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面向新世纪的上海人精神”大型座谈会上的发言
到上海来生活、来工作 ,是我向往已久的事。因为上海正在发生巨变 ,有很大的发展机会、发展空间 ,上海充满着吸引力和无穷魅力。很多人刚来上海时感到不适应 ,但随着对上海的了解逐步加深 ,你会慢慢地喜欢上她、爱上她 ,来了就不想走了。
上海这个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 “有序 ”:是一个法治的城市 ,是一个安定的城市 ,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外地人风趣地说 :“上海人不会打架 ,只会讲理。”大多数上海人很精明 ,具体表现在 :是我的就是我的 ,不是我的我不要 ;我不让别人占便宜 ,被别人占了便宜也绝对不肯。上海人很理性 ,自我保护意识强 ,人与人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这种距离让很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感到不舒服 ,但不知不觉中又学习上海人的这种做法 ,觉得这种保持一定距离是一种 “距离美 ”,选择理性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如果一定要在中国选出一个文化城市的话 ,我会举双手投上海一票 ,上海的综合实力一流 ,上海人的综合素质一流。但上海与巴黎、柏林等世界级大都市比较 ,仍有很大差距。面对 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这些从精致阁楼里走出来的上海人 ,还需要好好地解剖自己 ,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在观念创新中求发展。上海要成为国际一流的大都市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上海人的素质提升是基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的家乡温州 ,她也是一个充满着神奇魅力的地方。很多人问我 ,温州人与上海人有哪些区别 ?我觉得区别不大 ,无论哪个地方都有优秀的人 ,都有败坏的人。如果一定要做个比较的话 ,我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那就是 ,温州人与上海人是野生与家养的区别。温州人的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更强 ,无论在什么样恶劣的环境下 ,温州人像野草一样 ,自己会找到阳光和雨露 ,茁壮成长 ;而上海的环境和条件太好了 ,上海人更像温室里的花朵 ,美丽精致 ,但不够坚强。温州人更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 ,很容易调整自己的心态 ,可以做野草 ,偶尔也做牡丹。而上海人像水仙花 ,冰清玉洁 ,一尘不染 ,就像是王孙公子放不下架子。很多人以为温州人满身铜臭味 ,但我觉得温州人更注重社会效益 ,很乐于做社会公益事业 ,政府对温州的投入很少 ,可温州人不等、不靠、不要 ,自己出钱出力把温州大学办起来了 ,金温铁路、温州机场也修造起来了等等。大家可能没想到 ,“希望工程 ”发起人徐荣光就是温州人。这几年 ,支持温州人的理念是 ,“不唯书、不唯上 ,只唯实 ”的创业理念。
上海人有钱了干什么呢 ?做股票。温州人也很善于学习 ,不是不会做股票 ,而是认为办实业对社会作用更大一些。虽然做股票的资金也能转为企业资金 ,但不如办企业对社会贡献大 :纳税、解决就业问题等等。温州人很看不起那些把钱放在自己口袋里数来数去的人。把钱用到社会上去 ,他的价值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 ,所以温州有很多企业家 ,但没有金融家 ,上海有很多炒股高手 ,但缺少企业家。
温州人对婚姻的看法也很奇特 ,据某个媒体调查 ,在同等城市中 ,温州人的离婚率是很低的 ,为什么呢 ?如果离婚了 ,别人就会说 ,离婚嘛 ,要么你自己不好 ,要么是你老婆不好。如果是老婆不好 ,还是你自己不好 ,因为你眼光不行 ,选人选不对嘛。或者说 ,你连老婆都管不好、家庭都管不好 ,还能管理好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吗 ?名声坏了 ,别人就不跟你合作了 ,你也就很难发展了。要立业先安家 ,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 !温州人这种观念 ,这样的行为准则 ,可能相对守旧 ,还可能有些封建 ,但我觉得很有道理。
温州人的合作精神好 ,股份制合作历史悠久 ,而上海人你请他帮什么忙都可以 ,但绝对不能向他借钱。借钱 , 这在温州是很平常的。一个人有了一个好的想法 ,钱不够怎么办 ?叫大家出吧 ,借也可以 ,合股也可以 ,这样很容易把一件事情做大 ,做好。就像我在上海办建桥学院 ,总投资需要好几个亿 ,我有这么多钱吗 ?就是靠一批朋友帮忙。一个温州人肯定比不上一个上海人 ,但一群温州人肯定超过上海人。所以 ,我觉得上海人还需要多一些团队精神 ,多一些合作精神。我记得 ,冯国勤副市长在一次温州招商工作会议上讲过自己到欧洲的见闻 ,也许对大家都有一些启发。他说 ,在欧洲 ,每个中国餐馆都是温州人开的 ,他觉得很奇怪 ,问是怎么开起来的 ,回答都说 ,借钱开的。再问 ,为什么选择开餐馆 ?因为吃住人多 ,信息灵通。这番话让冯市长很吃惊 ,温州人不可小看哪。在国外 ,所有商会会长几乎清一色是温州人、大老板。而上海人在欧洲 ,经常各归各 ,老死不相往来 ,做专业、金领的很多 ,当老板、创业的人很少。
人生是一条抛物线 ,一项工作、一项事业的运作 ,都是一条抛物线。为了走得更高、走得更远 ,我们必须在一条抛物线到达顶点时 ,换一条抛物线 ,走到另一条抛物线上 ,这样才会形成 “阶梯式发展”、 “螺旋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勇于放弃 ,放弃就是改变 ,改变是一种痛苦的选择 ,但改变中也蕴藏着新的生机和希望 ,不放弃、不改变 ,行吗 ?
21世纪最有活力的人应该是善于学习的人 ,具有终身学习理念的人。如果不继续学习 ,不善于学习 ,绝不会有更大的发展。 21世纪的上海人就应该是不断进取、不断追求、不断创新的上海人 ,上海人应该成为中国最精英一族 ,做世界的上海人 ,做世纪的巨子。
( 2000年 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