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史有心得
17987700000027

第27章 中国的阉人权监(4)

不久,李莲英就被提升为梳头房总管,成为慈禧身边的心腹红人。在一般人看来,慈禧的性情太难捉摸了。但是李莲英在给慈禧梳头的日子里,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慢慢地摸透了她爱美、爱表现、爱虚荣、爱听恭维话、气量狭窄、嫉妒刻薄和打击报复的性格。她有一句名言:叫做“谁叫我蹩扭一阵子,我就叫他蹩扭一辈子”。李莲英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为了保全自己,步步高升,对慈禧是逆来顺受,巧为周旋,恭维备至,毫不懈怠。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有疏忽,就会惹下杀身大祸。而李莲英却不在乎这些,因为他对慈禧的内心世界摸得太透了,掌握了她的喜爱与要求,针对实际情况,为她排忧解难。而慈禧也觉得,自从身边有了李莲英,人生才有了乐趣。李莲英除了给她梳头外,还要陪她下棋、观花、玩牌、散步、谈古论今,投其所好,张口即来,谎话连篇,一副十足的奴才相。

自从同治皇帝亲政以后,两宫皇太后撤帘归政。慈安太后本是个憨直忠厚的女人,平生以祖训为怀,以正统观念支配着自己的言行,她懒于朝政,撤帘后如释重负,回到深宫享清福去了。慈禧却耐不得半点寂寞,她刚愎自用,野心勃勃,仍然以皇太后身份干预朝政,谁知自己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却我行我素,目无太后,根本不理慈禧那一套。当然慈禧不会善罢甘休。于是,她把李莲英找来,要他监视皇帝与皇后的行动。李莲英也并非省油灯,乘此机会讨价还价,提出了许多条件。说什么奴才自从进宫以来,就是侍奉太后的,太后叫奴才干啥就干啥。如今,奴才仅是个梳头房总管,怎么敢去过问皇上与皇后宫中的事呢?假如按太后的吩咐去办,皇上与皇后怪罪下来奴才是吃罪不起的,弄不好还会掉脑袋!

试想,慈禧是干什么的,李莲英的话一出口,她就完全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她权衡了利弊,为了能专权,她需要李莲英这样的奴才。不久,就把李莲英破格提拔为宫中大总管,特许他头戴二品红顶,插孔雀花翎,挂着只有亲王才能使用的金黄背云朝珠,服制如同王公一样。这是有清二百年来破天荒之举。奴才李莲英平步青云,一步登天,成为传奇式的人物,他怎能不替主子出力卖命。李莲英不仅是慈禧的贴身宠儿,更是她的政治耳目。从此以后,朝中王公大臣,地方封疆大吏,谁要想飞黄腾达,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都得到李莲英门下顶礼膜拜。只要重贿李莲英,就能使自己的权利欲望得到满足。李莲英利用慈禧给他的权力,帮助慈禧兴风作浪,制造了一桩桩离奇案件。

光绪十二年(1886年),光绪帝年满16岁,按古人的规矩已是成年男子了,理应成为大清帝国名符其实的皇帝。慈禧太后非常不愿意将大权归还光绪。尽管当年慈禧太后曾许下过诺言:“垂帘之举,本属一时权宜,惟念嗣皇帝此时尚在冲龄,且时事多艰,王公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不得已姑所清,一俟嗣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但诺言仅仅是诺言,归政是归政,似乎两者在慈禧太后那里并无联系。为了牢牢把握朝纲大权,慈禧太后表面上表示归政于光绪帝,照顾一下面子,另一方面则更加牢牢地把住朝权不放松。

朝中大多数朝臣深知慈禧太后的本性与为人,再三“恳请”慈禧太后又“顺理成章”地决定再“训政”数年。这样,慈禧太后从“听政”又变成了“训政”,其实并无任何本质上的差别。

