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
17963300000019

第19章 一针见血,更能控制全局

有人会问,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出自己、更有效的控制全局?最会说话的人,自如说话的人,往往都是语言简洁明了的人。因为在会说话的人看来,好口才在精而不在多。一针见血,才是语言的精髓所在。

口才差的人,往往就会喋喋不休,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主旨,反而还认为自己很棒。事实上,要真正地将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一针见血,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对方明白自己所说的意思。

一次毕业典礼上,整个剑桥大学的大礼堂里,坐着上万名学生。他们在等待伟人丘吉尔的到来。

终于,在随从的陪同下,丘吉尔准时到达,丘吉尔脱下他的大衣递给随从,接着摘下帽子,并慢慢地走向讲台,站到讲台上,默默地注视着台下的观众。

一分钟后,丘吉尔才缓缓地说出了一句话:“NEVER GIVE UP!”(永不放弃!)说完这句话,丘吉尔穿上了大衣,戴上帽子,离开了会场。整个会场鸦雀无声,顷刻间掌声雷动。

这是丘吉尔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讲,也是最精彩的一次演讲。他仅仅用了几个字,就将自己要演讲的内容说了出来,语言贵精不贵多。丘吉尔就是这样一针见血的表达了自己的目的。

古语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说话也一样。我们经常说一个人口才好,其实并不是指他在别人面前如何会侃侃而谈,或同样一件事经他嘴一说就能天花乱坠;而是说他只说一句话就能说到别人心里去,起到控制全局的作用。

如果只是不着重点地废话连篇,可能根本抵不上一句有根有据的话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俗语“豆腐多了都是水,话多了都是唾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903年12月17日,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完成了这一历史创举,这是人类第一次驾驶飞机离开地面飞行的日子。之后,他们到欧洲旅行。

在法国的一次欢迎宴会上,各界名流都来庆祝莱特兄弟的成功,并希望他们能给大家讲讲话。再三推托后,大莱特走向了讲台,而他仅说了一句话之后就匆匆走下讲台,但就是这一句精彩的话,博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莱特完全可以详尽地介绍自己科学发明的经过,也可以谈论自己的实干精神。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他的一句话已高度地概括了创造的艰难和埋头苦干的精神。因为就这一句话,就足以留给观众深刻的印象。

在公共场合演讲,有的人滔滔不绝,用语言的触角抓住了每一位听众,自然令人钦佩;但是,有的人却能将自己的意思浓缩成几句话,犹如一粒粒沉甸甸的石子,在听众平静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波浪,同样值得称道。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过:如果一个人说起话来长篇大论,这就说明他也不甚明了自己在说什么。换个角度来说,如果话语能简短而更有力,或同样有力,又何必长篇大论呢?

据说,有人曾去询问马克·吐温:“演说是长篇大论好呢,还是一针见血好?”马克·吐温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礼拜天,他到教堂去,适逢一位慈善家正用令人哀怜的语言讲述非洲慈善家的苦难生活。当慈善家讲了五分钟后,他马上决定对这件有意义的事情捐助五十美元;当慈善家讲了十分钟后,他就决定将捐款减至二十五美元了;当慈善家继续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之后,马克·吐温又决定减到五美元;慈善家又讲了一个小时后,拿起钵子向大家哀求捐助,并从马克·吐温面前走过时,马克·吐温却反而从钵子里偷走了二美元钱。马克·吐温原本决定捐助五十美元,最后却变成偷走二美元钱,似乎太不近情理,但细想起来,却是理所当然的。

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们其实只要能抓住关键点不放,将主要的意思说到,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效果了。

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那位慈善家本来只需五分钟就能讲完的话,却滔滔不绝地拉长到六十分钟,致使他的说话形象一落千丈,说话风格令人生厌,这怎能不引起马克·吐温的反感,以至于恶作剧地从那位慈善家的钵子里偷走两美元钱。

一位著名律师曾说过: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一针见血的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

我国有句俗语说得好,“蛤蟆从晚叫到天亮,不会引人注意;公鸡只啼一声,人们就起身干活”。的确,会说话的人,不一定是说话最多的人,话贵在精,多说无益。

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的大会上发表了一句话演讲: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只用了一句话,就将鲁迅的精神说了出来。在当时,他的演讲被人们誉为最具特色的演讲。即便是现在,人们仍感叹邹韬奋先生演讲的简练有力。

点评:

说话一针见血其实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真正会说话的人绝不是多说话的人,他们往往都是语言简明扼要,而且能做到简中求准,一针见血的道破天机,更有效的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