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17929600000105

第105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94)

可选用黄芩眼药水、千里光眼药水、鱼腥草眼药水等点眼,每30~60分钟1次,睡前涂穿心莲眼膏。甚者,加用银黄注射液作球结膜下注射,每次0.5~1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

(五)中药熏洗或热敷

田荆芥、防风、银花、黄芩、蒲公英、野菊花、千里光等祛风清热解毒药煎水,澄清过滤,清洗患眼,或煎水作湿热敷。亦可用内服药渣再次煎水,作湿热敷。

(六)针刺穴位疗法

可选用睛明、承泣、丝竹空、攒竹、翳明、合谷、肝俞、阳白等穴。每次局部取1~2穴,远端1~2穴,交替使用。

预防与护理

积极预防角膜外伤。对久治不愈的角膜溃疡应注意做霉菌涂片及培养,对本病要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正确治疗。注意患者隔离,以免传染他人。

老年性白内障

老年性白内障一般是指50岁以后发生的白内障,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老年人晶状体逐渐发生变性混浊,致视力下降,甚至模糊不清,人影难辨。属于中医“圆翳内障”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年老体虚,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热上扰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可引起本病。以上因素均可导致晶珠失养,变性混浊,遮蔽通光之道,引起视力障碍。

◆西医学对本病病因尚不确切,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生理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晶体代谢衰退,纤维硬化,水分逐渐减少,导致晶体变性湿浊;②营养不良:全身和局部营养不良、动脉硬化,睫状体上皮变性等,均可引起血房水屏障的功能失调,给晶体的营养造成不良影响,引起晶体混浊;③机体代谢机能减退;④辐射损伤:紫外线可以影响晶状体氧化还原过程,促使晶体蛋白变性。有关调查表明:南方地区的白内障发病率高于北方地区,沿海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内地,高原地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⑤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均可导致晶状体混浊。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眼睛休息,不要过劳伤目,避免辐射损伤,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戒除烟酒。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肝肾阴虚

晶珠混浊,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苔薄少,脉弦细。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味:枸杞16克,菊花12克,生熟地各15克,淮山药16克,山萸肉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白蒺藜16克,凤凰衣7克,女贞子16克,桑葚子16克。

2.脾虚气弱

晶珠混浊,视物昏朦,倦怠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治法】益气健脾。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6克,黄芪16克,白术12克,陈皮7克,茯苓13克,当归12克,升麻7克,柴胡7克,炙甘草4克,枸杞16克,菊花12克。

3.肝热上扰

晶珠混浊,头痛目涩,视物模糊,伴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清肝明目。

【方药】石决明散加减:石决明16克(先煎),革决明16克,青葙子12克,赤芍12克,荆芥7克,木贼草12克,羌活7克,栀子12克,菊花12克,白蒺藜16克,密蒙花12克。

4.阴虚挟湿热

晶珠混浊,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弦细。

【治法】滋阴清热,利湿明目。

【方药】甘露饮加减:生熟地各12克,天、麦冬各16克,石斛12克,黄芩12克,茵陈16克,枳壳7克,枇杷叶12克,蝉蜕7克,白蒺藜16克,决明子12克,楮实子16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因病因不清,故无理想药物,仍以手术为主。

1.药物治疗

现在还没有可使晶状体恢复的药物,所以轻症患者可用药物治疗。一般初发期可试用白内停等眼药水,口服障眼明、维生素C、维生素E等。

2.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选择:以往认为白内障成熟期为最佳手术时机,现在由于显微技术的进步,当视力下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时(一般视力低于0.1),即可考虑手术。

(2)术前检查:血压应控制在正常范围,血糖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对糖尿病病史长而血糖难以控制者,血糖水平应在8.3毫摩尔/升(150毫克%)以下;心电图及胸部透视,都无异常改变;冲洗泪道;测量眼压测量角膜屈率及眼轴长度,以计算人工晶体度数。

(3)手术方法: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以上手术,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外,均需在术后2个月验光配镜,矫正视力。

(四)针刺疗法

常用穴可选用睛明、球后、攒竹、鱼腰、臂臑、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2~3穴,10次为1疗程。

(五)祛障穴冷冻疗法

(1)选穴(定位):祛障穴在角巩膜缘的3、6、9、12点钟四个方位,其穴直径2毫米,2/3在巩膜缘上,1/3在角膜缘上。

(2)治疗方法:先用0.5%地卡因做角结膜表面麻醉,每隔2分钟1次,共点3次。用无菌棉签,尖端直径为2毫米,蘸液氮0.5毫升,迅速持带有液氮的棉签尖部接触祛障穴表面,组织表面温度一70~一80℃,不施加压力。冷冻时间为5秒,当冷冻的穴位表面出现白色冻斑为宜。疗程为每周1次,5次为1疗程。

(六)耳压疗法

取耳穴心、肝、肾、皮质下、眼、目1,目2,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并嘱患者每日指压2~3次,每次约10分钟,两耳交替进行。耳穴贴压均7天1次,14次为1疗程。

