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17987900000036

第36章 内科疾病推拿按摩法(5)

1.前头痛患者坐位,全身放松,首先从印堂穴开始按揉1-2分钟,接着分抹前额及眉弓3-5遍,然后点揉太阳穴1-2分钟,往下点揉风池穴2分钟,最后拿肩井穴捏合谷穴3分钟,头痛即可缓解,症状消失。

2.偏头痛先点揉太阳穴1-2分钟,接着按揉点头维,下关穴2分钟,然后推拿角孙穴,点翳风穴2-3分钟,接着捏拿项后大筋1-2分钟,最后按揉阳陵泉穴3分钟。

3.头顶痛从印堂,鱼腰穴开始,分三线按,压,揉到百会穴3-5遍,再点揉百会,通天穴2分钟,然后捏合谷,点揉涌泉穴3分钟。

4.后头痛从风府穴开始揉至大椎穴5-10遍,接着按揉天柱穴,拿捏颈肌2-3分钟,捏合谷2分钟。最后揉骶背部3-5遍结束。外感性头痛,应配合揉按背部膀胱经,以皮肤透红为度,内伤配合在腹部按摩,重点揉中脘,气海,关元穴。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避免各种诱因如情志不舒,烦急,忧思等引发头痛。

3.注意一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舒缩血管药等。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失眠

失眠是指入睡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或彻夜不眠。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失眠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多因暴怒、思虑、忧郁、劳倦、饮食引起,也是其它疾病的伴随症状,如大脑疾患、外伤、高血压、动脉硬化、精神创伤等。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五志过极,劳逸不均,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引起髓海功能失调,元气不足,导致失眠。

【临床表现】

患者入睡困难或眠而不酣,时寐时醒或彻夜不眠。伴随焦虑,头痛,头晕,耳鸣。情绪激动,忧思恐悸是失眠的诱发因素。

【中医辩证】

1.心脾两虚,心神失养,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舌苔薄,脉搏细数或细弱。

2.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见心烦失眠,头晕耳鸣,口干,五心烦燥,健忘心悸,舌红,脉细数。

3.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症状多见于胸闷头痛失眠,心烦,口苦,目眩,舌苔腻而黄,脉滑数。

【推拿治疗】以健脾安神为主,虚症辅以清阴养血,实证佐以疏肝、清热化痰。

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坐其床头,先用双手食、中、无名三指着力,反复点揉安眠穴,安眠穴1(翳风与翳明之间),安眠穴2(翳明与翳风池之间)约2-3分钟。再点揉风池,玉枕,脑空等穴,再用双手拇指着力,反复交替向百会穴搓动,经前顶,上星,神庭至前额印堂穴。再自印堂穴,用双拇指反复交替滑动至百会穴,各反复10余次。再用双拇指腹着力,反复自内向外,自外向内搓揉前额部10余次。再用双手中指着力反复按揉攒竹,至腰阳白,太阳等穴,并用中指顺势自大眼角沿眶上缘及眉弓反复向外抹动10余次。最后用双手十指尖着力,反复颤点划动头皮,并边颤点边移动位置,以刺激头位皮肤和穴位。腹部操作,取中脘,气海,关元穴,顺时针方向摩腹,同时配合按揉中脘,气海,关元,时间约5-7分钟。上述操作每日1-2次,7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病人要避免精神负担,乐观对待人生,五志不可过极,做到劳逸结合,去除各种不良嗜好,饮食宜适中。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亦称“偏瘫”,“偏枯”,最常见是中风后遗症,主要是患者一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上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硬化,高血压,颅内血管发育异常造成脑血管破裂或拴塞引起一侧椎体受损所致,而出现的偏瘫神经症状。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中风引起的,多由火盛气虚,湿痰内阻,肝阳上亢,波及清窍或肝风内动,经脉受损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一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同时伴有口眼歪斜,流涎水,言语不清或失语等。初期是病人肢体软弱无力,并可有神志不清,以后逐渐趋于僵直挛急,鼻唇沟变浅,而肌松驰,头偏向肢体瘫痪侧,偏盲。

【中医辩证】

1.气虚血瘀气短乏力,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失语,构音不清,舌质紫暗或淡,舌苔薄白,脉玄细。

2.肾阴亏,肝阳上亢,头晕头痛,口干耳鸣,腰酸腿软,少寐多梦健忘,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大便秘结,舌红少舌苔,脉滑数。