李莲英与光绪帝的关系是从光绪帝刚入宫时开始的。起初,年幼无知的光绪帝经常得到李莲英的关照,李莲英也想方设法取得光绪帝的欢心。光绪帝入学后,与他的一些老师,如翁同和、夏同善等人接触的机会增多,与李莲英接触的机会少了。李莲英害怕幼主疏远自己,尽量讨好光绪帝。光绪帝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明白了许多事理,也看透了李莲英的人品及作为。更有甚者,有一次光绪帝奉慈禧太后之命,第一次到天坛祭祀时,被李莲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训斥一顿,使光绪帝大丢脸面。光绪帝亲政后,尽管徒具虚名,但毕意是“真龙天子”,受一个太监的气,实在让他无法容忍。此外,更加深光绪帝对李莲英仇恨的是,李莲英经常刁难光绪帝。

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初的一天,光绪帝下令当天巳时宫中文武百官及太监宫女等演练大礼。所有的人均准时到场,唯独缺少大权监李莲英。李莲英迟迟未到,光绪帝与他人鹄立三时之久。李莲英姗姗迟到,光绪帝新仇旧恨汇集心头,十分恼怒地训斥道:“大胆的奴才,今日朕特发谕旨,定巳刻演礼,而你却未刻方至,令朕与文武百官鹄立三时之久。而今入殿不行请罪,反傲慢至极,不予惩罚,何以服众?”接着便传旨,杖责李莲英。李莲英机关算尽,八面圆滑,最后还是让光绪帝借由打了40大板。李莲英由此也加深了对光绪帝的仇恨。当然,他无法杖责光绪帝,但他可以利用同慈禧太后的特殊关系,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光绪是清王朝建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也是一个历尽磨难、坎坷一生的皇帝。他名义上是大清帝国君临天下的皇帝,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被西太后操纵的傀儡,并没有多少实权。光绪帝在位34年,如果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皇帝而言,他一天实权也未掌握过。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以谋弑皇太后的罪名幽禁起来。李莲英领着一群太监把光绪帝带到慈宁宫右侧殿。他对光绪帝说,是奉皇太后之旨让光绪住在这里的。为了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李莲英派出了16名太监“服侍”皇上;为了不让光绪帝逃跑,据说是李莲英给慈禧太后出主意,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光绪到瀛台后,李莲英又带领一批小太监把通向瀛台一个小曲桥拆掉,瀛台变成了一座孤岛,出入只能靠小船来往。从此后,光绪帝成了慈禧太后的一名囚徒,在瀛台这座孤岛上度过了整整十个春秋。在这10年里,只有庚子兵祸(1900年),慈禧太后出逃北京,携光绪帝西幸,光绪帝才算有机会离开孤岛一年。李莲英奉主子之命,负责看管、监视光绪帝。据说光绪帝被囚之后,先是仰天长叹,后又泪流满面。恰好被李莲英撞见,他幸灾乐祸地说:“皇上,这是老佛爷让你享清福啊!别难过呀!”这种颠倒了的主奴关系既说明了光绪帝身陷囹圄的困境,也反映了李莲英阴险歹毒。

被囚于瀛台的光绪帝完全落入了李莲英的魔掌,他的一举一动均在李莲英的严密监视之中,一个大清帝国的当朝皇帝竟然成了太监的阶下囚。虽然李莲英对光绪没有生杀大权,西太后也由于种种原因,暂时还不想处死光绪,但光绪却失去了自由,李莲英抓住这个机会报私仇,泄私愤,想方设法从精神上折磨他,生活上虐待他。光绪被囚禁后不久,李莲英传下主子的懿旨,撤掉了光绪的皇帝膳食标准。表面上看,每天都有一些小太监给光绪帝送来御膳提盒,可是盒里的内容却已不是“御膳”了,所装的点心和菜肴只是为了凑数而已。不管光绪吃还是不吃,每天都有人送来。有一次光绪染病口渴,想让太监送点儿茶来。看守他的太监回话说,没有皇太后恩准不敢送茶。光绪只能喝点儿白水。为了防止光绪在瀛台乱写乱画,也害怕光绪帝把被囚禁的困境通报给洋人,西太后命令李莲英把瀛台的纸砚笔墨全部撤走。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光绪帝在无限的孤独、惆怅、苦闷、忧郁、哀怨等各种精神折磨、肉体摧残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长此以往,身心备受折磨的光绪终于染病在身,骨瘦如柴,30多岁的男人本正值青壮年,而这时的光绪却步履艰难,形如老态龙钟。光绪帝卧床不起时,仅有一个老太监在瀛台服侍他,隆裕皇后、瑾妃没得到慈禧的恩准也不能前来探望。慈禧太后虽然把光绪囚在孤岛,但又不想让他立刻死掉,她每天都让李莲英到这里看一看。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已经74岁了,年逾古稀的慈禧深有风烛残年之虞:年老体衰,力不从心。而这时,真正对慈禧的病患发自心底不安的是李莲英。他害怕慈禧太后死在光绪之前,一旦形成这种局面,复辟后的光绪决不会放过他。正是在这种前提之下,李莲英下狠心在他的主子归西之前,先设计毒死光绪帝。

