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习惯是生活的基石
17988700000019

第19章 拥有健康人生(2)

这里有一个发人深思,生动的古代传说。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开染房的,二女儿嫁给开店卖伞的。老太太很疼爱二位女儿,希望她们的夫君都能多赚钱,过上好日子。但她思考后却犯起了愁来,她一会儿希望天天晴天,好让大女婿染的布干得快,但又担心二女婿的伞卖不出去;一会儿又希望天天是阴天,好让二女婿的伞卖得多,但又想着大女婿染的布会晒不干、发霉。这样,她就天天不快乐,天天发愁,到处诉苦而不得解决,这里可看出,这位老太太是个弊导思维者。有人劝她说:你应该天天快乐才对。阴天,二女婿的伞卖得快、卖得多;晴天,大女婿的布晒得快,晾得好,天天都有好事,因此应该天天快乐。老太太想想也对,于是她转而天天乐呵呵的了。你看,客观现实没有变,变的只是老太太的思维方式。一忧一喜对健康的影响可大不一样啊!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相当多。一对夫妻家里被偷走了400元,妻子懊丧得哭,丈夫回来得知此事后,不但不忧愁,反而庆幸橱子里的2万元幸好未被偷走,是不幸中的大幸。一家庭主妇高压锅爆炸,炸伤了脸,担心从此落下了疤,锅也坏了,肉也洒了,损失不少,但丈夫却说:幸好未炸坏眼睛,眼瞎了可更惨了。真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正像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全在于你怎么看、怎么想。只是忧愁,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损伤了健康;若转忧为喜,至少不忧,则可增进健康,这也是一种利导思维。进一步研究知道,遇事作何想法也是个习惯问题,有些人,经不得些许小事,所失甚少,却耿耿于怀,数日不宁,不知在此期间又失去了更重要的健康。这种人惯于弊导思维,或日有弊导思维的习惯,是个悲观主义者。凡事都向坏的方面想,且愈想愈严重,无形中在夸大所失。而利导思维却相反,凡事向好的方面想,虽有所失,但不因此再有所失。邓小平三起三落,在政界要人中可能是绝无仅有的,使许多人对他肃然起敬,使许多悲观者为之汗颜。他说过,“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既幽默,又利导。

懂得知足常乐

知足就是要满足于一定的自我,在能实现的欲望之内,努力为之奋斗,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乐便自然而来。

1.知足才能常乐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快乐的,但是快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呢?或者说快乐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虽然很难讲清楚,但有一点是能够清楚的,快乐是一个人主观的感受,一个人的快乐别人虽然无法体会到,但是通过他的表现和行为举止却能了解到。同样一件事情,你感觉是快乐的,但别人未必感到快乐。总之,快乐是很奇怪的东西,它因人而异,因事而别,这种东西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

追求快乐是人性之一,无论谁都愿意自己生活得快乐。有人说,人生本来就是痛苦的,哪里会有快乐。事实上,正因为人生多痛苦,所以追求快乐才是每个人应该努力的方向。人生追求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快乐”。比如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和睦、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都是为了最终的快乐。

如果说人生来就是要追求快乐的,那么痛苦又是怎样来的呢?因为人有各种欲望,这些需要和欲望应该得到满足。如果一旦得不到满足,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就会出现差距。这时,人就有了挫折感,就产生了痛苦。有道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说明痛苦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它像鬼魂一样跟随着我们,折磨着我们。人只有越是痛苦,才会越觉得快乐的珍贵,才会不懈地去追求快乐。当他得到了新的快乐的时候,也就是新的痛苦又产生的时刻。如果人的欲望没有止境,那么痛苦也是没有尽头的。那么,在生活中是不是就因为有了痛苦就不去追求快乐了呢?当然不是,快乐依然是要追求的,尽管人的欲望无穷,但只要能够做到知足,便能常乐。

知足就是要满足于一定的自我,在能实现的欲望之内,努力为之奋斗,一旦得到了自己的所求,快乐便自然而来。每前进一步,快乐的程度增大一分。因此,只有经常知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要求自己,不刻意去勉强自己,强迫自己,才是真心知足,才能心平气和地去享受生活中的快乐。

