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奇故事丛书-麦克阿瑟
17988300000017

第17章 拯救濒于毁灭的陆军(2)

但麦克阿瑟不同意,宣称:“叛乱的苗头出现了,我决定亲临督战。”

当时他没有穿军装,便派一名勤务兵到他家里拿。艾森豪威尔不主张穿军装,说这是政治事件,但麦克阿瑟不听。他认为既然这是一次军事行动,就应该穿军装,并命令艾森豪威尔和其他人也穿上军装。军装取来了,而且是军礼服,肩上佩戴着四星上将的肩章,胸前披挂着8排绶带和勋章。

在临出发前,他恶狠狠地说:“我们要打断这些人的脊梁骨。”

此时,白宫发布公报说,总统宣布军队将要“对闹事和违抗民政机关命令的人进行镇压”,并声称跟警方发生冲突的人“纯系共党分子”。下午4点多,麦克阿瑟指挥部队浩浩荡荡地沿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开过来,打头阵的是乔治·巴顿少校率领的挥舞着军刀的第3骑兵团,紧接着的是步兵、工兵部队,最后还有6辆坦克压阵。当身穿军礼服,腰系武装带,足登马靴,胸前挂满绶带和勋章的麦克阿瑟神气活现、耀武扬威地出现在宾夕法尼亚街头时,在那些衣衫褴褛的退伍老兵映衬下,立即形成了一幅引人注目的画面,几十名摄影记者不失时机地拍下了这一镜头。

巴顿的部队首先向人群发起冲击,用刀背无情地劈砍手无寸铁的男女老少。

“滚开!”骑兵们吆喝着。

围观的群众则高声回敬:“不要脸!不要脸!”

一个头发斑白的老兵叫道:“老天爷,要是我们有枪就好啦!”

另一个老兵则向冲过来的骑兵责问道:“伙计,世界大战的时候,我们在阿尔贡苦战,那时你在哪儿?”

紧跟着,步兵也冲了上来。他们向人群投去一枚枚催泪弹,霎时间,一股股烟雾笼罩着宾夕法尼亚大街,围观者四处逃散。老兵的家属们流着眼泪,喘着粗气,拖着孩子,拿着炊具,从破烂的木板棚中踉踉跄跄地跑了出来。

抵抗停止了,老兵们拖家带口地退却了,但后面的军队仍步步紧逼,继续投掷着催泪弹,像驱赶畜群一样。到晚上9点钟,逃难的老兵已撤到设在阿纳科斯蒂亚河对岸的大本营。

胡佛有令在先,禁止部队过桥。但麦克阿瑟打疯了,他没有理会这一套,指挥部队穷追不舍,打过河捣毁老兵们的大本营。

麦克阿瑟下令在第11街桥头架起重机枪,然后率领一支步兵纵队冲过去,艾森豪威尔则紧随其身边。到了对岸,他们兵分两路,向退伍兵营地包抄过去,并投掷催泪弹。

老兵们及其家眷边喊边跑,并大声叫道:“胆小鬼!胆小鬼!胆小鬼!”

接着,部队用火把点着了营地的所有棚舍,顿时火光冲天,火焰高达50英尺,连站在白宫窗口的胡佛都看得到。大混乱中,一个想从着火的窝棚里救出心爱兔子的小男孩,被一个士兵用刺刀捅穿了腿;两个只有几个月大的婴儿被瓦斯活活憋死。华盛顿的一些有钱人坐在自己的游艇上观赏着这百年不遇的夜景。

到了夜里11点多,乔治·巴顿率领骑兵部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毁灭性攻击。艾森豪威尔看到这种情形也不免动了恻隐之心:“不论退伍军人应不应来华盛顿请愿,他们毕竟是少吃缺穿,觉得自己受尽了委屈。看到他们的住所一下子被烧光,人们就更可怜他们了。”

在这次小题大做、虚张声势、近乎残暴的血洗老兵事件结束后,麦克阿瑟的刚愎自用又使他失去了常人的理智。艾森豪威尔曾劝他避开新闻记者,而让政界人物去发表讲话。但他不听艾森豪威尔的劝告,竟自告奋勇随陆军部长一起去会晤新闻界人士。

在午夜过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他夸夸其谈,危言耸听,吹嘘说军队刚刚把美国从一场灾难中拯救出来。“要不是总统不到24小时就动手的话,局面势必非常严重,可能真的会发生一场战争。要是拖延一个星期,我看我国的政治制度就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了。”

然而,对曾经为祖国而战的人下毒手,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理所当然受到人们的谴责,招致全国各地一片声讨。自认为聪明的麦克阿瑟,在参谋长的任期内做了一件极不光彩的事,给他的军人生涯抹上污点。

“退役军大进军”事件后,麦克阿瑟对艾森豪威尔的工作能力愈加欣赏。1933年2月,麦克阿瑟将艾森豪威尔调到身边,做自己的副官。当麦克阿瑟需要帮忙的时候,只要喊一声:“艾森豪威尔少校!”后者就会从隔壁飞跑过来。艾森豪威尔经常为这位参谋长起草演讲稿、信件和报告,其行文风格以及反映上司的观点和意见的能力,深得麦克阿瑟的赏识,成为他推行其陆军建设计划、与国会周旋的得力帮手。

