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励志成长丛书:启迪成功的哲理
17938500000028

第28章 敢于创新(1)

不创新,就死亡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能够让你领先于众人甚至独占鳌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在其间的意义更为深远。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才能永远充满活力,蒸蒸日上,保持自己的先进地位而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时刻记得,自古以来,加速旧事物的灭亡、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和不断发展壮大,唯有创新一条路。

曾有记者问皮尔·卡丹:“您是如何越过那些事业发展中的绊脚石,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他毫无保留地说:“创新!然后为之付出实践,再不断地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成功的秘诀。”的确,从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皮尔·卡丹在自己制作的服装上印上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都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

在设计女性时装上的成功并没有让皮尔·卡丹就此停止创新的步伐。酷爱钻研的他又开始思索起另一个问题:时装作为人类的装饰物,不应该仅仅为女性所独有,男人也同样需要装扮自己,忽视了男性,就等于放弃了50%的市场——皮尔·卡丹决心打破女装一统天下的格局。

但在当时的法国时装界,有一种沿袭多年的传统看法: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只能问鼎女装,而设计男装则会被人们指责为离经叛道。对于这一点,已在巴黎时装界闯荡多年的皮尔·卡丹当然不会不知道,但是强烈的创造欲望并没有使他的脚步被羁绊,反而促使他更加大胆地往男装领域进发,立志于设计出优秀的系列男装。

1959年,皮尔·卡丹在巴黎举办他的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既有女装,也有男装。他的这一举动在巴黎时装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业界人士纷纷将矛头对准了他,一时之间,皮尔·卡丹成为众矢之的,在名誉和经济上遭受了双重打击。

然而,皮尔·卡丹并没有因为世人的唾弃而退缩,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初衷,认为如果女装可以问鼎最高层次,那么男装又有何不可呢?在强烈信念的驱使下,他继续着自己设计男装的道路,而且坚持聘请时装模特做表演,并不惜扩大规模。果然,没过多少年,皮尔·卡丹便迎来了男装市场的春天,由他设计的系列男装迅速占领了法国男装市场的半壁江山,并且很快风靡全球。

独具慧眼的皮尔·卡丹正是凭借着一种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行动,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在一个限制严苛、顾客有限的特殊行业中冲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如果他固守“真正的服装设计师只能问鼎女装”这样的传统看法,他又怎么可能深入男装设计的新领域,从而开创出男装市场的春天呢?

“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的这句话可谓分量十足,它深深地敲击着人们的内心,告诉人们,只有创新才有出路,才能给我们的事业和生活带来生机。如果没有创新,我们的生活就会像一潭死水,终将干涸。

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总是这样说:“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不要认为这是危言耸听,在这个知识经济快速更替的时代,不进则退,不创新就意味着衰败,衰败的后果必将是死亡。

伦敦的《泰晤士报》在早期只不过是一份无足轻重的报纸,它由约翰·沃尔特创办经营,连年赔钱。当时,沃尔特的儿子小约翰·沃尔特只有27岁,他觉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报社终将要关门大吉。为了拯救《泰晤士报》的命运,小约翰请求父亲让他全面掌管这份报纸。尽管顾虑重重,父亲还是答应了。

这位年轻的编辑接手后便大刀阔斧,决定引入新的办报理念,重新调整报纸的模式。当时,这份报纸从未尝试过引导公众舆论,没有自己的特色,也没有什么个性。小约翰决定从此处开刀,把公众风俗、印刷信息和政府公告等原有的栏目一律取消,对一些政府的腐败行为公然地进行批评——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举动,为此,报社的成员表示出强烈不满,他父亲也特别沮丧,认为他的儿子不仅会毁了报纸,也会毁了他自己。

此外,报纸还新增加了一些栏目,外国的消息也被介绍进来。这些消息在以“政府机关发布公告”的形式出现的前几天,就已经率先出现在《泰晤士报》上了,另外,其他对政府不利的外国文章也抢先被介绍了进来。

这位有思想、有干劲、雷厉风行的编辑因此而惹恼了政府,他所有的外国邮件都被中途截留,因为政府只允许官方记者对国外这些信息进行报道。可是,没有什么能让这位年轻人一往无前的行动有丝毫的减退,他以高额的费用雇了一位专业邮递员,所有横在他道路上的障碍以及一切来自政府的阻挠都没有使他的脚步退却。

