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的弱点——影响女人一生的100个缺点
17949200000003

第3章 知二五不知一十,概括能力差

女人天生就不会总结经验教训,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N 次是家常便饭。关键是她们归因的思维模式在作祟。

男性由于倾向于“物体定向”,加之理解记忆和抽象记忆能力较强,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相对占优势,因而更多倾向于逻辑思维类型。女性由于倾向于“人物定向”,心理感受性较高,加之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能力又较强,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相对占优势,因而更多倾向于形象思维类型。因而,女性更应注意逻辑能力的训练。

女人的“感性思维”与她在非言语沟通上的能力有关,她们的直觉能力明显强于男人。女人能从对方的表情、动作、语调上的微小变化,猜出正确的含义。事实上,“女人的第六感”确实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甚至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有人认为这是由于人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女人因为要承担延续种族的责任,因此她比男人表现出更多的本能的、情感的、动物的本性和习惯。总之,支配女人行动的是她的“感性认识”。像男人那样将语言抽象化,进行逻辑思考对她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但她们大多能在瞬间把握事物的整体,发挥惊人的直觉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女人的右脑发达,形象思维能力强,使得她们更喜欢沉醉于剧情之中。一部部活色生香,饱含着情感、社会、时尚诸多元素的电视剧,通过女人特有的感性思维的认知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们的心灵,让她们在“移情”中放松,在“投射”中成长,在“获益”中满足,在“唯美”中升华,从而变得更加柔情、智慧、美丽!

左脑是“抽象思维脑”,主管逻辑、语言、计算等;右脑是“形象思维脑”,主管图画、想象、情感等。女性在几百万年的生活中,一直扮演着“养育子女、管理氏族,分配食物”的角色,女人在这样的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大脑,右脑发达,形象思维能力强。

一位女教师和丈夫一起观看电影《斯大林格勒大决战》。丈夫喜欢逻辑思维:“德国人战败,因为如此如此的原因,那是必然的”;妻子的思维则定格在电影中的一个个画面上:“德国战败以后,两个 18岁的德国士兵相互搀扶着,想返回家乡。他们粮尽水绝,受伤的青年瘫在地上,气若游丝地说,我好冷,你抱抱我……最后的画面是:雪地上,两个士兵相互拥抱在一起,雪还在下着,越来越厚,他们渐渐成为雪人,融入茫茫雪原……”以后,妻子一想起这样的画面就落泪。他们也有妈妈,他们的妈妈一定还在盼着他们回家啊!如果我的孩子像他们那样,我会如何痛不欲生!

正是女性的感知能力,让她们将画面“定格”在脑海中。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了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一个画面,触动了内心深处的人性情感,从而引起了感情上的大反应。弱刺激变成强刺激,这就是审美的主观能动性。

国外研究表明,女性偏于形象思维,她们习惯和倾向于用形象思维去解决问题;男性则更多偏向于抽象思维等。在图形、空间关系的创造性测验中,如图形的变通、图形的独创,男性的成绩优于女性;而在图形的流畅性和精确性方面,则是女性占据优势,说明男女在思维的结构、形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女人天生就不会总结经验教训,在同一个地方摔倒 N 次是家常便饭。难道上帝让她们没记性,不是,上帝还没那么缺德。关键是她们归因的思维模式在作祟。心理学研究证明,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即功劳归于自己),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即失败归于外部因素)。但在对于他人时则正好倒过来,把他人的成功归外因,从而减小他人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他人失败了,则倾向于内归因,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这种动机性的归因偏差在女人身上表现的尤甚。她们在归因过程中,对自我卷入事情的解释,带有更为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她们最喜欢外归因,即怨天尤人。未嫁时怪父母,出嫁后怨丈夫。过得好不好反正没自己什么事,都是别人的错,最多怪自己遇人不淑,命不好。翻来覆去,骨子里却始终抱着这一观念不放。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差不多地球人都知道,带点宿命的味道。但思维呢?应该是可以提高以至改变的吧。事实上也有很多女性早就克服了上述弱点而扬眉吐气了。

经验通常指感觉经验,即感性认识。是人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世界而获得的各种事物的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而泛经验模式是一种片面夸大感性认识的作用,把局部经验绝对化,把它误认为是普遍真理的思维模式。由于女性普遍注重感性认识,忽视理论对自己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指导作用,因此,更容易犯此错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女性往往将他人的感性认识当做直接经验运用,进而产生自惑心理,缺乏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这类例子数不胜数,也是大龄女性和离婚女性最常有的心态。

曾经有一个婚恋专家评价当前“剩女”的心态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而一些有过失败婚姻经验,迟迟不敢敞开心扉的女人心态则是“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个婚恋专家的话,的确是给女人们的特殊心态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