李莲英最后下决心毒死光绪帝又与光绪帝的一段日记有关。光绪被囚后,十分苦闷,曾有一段时间记日记,把每天的生活情况记录下来。李莲英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其中一部分日记还传了出去,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我现在病得很重,但是我心里觉得老佛爷必定会在我以前死。若果如此,我必下令斩杀袁世凯与李莲英。”李莲英原原本本地把这件事告诉给了“老佛爷”,煽风点火地说:“若是皇上在老佛爷之前死,那么各方面的事情就容易办了。”慈禧听清了李莲英话的深层意思,遂下令李莲英去“专心致志”地“服侍”皇帝。李莲英对主子的“良苦用心”心领神会,把光绪的饮食医药等一切大小事情统统包揽过来。自李莲英“服侍”光绪之后,光绪的病情不但没有丝毫减轻,反而一天天加重了。李莲英名义服侍皇帝,实际上是一个追命鬼,早在光绪死前很长一段时间,他就奉主子之命,为皇帝准备好了寿衣。光绪病情日渐加重,他心里明知是李莲英捣鬼却也无计可施。没有身陷囹圄,身体健康时他对李莲英尚无可奈何,而如今重病缠身,卧床不起,就更加无能为力了。李莲英十分“恪尽职守”,一天也不离开光绪,表面上是在照顾皇帝,实际上是在加速他的死亡。李莲英很快达到了目的,完成了使命,光绪帝在慈禧太后之前死去,也是在万分痛苦中走完了人生历程。

关于光绪帝的死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当代历史学家认为,光绪帝确系中毒而死。而且是李莲英在征得慈禧太后同意后,在光绪食物里下了毒,毒死了光绪帝。

李莲英太监生涯50余年,可谓坏事做绝,恶贯满盈。他不仅与慈禧太后共谋害死皇帝、皇太后、皇妃,又通过各种手段网罗罪名加害王公大臣,而且对一般的宫女、太监这类宫中下等人物也加以迫害。宫中大小太监,除了他的几个亲信、同乡之外,其它太监稍不如意,即可能遭到李莲英的痛骂、杖责、毒打。在宫中,李莲英不止一次地有过将太监毒打致死的记录。

在李莲英罪恶的一生中,有过许多次血腥的、草菅人命的记录,他肆无忌惮的胡作非为,他人敢怒不敢言,相当多的人趋炎附势。

李莲英,这个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飞扬跋扈了半个世纪的奴才,因为主子位尊,奴才狗仗人势,无论有理无理,别人都得让他几分。而他自己却有恃无恐,不管什么场合,做什么事,他都以慈禧太后的名义发号施令,借以抬高自己的身价。

李莲英作为慈禧的贴身太监,与慈禧勾结在一起,组织了复杂的情报网,充当了总间谍头目,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他为慈禧出谋献策,拉帮结派,排斥异己,扩充势力,广收贿赂,监军、监政、监帝、监后妃,飞扬跋扈,为慈禧牢牢控制大权干尽了坏事,用他毕生的活动谱写了一部罪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