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基层医生临床综合治疗实用全书
17929600000098

第98章 各科疾病中西医综合疗法(87)

【方药】化斑解毒汤化裁:黄连12克,升麻4克,连翘12克,牛蒡子12克,知母12克,生石膏25克,竹叶7克。若红斑色鲜红,加生地、丹皮、赤芍;红斑肿胀明显,有水疱或大疱,或渗出,加泽泻、木通、冬瓜皮;眼睑、包皮等组织松弛部位水肿明显,加猪芩、防已、赤小豆、冬瓜皮。

2.外治法

(1)急性发病属毒热壅肤症者,外涂三石水,每日3~6次。

(2)急性发病属毒热挟湿症者,有糜烂、渗液,先用马齿苋、生地榆各35克,煎水洗浴,待糜烂于结,渗液停止,改涂玉露膏,每日1~2次。

(3)皮损有化脓感染者,外用黄柏、苦参各16克,水煎外洗,然后涂四黄膏或金黄膏,每日2次。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内服药

(1)抗组织胺类药物,常用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嚎等,可单独内服,亦可两种药配合使用。必要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2)通常用维生素C配合治疗。

2.外用药

(1)3%硼酸溶液:适用于急性皮炎有明显糜烂、渗液患者,用其溶液作冷湿敷,每次15分钟,每日2~4次。亦可用1;20醋酸铝溶液做冷湿敷。

(2)氧油:适用于急性皮炎红肿、水疱、渗液不多患者,其中可加2%~5%糖馏油或鱼石脂,外涂,每日2~3次。

(3)质类固醇霜剂:适用于急性期,亚急性期,常用药如醋酸去炎松霜,外涂,每日2~4次。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生绿豆70克,生薏米35克,文火煨烂,1次顿服,每日1剂。

(2)马齿苋300克,水煎,分2次温服;或以鲜马齿苋捣烂外敷。

(3)贯众或橄榄叶适量,水煎外洗。

(五)针灸治疗

选穴:尺泽、曲池、合谷、曲泽、委中。委中穴可放血,其他穴位均采用泻法,单侧交替使用。

(六)药酒疗法

螃蟹酒:生螃蟹2个,黄酒50克。生螃蟹捣烂取汁,再用螃蟹汁冲黄酒服。每日1剂,顿服。本方具有解毒疗疮的作用,可用于漆疮。

(七)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脾、胃肠、淋巴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3分钟,每日2次。

(八)敷药疗法

(1)蒲公英60克,桑叶30克,甘草30克。水煎取汁后,待冷湿敷患处。本方适用于接触性皮炎,肿胀、糜烂、渗液较多者。

(2)青黛散适量。外搽患处,每日2次。本方适用于接触性皮炎渗液较少者。

(九)熏洗疗法

生螃蟹(河蟹最佳)3~5个。将生螃蟹捣烂后,用温开水冲泡,搅匀,去渣取汁,用药水洗浴,轻者1次,重者3~4次即愈。本方可治疗漆疮。

(十)饮食疗法

绿豆汤:生绿豆90克,生薏苡米30克,白糖适量。绿豆、苡米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烂熟后,加白糖调味即可。连汤1次服完,每天1剂,直到病愈。本方具有解毒清热的作用,适用于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和调理。

预防与护理

(1)避免再接触致敏物或可疑物质。

(2)治疗期间不用热水烫洗或肥皂洗浴,禁止使用蒯激性强的止痒药。

(3)多饮开水,忌食辛辣、油腻、鱼腥发物。

药物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又称药疹,是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各个系统。病情轻重不一,严重可有肝肾等内脏损害。中医称之为“中医毒”。

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因禀赋不足,毒邪内侵所致。或因风热之邪侵袭腠理;或由湿热蕴蒸郁于肌肤;或是外邪郁久化火,血热妄行,溢于肌表;或是火毒炽盛,燔灼营血,外伤皮肤,内攻脏腑,久而导致耗伤阴液,气无所生,形成气阴两伤,脾胃虚弱之证。

