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17988700000013

第13章 好习惯是良药(2)

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历经许多的挫折——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剥夺;第一次、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但他从不向挫折和困难低头,他终于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新三民主义”。

孙中山先生亲手建立的“黄埔军校”已经为革命培养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武装力量。可以说当时的革命形势是一片大好!但就在这时孙中山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世。孙中山先生带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离开了人世,而留给世人的却是失去健康的惨痛教训。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这是纪念古代一位伟大人物诸葛亮的一句话。

我们到处可以看见,某些有作为、有智慧、有才能的青年男女,为不健康的身体所羁绊,壮志未酬。天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有志而不能酬。感觉到自己有着大量的精神能力,而同时没有充分的体力作为拼搏的后盾。许多人之所以饱尝“壮志未酬”的痛苦。因为他们不懂得去维持自己身体的健康。如果你想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你必须摒除一切足以摧残你的活力、阻碍你的前程、浪费你的精力、折损你的生命资本的东西,养成自爱的习惯。

人贵有自知之明

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得不断地调整自己,而要调整自己,就得有自我反省的习惯。

1.反省自己超越自我

指责别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人人都犯过错误,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

所谓“反省”,就是反过身来省察自己,检讨自己的言行,看自己犯了哪些错误,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自省?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主观原因,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个性的缺陷、智慧上的不足,而年轻人更缺乏社会历练,因此常会说错话、做错事、得罪人;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是只说好话,看到你做错事、说错话、得罪人也故意不说,因此这就更需要你自己通过反省来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

古希腊时,一对夫妇因偷盗而被绑在广场上,人们万分愤怒,指责与漫骂的声音像海浪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有人竟然提议用石块将这对玷污人类道义的夫妇砸死,并取得了一致认可。正当他们准备用石块砸向这对夫妇时,耶稣恰好路过广场。面对此景,他想了想便对愤怒的群众说:“好吧,那么就让我们当中从来没有犯过错误的人扔第一块石头。”结果群众皆哑然了。

“没有人定你们的罪吗?那么我也不定你们的罪吧!”耶稣又对那对夫妇说。

指责别人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反省自己却比登天还难。人人都犯过错误,但很少有人能反省自己。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并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训诫,被许多人奉为圭臬。

一代名相诸葛亮位高权重,却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并坚持自省,乃至后人有“孔明一生唯谨慎”的评价。马谡丢失街亭,诸葛亮在处理了相关责任人以后,向大家表明自己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上书给刘禅请求自贬。这是典型的“自省”行为,它不但没有损害诸葛亮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提升了他的威信。

在生活中,只有不断地自我反省,才可以令自己不断地进步,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晚清大臣曾国藩具备深刻的“自省”精神,他一生不断追求“自我超越”,严格实践儒家“内圣外王”的修身理念,成就了非凡的伟业。曾国藩曾经指出:“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内心是不是自欺,别人无从知道。只有自己的心知道。”因此,真正做到自省,就是能战胜自我。而养成自省的习惯,具备了自我修养的能力,就很容易实现“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成功发展目标。

2.培养自省的习惯

一般地说,自省心强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观照”,其实质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身体之外,从外面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这样做就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了,但审视自己时必须是坦率无私的。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j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然而,太多的年轻人却没有养成经常自我反省的习惯。

坚持自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总结经验,是我们走向成熟、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因此,养成自省的精神、加强自我修养显得非常重要。实际上,自省是一种反思,无论成功或失败,我们都需要明白成败的原因在哪里。通过找出问题的根源,就可以提升成功的几率。人都喜欢为自己找借口,年轻人更是如此,总是把失败的原因都归到客观条件上。你一直没有为公司的发展提出合理的方案,你可能解释说自己的阅历太浅;如果没有按进度完成任务,你也许会说自己经验太少,比不了那些前辈;作为一个部门负责人或者是创业者,一天,你发现因为你计划表或者方案书上明显的错误,而导致了经营方向的偏离和失误,你也许会解释:“这些是我口头述说的,速记员写完后。我没有亲自审阅。”你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可是为什么不想想自己的疏忽大意呢?

扪心自问吧,你会不会存在上面的那些心理问题,是不是曾经有过为自己开脱的举动和想法?

走向成功的道路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的,想少犯错误,就需要不停地反省自己,培养自省意识,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这样才能不断改进。才能不会迷失发展方向,从而笑到最后。三毛曾说:“一个肯于虚心吸收观察一切,经常反省、审察自己缺点和优点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和观察的人来得快速多了。”

那你每天应该反省些什么呢?是不是专门要弄得自己不高兴,跟自己过不去?不!以下几个方面就值得你去自省:

(1)人际关系。你今天有没有做过什么对自己人际关系不利的事?你今天与人争论,是否也有自己不对的地方?你是否说过不得体的话?某人对你不友善是否还有别的原因?

(2)做事的方法。反省今天所做的事情,做得是否得当,怎样做才会更好?

(3)生命的进程。反省自己至今做了些什么事,有无进步?是否在浪费时间?目标完成了多少?

你是否经常像上述的那样反省自己?如果没有,就从现在起培养自省的习惯吧。

那么,一个人应该怎样培养自省习惯呢?

