奥希望在1997年1月份召开的苹果世界大会(Macworld)之前开发出一套新的操作系统,但仅靠内部开发很难完成。阿梅里奥只能借助于外部采购。

这一消息就像一块大肥肉,吸引了各色人等的关注。

第一个觊觎这块肥肉的就是比尔·盖茨。微软“窃”自麦金塔的Windows操作系统经过十数年的改良,已经以绝对优势垄断了市场,将麦金塔的生存空间压缩到了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步。如果能够将Windows系统反攻回麦金塔电脑内,那么,比尔·盖茨就算是取得了之于苹果、之于乔布斯的完胜!

如果此时苹果的CEO是乔布斯,他肯定会将居心不良的比尔·盖茨骂得狗血喷头!但阿梅里奥是外部空降而来的,没有“麦金塔情结”,也没有苹果老员工对微软的仇恨情结,所以,他没有拒绝盖茨。

另一个关注此事的就是苹果公司的前高管——法国人加西。这个人可谓是乔布斯的头号大敌。乔布斯对他的愤恨程度甚至超过了对斯卡利。

加西与斯卡利的蜜月也很短暂,他离开苹果后,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研发出了Be操作系统。

在Windows和Be之间,显然Be更占优势。微软与苹果的恩怨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而加西曾经取代乔布斯担任麦金塔项目的负责人,具有苹果基因,其开发出来的系统与麦金塔的友好度、融洽度当然更高。

加西也因此认为自己稳操胜券。1996年8月,加西和阿梅里奥在夏威夷会晤,他傲慢地提出,他想要带50人的团队加入苹果,并索要15%的股份(价值约5亿美元)。阿梅里奥被加西的狮子大开口惊得目瞪口呆。因为苹果对Be系统的估价只有5 000万美元。经过几番讨价还价,加西把底限设在275亿美元,绝不再让步。加西之所以如此强硬,是因为他吃准了阿梅里奥的软肋。一方面,Macworld大会的日期日渐临近,阿梅里奥必须在此之前达成协议来兑现自己对用户的承诺。截止时间是谈判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加西正好掌握了这一威力巨大的武器。另一方面,阿梅里奥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尽管微软“落花有意”,但苹果只能选择“流水无情”。

就在加西志在必得之际,一匹黑马从斜刺里杀出。这就是已经被人遗忘很久的NeXT公司,乔布斯的NeXT公司。乔布斯之所以还没放手,也是因为“投入陷阱”。

当乔布斯不得不关闭NeXT的硬件工厂后,很多人都已经将其判了死刑了。但实际上,NeXT的操作系统NeXTSTEP是一个极其精良的操作系统。只是在乔布斯错失了和IBM、康柏、戴尔的合作机会后,NeXTSTEP系统只好苦苦求生。

NeXT公司的一位中级产品经理加勒特·赖斯(GarrettRice)得知讯息后,如获至宝,却因为担心乔布斯此前与苹果的恩怨而不敢将这一讯息报告给他。赖斯又不想放过这个难得的业务良机,于是自作主张,给苹果的首席技术官埃伦·汉考克(EllenHancock)打了一个电话。

汉考克正因为加西的漫天开价而烦恼不已,赖斯的来电给她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也多了一个在谈判中制衡加西的因素。所以,汉考克非常高兴地与赖斯展开协商,当然她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能够压低加西的巨额报价。

实际上,赖斯不知道,乔布斯早就和好友——甲骨文公司的董事长拉里·埃里森谈论过收购苹果公司了。当然,那是在他们散布闲聊时的消遣,并未真正付诸实施。

赖斯随即向正要出发去日本的乔布斯汇报了此事。乔布斯闻讯后欣喜若狂。虽然他在皮克斯取得了成功,但他心知肚明,皮克斯的成功和他并没有直接关系。NeXT始终是他的一块心病,他早已多次想要将其出售,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买主。如果此次能够将操作系统软件卖给苹果,不但可以挽回面子,还可以捎带打击老对手盖茨和加西。

乔布斯立即给阿梅里奥打了电话,对他说:“我马上要去日本,但是我一周内就回来。我一回来马上去见你。”

阿梅里奥接到乔布斯的电话也很兴奋。尽管两人的上一次见面不算愉快,但好莱坞经纪人博格作为一个中立第三方对乔布斯的推崇,已经扭转了他对乔布斯的不良印象。而且,阿梅里奥知道,当乔布斯再一次东山再起后,苹果公司里有很多人开始重新想念他。如果乔布斯能够来帮他一把,那么重整苹果可能会轻松许多。过于自信的人往往过于天真。阿梅里奥在一厢情愿的心态主导下,向乔布斯保证,在他从日本回来之前,绝不会和Be或其他任何人达成交易。

乔布斯怀着极为畅快的心情踏上了飞往日本的旅途。这一次他玩得非常开心。

命运的安排真是不可捉摸。乔布斯从30岁开始,一直就不顺,一路坎坷。在极度的苦闷和压抑中熬过了10个年头。但是,过了40岁生日后,他却奇顺无比,很多看似不可能的大好机运全都着落在他身上。

乔布斯从日本回来后,立即踏上了重返库珀蒂诺的旅程。他离开的时候,是一头浓密的黑发。他回来的时候,头发稀疏,眼睛也已老花。失败与挫折带来的压力,让他显得比自己的真实年纪老了很多。不过,岁月改变了他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那桀骜不驯的心怀。