在大家无法找到出路时,小约翰开创了一条新路;在各方巨大压力面前,他将新的生命、新的血液和新的理念注入了这份本不显眼的报纸,终于为世界提供了一份有分量、有特色的报纸。小约翰·沃尔特的成功秘诀,归根结底就在于革除了旧《泰晤士报》的弊病,调整了报纸的模式,引入了全新的办报理念。

因为创新,他遭到了一些墨守成规者的反对,因为在他人看来,报纸不是这么办的;因为创新,他遭到了政府的反对和阻挠,因为他的创新之举侵犯了政府的利益。但是他的创新思想,却给这份报纸带来了全新的血液,使得它在连年赔钱的恶性循环中得到了重生的机会。

生活中,我们不能一成不变。无论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如果只在现存事物和思想的框框里打转,一概保留旧传统不知变通,终会走向衰败或灭亡,只有以创新的脚步来推动自己的行程,才更有可能接近成功。

艾米是一家国际4A公司的创意副总监。

大学毕业之后,她想应聘广告创意员。她没有行业经验,却对那些小广告公司不感兴趣,当她表示非世界500强的4A公司不进时,所有的朋友都认为她是痴人说梦。但以后的事实表明,她做到了!

在投递求知信的过程中,她没有像常人一样借助于普通的信封,而是用了一个包裹。她向所有她中意的企业都投递了这样一个包裹,并且直达公司总经理。

试想一下,一个包裹在一堆千篇一律的信封中必定是鹤立鸡群,一下就能抓住收件人好奇的眼光。而当对方打开包裹,里面的东西更会让人跌破眼镜——只有一张薄薄的纸尿片,正面写着:“在这个行业里,我只是个婴儿。”背面留了她的联系方式。

几乎所有收到这张纸尿片的广告公司老总都在第一时间给她打去了邀请面试的电话。无一例外,他们问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你要选择一张纸尿片?”

她的回答同样让人眼前一亮,她说:“我知道自己不符合要求,因为我没有任何经验,但我就像这纸尿片一样,愿意去学习,而且吸收性能特别强;另外,没有经验并不代表我是白纸一张,我希望你们能通过这个细节看到我在创意上的能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无数人渴望获得成功,获取财富,但真正能够达成心愿的人其实并不多。在障碍物面前,有的人茫然不知所措,抱怨想要挤“独木桥”的人太多,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处;或者抱怨“处女地”都已被别人开发完毕,自己没有机会,等等。如果你有类似的想法,看了上面的案例之后,希望你从此改变自己的想法,不要再为自己找借口。

处在艾米的情境下,整个就业的形势并不乐观,因为没有相关经验,她在茫茫求职者中并不占任何优势,可以说,摆在她面前的困难跟摆在你、我和很多人面前的困难都是一样的。

正是了解了这一点,她非常明白,如果选择和其他求职者相同的求职方法,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胜算,前景堪忧。只有通过完全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招聘者的视线,才有可能获取先机,而这完全不同的方式,自然要依靠开拓创新的意识。

开拓创新意识并不神奇,也并非为少数人所独有,如果你多一分观察生活的心思,多一分积极进取的信念,多转一转脑子,自然会发觉,原来你也可以创造出很多富有价值的创意。

有一位年轻人,在一家石油公司里谋到一份工作,任务是检查石油罐盖焊接好没有。这是公司里最简单枯燥的工作,因为暂时没有别的工作,这位年轻人只好整日在焊接机旁,认真地检查那些油罐盖上的焊接圈。

经过一段时间仔细观察焊接的全过程,年轻人发现,焊接好一个石油罐盖,共用39滴焊接剂。

为什么一定要用39滴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这位年轻人以前,已经有许多人干过这份工作,从来没有人想到过这个问题。这个年轻人不但想了,而且认真地测算试验。结果发现,焊接好一个石油罐盖,只需38滴焊接剂就足够了。年轻人在最没有机会施展才华的工作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非常兴奋,立刻为节省一滴焊接剂而开始努力工作。

原有的自动焊接机,是为每罐消耗39滴焊接剂度身设计的,用旧的焊接机,无法实现每罐减少一滴焊接剂的目标。年轻人决定另起炉灶,研制新的焊接机。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研制成功了“38滴型”焊接机。使用这种新型焊接机,每焊接一个罐盖可节省一滴焊接剂。积少成多,一年下来,这位年轻人竟为公司节省开支达5万美元!