现代社会的竞争,使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奔走忙碌,丝毫不敢有所懈怠,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当人处于无休止的攀比中,希望在各个方面都超过自己周围的人,想样样争第一的时候,其结果只能是使自己更加痛苦,而体会不到生活的快乐。人没有理由只相信自己的力量,更没有理由不让别人超过自己。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是拥有真正的自我,去安静地生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寻找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情去和对手竞争,一步一步攀登。这样,才能在人生的每一步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和知足的乐趣。

成功没有标准。只要尽了自己的力量,发挥了自己的潜力,那么就可以了。也许这样的结果仍不是最优秀的,但仍不失为一种成功。因为成功并不都是第一,更何况自己已经尽力了。结果固然重要,但是过程自有它的魅力。结果给人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而过程给人带来的快乐则是无尽的和永恒的回忆。

人生中,由于人太贪婪,欲望太强,很多失败的事情是由不知足所造成。清朝乾隆年间的权臣和珅的下场,《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不都是由于贪欲太强惹的祸吗?

生活中过一种平稳、安定的日子,这样的日子未必不好。其实,知足的人往往比其他人过得更充实、更快乐。

2.平淡才是真生活

人生就好似是一个舞台,其实更像一场田径比赛,不管多么努力,怎样拼搏,结果可能永远都得不到第一名。享受众人欢呼的,得到众人瞩目的,仅仅是成千上万名中第一个冲到终点的幸运儿。生活也是一样,相对于那些在某一领域里因出类拔萃而获得万众敬仰的人物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凡地工作、平凡地生活。

从社会需要的角度讲,每一种工作都是必需的。只要每个人认真地做好自己那份工作,维持物质的享受,就应该是知足的。若能够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成功与失败,做过了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心灵就会从容富足,无论是贫贱还是富贵,皆可以安心了,正所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曾经讲过:“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他说:每个人都有私心,是无法回避的,但是要去贫贱,求得富贵,必须是以符合“义”为前提的,不能嗜欲太过,不惜采用一切不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富贵。

每个人具有的价值不会因穿着华服或蓑衣而有所改变,关键在于有自持的心态和真正的品格。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夜树下锻炼,均为贫介之士,但他们的精神却为后人所景仰。

一个人要做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就要懂得播种一分,收获一分的道理,做多少,得多少,不要强求,也不要希望得到额外的收获。

其实,生活中人人都可以做到“不取于人谓之富,不屈于人谓之贵”,粗茶淡饭,知足常乐,自有一份闲适自在的意趣,何必去强求。

3.内心平衡就会常乐

要想健康地过一生。就要拥有一个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做到心理保持平衡。只要心理平衡了,那么各种所谓的烦恼自然会远离你。

(1)不苛求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固然是好事情,但有些人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尽管努力了,也无法真正实现,于是终日抑郁不欢,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寻烦恼的行为。另外,有些人对自己要求十全十美,甚至于苛刻,经常为小的瑕疵而自责,结果还是自己深受其害。要想避免所有的不幸,就应该把目标和要求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心情则自然轻松、舒畅。

(2)对亲人期望不要过高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妻子盼望丈夫事业有成,父母希望儿女成龙成凤。但是,当对方不能满足自己期望的时候,就会失望,甚至出现不愉快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生活道路,完全没有必要强求别人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即使是好意也往往是事与愿违。

(3)作适当的让步

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处理起来比较为难的问题。这时只要没有大的影响,在非原则问题上没有必要过分坚持,作出适当的让步,则会减少自己的烦恼。

(4)对人释放善意

生活中被人排斥是因为他人有戒心,如果你能在适当的时候释放自己的善意,诚恳地与人交往,交际隔阂就会减少,朋友就多了,你的心境也会变得平静些、从容些。

(5)自我满足

人生重要的是享受过程,不论是荣与辱、升与降、得与失、甜与苦,它们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应该保持宠辱不惊,笑看花开花谢的处世态度,做到心理平衡就会得到最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