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会说能做决定你的一生
17963300000046

第46章 吹牛惹人厌,不要光说不练

老北京也有句俏皮话讽刺只会耍嘴皮子的人———“天桥的把势,光说不练”。这决不是无中生有的诽谤,只要到天桥看过把势的人们都会有这种体会。

天桥有个武术场子,父子两个人练,父亲说过多次他的弹弓如何准,他可以打含在儿子口中的弹子。这时,儿子就鼓着嘴,把弹子半含在嘴中,可是,他并不开打,而是先向观众收钱。看到收钱,很多观众就走了,然后,他再从头演起,演到最后又说打儿子口中的弹子,再开始收钱,观众又走了大半,如此循环,儿子口中的弹子从来没有被打过。原来,“打口中的弹子”只是为了收钱而设计的一个借口,或者噱头。

如今,我们说一个人光说不练,是指一个人只会吹牛,却从不付诸行动。这类人能说会道,在别人不知道他底细的情况下,很容易被他迷惑。时间长了,就会对他不耐烦。

吹嘘在俗话里也叫做“吹牛”。常言道“吹牛不上税”,这就使得喜欢吹牛的人到处都是。如果让吹牛者自己为吹牛“上税”,谁还敢恬不知耻地吹牛?但有的时候,虽然你过了吹牛的“瘾”,却难免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从前有一个乡绅进京出公差,嘱咐他的仆人说:“路途上,在江湖热闹的地方,只要说到家中的事情,务必要向大处说。”

后来在路上,他们与另外一个商人同行,那商人指着水牛说:“好大的牛。”仆人说:“这有什么稀罕,还没有我家的狗大。”那人又指着高楼说:“好高的楼。”仆人说:“这有什么稀罕,我家的马房比它还高。”那人又指着船说:“好大的船。”仆人说:“这更没什么稀罕,我家祖母的鞋比它还大些。”结果遭到了商人的取笑,那乡绅也被仆人搞得下不来台。回去以后,乡绅将仆人狠狠训了一顿。

可见,吹牛者到最后总不会有多好的下场。在他们扬扬得意地过嘴瘾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后果,也从来想不到每当他们吹完、并自以为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时,跟随其后的有多少或明或暗的欷?

爱吹牛的人,往往爱慕虚荣,内心自卑。他们的愿望往往在现实当中得不到满足,所以,便把这种无法实现的,但是又极其渴望得到的心理,表现到嘴上来了。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过了瘾了,但是在别人的心目当中,他们的形象又下降了,因为他们从不依据事实,随意夸大自己的行为使他们的人格力量变得微不足道。

从前有一只猫,它总是喜欢把自己的能力吹嘘得很了不起,而对于自己的过失却百般掩饰。有次它捕捉老鼠时一个大意,让老鼠逃掉了,它就自我辩解说:“我看它太瘦了,所以把他放走了,等以后它长了些,养肥了些我再把它抓回来。”

有一次它在河边捉鱼的时候,一不小心被鲤鱼的尾巴打了一下脸,它装出笑容说:“我不是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就是要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刚才在阁楼上面游戏,我的脸上粘满了尘土!”一次,它掉进泥坑里,浑身糊满了污泥。当看到同伴们惊异的眼光时,它忙解释道,“身上跳蚤多,用这个办法治它们,最灵验不过!”

刚刚说完这句话,结果它的脚下一滑,掉了进河里,它的同伴们打算救它,它笑着说:“你们认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不,你们错了,我这在游泳……”可是话没说完,它就沉没了。“我们走吧,”同伴们说,“它可能是在表演潜水。”结果这只猫因为不会游泳而淹死了。

爱吹牛的人的基本特征就是热情,嗓门洪亮,喜欢起哄,具有较强的记忆力。他们往往喜欢往人多的地方跑,在碰到能吹的话就刹不住,常常超越自己表达的范围,于是语言就过量,渗出水分。他们往往不会注意到自己语言上的漏洞,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尚且不自知,最后悔之不及。

点评:

言而无实事则废。吹嘘自己不具备的或者根本就没有的能力,只会招惹别人的厌恶,甚至会成为你的对手攻击你的把柄,如果你够聪明的话,还是少吹嘘自己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