一个每年能创造5万美元价值的人,谁还敢小瞧他?由此,年轻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这位年轻人,就是许多年后享誉世界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在看似没有小息、毫无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上。洛克菲勒没有受到惯例和传统的限制,而是积极动脑勤于思考,终于在“不可为”的工作中发现了“可为之处”,找到了突破的契机,觅到了新的出路。

在这里我们要强调的是,若要将心中的创新意识发扬光大,其前提在于你要保持一种对生活积极的信念和对未来执著地追求,因为只有相信某一件事能够做成,才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地创造性的解决之道,我们心中潜藏着的各种创造性能力才会渐渐苏醒,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如果洛克菲勒整日消沉于这份“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愿意干”的工作,相信他也就得过且过,消极待之了,如此,之后的创新设计也就无从谈起了。

悲观的情绪会阻止人们的视线广度,妨碍人们创造力的发挥。如果一个人常常被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所牵掣,纵然他有再多的机会,也会视而不见、任其溜走而不能及时地抓住并好好加以利用。

现代社会日行千里,各种新兴产业的诞生和发展给予了我们开拓创新和挥洒才华的广阔空间。当你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阻碍而无法前行时,千万不要一味地遵循既有的老路按部就班、刻板固执,还未进行新的尝试就断言“行不通”。以发展、积极的眼光看问题想事情,敢于突破常规,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的老路,时刻保持前瞻意识、敏锐的目光和缜密的头脑,看别人还未看到,想别人还未想到,如此,你才能领先别人,因获得先机而更易取胜。

对于个人来说,创新能够让你领先于众人甚至独占鳌头,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在其间的意义更为深远。可以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一个国家或民族才能永远充满活力,蒸蒸日上,保持自己的先进地位而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时刻记得,自古以来,加速旧事物的灭亡、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和不断发展壮大,唯有创新一条路。

成见扼杀创造力

创新遏阻往往是由于自我设限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一个个都进入到我们的头脑中,从而构成了所谓的人生经验。

创新对于当今世界来说,是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无论是企业家、政府官员、科研者、老师还是学生,创新这个词几乎充斥着每个职业,无论在事业、学习还是生活中,创新也几乎流传到了每个角落。

创新重要。唯有创新,一个人才能占尽先机,独领风骚;唯有创新,一个国家才能兴利驱害,生机勃勃。总而言之,创新决定发展之路,一个人不创新,最终会被时代淘汰;一个国家不创新,自然会逐步落后,只剩下被挨打的份。

创新,依靠的是人的创造力。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条件和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成果,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创造力。有专家曾就人的创造力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创造力就是把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起来,再把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来。”

创新要求人们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司空见惯处发现不同于表面所显示的特殊信息。创新的意义不言而喻,一切人类伟大发明和重大发现的背后,都刻着创新不可磨灭的功绩。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更是对每个渴望成功的人提出了“创新、再创新”的要求,但是,在人们日渐强调创新作用、提倡民众努力开发自主创造力的同时,我们却发现,创新的道路并不好走,其间一个个障碍物横亘于人们的思维大门之前,让人难以逾越而遏制了成就的产生和发展。

不禁要大声问一句:是什么扼杀了人的创造力?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创新遇阻往往是由于自我设限造成的,随着时问的推移,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的各种现象和事件,一个个都进入到我们的头脑中,从而构成了所谓的人生经验。这种经验一方面指引我们快速而有效地应对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它却无法摆脱时间和空间所造成的局限性,让人难以走出那无形的边框,从而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想问题看事情的方式。而这些方式,很有可能就是扼杀人们创造力的“杀手”。

1.人们的从众心理在作祟 比如,你骑着自行车来到一个十字路口,看到红灯亮着,尽管你清楚地知道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但是你发觉周围的骑车人都没有停车,而是对红灯视而不见往前闯,于是你犹豫了一下,也跟着大家一起闯红灯。

比如,你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获得了一个自以为很好的新想法。当你把这个想法告诉一位同事,那位同事说:“你错了!”你又告诉第二位同事,第二位同事还是说:“你错了!”于是,你告诉自己:“大家都认为我是错的,看来我的确是错了。”

再比如,你与朋友们上街购物,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来拣去,你选中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但朋友们普遍认为这件衣服不怎么好,不怎么适合你,不怎么实用等等,罗列了一大堆意见。

这就是从众,其实质就是一个人因受到群体的影响和大众的压力,最终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大流”。

从众通常表现为在认知事物、判定是非的时候,多数人怎么看、怎么说,自己就跟着怎么看、怎么说,人云亦云;多数人做什么、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什么、怎么做,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