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学生等爱国者来说,他们因为中国受到了打击而怒火燃烧,认为列强将中国出卖给了日本,而中国的外交官们向大会申诉,没有尽最大的努力使这一出卖成为可能。所以,大家认为代表团有问题。
中国外交无所作为,指望国际干预终成泡影。中国民众特别是各地来到凌州的大学生们愤怒了!
他们冲向外交部,首当其冲的便是年轻的外交部长顾成均。
“部长先生,快跑!”秘书跑到顾成均的办公室气喘吁吁说道。
正在办公的顾成均抬起头,问明白事情的原委后淡然说道:“我要尽职尽责,坚守岗位。”
正说着,“砰”一声门响,气愤而失控的学生冲进了外交部,撞开门,扔椅子,砸桌子,纷纷指责顾成均。
有人甚至喊着:“你们出卖了中国!打死你们!”
在这样的气氛中,南方军政府只好暂时停了顾成均的外交部长一职,顾成均搬到了杉园旁边的心园养伤,后来他回忆道:“……很多学生团体要会见我……要和我亲自谈话。出去一露面,他们就喊‘打!打!’”
顾成钧深深感到身为中国外交官的悲哀。
事情发生后,谢广珊每天都到心园看望顾成均,他说:“我认为,外交官与民众的处事方式,应该基于不同的原则。民众重视的是感情,支配行动的往往是情绪;外交则不同,重视的是现实力量的对比状况,引导其行为方式的是对自身力量和国际局势的把握,力求以最小的损失在妥协中争取最大的利益。”
“就是说,人民外交与职业外交是完全不同的。我们遇到的难题,恰恰就是不得不陷于彼此的矛盾冲突中而难以周全。”看着已经成长为合格外交官的谢广珊,顾成均继续说道:“记得在哥伦比亚大学时,教授常说外交即战争,是和平的战争,武器不同而已。必须估计对方及自身的实力。……中国有一句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谚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是在外交上却不能接受这样的做法。因为国家是不能任其破碎的。在外交上也不能指望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你想达到百分之百的成功,而对方也这样要求,那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外交,因为这样将无法达成协议。”
谢广珊看着自己敬爱的男子,人民外交是以百分之百的成功为口号,严格地说,是永远都不会成功的。而且人民外交,离不开公众舆论和大众的支持,一个人可以不做讨好公众的事,但却不能忘记民族利益。民族利益是永恒的,不会因为时间、舆论或党派而改变。所以如果一个外交家有了政治上的考虑,那他的外交就很危险了。
而在国内,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人民外交”已经成为非常时髦的口号,群众组织起来游行或组成代表团对中国的代表们施加压力,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这是一个职业外交家的思考与忧虑,但要想让民众接受,淡化情感的悲愤与刺激,是多么的困难!谢广珊叹了口气,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职业,他,以及自己,还有其他外交官,在民众的愤怒中,只能被斥责、被谩骂,甚至被殴打。以职业外交官的方式背负起民族的苦难。这或许是长久难消的矛盾与冲突,在未来的日子里仍会纠缠不休。
一片攻击声中,很多代表团成员不得不相继辞职。随后,召开的华盛顿和会,他们却又一次披挂上阵,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战斗。
那时,谢广珊明白,自己也将说出顾成均曾说过的这番话:“作为中国代表,是我极大的光荣,也是我的应尽之责,我早已决定献身于中国的外交事业,当国家民族有需要,需要我去执行职务时,我就像任何一名被召唤去为国战斗的战士一样,义无反顾。”
因为谭嗣庆的身体越来越差,所以在蔡医生的建议下,谭嗣庆离开凌州到英国伦敦去看病休养,和谭少轩商量之后,骆羽杉决定随行,一边照顾谭嗣庆,一边读完自己没有读完的伦敦大学的课业,顺便养胎。
南方军政府所有的公务落在了谭少轩身上,这位年轻的少帅终于在杨震飞、王玉虎等前辈将领的协助下,开始独立指掌南方军政府的大权。
谭少轩和父亲不同,掌权后锐意革新,大刀阔斧推行新政,国内外报纸上对他的大政方针主旨总结为两点:其一,是培养人才,急速加快南方的发展建设;其二,是促进统一,主张北伐,永久停止军阀混战的内战。
为此,他对亲任校长的凌州大学照顾有加,捐出款项加建校舍,并扩大了南方大学的招生;捐款五百万元设立中小学校教员奖励基金;另外,开设屯垦公署,设立军垦制度;开辟凌州新港;并将一些兵工厂改造为重工业制造基地,大力发展海军和空军,并新设空军、海军军官学校……一时间,南方的政治、经济为之焕然一新,百业具兴,凌州一时间成为南中国政治、贸易和经济中心。
对外关系上,谭少轩坚持强硬外交政策,新建、扩建南方干线铁路网、修建新的港口,扣留海关余款,并抓住契机,提出“以和平方法与不妥协之精神与缔约各国,分别进行缔结新约谈判,如缔约各国拒绝谈判或谈判无结果时,依据国际公认的习惯,本情势变迁之理由,单方面宣告废除不平等条约”。
看着有关国内的一些报道,骆羽杉坐在图书馆明亮的玻璃窗前,给左元芷写信,她写道:“看过广珊的来信,我觉得对民族危难之际的外交官,多了一些理解。他们表现出来的,是另一种形态的民族感情与国家责任感。以往,我们对这些职业外交家缺乏了解,更缺乏理解与认识。在歌颂激情的同时,理性是否也应得到重视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