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家长是孩子的人生规划师
17978000000044

第44章 做好儿童榜样

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卫生部数据显示:1亿3000万中国青少年中,吸烟者达1500万人,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数为6500万,占总数的一半。要维护不吸烟者的权利,就要限制吸烟者,不让别人吸入二手烟是文明公民的社会职责。

人的行为发展,特别是精神的成长当然需要有榜样。在吸烟问题上,家长同样不能给出负面的榜样。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榜样,应该让孩子从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教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需要十分强调贴近孩子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喜好和烦恼,使用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

一、吸烟有害健康

调查表明,15岁以前吸烟的男性,到35岁时患肺癌者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17倍。研究还表明,吸烟与不吸烟的少年儿童在人格特征上确有明显的差异。吸烟的少年更有反抗性,更倾向寻求刺激和冒险,更冲动,道德感更差。长期吸烟还会影响人注意力的稳定,并降低人的智力水平以及学习效率、工作效率。

有的少年特别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错误地认为吸烟就是成人了,认为吸烟者吸烟时有派头,认为吸烟是社交之需。也有的少年认为吸烟可以去愁解烦,提神解乏。更有甚者,一些孩子用吸烟来表示反抗。还有不少孩子是由同伴影响而吸烟的。自己如果不吸,怕被别人说是“不合群”、“不够朋友”、“不讲义气”、“没气质”,于是走上了吸烟的道路。

吸烟有害健康自不必说,还容易变为吸毒。不吸烟自然好,已经吸烟的孩子要戒烟有许多方法,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坚强的戒烟意志。

烟草中含有40多种毒素,就像一座毒物化工厂,其中尤以尼古丁毒性为最大,可以使人兴奋,人长久吸烟就上了烟瘾,就像来到了毒品的大门口,意志薄弱的人很容易走进去。

被动吸烟者受到的危害比主动吸烟者还大。因为在吸烟时,大约只有10%的烟雾被自己吸收,其余的散布在周围的环境中,随着吸烟人数的增多和吸烟时间的延长,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断提高,空气质量迅速恶化。一些与吸烟者共同生活的女性,患肺癌的几率比常人高出6倍。儿童若长期被动吸烟,患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机会比无吸烟者家庭高3~5倍。

二、家长先做榜样

中小学生怎么就学会了吸烟呢?其父母就是榜样。家庭中,若父母不吸烟,孩子很可能也不吸烟;若父母吸烟,则子女的吸烟率就明显高出许多。因此,家长应该做到自己首先不吸烟。家长的示范作用太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作为一家之长,也应该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形象,用自身的魅力来打动和教育孩子。形象,不仅是外貌身材,而且着重指行为举止、言谈风度。它是一个人学历、修养、经验等内涵的外在流露。能够控制和调节自身形象的家长,才是孩子心目中的好家长。如果家长连吸烟陋习都改不了,家长的权威性自然会打折扣。

亲子活动: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做实验,证明烟草对身体的危害。例如,“分别探究烟草浸出液和酒精溶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孩子在数据面前更容易远离烟草。

2005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调查显示,我国居民18岁之前开始饮酒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开始饮酒的年龄越小,就越容易产生酒精依赖,以后发生重度饮酒,导致其成年后不良习惯的形成以及患各种慢性病的可能性也越大。饮酒可导致酒精性心肌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我国商务部颁布了《酒类流通管理办法》,要求从2006年1月1日开始,酒类经营者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酒类商品。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全市公共场所吸烟现象逐渐减少,每年有近11万北京市民成功戒烟。家长如何为孩子做出好榜样,是极其重要的。在社会中不同地位人的行为,对群众心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地位越高,影响越大,他们行为的感染作用也越强。所以有成语“上行下效”,并无“下行上效”之说。

温馨提示:

所谓“上”,在家庭中是家长,在学校里是校长教师,在机关里是上级,在社会中是高级官员和团体负责人,他们的道德面貌对整个社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成人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家长是孩子行为的榜样,孩子是通过家长的行为来学习的。家长必须经常审视自己的素养,反思在多大程度上将美德与健康行为贯穿在生活中,示范于孩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