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不一样的孩子心理学
17937300000068

第68章 根据遗忘规律帮孩子安排学习时间——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衡的。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的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讲到学习,就不得不提记忆,而一提起记忆,就不得不想到它的“孪生姐妹”——遗忘。人们学习、识记,总是希望永志不忘。可是,现实生活却偏偏要出现遗忘。仔细想想,人类的遗忘也真是够惊人的。

曾有过这样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同样一篇课文,甲组学生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过后,甲组对课文记忆保持98%,乙组保持56%;而一周过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通过这一实验,研究者得出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有人还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测试一个人在学习半个月后的遗忘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小学生对地理知识忘了55%,中学生对生物知识忘了60%,大学生对物理知识忘了85%。

从上面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也是不均衡的。通常,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后来逐渐减慢。一段时间以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原则。这一规律也提醒我们,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如果他们学的知识不在一天后抓紧复习,就会所剩无几。由此看来,了解遗忘曲线,帮助孩子做好记忆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相比很多面临升学压力,抱怨学习紧张单调、身心俱疲的学生来说,下面这位同学却说自己在初三那年从未感到过苦与累。下面就是他所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

余金桥曾是湖北省宜都市的中考状元,当身边很多同学和老师问起他的学习经验时,他总是淡淡地说:“其实也没有什么,主要是因为我比较注意劳逸结合。”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大家的刨根问底下,余金桥很坦诚地说:“我的这个劳逸结合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在我的身边有很多同学,他们即便是课间10分钟也不会放过,而我却很看重这个宝贵的10分钟,从来都不会做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即使到了初三也是如此。反倒是我会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调节一下自己,在我看来,只有自己放松了,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准备下一节课的学习。下午课程结束后,跟很多同学一样,我也有点疲惫,通常我会在晚饭后休息半小时左右,哪怕是在操场上散散步也能调节一下紧张的大脑,这样晚上学习的时候,我才会有一个好状态。”

当同学们问他有何记忆诀窍时,余金桥也是毫无保留地说:“我从来不等到老师催促或考试时才去抱‘佛脚’,我更习惯于隔三差五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作一下梳理,因为记忆与遗忘有个规律,要抢在记忆模糊之前巩固,这样记忆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学习是一个记忆的过程,从上幼儿园起,老师就开始教孩子们怎样去学习,然而,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孩子的记忆反倒变得越来越难。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与记忆方法不当有关,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说的“要抢在记忆模糊之前巩固”,这种及时记忆的方法就非常值得推崇。

不少家长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常会听到老师这样的反映,在课堂上,你的孩子的学习能力很好,不用老师怎么费心,他就一教就会,家长听了自然是很欣慰,脸上也很有面子。可是,当家长在课后问及孩子今天你学了什么的时候,他们很可能又什么也想不起来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在学习中的过程中总会有遗忘,而遗忘又是有规律的。如果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不抓紧复习,就会所剩无几。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还会逐渐减慢,遗忘的数量也会逐渐减少。

因此,当孩子学习新的知识时,家长就要时刻提醒他及时巩固,而不能以工作忙为由,就把所有的工作都交给了老师。殊不知,对于孩子,及时的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以背英语单词为例,每个单词的掌握一定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来完成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讲的记忆。如果只是单纯地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略了后期的保持、再认和回忆,同样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每天懂点学习心理学

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这一规律也给家长指导孩子的学习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把握好复习的最佳时间,孩子的学习一定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下面两种方法就可以尝试。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临睡前和早上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睡前时间可以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这时稍加复习便可巩固记忆。另外研究也证实,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收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这么来看,睡前的这段时间是非常宝贵的。早晨起床后,记忆新内容或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整个上午都会对那些内容记忆犹新。所以,千万不要浪费睡前和醒后这两个时间段,如果能充分利用,可有事半功倍之效。

◎◎复习、温故——古老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如果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不畅通,那么,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学习后的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重复刺激。事实证明,这种重复刺激的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就越好。所以,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要重视这种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