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17929600000076

第76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65)

极度消瘦,面呈老人貌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如皮包骨头,大便稀溏或便秘,时有低热,精神萎靡,毛发干枯,腹凹如舟,不恩饮食,啼哭时无力无泪,口唇干燥,舌红嫩,苔光或花剥,甚则脉多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健脾和胃。

【方药】人参养颜汤加减: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各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熟地13克,白芍12克,五味子3克,远志5克,石斛7克,山药、扁豆各12克。夜盲宜养肝明目,以羊肝丸;鸡肝散加减;浮肿,宜温阳利水,以五苓散,五皮饮加减;出血,宜益气摄血,以归脾汤加减。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消除病因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消化和消耗性疾病。喂养不当的要迅速改进喂养方法。

2.调整饮食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充足微量元素的饮食。

3.促进消化及代谢功能

(1)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每日每岁1毫克,每日3次;胰酶片每次0.15~0.3毫克,每日3次。以助消化。

(2)补充微量元素:口服各种维生素及铁剂。

(3)氨基酸:静脉滴注氨基酸混合液。

(4)促进代谢药:食欲明显减退可用小剂量苯丙酸诺龙,每次肌注10~25毫克,每周1~2次,连续2~3周。

(5)预防低血糖:普通胰岛素2~3单位,肌内注射,每日1次,在肌注之前,先服20~30克葡萄糖以防低血糖。每1~2周为1疗程。

4.治疗并发症

抗生素治疗各种感染,贫血严重者输血,慢性腹泻吸收不良者静脉补液。

5.补充微量元素

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每日20毫升,疗程一般不少3~6个月。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中成药

(1)木香槟榔丸:红枣6枚,山药30克,煮熟捣烂,取浓汁化丸服。每次1.5克,每日2次。用于疳积证。

(2)小儿香橘丹:每次1丸,每日3次,1周岁以下小儿酌减。用于疳积证。

2.经验方

鸡肝1具(或猪肝30克),苍术6克,煮熟,食肝和汤。以上为1天量,连服1~2周,用于眼疳。

(五)外敷疗法

(1)木香12克,陈皮12克,莱菔子12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姜黄3克,槟榔10克,将上述约物研成细末,调拌麻油或凡士林油,外敷胸部中脘穴。

(2)白矾6克研末,调拌醋、面粉,外敷贴涌泉穴。

(3)艾叶60克,胡椒3克研末后,加酒外敷贴肚脐。

(六)推拿疗法

主穴:推补脾土穴7分钟,推补肾水穴7分钟,推清板门穴5分钟,逆运内八卦穴2分钟,推四横纹穴4分钟,揉合谷穴1分钟,揉小天心穴3分钟,推上三关穴3分钟。配穴:揉外劳宫穴4分钟,揉二人上马穴3分钟,推清天河水穴1分钟。

(七)针刺穴位疗法

针利中脘、足三里、气海等穴。中等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7天为1疗程。用于疳气、疳积证的营养不良。

(八)按压耳穴疗法

主穴脾、胃、皮质下、小肠、大肠、交感、神门。

(九)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胃肠、肝、胆囊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3~5分钟,每日2次。

(十)针刺四缝

四缝是除拇指以外的四指的第一指关节掌面横纹处。用三棱针(或经消毒的缝衣针)针刺两手四缝穴,进针0.5~1分,出针后挤出黄色液体,用消毒棉球拭干,隔日1次,一般针刺2~3次即可。

此法简便安全,疗效可靠。

(十一)按摩疗法

患儿取俯卧位,施术者站立其旁,用拇指和食、中指捏脊柱皮肤,从长强到大椎,共5~7次,当最后一次捏至大肠俞、脾俞、胃俞时、边捏边向上提拉。然后按揉脾俞、胃俞各1~2分钟。患儿改仰卧位,施术者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揉推腹部数次(以脐为中心),并按揉气海、天枢、水分、足三里穴,每穴2~3分钟。

