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17978000000004

第4章 孩子如何把握课余生活

2月19日为国际慢调生活日。慢调生活就是把生活的节奏变慢,生活中不是一切事情都要求快,因为每个生命、事件、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节奏和步调。家庭教育不能着急,给孩子空间和时间,相信孩子,等待孩子。

有的家长问:我的孩子9岁了,已经有了他自己的小伙伴。孩子的闲暇时间那么多,应该如何度过?是应该像许多家长那样,给孩子报辅导班,留许多家庭作业,还是让他尽量去玩耍?作为家长应该怎样指导孩子把握其闲暇时间呢?

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教育部门提倡学习减负之后,学生的闲暇时间增多了。闲暇是一种以时间值来衡量的特殊存在——个人在完成工作、学习和生活自我服务后剩余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有人说,闲暇时间想怎样就怎样呗。那可不行。您想,孩子在学校学习,听同一老师的课,活动也差不多。而在闲暇时间,他就可以自行选择从事什么活动,人与人的差异也就充分显示出来了。可见,闲暇对生涯规划和人的一生太重要了。如果工作、学习是春夏,那闲暇时间就是秋冬,秋冬之重要一如春夏,明智地度过闲暇时间乃文明的产物。

童年的聂耳从邻居木匠笛声中欣赏到音乐的美妙并走上音乐之路;童年的爱迪生在母亲呵护下在家孵鸡蛋并幻想着“会飞的药”;童年的达·芬奇去寺院游玩看到琳琅满目的壁画,回家默画下来;童年的陈中伟喜欢研究小动物的身体结构,终成“断手再植之父”。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闲暇正是孩子才情趣发展的沃土。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和谐发展,谈论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亲子活动:

亲子交流。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显然是错误的。对于和父母缺乏交流的孩子来说,最需要的并非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而是感情。因此,家长不宜把闲暇时间变成纯粹的教育时间,用于对孩子枯燥空洞的说教,而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让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心,以增进亲子感情。最使孩子扫兴的事,是家长对他高兴的事并不感兴趣。

亲子共同参加的活动有许多,如爬山、游泳、打球、跑步可以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看剧、上网、游览、参观可以活跃精神开阔视野;吟诗、奏乐、读书、绘画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劳动、手工、下棋、游戏可以动脑动手益智怡情。

所以,看一个人的业余生活,看他怎样安排自己的业余实践,就能够知道他能否有所成就。因为学习、工作就像体操或跳水运动员的“规定动作”,是规定好了的,分数不会有大的差异。人要想有与众不同的发展,当然要有大量业余时间的投入,在“自选动作”上下工夫。体操和跳水冠军哪一个不是身怀绝技?他们夺冠的分数主要是靠高难度的自选动作得来的。可见,指导孩子合理地度过闲暇确实很重要。

——家务劳动。例如,家长让孩子跟自己学习做饭、洗衣或做其他劳动,这既可以让孩子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又能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孩子讲讲自己对其寄予的希望,让孩子明白努力和奋斗的方向;给孩子讲讲自己的人生遭遇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既可以引导孩子认识社会人生,又能让孩子充分了解自己,以便形成相互的交流与沟通。

——参观旅游。节假日、双休日里,旅游是可以考虑的项目,孩子和家长一起到祖国和世界各地旅游,使他们对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有具体而形象的了解。也可以是一日游,如郊游、参观等,活动一般以亲近大自然为主题,地点多选择公园、郊外、农场或风景区。

——社区劳动。中小学生在假期还可以选择到社区义务劳动,或者参加志愿者活动。这是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劳动,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是极好的锻炼机会。

闲暇时孩子也可能接触一些不良诱惑。家长可以设法让孩子远离不良诱惑,只有远离诱惑本身才是抵抗诱惑的最佳办法。

美以各种形式出现,贯穿于生命中。努力教养子女的父母,总是期待能引领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成为幸福快乐的人。这样积极的过程与目标也是一种美,更是艺术。

温馨提示:

也不是说孩子的闲暇时间全被玩耍占满,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商讨合理的时间安排,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能力。现在闲暇时间越来越多,而学问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宜有长时间的学习间断。寒暑假可不是让学生一味去玩乐的,而是因为创立现代教育制度的人知道学校教育不能完全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和特殊爱好,才在两个学期之间放置比较长的假期,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自由,让他们的个性和才华有一个成长发育的时间和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