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17929600000064

第64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53)

为防止服用驱绦虫药引起呕吐,产生自身感染导致囊虫病,可于服药前服用止吐剂。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仙鹤草散剂:将深秋采集的仙鹤草冬芽洗净刮去外皮,晒干研粉。取50克,晨起空腹用温开水冲服。服药后5~6小时可排出虫体。少部分患者服药后可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无需处理,年老体弱者慎用。

(2)南瓜子与槟榔合作治疗:①取带皮南瓜子200克,炒熟后去壳,得南瓜子仁120克,研成细粉末直接服用;②取槟榔片30~80克,置于500毫升水中煮1小时,浓缩至150~200毫升,晨起先空腹服南瓜子仁粉,2小时后服槟榔煎液,再过半小时服50%硫酸镁60毫升。

(3)南瓜槟榔煎剂:新鲜南瓜子50克,新鲜石榴皮16克,槟榔28克,黑丑45克。水煎,空腹顿服,服药后可进食。服药前晚上可吃一些酸味水果,效果更好。

(五)饮食疗法

(1)花椒3克,小火焙焦黄,研为细面,1次服下,每日3次,连服6天。

(2)乌梅60克、槟榔120克,加水煮沸1小时,滤出药液加入白酒5毫升,空腹1次服完。虎头鱼头1个,加水煮烂。去渣取汁,再加入红糖50克,黄酒250毫升,空腹时1次服完。

预防与护理

(1)早期和彻底治疗绦虫病患者。

(2)加强对牛、猪的管理,做到牛有栏,猪有圈,人畜分开。

(3)不吃生肉或半生不熟的猪肉或牛肉。

包虫病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细粒棘球绦虫(犬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属中医“蛊毒”、“积聚”、“蛊疫”等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为虫毒。虫毒经口侵入,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蛊毒”浸淫,首先犯肝,或犯在肺,或在脾,湿毒郁结,渐成“蛊胀”、“积聚”;病久,血瘀气滞,气血两亏,“蛊胀”久郁,可以化热,偶有破溃,则流毒阻塞,可成险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寄生于狗、狼等动物小肠内的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绦虫卵经口在胃及十二指肠内经胃酸作用,六钩蚴脱壳逸出,钻入肠壁,进入肠系膜小静脉而到达门脉系统。棘球蚴对人体的病理作用主要是机械性和中毒性两种,囊液与头节破人体腔,可致过敏性休克和继发性包虫囊肿。

二、妇科

(一)普通康复疗法

服驱虫剂时,应卧床休息或住院,服药前适当加强营养。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虫毒在肝

上腹胀痛,乏力纳呆,或有包块,或有腹水,或黄疽,或发热。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化瘀,扶正祛虫。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丹参30克,黄芪13克,党参45克,当归45克,郁金45克,炒白术13克,香附45克,半边莲13克,大腹皮13克,鳖甲45克,山楂16克,雷丸粉13克(冲)。有黄疽者加茵陈、地耳草、焦枝仁、白茅根等。

2.虫毒在肺

胸胀胸痛,咳痰带血,乏力盗汗,或发热咳脓痰,或有胸水。舌瘀苔腻,脉弦滑。

【治法】开胸散结,扶正祛邪。

【方药】导痰汤加味:丹参30克,黄芪13克,青蒿12克,鳖甲13克,黄芩12克,桔梗45克,陈皮45克,制半夏45克,茯苓13克,胆南星7克,枳壳12克,甘草6克,雷丸粉12克(冲)。如发热咳脓痰者,加苇茎30克,冬瓜仁12克,鱼腥草13克;胸水加葶苈子45克,大枣6枚。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丙硫苯咪唑:每日10~2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口服,每月为1疗程,间隔半个月,可重复疗程1年以上,孕妇忌服。

(2)甲苯咪唑:开始3天用每日0.2克,以后渐增至每日3~4克,分2~3次口服,疗程1个月。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牛黄、红花、降香、使君子、五咏绿绒蒿、唐石特青兰、诃子、山楂、广木香各3克,研末每次0.6~0.45克,每日4次服。