(十二)拔罐疗法

(1)下脘、足三里、脾俞、四缝。先将前3个穴位进行常规消毒,每穴用:棱针轻轻地点刺1~3下,以微见血为度,然后立即在所点刺的穴位上拔火罐,拔出血量1~.2毫升,或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每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四缝穴为奇穴,以刺出黄水为度,是治疗疳证的经验穴。

(2)膀胱经的大杼至膀胱俞。患儿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在背部涂上适量的润滑油,选择口径小的火罐,用闪火法将罐拔于背部(注意负压不宜过大),然后沿着膀胱经轻轻地来回推移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每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

(3)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天枢。党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山药、苡米、砂仁、莲子心,干姜、甘草各20克,用纱布包好,放入药锅内,加水3000毫升,煎煮30分钟。然后将竹罐放入药液中,煮5~10分钟,用镊子夹出竹罐,甩去药液,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以便吸收罐口的药液,降低罐口的温度,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趁热将竹罐扣于以上穴位,手持竹罐稍加按压1分钟,待竹罐吸牢于皮肤即可。留罐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色瘀斑为止。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十三)饮食疗法

(1)二丑饼:黑白丑各60克,面粉500克,白糖适量。先将二丑炒香脆,研成极细末。再与面粉混合均匀,加白糖适量,制成饼干。每次食3~6克,每日3次。本方具有消积导滞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因积滞伤脾所致的营养不良。

(2)内金砂仁粥:鸡内金6克,干橘皮3克,砂仁3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将前3味分别洗净后研末。粳米煮粥,粥熟后拌入药末,加白糖适量服食。每日2剂,供早晚餐食用。本方具有理气消积的作用,适用于小儿营养不良积滞伤脾证,与上方比较,更适合于大便不干而腹胀较甚者。

(3)参芪炖乳鸽:人参9克(或党参15克),北黄芪15克,白术10克,乳鸽1只。将乳鸽洗净,人参、黄芪、白术用纱布包好,同放炖盘内,加水适量,隔水炖至烂熟即可。饮汤吃鸽肉,3天炖服1剂,连服4~5剂。本方具有补气健脾的作用,适用于小儿营养不良脾气亏虚证。

(4)核桃蚕蛹:核桃肉100~150克,蚕蛹50克。将蚕蛹略炒,同核桃肉一起放入锅中,隔水炖熟即可。隔天1剂,连服5~7剂。本方具有补益脾肾的作用,适用于小儿营养不良脾气亏虚证兼有肾气不足者,也可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营养不良。

预防与护理

(1)如发现小儿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弛,面色无华,应引起注意,分析原因,及时治疗。

(2)经常带小儿到屋外,利用天然条件,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提倡母乳喂养,宣传合理喂养方法,以及添加辅食的知识。

(4)保证居室空气流通、清洁、湿度、温度适宜。

(5)改变不合理饮食习惯,授乳定时定量,饮食宣易于消化,含丰富营养,添加辅食掌握先稀后干,先素后荤,先少后多的原则,合理喂养。

(6)定时测量并记录体重和身长,以检验治疗效果。每周测量2次。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指婴幼儿食物中摄取的铁不敷生理需要而致体内贮存铁减少;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的一种贫血。是6个月至3岁的小儿一种常见病。属中医学“萎黄”、“血虚”范畴。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易发生贫血。其主要病因为喂养失宜,先天不足,寄生虫病,以及用药不当,损伤脾胃。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常见于早产儿、多胎、双胎或孕妇有严重贫血者。

