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
17929000000053

第53章 开路先锋及行家里手(3)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心理学家们设计出成百套人格问卷,并由研究机构和商业出版机构进行出版。这些问卷中有一些的确代表着科学的实践,但也有一些乃滥竽充数之作。不管其是什么,在商业上操作方面没有不成功的。例如,CPI的销售额,其中包括指导手册、5本可重复使用的测试册子、50张答题纸等其他项目,尽管仍处于保密状态,但按高夫博士的说法,“应该相当惊人”。

投射测验:从30年代早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接受心理分析理论,认为无意识过程是人格的主要决定因素,而且,他们都没有步戈登·奥尔波特先生的后尘,而是寻找出许多检测方法,用以测验这些无意识过程及由此引发的特质。最可行的办法是给受试者提供一些模棱两可的刺激——模糊或暗示性的图形或图画——再请被试来描述它们。一般来说,他们的回答往往显露出他们的部分或全部的无意识幻想、恐惧、期望和动机。

这些测试中最为有名的是多年前——约1912至1922年间——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克(Hermann Rorchach)设计出来的。他创造出了若干的墨迹图案,请病人说出每个图案看起来与什么相像。经过多年实验,他把这种测试减少至lO种墨迹图案,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进行罗夏克测试时,测试者往往将一张卡片显示给受试者,再问其该图案可能是什么或可能让人想起什么,并将回答写下来。所有的卡片展示完毕以后,测试者给答卷评分。评分需要严格培训,还要查看专用手册。评分的依据是:受试者是对整个墨迹还是部分墨迹做出反应?墨迹的哪一部分受到重视?回答是针对墨迹呢还是其背景?以下是几个与此类测试相似的(原罗夏克图案不允许复制)图案,还有对典型反应所做出的解释。

30年代,罗夏克测试法在美国的心理学家中极受欢迎,并得到广泛使用。此后的几十年中,它一直是临床心理学博士论文中使用得最多的论题,研究论文数以千计,但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认为它的解释既可靠又有效,有的并不这么认为。然而,不管怎么说,它仍然是临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使用得最广泛的测验之一。

另一种有名的投射测试法是主题统觉测验(TAT),由心理学家亨利·默里(Henry Murray及其助手克里斯蒂安娜·摩根(Christiana Morgan)创出。

默里气宇轩昂,但内心深处却受着某个魔鬼的驱使,在经历一段长长的痛苦旅程之后才找到自我。他先学历史,后接受医学培训,成为外科专家,再后花费五年时间从事生化研究。在向前摸索的过程中,他曾到苏黎世拜访荣格,并在他身边待了三周,期间每天都参加心理治疗,周末更不放过。如他所说,在这个“爆炸性的体验当中”,他“获得了新生”。他还治好了久治不愈的口吃,并对心理学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于是转而学习这个学科,成为一位心理分析学家,最后成为哈佛心理诊所的一名心理分析研究员。他与奥尔波特进行过短期合作,但自此之后,他在人格分析中所持的心理动力学观点使他们,按照奥尔波特的说法,“处于友好的分离状态”。

默里对人格研究所做出的最有意义的贡献,在于他和其他20多位心理学家耗时3年所进行的临床研究项目。他们使用多种评估技术深入研究了51位大学生的性格特质,这些技术包括深入访谈、挫折测试(如根本不可能取胜的拼字游戏)等,或在实验者说出刺激性的词汇——:“骗子”、“同性恋”等——时,测试受试者手指的抖动,还有投射测试。在投射测试中,TAT法最能说明问题。

在施测默里和摩根于1935年为该研究项目开发出来的TAT时,测试者让受试者观看19张黑白图片,图片所描述的事情及原因他们并不知情。测试者要求他们为每张图片编出一个故事,每个故事约5分钟,可凭感觉自由发挥。对这些故事进行的心理学解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张由项目研究小组编制的、列着35条人格“需要”或动机的清单,这些需要包括获取成就、支配、秩序及成为他人救星等。

在描述TAT开发过程的报告中,默里和摩根还印制数张图片作为样板。在一张图片中,一位中年妇女侧身面向左边,其身边靠近观察者的地方,一位穿戴整齐的年轻男士稍稍背向着她,头稍有下垂,眉头略皱(只有这些描述了,该测验的出版人不允许复制这些图片)。默里和摩根说,下面这个故事,是一位受试者根据上幅图片编写的:

母亲和孩子幸福地生活着。她没有丈夫,儿子是她的惟一支柱。但这个孩子交上了坏朋友,并作为从犯参与了集体抢劫活动。事情败露,他被判刑5年。该图片表现他与母亲告别的场景。母亲非常伤心,并为他感到羞耻。孩子也深感羞耻。他关注的似乎不是步入监牢,而是此事给母亲造成的伤害。