培养自省习惯,首先得抛弃那种“只知责人,不知贵己”的劣性习惯。

当面对问题时,人们总是说:“这不是我的错。”

“我不是故意的。”

“没有人不让我这样做。”

“这不是我干的。”

“本来不会这样的,都怪……”

找借口逃避责任的人往往都能侥幸逃脱。他们因逃避了应该承担的责任而自鸣得意,却从来不反省自己在错误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为了免受谴责,有些人甚至会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当他们是明知故犯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罪与罚两面性理论”的中心内容,而这个论断又揭示了这一理论的另一方面。当你明知故犯一个错误时,除了编造一个敷衍他人的借口之外。有时你会给自己找出另外一个理由。

(4)培养自省习惯。还要有自知之明,就像最有可能设计好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一样,最有可能完全了解一个人的就是他自己,而不是别人。但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然,古人怎么会有“人贵有自知之明”、“好说己长便是短,目知己短便是长”之类的古训呢?自知之明,不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而且是一种高深的智慧。因此,你即便能做到严于责己,即便能养成自省的习惯,但并不等于说能把自己看得清楚。就以对自己的评价来说,如果把自己估计得过高了,就会自大,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把自己估计得过低了,就会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只有估准了,才算是有自知之明。很多人经常是处于一种既自大又自卑的矛盾状态中。一方面,自我感觉良好。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另一方面,却又在应该展现自己的时候畏缩不前。对自己的评价都如此之难,如果要反省自己的某一个观念、某一种理论,那就更难了。

反省自我,还应该加强自我修养,特别是培养深刻的自省能力,这是我们提升个人境界、赢得成功的关键。自我修养就是自我投资,就是敢于同自我作斗争。提升自我,加强自我修养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研习成功者的案例,提供有利的参照。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成功者有成功者的墓志铭,当代许多成功者往往都对某种思想或某个历史人物有精深的研究和独到的心得,这成了他们制胜的指导思想。

至于反省的方法,则因人而异。有人写日记,有人则静坐冥想。只在脑海里把过去的事放映出来检视一遍。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只要真正有效就行。自省不能流于一种形式,每日看似反省,但找不出自己的问题,甚至对错不分,那就很值得注意了。

人不是圣贤,都会有过失错误,但能不能知过即改、从善如流则是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最大区别。你有反省的习惯吗?趁早培养吧,它能修正你做人处世的方法,给你指引明确的方向。

要做到谦恭有礼

事实上,谦虚是一项积极有力的特质,只要妥善运用,就会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

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句话的大意是,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

的确,你谦虚时就显出你的高大;你朴实和气,他人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得很默契、合得来;你愚笨,他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相反,你若以强硬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手,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没有把握,而且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继续。

晋襄公有个重孙,名叫晋周。这位晋周生不逢时,晋献公宠信骊姬,晋国公子多遭残害。晋周虽然没有争立太子的条件。更无继位的希望,也同样不能幸免。

为保全性命,晋周来到周朝,跟着单襄公学习。晋是当时的大国,晋周以晋公子身份来到周朝。但晋周自小受父亲教育,养成良好的品性,他的行为举止完全不像一个贵公子。以往晋国的公子在周朝,名声都不好听,晋周却受到对人要求严厉的单襄公的称誉。

单襄公是周朝有名的大臣,学问渊博,待人宽厚而又严厉,是周天子和各国诸侯王都很尊敬的人,晋周很高兴能跟着他,希望能跟着单襄公好好学习,以成长为有用的人才。

单襄公出外与天子王公相会,晋周总是随从在后。单襄公与王公大臣议论朝政,晋周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站在单襄公身后,有时,一站几个小时,晋周都从未有一丝不高兴的神色。王公大臣都夸奖晋周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是一个少见的恭谦君子。

晋周在单襄公空闲时,经常向单襄公请教。交谈中,晋周所讲的都是仁义忠信智勇的内容,而且讲得很有分寸,处处表现出谦虚的精神。

晋周虽然在周朝,仍十分关心晋国的情况,一听到不好的消息,他就为晋国担心流泪。一听到好消息,他就非常高兴。一些人不理解。对晋周说:“晋国都容不下你了,你为什么还这样关心晋国呢?”晋周回答:“晋国是我的祖国,虽然有人容不下我,但不是祖国对不起我。我是晋国的公子,晋国就像是我的母亲,我怎么能不关心呢?”

在周朝数年,晋周言谈举止的每一个细节,都谦虚有礼,从未有不合礼数的举动发生。周朝的大臣都很夸奖他。

单襄公临终时,对他儿子说:“要好好对待晋周,晋周举止谦虚有礼。今后一定会做晋国国君的。”

后来,晋国国君死后,大家都想到远在周朝的晋周,就欢迎他回来做了国君,成为历史上的晋悼公。

晋周作为一个毫无条件争当太子的王子,仅以谦虚的美德,便征服了国内外几乎所有有权势的人,最终被推上了王位,可见谦虚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许多人并不看重谦虚的美德。事实上,谦虚是一项积极有力的特质,只要妥善运用,就会使人类在精神上、文化上或物质上不断地提升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