◆现代医学认为缺铁性贫血的形成与体内贮铁不足,铁摄入不足,生长发育因素,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而造成。单纯用乳类喂养而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正常婴幼儿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用鲜牛奶喂养婴儿,可因对牛奶过敏,而致肠道出血,长期小量出血可致缺铁。此外,腹泻时,不仅铁的吸收不良,而且从粪便排出的铁也增加,反复感染使铁的消耗增多,引起缺铁。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婴儿要进行母乳喂养;预防病菌感染;及时添加辅食,合理调配食物。做到开口有营养。人工喂养的婴幼儿要限制现牛奶量(影响铁的吸收);牛乳必须经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偏食。

1.脾胃虚弱

面黄无华,唇口黏膜爪甲苍白,长期纳食不振,体倦乏力,或大便溏泻,形体消瘦,或面浮足肿,舌淡·苔薄,脉细弱,指纹淡红。

【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方药】六君子汤加味:党参6~12克,炒白术6~12克,茯苓7克,炙甘草4克,陈皮6克,法夏5克,鸡血藤10~16克,当归12克。纳食不振,大便溏泻挟不消化食物残渣,里有积滞者,加槟榔、焦山楂、神曲、谷、麦芽等;面浮足肿者,加薏苡仁、赤小豆、扁豆、泽泻;肢冷,完谷不化者加干姜、吴茱萸、赤石脂;口臭,潮热,手足心热,苔厚腻者,为积滞化热之象,加槟榔、焦山楂、谷麦芽、胡黄连、焦栀子、连翘。

2.心脾两虚

面黄神萎,发焦易脱,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心悸气短,头晕,口唇黏膜苍白,爪甲色淡。舌质淡胖,苔薄,脉虚细。

【治法】补益心脾,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炙黄芪10~16克,党参12克,炒白术7克,当归6~12克,炒枣仁10~16克,远志肉3克,龙眼肉12克,紫丹参10~16克,熟地10~16克,木香、炙甘草各3克,大枣3枚。若出现浮肿加茯苓12克,薏苡仁10~16克;如低热或手足心热者,加丹皮7克,白薇7克a

3.肝肾阴虚

面色苍白,两颧嫩红,目眩耳鸣,腰腿酸软,潮热盗汗,口舌干燥,指甲枯脆,肌肤不泽a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柔肝。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牛膝、菟丝子各12克,龟板16克,鹿角胶12克,钩藤12克,生牡蛎30克,菊花7克,自僵蚕,12克。震颤者加黑芝麻、柏子仁、潼蒺藜、钩藤;低热盗汗者,加青蒿、地骨皮;病人精血大虚,智力迟钝,发育迟缓者,加紫河车等。

4.脾肾阳虚

面色苍白如蜡、口唇淡白,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消瘦或浮肿,自汗神疲。舌质淡胖,脉沉细。

【治法】健脾补肾,益精养血。

【方药】右归丸加减:熟地10~16克,山药、山萸肉、枸杞子、仙灵脾、补骨脂、鹿角胶各12克,黄芪10~16克,党参12克,陈皮7克。浮肿者,加薏苡仁、猪芩、茯苓、泽泻;厌食纳呆者,加谷、麦芽、鸡内金;畏寒肢冷者加制附片、肉桂;胁下症块者,加鳖甲、丹参。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铁剂治疗

葡萄糖酸铁口服液或10%枸橼酸铁铵溶液,在二次哺乳间隙与维生素C同服,可促进铁的吸收;还

可用硫酸亚铁片或富马血铁。一般在服用铁剂3~4天后,网织细胞有明显上升,红细胞、血红蛋白在1~2周后即见增加,贫血纠正后仍需维持应用1~3个月,以补充铁的贮存。口服铁剂有严重反应或因患胃肠道疾病影响铁的吸收者,用右旋糖酐铁针剂每天1毫升深部肌内注射,特殊情况下,用含糖氧化铁静脉注射。

2.去除病因治疗

查找并治疗引起异常出血的病因。

3.其他治疗

输血对缺铁性贫血有效,适用于重症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感染者。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绛矾丸(厚朴、苍术、陈皮、甘草、绿矾、大枣),每次1.0~2.0克,每日3次。

