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17984700000028

第28章 阿伦森效应——想改变谁,就奖励他

艾略特·阿伦森是近代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曾获无数殊荣。他曾做过一个与他同样著名的实验。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阿伦森让四组人同时对某一个人进行不同的评价:第一组始终对被评价的人赞扬有加,第二组则始终对这个人贬损否定,第三组是先褒后贬,第四组是先贬后褒。在对足够数量的实验对象做过该实验后,阿伦森总结出了一个规律,即几乎所有被实验对象最讨厌的不是一直贬损他们的第二组,而是对他们先褒后贬的第三组人。这就是“阿伦森效应”:大多数人喜欢褒奖不断增加,而极其反感褒奖减少。

奖励减少导致态度消极,奖励增加导致态度积极,这是社会大众普遍具有的心理,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对此效应有所了解,以防自己被阿伦森效应所左右。

在一座居民楼的地上停车场里,停放着一部报废多年的汽车。这部汽车几乎成了居民楼里所有孩子的大玩具。每天晚上,精力旺盛的孩子们都会攀上车顶蹦跳玩耍,汽车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令居民们不胜其烦。而孩子们根本不听家长的管教,家长越管,他们蹦得越欢,俨然成了一项乐趣无穷的挑战运动。

这天,楼里搬进来一位老人。当天晚上,老爷爷自然也听到了孩子们制造的“音乐”声。这位老人本来睡眠质量就不好,被孩子们一闹,更是通宵不眠,几天下来精神极度萎靡。为了能在新家中安稳住下去,老人想了一个办法。

这天,当孩子们再次来到车前,准备蹦跳玩耍时,发现这位老人早就站在车边等他们了。几个小家伙不知道老人想干什么,神色不善地盯着老人。谁知老人笑眯眯地给了他们一个大惊喜。老人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今天爷爷和你们玩一个游戏。你们比赛跳汽车顶,谁跳得声音最大、跳得时间最长,爷爷就奖励他一支玩具枪。”孩子们一听,自然兴奋不已,纷纷爬上车顶,拼命蹦跳。

第二天晚上,小朋友们早早就来到汽车旁等着老人,在老人到来之前居然没有一个人爬上汽车顶。老人到了后,依然笑呵呵地对他们说:“小朋友们,今天继续比赛,比赛的规则和昨天一样。不过,爷爷没有玩具枪了,所以,今天的奖励是一个苹果。”孩子们一听,纷纷叫嚷起来,说老人的奖励太差劲了,苹果每天都在吃,一点儿都不稀罕。但老人坚决不妥协,孩子们没办法,看在苹果的分上,还是爬上汽车蹦跳起来。不过,显然已经没有了前一天的兴奋劲。

第三天晚上,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来到汽车旁边。而直到他们人到齐后,老人才姗姗来迟。老人的笑容仍是那样,可惜他今天奖励的物品档次明显又下降了。这次老人许诺给孩子们的奖品是一颗大白兔奶糖。

孩子们一听奖励如此低级,登时兴趣全无。他们嘟囔着,谁会为一颗大白兔奶糖蹦汽车呀,真是个大傻瓜。结果从此孩子们再也不往汽车上蹦跳了,即使此后围着汽车捉迷藏,也没有人再爬上汽车顶。家长们终于迎来了没有“音乐”的晚上,可他们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有人看到过老人与孩子们的约定,但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老人能让孩子们老老实实地不再胡蹦乱跳。

这就是阿伦森效应的典型案例。哪怕你一开始并不是出于获得赞赏和奖励的目的做某事,当有人因此而对你大加赞赏甚至许以奖励,你便会渴望更多的赞美和奖励。若是奖励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不断下降,便会引起你的逆反心理,觉得受到了挫折,从而做事的积极性也会急剧下降。因此,当你从正面难以说服某人不要做某事时,不妨也运用一下阿伦森效应,想改变他,就奖励他、赞美他,然后逐步减少奖励和赞美,最终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当然,你也要谨防被人以阿伦森效应控制,在人们因某事而赞美你时,切莫得意洋洋,要看看别人是不是真心地赞美你,也许别人正准备运用阿伦森效应来制止你做某事呢;如果你做的事情的确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千万不要因别人减少赞美或奖励,而心灰意懒,忘记了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