在考绩报告中,麦克阿瑟对艾森豪威尔赞扬道:“在这一代军官中,没有一个能胜过他……在精力、判断力和执行任务等方面尤为突出。”“他是军队中最好的军官。当下一场战争来到时,他应当立即登上领导岗位。”

1933年3月,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就任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曾经担任过海军部长,他对麦克阿瑟多多少少有些了解。他不完全赞同麦克阿瑟的观点,在政见和观念上与他存在很多分歧。因此,在罗斯福就职前的几个星期,陆军部甚至传出谣言,说新总统上任后要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找一位新的参谋长。

罗斯福上任后,或许是忙于推行新政,挽救国家经济,因而无暇他顾,麦克阿瑟照样当他的参谋长,但这并不等于平静无事。由于麦克阿瑟固执己见,他每一年都成功地阻止了削减陆军人数的议案,使得他与国会产生了很大的对立,这种矛盾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加之原来一直支持他的陆军部长赫尔利等一大批人都下台离任,使麦克阿瑟在国会的压力面前显得空前孤立。

不久,麦克阿瑟与内政部长哈罗德·伊克斯发生了严重争执。伊克斯一向看不惯麦克阿瑟,他曾赤裸裸地说道:“麦克阿瑟是这样一种人,他认为当他登上天堂时,上帝也会步下那神圣的白色宝座,恭恭敬敬地把他请上去。”

伊克斯建议缩小陆军基地,将全国210个陆军基地关闭195个,所有陆军集中到剩余的15个大的基地中。这一建议得到了很多国会议员的支持。

麦克阿瑟得知消息后,坚决反对,大骂伊克斯无耻。他直接给国会写信,申诉不能关闭陆军基地的理由。国会也不愿意在几十个地区一下子撤销那么多的工作岗位。最后采取了折中做法,只关掉了其中的50个要塞。7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不得不紧急兴建数十个新要塞,并且启用老要塞,以容纳数百万需要训练的人。

罗斯福上台后,军费问题仍然是一个令麦克阿瑟头疼的问题。军费连年下降,1933年为3.04亿美元,1934年为2.77亿美元。这种情况使陆军发展捉襟见肘,非常困难。一些报刊当时评论说:美军是世界上“装备最差的”军队。一位军事记者甚至这样描述,美国军队给人的印象是:“一个个气喘吁吁地咧着大嘴,穿着不合身的军服,歪歪斜斜地扛着一杆老掉牙的步枪,在广大无边的国土上没完没了地走来走去。”

麦克阿瑟对罗斯福的“新政”总的来说不感兴趣,他关心的只是如何为军队争得更多的资金。有一次在白宫和罗斯福共进晚餐,麦克阿瑟忍不住发问:“为什么总统老是问我对社会改革的意见,而从不注意我在军事上的意见?”

罗斯福回答说:“麦克阿瑟,不要提出这些问题来作为你的忠告。我知道该怎么做。我一直认为你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

但只要总统交给任务,麦克阿瑟依然像以前那样尽力完成。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不久,为了让失业的青年有活可干,政府成立了有27.5万人参加的“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筑堤、植树等水土保持工作。麦克阿瑟看到这是一支重要的后备力量,便建议由军队来负责保护队的行政管理工作。总统同意了,但指示只能管理而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军事训练。随后,麦克阿瑟便组织各部队接收保护队,并让他们穿上了草绿色的制服,成了一支像模像样的“国民后备军”。这项工作由于有麦克阿瑟的协助,取得了很大成功,得到保守派的好评,罗斯福也为此感到非常得意。

不久,麦克阿瑟与罗斯福在军费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1934财政年度,新政府沿袭了胡佛政府的预算方案。陆军提出了3.21亿美元的要求。胡佛在位时已将这个数字大大压缩,削减为2.77亿美元。罗斯福和预算局建议1934财政年度进一步削减陆军预算9000万美元。

麦克阿瑟十分震惊。他宣布,如果这一预算建议成立,他将辞职。并且,为了争取一个更合理的数额,他要全力以赴地展开一场全国性的斗争。麦克阿瑟到各电台发表演讲,要求保持目前的军费水平。

最后,麦克阿瑟要求见罗斯福,但被告知不行。

“除非我得到通知今天下午一点前能与罗斯福总统谈话,”麦克阿瑟威胁说,“否则我将在两点钟提交辞去参谋长职务的报告,并在3点钟向新闻界详细解释辞职原因。”

罗斯福总统最终答应接见麦克阿瑟。双方一见面就吵了起来,展开激烈的争论。罗斯福坚持原议,麦克阿瑟最后情绪激动起来,愤怒地说:“当我们在下次战争中遭到失败时,一名美国士兵躺在泥泞里,肚子被敌人的刺刀戳穿,喉咙被敌人踩着,他发出了最后的诅咒,我希望被诅咒的是罗斯福,而不是麦克阿瑟。”

罗斯福总统顿时面色铁青,喝道:“你不该对总统这样讲话!”

麦克阿瑟向罗斯福道了歉,同时觉得自己的军人前途已无希望。他转身离去,并对总统说他会引咎辞职。

当他走到门口时,罗斯福作了让步:“别傻了,麦克阿瑟,你和预算局应开会讨论一下这件事。”

走出总统办公室,陪同他一起来的陆军部长兴奋地对他说:“你拯救了陆军!”

但麦克阿瑟还未缓过劲来,由于过度激动和愤懑,他倒在了白宫的台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