这孩子(故事还在继续)因为表现好而提前出狱,但其母亲已经离世。他堕入了爱河,但很快又重新犯罪,再度回到监狱里去,出狱时已经成为一个老人。他的余生在忏悔与潦倒中度过。

默里和摩根在解释这个故事时说,讲故事者感到的是外部的不好影响对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控制,同时,它还显示出其他几种深层的需要,其中有(对母亲的)供养、获取金钱和自我贬低。默里和摩根说,这个例子说明了TAT的特别价值:

本测试所依据的事实世所公认:当某人解释含义模糊的社会情境时,很容易像他所关注的现象一样暴露出自己的性格来。他完全倾心于解释那个客观的现象,变得非常天真,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没有想到别人正在仔细地审视他。就这样,他变得耆无戒心,不像平日那样富于警惕性……受试者暴露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幻觉,但毫无察觉。

尽管TAT法有其价值,但使用起来却相当麻烦。一些人能够讲出长篇大论的系列故事和大量信息,但另一些人总觉得无话可说,什么信息也说不出来。尽管如此,事实证明,它仍旧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工具,可用来检测人格特质,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预测的威力。1952年,测试者对30岁左右的57位哈佛毕业生进行TAT测试,15年之后对其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在1952年的测试中显示出较高亲和动机的人,在婚姻、工作及其他有相互关系的领域里,适应度也相应较高。尽管。TAT不像罗夏克测试法那样得到广泛应用,但多年来它一直被人运用,并引发出许多类似的测试。

几十年来,大量的投射测试法相继出笼,有许多至今仍昌盛不衰,其中包括:

布菜基测试法(Blacky Test),即一套关于一只小狗的图片故事(小孩子为每张图片编出一个故事);

词汇联想法(在一些测试中,受试者在听到或读到一个词时,将闪入脑海的第一个词汇提取出来;在另一些测试中,受试者用给定的词汇造句);

句子完成法(“但愿我母亲……”、“最烦我的一件事是……”等);

画图测验(有一种是这样的,要求受试者画一幢房子、一棵树和一个人。画面用心理动力学进行分析,例如,死树暗示情感空洞,树叶很多表示活力,尖尖的树冠暗示攻击性)。

行为取样或操作测验:在这类评估中,一位经过培训的心理学家在特定情形下观察某人,并对其行为进行评价。观察者通过单向镜观察孩子们在教室里一起完成某个项目,玩耍或面对一个设计好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如从隔壁教室里传来的呼救声等。或者,这位看不见的观察者也可观察一群人在特定情境下,如试图解决某项需要合作的问题时,如何表现。

在另一种形式的操作测验中,心理学家与某人面对面,让他或她进入很烦躁或很压抑的情境里,再给他的最终行为定级。第二次大战中,空军飞行员候选人培训就经过了这样一组测试,其中之一是,受试者要在一根管子里捏住一根很细的金属棒(只要碰上管子,灯就亮一次),同时测试者会说一些令人不快或吓唬人的话,甚或突然在他旁边大吼一声。

也是在二战期间,战略服务处选拔出部分特务人员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连续测试三天。在那里,他们除接受常规面试和完成问卷以外,还要面对一系列的困难任务: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搭一座木屋;丈量一堵高墙;渡过一条溪流;喝酒之后仍保持清醒头脑,等等,由心理学家给他们的领导能力、压力和挫折忍受能力等进行等级评定。这些方法听起来不错,但小组的成员们在最后的报告中不得不承认,他们几乎没有收到海外的反馈,因此丝毫不清楚所做的评估的准确度有多高,用处有多大。不管怎么说,对于测试个性来说,这种方法造价太高,难以实施,对于普通用途来说要求也过高。(贝克莱性格评估及研究学院最初的宗旨是进一步开发并测试战略服务处的评估方法。这一目标后被放弃。)

人们还设计出更为实际的操作测验。然而,大部分都要求测试人的参与,且必须在实验室里进行,因而不适应在学校、工厂、临床、机构及军队中做大规模的性格测试之用。下面列出几例:

——受试者要追踪四个印制的迷宫,每个不能超过15秒,且不能让铅笔轨迹碰到迷宫边缘。如果成功,说明该人有决所力。

——受试者按正常方法大声念一篇故事,然后倒过来念;费时差距趱大,受试者僵硬和不灵活的可能性也越大。

——一组受试者就一个有争议的话题表示态度,冽试者私下告知每一个受试者,他或她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不同(出于测试目的,不一定是事实),一会儿之后,受试者再度接受测试,他或她对该话题的态度的改变程度,可用以检测其对求同压力或对适应性压力的抵抗能力。