◆西医学认为主要为致敏药物的作用,一般常见的药物有解热阵痛药物、安眠药物,磺胺类、抗生素类药物等。中药致敏者少见,但是近年来也有报道中药的过敏药物也很多。病理表现为可分为变态反应和非变态反应。变态反应是一般为低分子量的药物,属半抗体原,必须与某些大分子物质载体相结合,形成半抗体一载体结合物才能引起机体对药物的特异免疫反应,具有免疫原性的结合物,通常是通过共的结合,多是不可逆的,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不易被裂解,故易发生抗原反应。

治疗

(一)普通康复疗法

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药物,鼓励病人多饮水或多输液,每日可输给1000~2000毫升。

(二)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内治法

(1)湿毒蕴肤:皮损处呈红斑、水疱,甚则糜烂渗液,表皮剥脱。伴剧痒,烦躁,口干,大便燥结,小便黄赤,或有发热。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方药】革薢渗湿汤加减:革薜13克,薏米仁16克,黄柏12克,茯苓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滑石16克,通草12克,大黄12克(后下)

(2)热毒入营:皮疹鲜红或紫红,甚则紫斑、血疱,高热神志不清,口唇焦躁,口渴不欲饮。大便干,小便短赤。舌质绛,苔少或镜面舌,脉洪数。

【治法】清营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合安宫牛黄丸加减:水牛角35克(先煎),生地16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金银花16克,丹参12克,连翘12克,黄连6克,竹叶心5克。安宫牛黄丸每服1丸,每日2~3次。

(3)气阴两虚:皮疹消退,伴低热。口渴,乏力,气短,大便干,尿黄,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清解余毒。

【方药】增液解毒汤:生地25克,玄参35克,麦冬25克,沙参16克,玉竹12克,石斛16克,天花粉12克,鳖甲12克,龟板12克,双花12克,连翘12克,丹参12克,赤芍12克,甘草6克。

2.外治法

小范围皮损可用三黄洗剂外搽,皮损广泛可用青黛散干扑,结痂、干燥者用青黛膏外涂。剥脱性皮炎患者湿润期,用青黛散麻油调涂,每日2~3次。

(三)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消除病因停用一切可疑药物。

(2)加强排泄多饮水,必要时给泻剂和利尿剂以保持大小便畅通。

(3)内用药物可用抗组胺类药物、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等。

(4)外用药物常用保护止痒剂,小范围皮损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如广泛可应用粉剂。

(5)若病情严重,如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和剥脱性皮炎型,除上述疗法外尚需采取以下措施:①大剂量皮质激素,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②应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继发感染;③除支持疗法和脱敏疗法外,应考虑适量输血或血浆。

(四)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斑疹渐红成片,外用三石水(炉甘石、滑石、赤石脂、冰片、甘油制成)。

(2)渗液淋离、浸淫湿烂用黄拍、生地榆、马齿苋各16克,局部湿敷。

(五)针灸治疗法

取穴内关、血海、足三里、合谷、尺泽、三阴交,以泻法为主。

预防与护理

(1)谨慎用药,不用过期变质药物和淘汰药物,尽量不用副作用大的药物。

(2)加强护理,防止糜烂和继发感染。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a以青壮年为主,无明显性别异常。属中医“隐疹”、“风疹块”。

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为:

(1)禀赋不耐,风邪侵袭察赋不耐,卫外不固,风邪与热或寒相搏于肌肤,淫气外发于体表而发病。

(2)饮食不当:食入膏粱厚味、辛辣鱼腥,湿热内蕴、化热生风,内不能疏泄,外不得透达,怫郁于皮毛腠理之间,发为本病。

(3)气血两虚:素体病虚,气血不足。气虚则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血不足则肌肤失养,发为本病。

◆西医学认为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常见病因有食物、药物、吸入物、各种感染(寄生虫、病毒、真菌等)、精神因素及内分泌因素、还有物理化学性刺激,某些接触植物或患有某些疾病的因素有关。

本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一般可分为变态反应与非变态反应两类。

治疗

(一)中医分型与中药治法

1.风寒束表

恶风自汗,汗后着风则起风团,皮疹色淡,瘙痒,舌质淡,苔薄,脉沉细。

【治法】固表御风。

【方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黄芪16克,白术12克,防风12克,生姜3片,桂枝12克,白芍13克,赤芍12克。汗出不止者加龙骨、牡蛎、浮小麦;痒甚者,加浮萍、蝉衣;气虚者,重用黄芪加党参。

