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17978000000022

第22章 家校还应合作

无论住家离学校远或近,学校和家庭联系与合作都是必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源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家长工作也是做好孩子生涯规划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这项工作包括:

——需求评估。通过对学生、教师的访谈、对家长教育子女方面的心理测量,摸清家庭教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整体辅导。对于家长的共同需求和带普遍性的问题,由专家进行讲座辅导。

——分层辅导。例如小学,对低年级学生家长进行子女入学适应方面的辅导;中年级学生家长重点是子女学习适应性的辅导;高年级学生家长是进行子女青春期方面的辅导。

——分类辅导。对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失业家庭及亲子关系恶化家庭等不同类别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方面的指导工作。

——个别家长辅导。若前面几个途径不能解决问题,可通过个别帮助解决。

——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

英国自2009年开始,教师以更加严格的方式来对待不负责的家长。英国政府出台一项计划,支持教师将扰乱学校秩序学生的家长告上法庭。学校可以要求家长必须到学校学习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如果他们还管不好自己的子女,将被处以1000英镑罚款,否则就监禁。不负责的家长必须承担实际的后果。

有调查表明,90%以上的教师认为社会环境与风气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学校德育影响,80%以上的教师认为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大于学校德育的影响。初中生与高中生都认为学校教育对自己的影响是次要的。学校已经难以保持其教育的中心地位。

学校教育依赖课程,以语言为主的传递机制,因而价值的、情感的、态度的传递条件相对于家庭的教育机制并不充分。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建立一种联系,实现机制互补,还原教育的完整机能。现在我国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也越来越多,北京就已经开展了家长教师协会的实验。每个家庭的状况是不同的,不可能要求父母提供同样的生活品质给子女。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总是以时髦的风尚为主,像歌星、明星的表现以趋于浮华的居多,青少年儿童有盲目追随的可能。学校则不同,它是正式的教育机构,有责任把基本知识、生活规范、人生价值等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上。

目前,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和社会发展中投射到家长身上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也将促使家长思考孩子的终身发展问题,逐渐理性认识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今后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内容方面,德智体美劳心性等教育以及生涯教育将进一步进行扩充和整合,家长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力量。

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担负着未成年人公民教育的责任。应继续积极探索学校主导、家长和社区积极参与的新型教育协作体制。加强对成人公民意识和公民行为的教育引导,积极利用网络、媒体资源,提供对中小学生家长的教育和专业帮助。提倡成人率先垂范,以自身良好言行示范公民素养,引导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正确进行生涯规划。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家长的整体素质结构、参与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家庭教育需求的多样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温馨提示:

参与,意味着一个人主体性的觉醒和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推进,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居高不下,学校对协同教育观念的加强和落实,家长的参与教育的意识会越来越强,而且会越来越理性。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参与能力。家长的社会公德等素质也会在参与学校教育过程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