(五)手术疗法

单房巨囊型可争取在未发生压迫症状前手术摘除。巨大的肝、脾及其他脏器包虫病均可行内囊摘除术。

预防与护理

(1)接传染病隔离。半流食或清淡饮食。

(2)避免与狗密切接触,或家犬定期驱虫。

(3)勤洗手、不饮生水,不食生菜。

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是指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的怀孕女性,每次流产发生的时间在或不在同一妊娠月份。属中医“滑胎”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有胎元和母体两方面原因。

(1)胎元方面:男女双方之精气不足,两精虽能结合,但胎元不固,或胎元有缺陷,胎多不能成实而易殒堕。

(2)母体方面:肾气不足,先天不足,肾气虚弱;或孕后不慎房事,损伤肾气,以致肾虚无力系胎而致胎动不安,甚至胎不成实而发展为堕胎、小产、滑胎。气血虚弱,或因故损伤气血,气虚无力载胎,血虚无力养胎,胎失所载所养而胎不安或滑胎。血热,素体阳盛,或七情郁结化热,或外感邪热,或阴虚内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意外受伤,或劳力过度,损伤冲任,气血失和,致伤动胎气。病理是胎元损伤,常从胎漏、胎动不安发展而致,也有不经过胎漏或胎动不安阶段而直接成为堕胎、小产、滑胎的,但主要为肾气虚弱,受胎不实,冲任不固,或气血亏损,血流不继,以致发生殒胎。

◆现代医学认为早期的原因有黄体功能不全,精神因素,垂体功能不足,染色体异常,精子或卵子缺陷等。晚期最常见的原因是宫颈内口松弛、子宫畸形、子宫肌瘤、母儿血型不合、跌损伤胎等。子宫颈内口松弛的原因为先天发育异常,分娩、手术、人工流产刮宫损伤等。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卧床休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B、C、E等,避免性生活,阴道检查要轻,减少对阴道的损伤。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肾脾两虚

屡孕屡堕,甚或应期而堕,体质纤弱,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萎靡,面部黯斑,或心悸气短,纳少便溏,月经或有不调,或滑胎后又艰于再孕,夜尿频多,眼眶黯黑或面有暗斑,脉沉弱,舌质淡嫩,苔薄白。

【治法】补肾益脾,调理冲任。

【方药】补肾固冲丸:菟丝子250克,续断100克,巴戟天100克,杜仲100克,当归100克,熟地180克,鹿角霜100克,枸杞100克,阿胶140克,党参140克,白术100克,大枣50枚(去核),砂仁16克,蜜为丸。宜在孕前服用,每日3次,每次7克,月经期停服。

2.气血亏虚

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胀痛或坠胀,伴神疲肢倦,面色□白或萎黄,心悸气短,头晕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补肾安胎。

【方药】泰山磐石饮加减:杜仲、熟地、生黄芪、白术各16克,党参、当归、白芍川断各13克,炙甘草、川芎各45克,黄芩、砂仁各7克。如有热则倍黄芩,减砂仁量;若胃弱,重用砂仁,少加黄芩a妊娠后每隔3~5天服1剂,须服过每次滑胎的月份。

3.阴虚内热

两颧潮红,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烦躁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保阴煎:川断、熟地各13克,白芍16克,生地、山药各16克,黄芩、黄柏、炙甘草各7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检查以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1)黄体功能不足者尽早应用黄体酮预防流产,20毫克肌注,每日1次。

(2)子宫畸形如双角子宫、纵隔子宫等,应在未妊娠前先行矫治手术,术后避孕1年。

(3)宫颈内口松弛者,应在未妊娠前作宫颈内口松弛修补术。如已妊娠,最好在妊娠12~20周行子宫内口缝扎术防止流血,术后定期随访,在预产期前两周入院待产。至妊娠足月有临产先兆或拟作选择性剖宫产时再拆除缝线。如缝合后有流产征象,治疗失败,应及时拆除缝线,以免造成宫颈严重撕裂。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桑寄生50克,黄芩、白术各45克,水煎服,每日2次。在妊娠确诊后始服,连服1~2个月,或服过最易流产期。