(七)按摩疗法

患者两手食指弯曲,于每日起床前用弯曲的食指从两眼内角处(睛明穴)以中度力向外角(瞳子髎穴)处横揉之,如此反复揉100次,然后再用两食指尖重按两侧太阳穴36次,做完后再起床。晚间临睡前依上法再做1次。如此坚持2个月,视力可恢复。

(八)饮食疗法

(1)绿茶适量,开水冲泡饮用。常年服用,可控制白内障发展。

(2)豆浆200毫升,煮沸,打入鸡蛋1个,吃蛋喝豆浆,每日1次。

(3)鲜牛奶200毫升,煮沸,打入鸡蛋1个,吃蛋喝奶,每日1次。

(4)鲤鱼1条(约500克),去鳞及内脏,煮熟食之,1天吃完。隔3天吃1条。经常吃鱼,对白内障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5)白木耳20克,茶叶2克,桑葚、山萸肉、核桃仁各15克,加水煮沸30分钟,喝汤吃白木耳及核桃仁,每日1次。

(6)莲子肉、核桃仁、生山药各500克,枸杞子、楮实子、覆盆子各100克,益智仁、茯苓、党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每次取30克煮粥服用,每日1次。经常服用,不仅对防治白内障有较好疗效,而且还能延缓衰老。

预防与护理

(1)避免用眼过度。若长时间地阅读、写字、绘画或看电视、看电影,就会造成视疲劳,加速势力减退,从而加速病情发展。在看书看报20~30分钟后,稍停1~2分钟,可远眺、看绿色植物、转动眼球等来进行调节。

(2)精神调摄。保持心态平静,精神愉快。这样可使气血调畅,延缓衰老,预防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3)饮食调养。既要加强营养,又要避免过食肥腻。白内障的发生与营养不良及精血不足有关。但过食肥腻可使血液粘稠度增高,动脉硬化,眼底小血管血液缓慢,眼部供血不足,容易促使白内障的发生于发展。

(4)节制房事。房事过频,会加速肾精衰竭,从而促进本病的发生与发展。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发病急剧,房角狭窄或关闭,属眼科急症。临床以眼压急剧升高、瞳孔散大,头目胀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为特征,属中医“绿风内障”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过伤,肝胆火炽,热极生风,风火攻目;或久患头风,痰湿内聚,肝风挟痰,上扰清窍;或劳神过度,真阴暗耗,水不制火,火炎于目;或肝胃虚寒,饮邪上逆,均可导致气血不和,神水瘀滞,瞳神散大而发病。

◆现代医学认为除解剖因素外,精神刺激、过劳、气候突变,以及常居暗处亦为本病诱因。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注意情志调节,勿躁怒,勿悲伤,勿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饮食。忌辛辣燥烈之品,忌烟、忌酒、忌饮浓茶。入夜饮水要有节制,不可过量。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肝郁化火

头目胀痛,视力骤降,瞳神散大;兼见情志不舒,胸胁闷痛,口苦咽干,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7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茯苓16克,白术7克,夏枯草16克,制香附12克。恶心呕吐者,加黄连7克、吴茱萸4克,以清热疏肝,降逆和胃。

2.肝胆火炽

头痛如劈,目胀如脱,视力骤降,白睛混赤,黑睛水肿,瞳神散大,眼球触之坚硬如石。全身兼有口苦心烦,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肝熄风。

【方药】绿风羚羊饮加减:羚羊角粉1克(冲服),黄芩12克,玄参16克,知母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12克(布包煎),生大黄12克(后下),防风12克,细辛2克,石决明35克(先煎),夏枯草16克。呕吐甚者,加竹茹12克,姜半夏7克,以降逆止呕。

3.肝风挟痰

头目剧烈胀痛,视力急降,瞳神散大,白睛混赤抱轮红赤。兼见胸闷眩晕,恶心呕吐,尿赤便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等。

【治法】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方药】将军定痛丸加减:天麻12克,僵蚕12克,生大黄12克(后下),黄芩12克,礞石16克,陈皮7克,法半夏7克,桔梗7克,钩藤12克,竹茹12克。

4.阴虚火旺

头目胀痛,视物昏朦,瞳神散大,兼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夜寐不安,舌红苔少,脉数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12克,黄柏7克,生地25克,山萸肉12克,淮山药16克,丹皮12克,茯苓16克,泽泻12克,僵蚕12克,石决明25克(先煎)。

5.肝胃虚寒

头痛上及巅顶,眼珠胀痛,瞳神散大,视物昏朦,干呕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温,~-t4*d白,脉弦。

【治法】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方药】吴茱萸汤加减:吴茱萸7克,党参16克,法半夏12克,陈皮7克,茯苓16克,川芎7克,白芷12克,生姜3片,大枣4枚,炙甘草4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缩小瞳孔

主要缩瞳剂为1%~2%的毛果芸香碱。先兆期小发作时,每半小时滴眼1次,2~3次后一般即可达到缩小瞳孔、开放前房角、降低眼压之目的。急性大发作时,每隔5分钟滴眼1次,共滴3次,然后每隔30分钟1次,共4次,以后改为每小时1次,如瞳孔括约肌未受损害者可达缩瞳目的。每次滴药时应压迫泪囊部数分钟,以免药液流入鼻腔后通过鼻黏膜吸收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2.药物治疗