2.风热犯表

风团色淡红或红,触之灼热,遇热易起,瘙痒剧烈。心烦口渴,微热恶风,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消风散加减:荆芥7克,防风13克,牛蒡子12克,蝉蜕7克,苍术7克,木通12克,玄参13克,石膏16克,知母12克,生地12克,当归13克,胡麻仁16克,甘草7克。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大便秘结加大黄,热不甚者去石膏。

3.脾胃不和

皮疹色淡,常伴恶心、呕吐、腹痛、泄泻、纳呆。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祛风。

【方药】健脾祛风汤加减:苍术12克,白术12克,茯苓16克,陈皮12克,乌药12克,木香12克,生姜3片,羌活7克,荆芥7克,防风12克。睥气虚者加黄芪,腹胀、腹痛明显者加枳实、大腹皮。

4.毒热燔营

起病急剧,疹发全身,呈鲜红色,融合成大片,瘙痒剧烈。可伴有高热恶寒,口渴喜冷饮,便干、溲黄,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皮炎汤加减:生地12克,丹皮13克,石膏35克,知母12克,当归13克,赤芍13克,金银花16克,连翘12克,浮萍12克,蝉蜕7克,竹叶7克,木通12克,甘草7克。血热伤阴者加沙参、麦冬。

5.血虚风燥

发疹不息,疹块色淡或同肤色,绵延数月至数年,或劳累后复发。精神疲惫,面色少华,夜寐不佳,伴心烦易怒,手足心热。舌质淡,苔薄,脉细缓。

【治法】益气养血,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化裁:生地12克,当归16克,赤芍10克,川芎12克,首乌16克,黄芪16克,甘草12克,生姜3片,防风12克,荆芥10克,白蒺藜16克。瘙痒剧烈者加全蝎、僵蚕。

(二)现代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1.急性荨麻疹

(1)抗组织胺药:常用H1受体拮抗剂,如扑尔敏、赛庚啶、去氯羟嗪、苯海拉明、异丙嗪等。

可单用或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

(2)降低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P、钙剂等,常与抗组织胺药配合使用。

(3)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严重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可用氢化可的松或用强的松病情缓解后可逐渐停药。

(4)肾上腺素:出现急性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时,可采用0.1%肾上腺素肌内注射0.5~1.0毫升,数分钟后病情可暂时缓解。

(5)其他:有严重感染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胆碱能性荨麻疹加用抗胆碱药。

(6)外用药:以安抚止痒为主,可用1%薄荷醑、炉甘石洗剂、止痒粉等。

2.慢性荨麻疹

(1)祛除病因。

(2)对症治疗:仍以抗组织胺药为主,较新的抗组织胺药有多虑平、脑益嗪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疗效较好。

(3)其他非特异性疗法:如自血疗法、普鲁卡因封闭疗法、组织胺球蛋白注射、胎盘组织液注射等。

(4)外用药:同急性荨麻疹。

(三)单味药与经验方治法

(1)紫背浮萍60克,蚕砂35克,煎汤熏洗,每日2~3次。

(2)多皮饮:治疗慢性荨麻疹。地骨皮、桑白皮、干姜片、大腹皮、白鲜皮、粉丹皮,赤芩皮、冬瓜皮、扁豆皮、川槿皮。

(四)针刺穴位疗法

(1)体针:常选风府、曲池、血海、合谷、足三里、大椎、膈俞等穴,每日1次。

(2)耳针:选肺、神门、肾上腺、内分泌、皮质下、荨麻疹点等穴,捻转留针30分钟,每日1次。亦可耳背静脉三棱针针刺放血,隔日1次。

(五)拔罐疗法

取神阙为主穴,疹发上肢配曲池,下肢发疹配血海,顽固者配大椎、肺俞、脾俞,每次配1~2穴。用闪火法将罐扣在穴位上,5分钟后取下,同法连拔3回为1次治疗,每日1次,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4天。

