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蚁族生存手册
17965500000009

第9章 生存就是吃苦

一份兼职工作,一间狭小的合租房,一个睡袋一张床,这群已经毕业的大学生,聚居于繁华城市的角落,眺望着遥远的梦想。他们做着仅有一点点薪水却要累的跑断腿的工作,在满是臭味的宿台里落脚、在睡袋里安身,浑不知天之骄子为何物。他们早已不看重自己的本科学历,因为学历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东西。

原本寂寞的城市郊区,因为大量“蚁族”的出现,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演变成了“都市村庄”,成为大量“蚁族”的“蚁域”。租一个小小的标间,让他们在这个城市有了栖身之所。他们不在乎住所距离上班的地点有多远,只要房租便宜就成,哪怕公交车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哪怕寒风、大雨,也要不顾一切地奔向站台……

每天早出晚归,匆匆忙忙,早上坐在公交车上吃早饭的大有人在,一边走路一边喝着豆浆的也大有人在。难道他们就不想舒舒服服地坐在一个小饭馆里细嚼慢咽的吃完早餐吗?难道他们不知道早餐对于人身体那至关重要的作用吗?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迟到了就成倍的扣工资,即使你今天干了也是白干。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也只能这样。

他们不知道这样的生活还要持续多久。于是,很多人开始了抱怨,叫苦连天:

居住环境不好,不够舒适;

生活乏味,单调枯燥;

加班频繁,工作辛苦;

没有娱乐时间,让自己心力交瘁;

对于“蚁族”来说,没有什么一步登天的捷径,就是苦干。所谓苦干,就是一要吃苦,二要不屈不挠,生活没有不劳而获。没有苦干的精神,再好的梦想、再好的规划,也只是空想。看一看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没有一个不是通过苦干得来的。没有苦干,就不会有过人的成绩,更不会有美好的明天。

西方有句话说得好:“上帝爱你,才叫你吃苦”。

中国古语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吃苦也是一种资本,苦难是人生中最好的老师。许多成功人士在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总是对曾经的苦难念念不忘。吃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慧聪集团的创始人郭凡生少年时代曾上过山下过乡,十八九岁还当过兵,这段经历也给他的人生增加了莫大的胆量。他在一次采访中说起当年创业时的心态:“1988年,我已经是副教授……看着一墙面的书,心里感觉比较酸楚。35岁了,要开始另外一条路,心里虽然难受,但是我并不怕……”这原于少年时代的经历———“那段生活使我真正具有了自信心,如果创业失败了,我去扛麻袋也可以养家糊口。而当一个人愿意扛麻袋维持生活的时候,就什么都不怕了。”

年轻,就是“蚂蚁”们的本钱,吃苦、失败又何妨,郭凡生都不怕去扛麻袋,“蚂蚁”们又有什么好怕的呢?

荷兰银行中国区主席邱致中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他曾说:“如果没有在崇明农场务农的六年,没有经历那些苦,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思想和处世哲学。我希望我的小孩将来也知道我过去的故事,知道我曾经做过农民。通过这些,让他们了解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知道人生路上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任何人在取得成功之前,没有不遭遇失败的。每一个成功的故事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故事。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了一万多次失败后才发明了灯泡,而乔纳·沙克也是在试用了无数介质之后,才培养出了小儿麻痹疫苗。约翰·克里斯在发表第一部作品之前,曾写过564本书,并遭到1000多次退稿。但他并没有灰心,终于获得了成功,成为英国著名的多产作家。

曾经的吃苦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疑,吃苦就是他们人生中最有价值的资本之一。高尔基一生历经坎坷,吃了不少苦,也收获了不少人生阅历,充实的人生经历为他的成就打下了基础。回顾往事的时候,高尔基说道:“一个人,如果没有他吃不了的苦,那么就没有他做不成的事。”

一只“蚂蚁”这样说道:“身在这里,我们就是早出晚归、渺茫无措的蚂蚁,无力改变生活,只有努力生存,吃点苦又算得了什么。生存,生存,但我们不仅仅是生存下去,我们要的是生活,那种生存之上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由,或是怀着美好的梦想,或是带着父母的期望,或是仅仅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孬种。对于“蚁族”来说,叫苦和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克服苦难,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人面对困难,不去想办法克服,而是四处叫苦,以期得到他人同情或借叫苦回避困难,那么只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无能。

工作和生活上的苦难其实是对你的磨炼,他人的轻视其实是上进的动力,当你停止诉苦、平息怒气,开始乐于吃苦、挑战生活时,你会发现,成功离你越来越近。

生存语录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