(1)降低眼压:酐酶抑制剂:常用醋氮酰胺口服,每日2~3次,每次0.25g,首次剂量加倍。

(2)β-肾上腺阻滞剂:常用0.25%~0.5%噻吗心安,每日滴药2次,支气管哮喘、心束支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者忌用。

(3)高渗脱水剂:高渗剂常用50%甘油和20%甘露醇。前者供口服,2~3毫升/千克体重,后者静脉快速滴注,1~1.5克/千克体重。

(4)镇静剂:对眼痛剧烈,烦躁不安者,可应用适量镇静剂,常用鲁米那钠0.1克肌注,或用鲁米那0.03~0.06克13服,禁忌使用安定,因安定可使眼压升高。

3.手术治疗

如房角大部开放,粘连范围小于1/3周者,可作周边虹膜切除术或激光虹膜切开术。如房角已有广泛粘连,应用滤过性手术,通常可采用烧灼滤过术、巩膜咬切术、小梁切除术等。

(四)中药制剂点眼

可选用槟榔滴眼液,1%丁公藤滴眼液,每日点眼3~4次。亦可配合珍视明眼药水点眼,每日4~6次。

(五)针刺穴位疗法

常用穴可选睛明、攒竹、瞳子髎、阳白、四白、太阳、风池、翳明、合谷、外关等。恶心呕吐时可配内关、足三里,每次局部取2穴,选端取2穴。

(六)饮食疗法

(1)丝瓜1个,玄参15克,鸡冠花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2)西瓜皮60克,绿豆、生地黄各30克,茜草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3)鸡蛋1个,核桃仁4克,蜂蜜2匙,牛奶200毫升。先将牛奶煮沸,再将鸡蛋打入碗内,用筷子搅匀,冲人牛奶中,最后将核桃仁捣碎,与蜂蜜一起放入牛奶中,煮沸3分钟,倒入碗内,1次服完。每日1次或2次。

(4)鸡蛋1个,荷叶、菊花各6克。先将后2味药加水煎煮10分钟,再将鸡蛋打入药液中,吃蛋喝汤。每日2次。

(5)羊肝1具,黄连、熟地黄各60克。将羊肝用竹刀切片,焙干,与另2味药共研成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0粒,每日3次。

预防与护理

(1)避免在光线不足的地方看书或者黑暗的环境中工作。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工作,瞳孔散大,影响眼内房水的排出,从而引起眼压升高,致发或加重本病。

(2)避免大悲大怒。在大悲大怒时,血压升高,眼压也随之升高,从而引发或加重本病。

(3)忌服阿托品等物。有物,如阿托品、654-2、颠茄等,有散瞳孔。升高眼压作用,故为青光眼患者所禁忌。

视神经炎

视神经炎是指视神经的炎症、退变及脱髓鞘性疾病,以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为特征的眼底病变。临床根据其发炎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球内段的视乳头炎及球后段的球后视神经炎两大类。本病属于中医“暴盲”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邪热,内传脏腑,循足厥阴肝经上攻目系;或情志不舒,肝郁化火;或素体阴虚,虚火上扰,均可灼伤目系,而致目系猝病,视力骤降。

◆西医学认为,局部因素由鼻窦炎、扁桃体炎、眶蜂窝织炎、葡萄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引起;全身因素由脑膜炎、结核、肺炎、败血症、B族维生素缺乏、流行性感冒、贫血及多发性硬化症等引起。部分患者亦有因烟、酒、铅、奎宁等中毒引起。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调情志,忌躁怒,戒烟酒,静养息。寻查病因,积极治疗与眼病有关的全身性病变。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外感邪热

发于急性热病后,视力骤降,口渴心烦,夜寐不安,小便赤涩,大便干结,舌红苔黄或舌绛少苔,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散瘀通络。

【方药】清营汤加减:生地16克,玄参16克,麦冬12克,丹参16克,银花35克,连翘16克,黄连7克,淡竹叶7克,生大黄12克(后下)。视网膜出血者,酌加丹皮12克,赤芍12克,紫草12克。

2.肝经郁热

情志抑郁不舒,视力骤降,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闷痛,心烦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泄热。通窍明目。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7克,当归12克,白芍t2克,白术7克,茯苓16克,石菖蒲12克,郁金12克,夏枯草16克,制香附12克。兼见夜寐不安者加合欢皮16克,夜交藤25克,酸枣仁12克。

3.阴虚火旺

素体阴虚或高热伤津后,视力骤降,常伴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12克,黄柏12克,生地25克,淮山药16克,山萸肉12克,丹皮12克,茯苓16克,泽泻12克,丹参16克,石菖蒲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给予大剂量的类固醇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同时使用B族维生素及血管扩张剂,辅以肌苷、ATP、辅酶A等,有明确感染者应用广谱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