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7917400000039

第39章 保护自我——让孩子一生都与安全相伴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对于如此珍贵的生命,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不仅珍惜我们自己的生命,作为父母,我们还要保护孩子、珍惜孩子的生命。

然而,现代社会中对孩子生命构成威胁的要素越来越多,如交通事故、坠楼、溺水、火灾、电击等。另外,由于孩子大都天真活泼、缺少行为判断能力,所以一些坏人专门在孩子身上打主意,他们诱拐、诈骗、绑架孩子,对孩子造成身心伤害。

傍晚,5岁的萌萌还在路边玩土,一个陌生的男人热情地走过来,说想和萌萌一起“种树”。萌萌没吭声,但陌生的男人还是自顾自地在萌萌旁边玩了起来。过了几分钟,萌萌就开始和这个陌生的男人一起玩了,还称他为“叔叔”。

突然,“叔叔”说他饿了,想去吃麦当劳,问萌萌要不要跟他一起去吃。萌萌一听麦当劳,犹豫了一下就非常高兴地跟着“叔叔”走了。

他们没走几步,正巧妈妈从家里出来叫萌萌回家。妈妈看见后,大喊一声:“萌萌,你去哪?”接着就往萌萌跟前跑。“叔叔”回头一看,转身快步离开了,而萌萌站在原地还没有反应过来。妈妈跑过来,搂着萌萌惊魂未定地感叹:“好险啊!”

是啊,多危险啊!妈妈再晚出来几分钟,萌萌就被所谓的“叔叔”拐骗走了。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类似的事情发生,为什么会这样呢?

著名儿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说:“对于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由于被绑架、诈骗、侵害而造成的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在国外,类似的意外伤害多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于放手、忽视了危险造成的。在国内恰恰相反,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事代劳,使孩子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和分析能力,于是很容易上当受骗。”

这段话揭示了对孩子造成意外伤害的根本原因是“家长的过度保护和事事代劳”。其实,不止意外伤害的原因在此,交通事故、坠楼、溺水、火灾、电击等事故的原因也是我们的“过度保护和事事代劳”。尽管我们的本意是要孩子避开危险,但孩子会日渐长大,他离开我们视线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我们不可能做到时时处处保护他。要想让孩子真正得到保护,我们就要从他小的时候就培养他自我保护的习惯,让他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给孩子讲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生活中,我们只是习惯于告诉孩子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至于不能做的具体原因,总以为孩子小没必要向他解释,其实,正因为孩子小,他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才很重,越不让做的事情越要做。

周六,6岁的高杰和妈妈在家玩。该准备做饭了,可家里还没有菜。妈妈说带高杰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可是玩在兴头上的高杰不愿意去,妈妈只好一个人去。下楼前,妈妈对高杰说:“我一会儿就回来,你在家好好玩,别乱动东西。”高杰答应了一声,就接着玩了。

妈妈走后,高杰玩了一会儿觉得口渴,端起杯子发现杯子是空的。这怎么办?妈妈为了避免暖瓶的热水烫到高杰,把暖瓶放在了橱柜上面。高杰想:反正妈妈也不在,正好可以自己试着倒开水。高杰兴奋地跑去搬来一个板凳,站在上面够暖瓶。够到暖瓶的一瞬间,脚下的凳子翻了,高杰和暖瓶一起摔到了地上,暖瓶里的热水烫伤了高杰。

妈妈回来看到烫伤的高杰,赶忙把他送到了医院,但是,高杰的身上还是留下了疤痕。

其实,如果妈妈把暖瓶放在低处,并教给高杰如何倒开水才不会被烫到,那么烫伤的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生活中有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识,我们不妨告诉孩子,并向孩子解释清楚,如家用电器的使用和安全注意事项;煤气炉具的安全使用;化学物品、药品的标识和使用;与别人嬉闹时不能使用棍棒,否则会误伤他人;不要把手塞在门缝里,否则可能夹伤手指;雷雨天气里,不能站在大树下,不能靠墙根走,不能拨打和接听电话等;住在楼房里,不能爬上窗台,以免坠楼;等等。了解了基本的安全常识后,孩子在生活中遇到这些情况时,就会有意识地注意,从而做到自我保护。