自从1985年9月13日离开库珀蒂诺,他已经整整11年没有踏上这片土地了。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他青春激扬的豪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他潸然泪下的柔情。这里,曾经是他的小王国;这里,也曾是他的伤心地。在这里,他超越平凡,踏上了人生的成功之巅。在这里,他折戟沉沙,从云霄坠入深渊。在这里,他曾经振臂一呼,应者云从;在这里,他曾经困兽犹斗,众叛亲离。

再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他如此心潮澎湃,再没有一个地方能让他如此爱恨交加。他怀着深深的恨离开,但是当他踏上了这片土地,却发现心中只有浓浓的爱,就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尽管物是人非,记忆却不曾磨灭。

这一天是1996年12月2日。

乔布斯百感交集地回到了库珀蒂诺,回到了苹果,尽管只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

阿梅里奥以主人的身份接待了这个曾经的主人。乔布斯以滔滔不绝的口才,向阿梅里奥和汉考克展示了NeXTSTEP操作系统。他还以无可辩驳的论证指出了Be操作系统的不完备。最后,他还以和加西截然不同的态度向阿梅里奥表示诚意:“如果你们对NeXT感兴趣,我愿意设计任何一种你们想要的合作方式,无论是授权软件,还是将整个公司卖给你们,都可以。”

乔布斯的这个低姿态在他的一生中极为罕见。其实他的心思也很容易看透,继续经营NeXT对他来说已经毫无意义。当初砍掉NeXT电脑,等于已经砍掉了他的命。他从来就不喜欢软件,他最大的快乐就来自于制造完美绝伦的硬件。况且,NeXT的软件经营也举步维艰。乔布斯表面上愿意以任何一种方式与苹果合作,但内心里极为渴望将整个公司脱手给苹果。

阿梅里奥和汉考克都是商场老手,本来也不难辨清乔布斯的真实意图。但加西的漫天要价蒙住了他们的眼睛。

如果没有加西,阿梅里奥也许不会考虑NeXT。如果没有加西,即便阿梅里奥选择了NeXT,急于求成的乔布斯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加西的报价无形中帮了乔布斯一个大忙,有了他此前5亿美元的锚定,NeXT在价格上根本就用不着操心了。

心理感悟:对手比朋友更能成就你。

49最好的编剧是上帝

尽管阿梅里奥内心已经倾向于选择乔布斯,但还是要进行一个比拼的流程。

8天之后,NeXT和Be的终极对决在以阿梅里奥为首的8名苹果高管面前举行。对细节苛求完美的乔布斯早已精心做了准备。乔布斯演示了自己的软件如何可以在屏幕上同时播放四段视频、如何制作多媒体文件、如何连接互联网等。自以为胜券在握的加西根本就未作任何准备,两手空空就上了竞技场,结果当然是相形见绌。

乔布斯痛快淋漓地“干掉”了加西这个他恨之入骨的“背叛者”。至于报价,他就按照加西先前提出的5亿美元倒算回来,折合成每股12美元。他对阿梅里奥建议,苹果以12元1股的价格收购NeXT公司。阿梅里奥还价到每股10美元,这样总价为4亿美元。

能够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以如此高的价格出售,乔布斯真是太开心了,不知道他有没有感激一下加西此前所做的“努力”。

阿梅里奥希望以苹果的股票来支付收购的费用,但乔布斯坚持要现金。最后的结果和所有的谈判一样,是双方折中妥协。乔布斯拿到了12亿美元的现金和价值3 700万美元的苹果股票。阿梅里奥还要求他至少持股6个月。

当这些基本交易条款的谈判尘埃落定后,乔布斯竟然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希望阿梅里奥将他纳入苹果的董事会。乔布斯现在拥有了苹果的巨额股票,提这个要求不算过分。他真实的意图在于:以进入董事会向外界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证明他已经彻底战胜当年将他驱逐出境的董事会。但阿梅里奥想到了那些如麻的往事,深感头疼不已,就婉言谢绝了乔布斯。

乔布斯颇为失落。

当苹果整体收购NeXT后,理论上乔布斯也成了苹果的员工。所以,阿梅里奥得意地说:“我不但买到了NeXT,还买到了乔布斯。”他觉得乔布斯是一个巨大的公关资源,而他可以完全操控他。为了达成这个操控的目的,阿梅里奥坚持要乔布斯签订一份正式的雇佣合同,以确保他可以为自己服务一段时间。

乔布斯坚决不同意。他愿意加入董事会,因为那是一个具有很大自由的职位。一旦签订了某个职位的雇佣合同,就意味乔布斯自甘居于阿梅里奥之下了。他是一个天生的控制狂,他喜欢控制别人,不喜欢被别人控制。当初,为了促成这笔交易,他不惜低下身段取悦阿梅里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永远这样。

交易陷入了僵局。有两次卫星转播车都已经开进了苹果公司大院,准备向媒体转播本次交易达成的新闻发布会,但都因为最后一刻两个人都不肯让步而取消了。

不过,越拖越被动的是阿梅里奥。当初加西吃准他的两个软肋依旧存在。而乔布斯就算不卖掉NeXT,也已经是东山再起的亿万富翁。

最后,阿梅里奥妥协了。他同意乔布斯以“非正式顾问”的名头协助他工作。

消息传出后,第一个被气疯了的人就是比尔·盖茨。这个一贯以冷静、理智著称的人,竟然一反常态、歇斯底里地发作了。他给阿梅里奥打电话,整整咆哮了两三分钟:“难道你不明白乔布斯根本不懂技术吗?他只是一个超级销售员。我真无法相信你会作出这么愚蠢的决定……他根本不懂程序设计,他说的想的里面99%都是错误的。你买那堆垃圾到底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