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家庭医疗保健推拿按摩实用手册
17987900000009

第9章 腧穴取穴定位及所治疗的病症(2)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泄热消肿。

【主治病征】牙齿疼痛,咽喉肿痛,结膜炎,发烧,肠鸣,手指麻木,手指疼痛。

【配伍穴位】配前谷治疗结膜炎;配阳溪治疗咽喉肿痛;配上巨虚治疗肠鸣腹胀;配后溪治疗手指瘫麻痹和疼痛。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四)合谷

【穴位位置】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稍靠近食指侧。

简便取穴常以一手的拇指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指蹼缘上,当拇指上是穴。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且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同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穴在手大拇指和食指之间,是两指开阖处,形似深谷,所以称此穴为合谷。

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安神定惊。

【主治病征】本穴是临床常用穴之一,治疗范围很广,主治一切头面诸症,如头痛,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牙齿疼痛,牙关紧闭,面肿,目赤肿痛,鼻出血,咽喉肿痛,发烧无汗,多汗,腹痛,便秘,风疹。孕妇慎用本穴,不宜与三阴交并用,以防流产。

【配伍穴位】配下关、颊车治疗上下齿痛;配复溜治疗发烧无汗;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配列缺、大椎治疗头痛。配三阴交、至阴治疗难产。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孕妇不宜。

(五)阳溪

【穴位位置】腕背横纹桡侧端,在大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的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腕背为阳,两筋之间的凹陷比喻山间小溪,所以称此穴为阳溪。

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经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清热利咽。

【主治病征】手腕疼痛、无力,五指拘挛,头痛,咽喉肿痛,牙齿疼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狂言。

【配伍穴位】配间使、天突、三间治狂言;配合谷、曲池、晴明治疗目赤肿痛;配腕骨、合谷、阴泄治疗手腕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六)偏历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面桡侧的下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阳溪穴上3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内间背侧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不正为偏,经历的过程为历。手阳明大肠经由此穴处别出络脉偏走手太阴肺经,所以称此穴为偏历。

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络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聪耳明目。

【主治病征】手腕、手肘、手臂、肩部疼痛,目赤,鼻出血,颜面神经炎,口斜眼歪,牙齿疼痛,咳嗽,喉痛,耳聋,耳鸣,肠鸣,浮肿,尿频、尿急、尿痛。

【配伍穴位】配阳泄、列缺治疗手臂痛;配太渊治疗咳嗽;配瞳子髎治疗目赤;配天枢、足三里治疗肠鸣、浮肿。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七)温溜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面桡侧的上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阳溪穴上5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温为阳气,溜与流义通,手阳明大肠经经气流行于此穴,所以称此穴为温溜。

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理肠止痛,清热消肿。

【主治病征】头痛,面肿,伤寒身热,咽喉肿痛,腹痛,肠鸣,急、慢性乳腺炎,肩臂痛,疔疮。

【配伍穴位】配合谷、少商治疗扁桃体炎;配天枢、足三里治疗腹痛肠鸣;配内庭、颊车治疗牙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八)下廉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面桡侧的上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下4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侧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廉形为菱角之状,屈时握拳,穴处肌肉隆起,形如菱状,所以称此穴为下廉。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理肠通腑,清散风热。

【主治病征】头痛,眩晕,前臂及肘臂痛,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痔疮,急、慢性乳腺炎,上肢瘫痪,肺结核。

【配伍穴位】配天枢、足三里、治疗腹痛和消化不良;配曲池治疗肘臂痛。配会阳治疗痔疮;配足三里、鱼际治疗乳腺炎。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

(九)上廉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面桡侧的上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曲池穴下3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侧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廉形为菱角之状,屈肘握拳穴处肌肉隆起,形如菱状,该穴在下廉上1寸,所以称此穴为为上廉。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理肠通腑,理气散瘀。

【主治病征】手和肩臂酸痛、麻木,上肢活动不利,手臂不能曲伸,肠鸣腹痛,小便发黄。

【配伍穴位】配曲池、合谷、可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下廉治小便黄;配合谷、阳溪、腕骨、外关治疗手臂麻木;配足三里环跳治疗上肢不能曲伸。

【操作手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十)手三里

【穴位位置】在前臂背侧面桡侧的上端,在阳溪穴与曲池的连线上,曲池穴下2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有腕伸短肌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里指邑,居之意,因本穴距肘髎3寸,正居大脉之处,所以称此穴为手三里。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理肠通腑,理气止痛。

【主治病征】牙龈疼痛,口腔炎,上肢活动不利,腹痛腹泻,头痛,牙痛,颈淋巴结结核,痄腮,高血压,感冒。

【配伍穴位】配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治疗胃肠病;配合谷治疗牙齿疼痛、口腔炎;配颊车治疗痄腮;配少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大冲治疗高血压。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可炙。