3.浊中阻,风痰上扰,头晕头痛,目眩,胸闷痞闷,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偏瘫等症,舌苔黄腻,脉弦滑。

【推拿治疗】中风引起脑出血的发作期不宜推拿按摩,一般中风后后遗症,适宜推拿治疗,治宜舒筋通络补气活血。

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患者侧面,先用双手掌着力,用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揉2-3次。按揉脊及两侧肌肉,点揉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六腑俞穴,反复3-5遍,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

【预防与护理】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病人要避免精神负担,乐观对待人生,五志不可过极,做到劳逸结合,去除各种不良嗜好,饮食宜适中。

半身不遂

半身不遂亦称“偏瘫”,“偏枯”,最常见是中风后遗症,主要是患者一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上眼歪斜,舌强语涩等症状。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主要是由于脑血管硬化,高血压,颅内血管发育异常造成脑血管破裂或拴塞引起一侧椎体受损所致,而出现的偏瘫神经症状。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中风引起的,多由火盛气虚,湿痰内阻,肝阳上亢,波及清窍或肝风内动,经脉受损所致。

【临床表现】患者一侧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同时伴有口眼歪斜,流涎水,言语不清或失语等。初期是病人肢体软弱无力,并可有神志不清,以后逐渐趋于僵直挛急,鼻唇沟变浅,而肌松驰,头偏向肢体瘫痪侧,偏盲。

【中医辩证】

1.气虚血瘀气短乏力,偏侧肢体麻木无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失语,构音不清,舌质紫暗或淡,舌苔薄白,脉玄细。

2.肾阴亏,肝阳上亢,头晕头痛,口干耳鸣,腰酸腿软,少寐多梦健忘,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大便秘结,舌红少舌苔,脉滑数。

3.浊中阻,风痰上扰,头晕头痛,目眩,胸闷痞闷,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偏瘫等症,舌苔黄腻,脉弦滑。

【推拿治疗】中风引起脑出血的发作期不宜推拿按摩,一般中风后后遗症,适宜推拿治疗,治宜舒筋通络补气活血。

患者取俯卧位,施术者站于患者侧面,先用双手掌着力,用按法于背部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揉2-3次。按揉脊及两侧肌肉,点揉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及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脏六腑俞穴,反复3-5遍,并向下至臀部,股后部,小腿后部,以腰椎两侧环跳,委中,承山及跟腱部为重点治疗部位,同时配合腰后伸和患侧髋后伸的被动活动,时间5-7分钟。然后让患者翻身成仰卧位,反复拿揉下肢前侧、内侧及外侧肌肉,在伏兔,风市,阴市,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理,三阴交,解溪,太冲等穴处,进行重点拿揉,反复3-5遍。再用虚拳或竹板,拍打下肢前侧、内侧和外侧,各反复3-5遍。再提起下肢做屈膝、屈髋、摇髋,摇膝,摇踝活动。再按压冲门穴,以理气活血。然后将患者扶起坐位,先用双手拿揉肩及上肢肌肉,再反复抠拨按揉缺盆穴,极泉,青灵,曲池,肩髃,内关,外关,合谷等穴,对患侧上肢多拿揉几遍。然后反复施转、拨、伸法活动肩关节及肘关节,再旋摇、拔伸腕关节,五指关节、并顺序进行牵拉拔伸五指。最后用板子拍打上肢四面。接着用抹法自印堂至太阳往返4-5次,同时配合揉按睛明,太阳穴,再用扫散法在头侧胆经循行部位,自前上方向后下方操作,每次20-30次,并配合按揉角孙穴,时间约2分钟。

【预防与护理】

关键在于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降低血脂。要避免过劳和精神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扶墙或玩手球进行锻炼。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减轻一些负担。要勤擦洗身体,对卧床病人应及时拍背,帮助咳痰,并预防褥疮的发生。脑血管病后遗症只要坚持正确的推拿按摩,是可以恢复的。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指脸面表情肌肉瘫痪,常出现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嘴角歪向对侧,并可有同侧舌前2/3的部分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或面肌跳动等。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面瘫可分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前者多由急性化脓性茎突孔内面神经炎、慢性中耳炎、乳腺炎等引起,也有可能与肩部病理、感染有关,面部受冷风侵袭也常为发病原因。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面部耳部遭受风寒侵袭,气血瘀阻于经络,经络瘀滞,筋脉失养而致。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急,病前多受风寒或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往往早晨起床漱口时发现口角漏水,或进食后食物存积于齿龈根,不能闭眼、皱眉,舌前2/3味觉出现障碍,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拉向健康一侧,病侧角膜反射消失,不能示齿、鼓腮、噘嘴、吹哨。