(2)艾叶12克,鸡蛋2个,煎水服。

(五)按摩疗法

施术者用一手掌掌面在下腹部轻轻地做顺时针方向摩动30圈,然后做逆时针方向摩动30圈,不可重按。并用拇指按压肾俞、脾俞、命门俞和足三里穴,每穴1分钟,有酸胀感为佳。

(六)敷药疗法

(1)党参、酒当归各64克,熟地96克,酒黄芩、淮山药、白术各48克,酒川芎、酒白芍、陈皮、苏梗、香附、杜仲、续断、贝母各15克。上药用麻油熬,黄丹收膏,外贴肾俞穴,隔日换药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2)党参、当归、生地、杜仲、续断、桑寄生、地榆、砂仁、阿胶各32克,熟地64克,炒蚕砂48克,煅紫石英、煅龙骨、煅赤石脂各15克。先将前味用麻油750克炸枯,取汁去渣,用黄丹388克、黄蜡64克收膏,再下后3种药物,搅拌均匀,摊纸上,贴腰眼,7天换药1次,3个月以后半个月换药1次,用至10月分娩为止。

(七)饮食疗法

(1)核桃仁炒韭菜:核桃仁50克,韭菜150克,香油、食盐各适量。先将韭菜洗净切断,翻炒,再加入事先用香油炸黄的核桃仁,炒熟后用食盐调味。佐餐食用。本方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适用于肾虚所致的先兆流产。

(2)龙眼肉粥:龙眼肉10~15克(用温水浸泡片刻),粳米30克,红糖适量。同放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用小火煮沸10分钟停火,焖5~10分钟即成。晨起空腹和睡前各服食1次。本方具有温补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先兆流产气血亏虚证。

(3)阿胶糯米粥:糯米100克,阿胶5克(打碎)先将糯米常法煮粥,待粥将熟时,把阿胶加入粥锅内,边煮边搅匀,视粥熟阿胶溶化即可。每日1剂,早晚趁温热服食,3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补养气血的作用,适用于先兆流产气血亏虚证。

(4)生地粥:鲜生地1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先将生地洗净,捣烂,用纱布挤汁。粳米和冰糖一起放入砂锅内,加井水(或来自水)500毫升,煮成稠粥后,将生地汁冲人,改用小火煮一沸即可。每日2~3次,稍温服食。本方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适用于血热所致的先兆流产。

预防与护理

(1)怀孕期间应注意休息,防止过度劳累。不要持重远行,不要登山爬树,防止闪挫跌仆。如有阴道出血症状,应绝对卧床静心疗养。

(2)先兆流产患者,减少下蹲动作,尽量避免阴道检查,严禁性交,以防导致流产。

(3)避免强烈精神刺激(如大惊、大悲、大怒等),保持情绪稳定,增强治愈疾病信心。

(4)孕妇饮食宜清淡,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因大便秘结时,用力排便,腹压升高,会引起阴道出血。

(5)怀孕期间,不吸烟,不饮酒,不吃对胎儿有损害的药物。

妊娠呕吐

孕妇在妊娠6周左右常有偏食或恶心、食欲不振、伴头晕、疲倦等晨起呕吐等现象称为早孕反应。一般不需特殊治疗,且在妊娠中期自然消失。少数女性反应严重,持续性呕吐,甚至不能进食、进水,出现妊娠剧吐。中医称之为“妊娠恶阻”。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妊娠后月经停闭,血聚于下养胎,冲脉之气上逆(冲脉隶属于阳明),使胃失和降而致恶心、呕吐。

◆西医学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其病因必与胎儿及其附属物有关。绒毛膜促性激素水平增高,可能是呕吐的原因。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选择患者喜爱的饮食,以多含糖类和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量多餐为宜。呕吐停止后再试进食。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恶闻油腥,胸满胁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头胀而晕。舌淡红,苔微黄,脉滑。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汤加减:苏叶12克,黄连7克,半夏7克,竹茹45克,陈皮3克。

