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17984700000040

第40章 麦穗效应——剩男剩女是这样炼成的

为什么相亲节目如此火爆?为什么剩男剩女越来越多?为什么那么多男男女女明明很好而且都单身,却找不到另一半?也许你会说这是社会现象,工作忙、圈子小、交流少把大家都耽误了。再说这个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女人越来越优秀、强势,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所以也就懒得找个长期饭票,于是剩女产生了,剩男也被迫给带了出来。

没错,这些都是大家被剩下的原因。只不过好像有一个最最根本的,也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那就是我们的眼光越来越高了。高学历、高能力、高收入的单身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于是高眼光、高要求也就应运而生了。我们都觉得自己值得一个更好的人,眼前的“两头蒜、三棵葱”实在是入不了我们的“法眼”,未来肯定还有更好的等在前面,于是我们就等吧找吧,结果却发现怎么一个不如一个呢?

是啊,的确是一个不如一个,因为我们被“麦穗效应”缠住了。麦穗效应是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那里传来的。当时苏格拉底有三位学生,也想找对象,当然更想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对象。但是他们又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于是他们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老师那么有智慧,肯定是知道的。所以三个弟子跑去问自己的老师:“我们怎样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呢?”

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跟学生们卖起了关子,他把三个学生带到了一大片麦田边,指着偌大的麦田说:“现在你们进去摘一个麦穗给我。这个麦穗一定得是你们认为最大最好的。并且你们只能从麦田的这一边走到另外一边,不准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我会在另一边等你们,去吧!”

三个学生不敢多问,老师是智者,经常爱故弄玄虚,今天他这么做肯定也有自己的道理,于是他们都乖乖地走进麦田去摘那个他们认为最大的一颗麦穗。

虽然同是摘麦穗,但是这三个学生的表现却大不相同。第一个学生是个急性子,没走几步就摘了自己认为最大的那个麦穗,结果越往前走越觉得后悔,因为他发现了许多比手中更多更大更好的麦穗;第二个学生是个慢性子,一直在左顾右盼,一路上犹豫不决,觉得这个很好那个也不错,但是又害怕自己错过最好的,所以一直也没有下手去摘,直到快走到尽头的时候,才匆匆摘了一个交差,而这个他显然并不满意,因为他已经错过了之前几个更大的;第三个学生呢?他好像要聪明得多,只见他不慌不忙,在一开始的时候仔细观察身边的麦穗,中间的时候仔细对比,走到剩下最后三分之一的时候摘下了经过反复比较后被认为最大的那个麦穗。结果可想而知,第三个学生比前面两位弟子摘到的麦穗都更大更好。

而这也正是苏格拉底要传达给弟子们的信息: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伴侣呢?第一个学生的盲目轻率和第二个学生的犹豫不决显然都是不可取的。第一个学生就像那些早恋早婚的人,他们虽然没被剩下,可是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过于草率,轻易地结合往往造成轻易地离婚。当然这不是我们主要要谈的,剩男剩女们显然都是第二种心态在作祟,我们像第二个学生那样总以为前面会有更好的,我们挑三拣四犹豫不决,于是不停地错过,最后只能找一个来将就。当然,最值得肯定的是第三个学生,他很理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于是目标明确,分析准确,下手正确,所以他找到了最适合的那个。

以上就是所谓的麦穗效应,即便是感性的爱情,也得有理智的分析,因为我们要对自己和另一半的人生负责,如果你想要找的是那个最好、最适合自己的,那就不能马马虎虎,“稳、准、狠”才是你该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