【中医辩证】

1.脉络空虚,风邪入中(急性期)表现为突然的眼歪斜,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前额无皱纹,眼裂扩大,鼻唇变化,口角下垂,流口水,可有耳部疼痛,病侧流泪,面肌痉挛,舌苔薄白,脉弦细。

2.气血瘀阻(恢复期及后患症期)口眼歪斜,面部抽搐,病侧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流口水,日久不愈,舌质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推拿治疗】治宜舒筋通络,活血化瘀。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坐其床头前方,先用双手中指着力反复点揉风府,风池,翳风等穴,各约半分钟。接着用双手拇指着力反复点揉推运两太阳穴,神庭穴,百会穴等。再用中指着力反复点揉推运两侧阳白,攒竹,鱼腰,丝竹空,耳门,听宫,听会,上关,下关,颊车等穴。并点揉承泣,四白,迎香,地仓,人中,承浆等穴。最后,用手掌着力,反复搓揉摩运患侧面颊部。然后,施术者站其右侧,用左手按扶住患者头额部固定,用右手拇指包裹上纱布(或带上指套)伸入患者口中,与在外的食指,中指相对应,反复捏揉口中的咬合线及面颊部禾醪,地仓,颊车,人中,承浆等穴。每日一次,七日为一疗程。

【预防与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坚持体力活动,适当睡眠及休息。夜间尽量避免受风寒之邪侵袭,保持空气清新。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其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强烈疼痛。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

三叉神经痛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可以有多种病因导致,可由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感觉根发生脱髓鞘性病变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见于小脑脑桥角肿瘤,三叉神经根半月神经节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视网膜炎,多发性硬化引起。

二、中医的病因病理

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感受风寒、痰火之邪,阳明胃热所致,而以风邪为主。由于风毒传入阳明经络而凝滞不通,故有此症。或由于七情内伤,肝失调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空所致。另外,由于气血瘀滞,阻塞经络而发为疼痛。

【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布区出现撕裂样、通电样、刀割样、针刺样或好像拔牙样疼痛。疼痛发生急骤,剧烈。有无痛间歇,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数分钟,长者或数小时及至数日,疼痛多为一侧,少数可为两侧。咀嚼,运动,刷牙,洗脸,谈话,有时简单的张嘴动作,光刺激,哭,转头活动,进食饮水都可诱发本病。

【中医辩证】

1.风寒外侵常由于风寒等因素诱发,发作时面侧阵发性、短暂性抽搐样剧痛,似刀割样,面肌有紧绷感,局部喜热敷,口不渴,舌淡舌苔白。

2.痰火上攻为阵发性短暂性,闷胀灼痛,常吃饭发作,局部喜冷敷,口渴不欲饮,头昏而沉,胸闷脘胀,不时吐痰,舌苔厚腻脉弦滑。

3.阴虚阳亢型阵发性抽搐样剧痛,颧红,烦热,失眠,健忘,腰酸无力,舌红少舌苔,脉细弦滑数。

4.肝胆风火,阳明胃热突然发生头一侧面部短暂而剧烈的疼痛,发作严重者伴面部肌肉抽搐,口角牵向健康侧,面赤目红,口疮,消谷善饥,便干溲黄,舌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

【推拿治疗】治宜治血止痛,通经活络。

患者坐位,施术者站于其旁,用拇指按压颞部、后颈部、肩部的痛点20次,可使疼痛减轻,须多施用按揉拿手法,按压时以有放射头部、面部感觉为好。再点风池,率谷,后溪,合谷,阳陵泉等穴。

【预防与护理】

保持精神愉快,胸怀开阔,避免精神紧张,有规律饮食起居,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触及能引发疼痛的触发点,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决心,保持乐观情绪,避免环境的不良影响。要求室内空气新鲜,整洁,舒适,肃静,保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指组成坐骨神经的神经根(腰4-骶3)神经丛或神经干本身受多种疾病影响,引起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疼痛的一种疾病。

【病因病理】

一、西医的病因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