(六)艾灸疗法

取中脘、肩偶二穴,以绿豆大艾绒直接放在穴位上各灸3壮,2天灸1次,10次为1疗程。疤痕灸效果好,非疤痕灸者,可待艾绒燃烧至将尽时,用小夹子夹起,稍离皮肤,使之热而不灼皮肤;凡有实热、阴虚血热、行经期间者,先针刺外关、曲池、合谷(行经期不用),以祛热邪、舒经络,再以灸法治其本。凡病程长,反复发作者,需要1~2个病程施灸,病初发者,或不明原因者只灸3~5次。中西药治疗无效者,可以本法灸之。

(七)足底反射区按摩疗法

选取肾、输尿管、膀胱、淋巴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消化系统各反射区,每个反射区分别按摩2~3分钟,每日1~3次。

(八)熏洗疗法

(1)夜交藤200克,苍耳子、白蒺藜各100克,白鲜皮、蛇床子各50克,蝉衣20克。上药加水5000毫升,煎煮20分钟,趁热先熏患处,待温后用毛巾浸药液外洗患处,每剂可洗3~5次,一般熏洗2小时后全身风团消退。本方适用于各种荨麻疹。

(2)蛇床子20克,明矾12克,花椒6克,土茯苓30克,白鲜皮15克,苦参30克,荆芥12克,食盐20克。上药加水2000毫升,煎煮至1000毫升,将药液倒入盆内,加温水适量,入盆浸浴,用毛巾边擦边洗,至药液渐凉为止,每日1次,每剂药可用2~3次。本方适用于荨麻疹风热证。

(3)紫背浮萍200克,蚕砂100克。上药用布包裹,加水煎沸后约10分钟,取汁3000~5000毫升,待温后用干净毛巾蘸药液,从头部向下肢擦洗,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本方适用于荨麻疹风寒夹湿证。

(4)活蟾酥3~4只。将蟾酥去其内脏,洗净后加水煎煮至极烂,用纱布过滤取汁去渣,用药液淋洗患处。本方适用于荨麻疹风热证。

(九)脐部敷药疗法

(1)桃仁、红花、杏仁、生栀子各等量、冰片适量。凡士林或蜂蜜适量。前4味药研末装瓶备用。用时取适量与冰片混合,用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糊状,摊成5分硬币大小圆饼,放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2)苦参30克,防风15克,扑尔敏30克。将上药分别研为细末,分别装瓶备用。使用时,各取10克,混合均匀,填入脐窝,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本方适用于荨麻疹风热证。

(十)局部敷药疗法

(1)蛇床子、百部各25克,50%酒精100毫升。用酒精浸泡诸药24小时,过滤装瓶备用。每日涂擦患处3~5次。本方适用于荨麻疹,有良好的止痒效果。

(2)麦麸250克,醋500克。将上药混合并搅拌均匀,人铁锅内炒热,装入布袋,搓擦患处。本方适用于荨麻疹风寒证。

(3)荆芥30克。将上药研为细末,纱布包裹,扑撒在皮肤上,并用手来回揉搓,至皮肤发热为度。本方适用于荨麻疹风寒证。

(十一)饮食疗法

(1)山楂石膏饮:生石膏15克,生地、防风、山楂各9克,黑豆60克。先将前3者用纱布包好,然后与山楂、黑豆一起放入锅内,炖煮半小时即可。喝汤吃豆,每天1剂,连服5~7剂。本方具有清热祛风的作用,适用于荨麻疹风热证。

(2)归参排骨汤:党参30克,当归30克,猪排骨适量。先将党参、当归用纱布包好,与排骨一起加水炖煮,炖熟后去药渣即可。每日1剂,饮汤吃肉。本方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适用于荨麻疹血虚风燥证。

(3)三黑汤:黑芝麻9克,黑枣9克,黑豆30克。将3者洗净后,一起放入砂锅内,煮烂即可。每天1剂,常食。本方具有养血温补的作用,适用于荨麻疹血虚风燥证或风寒证。

预防与护理

(1)调整饮食:荨麻疹病人平时要多吃合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少吃或不吃鱼、蛋、虾、蟹、肉等异种蛋白及蕈类、革莓等食物,对已明确某些食物曾引起荨麻疹者,切忌不可再吃,以防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