2.脾胃虚弱型

妊娠初起,呕吐不食或吐清水痰涎,神疲思睡,脘痞腹胀。舌质淡,苔白,脉缓滑。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砂仁7克(后下),党参16克,白术12克,半夏45克,茯苓16克,陈皮45克,生姜3片。虚而偏寒,有肢冷脉迟者,加干姜7克;久吐伤胃阴,口干,便秘者,加石斛、麦冬、瓜蒌各45克。

3.痰湿阻滞型

妊娠早期,呕吐痰涎,口淡而腻,不思饮食,胸腹满闷。舌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祛湿,和胃止呕。

【方药】小半夏茯苓汤加减:半夏7克,生姜3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砂仁7克(后下),陈皮7克。

4.气阴两虚型

妊娠剧吐,甚至吐苦黄水或兼血水,频频发作。持续日久,以致精神萎靡,嗜睡消瘦,两木无神,眼眶下陷,肌肤干皱失泽,低热口干,尿少便艰,舌红少津,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和胃止呕。

【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人参12克,麦冬17+克,五味子7克,生地12克,玄参12克。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呕吐轻者:可在门诊治疗。口服维生素B6、维生素B1、维生素C、乳酸钙等。

(2)重症呕吐:可给予输液。一般用生理盐水和10%葡萄糖注射液,根据脱水程度决定补液量。24小时内可输入1500~3000毫升液体,直至尿酮转为阴性。输液中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B6,防止呕吐贫血,有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应同时予以纠正。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黄芩12克,竹茹16克,生姜3片,水煎服。

(五)针刺穴位疗法

体针取内关、足三里等穴。耳针取神门、胃、皮质下等穴。

(六)穴位注射

维生素B6100毫克或爱芪尔2毫克,双侧内关穴注射,每天1次。

(七)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子宫、卵巢、胸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用保健轻手法按摩3分钟,每日2~3次。

(八)按摩疗法

患者取仰卧位,施术者用拇指点按颈后风池、乳突穴,并按压摩侧内关穴,以胃部有发热、舒畅感为好。然后,掐双足跟腱,按揉足三里、丰隆穴,最后用撑根推揉两胁3~6次。并可用手掌轻摩胃脘部(上腹部)20~30次。

(九)药茶疗法

(1)苏姜陈皮茶:苏梗6克,陈皮3克,生姜2片,红茶1克。将前3味切碎,与红茶一起用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每日1剂,可冲泡2~3次。代茶温服。本方具有理气和胃、降逆安胎的作用。适用于妊娠恶阻,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头晕神疲等症。

(2)苏叶生姜茶:紫苏叶4.5克,生姜汁数滴。将苏叶揉碎,生姜切碎后挤压取汁,然后用沸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代茶饮用。本方具有理气和胃、安胎的作用。适用于妊娠反应较轻者,症见恶心不欲食,食则作呕,胸闷烦躁等。

(3)橘皮竹茹茶:橘皮5克,竹茹10克。将橘皮撕碎,竹茹切碎,用沸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代茶饮用。本方具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适用于妊娠反应,胃气上逆,恶心呕吐,食入即吐,不能进食,烦躁不安等症。

(4)建兰茶:建兰叶3~4片。将上药用沸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热、利湿、理气的作用。主治妊娠恶阻,湿困脾胃,胃气上逆所致的恶心呕吐,吐酸或苦水,舌苔垢腻等症。

(5)黄连苏叶饮:黄连1.5克,苏叶3克。上2味,用沸水冲泡代茶。每日1剂,代茶频饮。本方具有清热和胃、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妊娠呕吐,吐黄,苦水,饮食不下,食入即呕,舌红口干。

(6)甘蔗生姜饮:甘蔗汁、鲜生姜汁各10克。将甘蔗、生姜分别洗净,切碎,压榨取汁。然后混合均匀,沸水冲泡即成。每天1剂,每隔片刻呷服少许。本方具有益胃止呕的作用。主治妊娠反应,呕吐较重,胃阴受损,口干舌燥,饮食不下,大便干结等症。

(十)脐部敷药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