——受试者坐在椅子里等待一件计划好的事件发生,可该事件却推迟发生。他或她并不知情的是,这把椅子是一个“小动作记录器”,可以将所发生的所有动作记录下来。动作过多的人往往是容易紧张或容易受挫者。

这只是一少部分例证。想拿学位的研究生或追求市场化产品的心理学家还编制出数以百计的其他测试法。他们在开发这些产品时,也许还有一些非物质主义的动机:为使结果值得信赖,这些测试的真正目的往往不为受试者所知,因此,编制该道测试题还有某种游戏或设计某种可操作的玩笑的意味。也许情况是这样的,设计这些测试法的一些心理学家发现这样做非常有趣。

§§§第四节乱中求序

在人格研究历程的早期,显而易见的是,就特质问题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只不过是一些原始素材。有关一个人的杂乱特质分数,并不能合并成关于他或她的人格的整体图像,而且,从大量受试者的样品中得出的分数即使被编辑在一起,也不能解释整体意义上的人格。

奥尔波特指出了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很清楚,我们在性格和动机中所寻找的那些单位是相当复杂的结构,而不是基本的分子单元。”然而,特质的测量是分子式的,按照由MMPI的26种特质分数等所得出的一大堆发现,我们根本看不出整体结构;从一大堆不同测试法中收集到的数以百计的分数更不能做到这一点。

一些心理学家提议,一定要做到乱中求序,即把一些联合特质合并成更大的倾向或共有特质,如“一般活动”、“幸福感”及“情感稳定性”等,或使之变成心理动力学上的特质,如进攻性与口唇或肛门倾向。其他人建议把性格特质归类为双极的种类和类别,比如荣格,将人群分成外向及内向两大类。

但所有这些词汇都模棱两可。研究者需要强有力的证据以证明,特质是由非常清晰、可以辨识的簇串联在一起的。收集这一证据的办法的确存在。高尔顿早已发现相关分析法,即一种检测共变关系的统计步骤(一种变量变化时,另一变量增加或减少的程度)。接着,英国心理学家和统计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Charles Spearman)又设计出更复杂的方法,即因素分析法,可同时检测整个变量组中各个变量的相互关系。这正是让特质数据产生意义所需要的。这个方法非常复杂,但其基本概念非常简单。如果一组特质共同变化,也即是说,在任何特质里面,如果某一特质上的高分或低分总是伴随着另一特质上的高分或低分,那就有理由假定,它们一定受到某种潜在的普遍倾向或因素的影响。

在40年代,一位名叫汉斯·艾森克(Hans J.Eysenck,1916~)的德裔英国心理学家,将因素分析应用到复杂的人格分析之中。汉斯虽然不是犹太人,但在德国沦于纳粹统治之后,迅速离开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一名英国公民。艾森克采纳了荣格的两分法原型,假定说,若干特质,如死板和害羞,会在内向的人身上表现更明显,而相反的特质,却可能在外向的人身上更明显。对此,他又自己增加新的两分法,即神经质的尺度,一个极端是高度稳定的性格,另一极端是极不稳定的性格。在这里,他期望一些特质能够彼此关联。

按照MMPI和他自己设计的一套人格测验所得出的特质数据,他用统计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结果发现这些假设是正确的:在他认为内向者和外向者身上应该成串出现的一些特质当中,的确存在着关联;而在有神经毛病和正常人之间他认为应该成串出现的一些特质之中,的确也存在着可比较的关联。将这四种因素罗列出来时,他发现,它们与加伦在古代发明的体液理论的四质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一向喜欢唱反腔的艾森克,谨小慎微地看待着这种巧合:一头钻入史籍中淘金非常容易。尤其是用现代的词汇来解释古代的术语。然而,在早期的思想家与超现代的(由其他人和艾森克自己所做的)研究当中,似乎的确存在着某种相似。警示之后,他画出了下面的草图:

尽管这种巧合令人激动,但大多数MMPI使用者发现艾森克四重原型说太过笼统,并希望能从测试结果所得出的分数里归纳出更为具体和详细的诊断办法。在英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CatteU,1905~)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之下,使用因素分析法而发展出的这一种诊断方法终于问世。卡特尔比艾森克更为小心谨慎,也更讲究方法。他没有像艾森克一样始于某个假设的结论,而是让因素分析法自己探索出路。他在大量变量中计算其相关,将那些明显显示相关的素材列成表格,再给它们编上因素名称。这是一件繁重的业务,即使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亦不轻松。比如,要把一百种变量之间所有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计算出来,就得计算4950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