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代言情红楼梦中梦之瑕不掩玉
1793700000304

第304章

晟灏黛玉都很吃惊,就像那人走近了些,待能看到那人的脸面的时候,黛玉很是吃了一惊,原来那个人竟是惜春,宁国府的惜春。黛玉失声喊道:“四妹妹,你怎么这副模样?你又是如何到了这里?”听到黛玉的喊声,惜春回过身来,看着黛玉和晟灏,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施主万安。”黛玉走上前去,蹲下身子,拉着惜春的手,道:“四妹妹,你怎么这副打扮?快些起来我们姐妹说话。”

惜春低声道:“施主且稍等片刻,还有一刻钟的时间,贫尼就诵完这超度之经了。”黛玉只得罢手,看着惜春在那里默默地诵念。过了好一会,那惜春才站起身来,对着晟灏黛玉双手合十,道:“施主!”黛玉看着惜春的样子,想着以前惜春的清冷性格,不由得心中凄凉。拉住惜春的手再不松开,道:“四妹妹,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这两年的时间了,你都到了哪里?你这个样子,怎能不让家人担心呢?”

看着黛玉激动的样子,晟灏道:“玉儿,还是陪同四姑娘到草庐说话吧。”黛玉领着惜春来到草庐,两个人分宾主坐下。黛玉拉着惜春的手再不放开的。黛玉道:“四妹妹,你倒是快说话呀。”惜春道:“施主,这世上已经没有贾惜春这个人,现在施主面前的是心空。”听了惜春的话,黛玉长叹了一声,道:“四妹妹到底走了这样一条路,这也是你和佛家前世的因果,罢了,我也不说你什么了。只是你是如何离开那府里的,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惜春道:“已经过去的事情了,如过眼烟云,说他做什么?”黛玉道:“你还是说说吧,毕竟的这世上还有几个关心你的人,你又怎么忍心让他们食不终日坐卧不宁呢?”惜春点点头道:“好吧,我就和你说说吧。左不过我是个游方尼姑,没有个定所。就这样惜春和黛玉说起了她的一些事情。”

原来那一日贾母王夫人还有探春进了宫里,惜春回到自己的屋子,心中很是凄凉,就信步走进了大观园,到了栊翠庵。只见妙玉正在收拾一些东西,看样子是要离开。惜春吃惊道:“你这是做什么?”妙玉道:“离开这里,到别处去。”惜春道:“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妙玉道:“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肮脏红尘,也没有什么意思的。”听了妙玉的话,惜春很是赞同,道:“也罢,我早就要离开这里,今日索性和你走了吧。”

妙玉道:“这是怎么话说,毕竟你是这府里的千金大小姐,和我在一起算什么?”惜春什么都不说,转身走了出去,过了能有半个时辰,只见惜春背了一个小包裹,却是一个小丫头的打扮。来到了栊翠庵。妙玉道:“你这是做什么?”惜春道:“今日暂且这样装扮,离了这府里,到的哪一个庙上,再行剃度也就是了。”看惜春态度很是坚决,妙玉也就不说什么,两个人又领着两个婆子,一起出了大观园的角门。惜春就这样离开了宁国府。

黛玉问道:“后来呢?那妙玉又如何了?”惜春道:“后来我和妙玉出了京城,到了妙玉的家乡。我在当地的一个庵里剃度出家。那妙玉的家人看妙玉已然长大,身体也好了起来,就让那妙玉还了俗,给她找了一个好人家嫁了。我自己在那庵里生活虽然凄苦,倒也安心。只是那些师兄们总是欺负与我,我也是个直性子,最不能容忍别人的欺压,所以就和师父讨了这个游方尼姑的事情,在外游历。现在也有半年多的时间了。今日里来到这姑苏城,想着林姑父姑母,就过来了,也是为那贾家的人道歉。”

黛玉道:“你这又是何苦,就是居住农家,也有一口清淡的饭吃,何必定要出家呢?我看你还是还了俗吧。不管怎样,都有一个安定的生活。你也经历过了,知道佛家也不是清静无为的你看你那些师兄们,不也是欺负你这外乡新人吗?毕竟你这出家也未脱离了红尘,还是生活在这污泥浊水之中呀。”惜春道:“我现在不奢求于时间的平和,只要我心中洁净也就是了。总比那大观园中勾心斗角要强的多。”黛玉道:“这是你自欺欺人了。若是这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你又何必逃开那里。”

惜春道:“我并不是逃开,我只是游走四方而已。”黛玉道:“在大观园中你就逃避着一些事情,到了佛家,你还是逃避,难道你这一生就这样逃来逃去的吗?这个红尘世界,都是这样,那桃花源不过就是一个想象的空间,你又能够到哪里找到你要的干干净净呢?更何况你想要什么,这也是心中欲念,你心中不空,目自不净,你看到的还是那些丑陋,这些又该如何去说?”听着黛玉犀利的话语,惜春苦笑道:“不管怎样,我选择了这条路,我就会一直的走下去。虽然这个世界污浊,毕竟我要守住这一方净土的。”

黛玉看劝不过惜春,也只得罢了。本来还想给惜春做些安排的,不过被惜春拒绝了。第二天,惜春也就告辞了。看着惜春瘦弱的背影,黛玉不禁落下泪来。晟灏走过来,轻声道:“这是他的选择,你又何必阻拦于她,人都有自己的志向,随她去吧。”黛玉点头道:“我就是伤心,不管荣国府当初如何,不管宁国府当初如何,毕竟都已经过去了。当初在大观园中,姐妹们虽然各有心思,却都是身不由己的女孩子,我再恨也很不到她们身上。而今,元妃娘娘死了,迎春不知去向,探春成了那副模样,这惜春又是如此,大观园真的是风流云散了,那一段日子也只是存留在记忆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