(十一)曲池

【穴位位置】在手臂的桡侧,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陷处,当尺泽与肱骨外上踝连线中点。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于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桡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曲肘之时,穴处有凹,形似浅池,所以称此穴为曲池。

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活血祛风,清热消肿。

【主治病征】曲池为强壮穴之一,治疗范围也很广,主治半身不遂,发烧,神经疾病,上肢活动不利、肿痛,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颈淋巴结结核,腹痛,吐泻,便秘,神经衰弱,高血压,无脉症,伤寒感冒,发热,月经不调。

【配伍穴位】配皿海、合谷治疗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配足三里、三阴交治疗湿疹。配太冲治疗高血压;配合谷、肩髃治疗手臂痛;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可炙。

(十二)肘髎

【穴位位置】在臂部外侧面的桡侧,屈肘,曲池穴外上方1寸,肱骨边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桡骨外上踝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肘”指肘尖,“髎”是骨之空隙,此穴居肱骨边缘处,所以称此穴为肘髎。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壮筋利节,解除痉挛。

【主治病征】肘臂酸痛,麻木,挛急。

【配伍穴位】配曲池、手三里治疗肘臂酸痛和痉挛;配肩髃治育周炎。

【操作手法】解痉类手法(主要包括—指禅推法、揉法、滚法),可炙。

(十三)手五里

【穴位位置】在臂部外侧面的下段,在曲池穴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3寸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里指邑,居之意思。穴在手三里上5寸,正居大脉中央,所以称此穴为五里。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行气散结,止咳化痰。

【主治病征】肘臂挛痛,淋巴结炎,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

【配伍穴位】配臂□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曲池治疗肘痛;配肩髃治肩周炎。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可炙。

(十四)臂□

【穴位位置】在臂部后外侧面的上段,在曲池与肩髃穴连线上,曲池穴上7寸,当三角肌下端。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上肢为臂,上臂为□,因穴在上臂部,所以称此穴为臂□。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行气散结,清热明目。

【主治病征】肩臂痛,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眼病,颈项拘挛,发热恶寒。

【配伍穴位】配肩髃、肩贞天宗、曲池治疗肩臂痛;配合谷、光明治疗眼病;配肩井治疗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配曲池、血海治疗荨麻疹。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可炙。

(十五)肩髃

【穴位位置】在肩前部,三角肌上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外展平举时肩前呈现凹陷处。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髃指肩端骨,即肩胛骨肩峰部,穴在其前下方。所以称此穴为肩髃。

本穴是手阳阴、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通经络,祛风止痛,通利关节。

【主治病征】肩臂痛,上肢活动不利,风疹,中风半身不遂,甲状腺肿等。

【配伍穴位】配肩髎、肩井、天宗治疗肩关节痛;配曲池、合谷治疗上肢活动不利;配曲池、阳溪治疗荨麻疹。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开窍类手法(主要包括击法、弹法、掐法、拍法等),可炙。

(十六)巨骨

【穴位位置】在肩上部,锁骨肩峰与肩胛岗之间凹陷中。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斜方肌与岗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巨骨原意指锁骨,穴在其后方,所以称此穴为巨骨。

本穴是手阳明大肠经、阳跷脉之交会穴。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祛风止痛,镇静化痰。

【主治病征】肩臂痛,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颈项强痛,肩关节曲伸不利。

【配伍穴位】配前谷、后溪治疗颈项强痛;配肩髃、肩井治疗肩痛。配臂□治颈、腋淋巴结结核。

【操作手法】发散类手法(主要包括点法、,压法、拿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可炙。

(十七)天鼎

【穴位位置】在颈外侧部,扶突穴下1寸,胸锁乳突肌后缘。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在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穴意阐释】穴名称谓的意义在于高部称天,鼎是古代铜器,有三足。此穴与缺盆,气舍成三角似鼎足,所以称此穴为天鼎。

【生理功能】疏经通络,行气散结,清咽利膈。

【主治病征】颈、腋淋巴结结核、肿痛,甲状腺肿大,哑嗓失音,不能言语,咽喉肿痛。

【配伍穴位】配间使治疗失语症:配廉泉治疗哑嗓失音、不能言语;配扶突治疗甲状腺肿大;配少商、商阳治疗咽喉肿痛。

【操作手法】行气类手法(主要包括按法、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捏法、振法、抖法)。

(十八)扶突

【穴位位置】在颈外侧部,喉结旁开3寸。

【穴下解剖】穴下肌肉、血管、神经分布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隔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