(2)紫河车焙黄研末,每服3克,每日2次。

(3)小儿生血灵:皂矾0.15克,大枣、阿胶各3克,黄芪、焦山楂各45克,制成颗粒冲剂30克,分3克包(每包10克),每日10克,10天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五)捏脊疗法

用于营养不良的缺铁性贫血。方法:沿脊柱两侧,从长强穴开始,以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皮肤轻轻捏起,同时往上提,然后放松,均匀捏推至大椎穴。

(六)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心、脾、消化系统各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3分钟,每日2次。

(七)按摩疗法

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用拇指从百会穴向四周分推,施于整个头部,约5分钟。然后暴露背部,施术者用掌根在背部脊柱两侧白上而下揉按约4分钟。再以脐为中心,用手掌摩腹,顺、逆时针方向各36圈。最后,用拇指揉按中脘、天枢、血海、梁丘、足三里,每穴1分钟。

(八)艾灸疗法

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膈俞、肝俞、血海。气血两虚者加心俞、脾俞、太白、神门,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

方法:①艾条悬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②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每次灸治5~15壮,每日灸治1次,10次为1个疗程。

(九)脐部敷药疗法

(1)生五灵脂24克,生青盐1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夜明砂6克,地鼠粪9克,葱头3克,木通9克,麝香少许。上药共研细末,用水和面制作圆圈,置脐上,将药末6克放入脐内,再将槐皮剪成钱状,放于药上,以艾炷灸之,每岁1壮。本方适用于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

(2)十全大补汤陈皮加倍,远志减半。常法用香油炸枯,取汁去渣,黄丹收膏,摊纸上或布上,外敷肚脐,隔日更换1次。本方适用于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

(十)饮食疗法

(1)黑木耳枣汤:黑木耳15克,大枣15克,冰糖10克。先将黑木耳、大枣用温水泡发并洗净,放入小碗中,加水及冰糖,将碗放詈锅中蒸约1小时左右即可。每日2次,谇服15天为1个疗程。本方具有和血养荣的功效,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

(2)黑芝麻糖:黑芝麻500克,蜂蜜或白糖少许。将黑芝麻洗净。炒熟研末,加蜂蜜或白糖拌匀即成。每次2匙,每日2次。本方具有养血润肠的作用,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气血两虚证。

(3)糖红枣;红枣50克,花生米100克,红糖50克。先将洗净的大枣用温水浸泡,再将花生米加水略煮,待凉取其红皮,将大枣和花生皮放煮花生的水中,再加清水6500毫升,用小火煎煮30分钟,捞出花生米的红皮,加入红糖,搅拌溶化,浓缩收汁即可。当零食食用。本方具有补气健脾、生血止血的作用,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以及癌症经化疗、政厅后血常规异常见有气血亏虚证者。

(4)羊肾熟地膏:羊肾2对,熟地300克,红糖1000克。先将新鲜羊肾对半切开,去筋膜,洗净,切成丁状,与熟地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小火炖煮1小时,取出滤液,去渣,加水煎煮取汁。同法再取汁1次,合并2次滤液,小火浓缩成胶状,红糖收膏即成。每日3次,每次2匙,开水冲服。本方具有养血益肾的作用,可治疗气血两虚所致的贫血。

预防与护理

(1)注意多吃含铁的食物口食。食用富含铁的牛羊肉及绿色食物,如菠菜。

(2)口服铁剂价廉方便,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有效药物,最常用者为硫酸亚铁或葡萄糖亚铁0.2克或0.3克,每日3次,于避食时或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缺铁患者往往伴有一生素E的缺乏,因此铁剂疗效不显著者,可加用维生素E。适当补充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促进康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钙磷代谢失常,引起骨骼生长障碍,骨样组织钙化不良及骨骼畸形。本病分属于中医学的“五迟”、“五软”、“鸡胸”、“龟背”及“斛颅”、“疳症”范畴。

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