告诉孩子发生危险时的应对方法

俗语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危险,有些是我们可以预见并尽量避免的,有些却是突如其来的。所以,我们还要告诉孩子面对危险时的应对方法。如煤气泄漏时要先切断气源,开窗通风,千万不能马上开灯、关电子打火开关,否则会引发爆炸;遇到意外,要打报警电话、急救电话110、119、120等;如果被坏人强行拐带,要懂得寻找机会逃脱或者向当地公安机关、政府部门求救等。

6 岁的男孩西西独自在外面玩耍时,被人贩子强行抱走并卖到外地。被拐卖后,西西刚开始拼命反抗,但得到的是一顿暴打。后来,他想起妈妈曾跟他讲过一个“大拇指”的故事:有人想要买大拇指,大拇指说服爸爸把自己卖了。大拇指被这两人带走后,一直都安安生生地待着,后来找了一个机会钻进小洞里不出来,结果摆脱了两个坏蛋……

西西开始学“乖”了,不仅嘴上管买他的人叫“爸爸”、“妈妈”,还帮“家”里干活,照顾小妹妹,不再提回家的事。时间长了,“家人”就对他放松警惕了。被拐卖3年后的一天,他利用和小妹妹出去玩的机会,爬上火车,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

正是因为西西从妈妈讲给他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才最终摆脱了危险。所以,我们平时要通过实际演示或者讲故事等方式告诉孩子危险来临时该如何应对,这样才能帮孩子做到自我保护。

让孩子对陌生人说“不”

孩子大都是天真善良的,他们对面孔和善的人很容易失去防范意识,而这些面孔和善的人中有一些是图谋不轨的。所以,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我们要让孩子对所有陌生人说“不”,并且拒绝陌生人的一切诱惑,无论是在路上遇到陌生人问路、请求协助寻找丢失的宠物,还是在家里遇到陌生人查水表、收电费、借物品、送礼品等。如果陌生人要强行进入屋内,或者陌生人在路旁要强行带走孩子,孩子还要大声呼喊“救命”,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效地保护自己。

告诉孩子身体的隐私部位,避免性侵犯

孩子3岁半以后,慢慢有了性别意识,这时爸爸妈妈可以对孩子进行隐私教育,告诉孩子背心、短裤遮盖的地方,除了爸爸妈妈谁都不可以触摸,这是他的隐私。即使是医生做检查,也应要求监护人在场监督,这是孩子的正当权利。如果有人接触,要让孩子及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爸爸妈妈就在附近,要让孩子大声呼喊。这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遭受性侵犯。

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远离交通事故何全宇的爸爸妈妈都是急性子,而且相信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对十字路口的红绿灯从来都是视若无睹的,只要车少一些,他们就穿行而过。因此,虽然经常坐在爸爸妈妈车子的后面,虽然经常穿行于大街小巷,但何全宇没有一点交通意识。

何全宇10岁那天,妈妈给他买了一辆新的滑板车。何全宇爱不释手,甚至第二天上学的时候也要滑着去,妈妈拗不过他,想着路也不远,只说了一句“小心点”就让他滑着走了。

可是没过20分钟,邻居突然跑来跟何全宇的妈妈说,何全宇出车祸了。妈妈登时傻眼了,被邻居拉到了出事地点。原来,十字路口亮起红灯时,何全宇并没有停下,而是继续往前滑,结果被一辆汽车撞倒了。何全宇被送进医院,虽然性命无忧,但却瘫痪了。

妈妈非常后悔自己没有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也后悔没有告诉何全宇交通规则,可是悔之晚矣。

从小提高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是父母必须尽的责任之一。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十字路口,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过马路要走斑马线”、“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过马路要“一慢、二看、三通过”、过马路不要奔跑等。另外,还要告诉孩子不要在马路上嬉笑打闹、不要在马路上赛车等。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规则,并且自己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