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是养出来的
17993900000065

第65章 呼唤母爱的更高境界

经常有人会问我:你在自顾不暇,甚至是朝不保夕的厄境中,为什么还能不忘对女儿的教育呢?我想除了其他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女儿对我的激励!

那一年,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节目中,14岁的女儿刘苏朗诵了她自己的诗作《母爱》。女儿声泪俱下的呼唤,引发了多少真情的泪水。女儿获得了大奖,我也收到许多关心我的病体与探询子女教育的来信。其实,我远远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孩子一定看到了我的许多弱点,只是她摄取了母爱中最震撼心灵的镜头,激励着我攀登母爱的更高境界。

下面是女儿的诗作《母爱》:

请不要/不要拉起这个话题/母爱/这个字眼儿/曾使我日日揪心/夜夜战栗/我像珍爱眼珠儿那样/守护着它/生怕哪天清早醒来/这个字眼儿会离我远去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妈妈身上那长长的刀口/和白纱布上的斑斑血迹/手术后的妈妈/苍白的脸上/露出希望/医生却悄悄对爸爸说/已无转机

从此/母爱就成了十年病榻歉疚的目光/母爱就成了顽强挣扎中/救护车的尖声凄厉

每日六次的自我注射/肚皮上扎得密密麻麻的斑点/妈妈笑着说/成了雪花梨/两肘磨破/结成层层铁皮/谁能相信/十二件精美的毛衣/是妈妈在病床上编织设计

小学时/我曾连续几年考取年级第一/谁在家教/请看妈妈病床上的/各科备课集

瓢泼大雨奔回家/真不容易/再不愿意/给路远的同学送雨具/为此/饿着肚子开始了 7 岁的反省/还不许哭/不许抱委屈/直到我撑着伞/把同学接回家吃饭/妈妈沉郁的目光才转忧为喜/母爱/并不全是/和风细雨/我慢慢懂得/自私和自我的不同含义

中学时/老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评语/让妈妈浮肿的脸上漾开笑意

左手扎烂了/仍坚持悬挂输液器/为的是/留着右手/拼命写呀写……/举事业为性命/妈妈的座右铭/在我心中牢记/在文学天地上/艰难地耕云播雨/报刊上/总登载着/妈妈优美的文字/因而/我理解了毛泽东时代/感受到牛虻、保尔的魅力/热心的记者/要在报纸上报道/妈妈的事迹/妈妈却说/让名字/大于作品/没有意义

医生只给妈妈的生命/开了五年的预支/在死去活来的折磨中/妈妈却熬过了/十年风雨/骇人听闻的病魔啊/曾经没有了/生的希冀/妈妈没有为自己/流过泪水一滴/可是/每当/“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响起/妈妈就会/啪地关掉电视机/“我看老师/同学/朋友们更好/从小/你就生活在温暖的集体/妈妈不能带你去旅游/也不能/给你包顿饺子……”

我慌忙背过脸去/任泪水淋漓/妈妈、妈妈/我不去名山大川/我不要美食新衣/更不愿当什么/小公主小皇帝/我只想/在母爱的天地中/永远沉醉/哪怕多一个小时/多一个星期

这,就是女儿对我的激励。

§§第五篇 学习习惯:弱在哪里补哪里

顾今昔(1946~)父亲。浙江省海宁市人。家庭教育专家。高中毕业后,因家庭出身及患“侏儒症”,被剥夺了上大学和上山下乡的资格。在家待业6年,1971年进一家集体小厂做工。2001 年由于单位濒临破产而失业在家,成为社会救济金领取者。尽管一路坎坷,但他不忘教女之责,边摸索边学习,把女儿培养成了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模范学生。由于他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出色成绩,先后被杭州市采荷社区学院等聘为“家庭文明讲师团”讲师,他的家庭也曾荣获杭州市“五好文明家庭”称号。

周宝英(1952~)母亲。江苏省兴化县人,初中毕业。1976年进入杭州一家集体小厂当工人,1997年内退。2001年买断工龄,现失业在家,为社会救济金领取者。

顾 盼(1982~)女儿。没有受过特殊的早期教育,小学时成绩一般,但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成绩不断提高,1997 年获杭州市中考第一名。由杭州二中推荐至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留学后,表现更加出色,多次在各类国际数学竞赛中创造佳绩。2000年在新加坡奥林匹克物理、化学竞赛中,获物理金牌、化学银牌及个人总分第一的好成绩。现就读于美国斯坦福大学。

王东华按:一个贫苦城市家庭的女孩,在她残疾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从开始的学习并不出众,到中考时成为杭州市的状元,再到被保送至新加坡读高中后的脱颖而出——这就是被杭城和狮城一时传为佳话的女孩顾盼的故事。

顾氏父女的故事和经验,读者可以慢慢咀嚼,这里谨提醒读者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顾老师家教的以下几点。

首先,顾老师家教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对孩子品德的培养。在顾老师给我们写来的稿子里,篇幅最长的就是关于品德的培养,而在我同顾老师的每一次通话中,都能感受到顾老师为人处事那种以人为先的谦谦君子之风,真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顾盼之所以能很快地适应海外环境,受益最大之处就在这里。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情商高。

我们很多父母也想让孩子的情商高,却不知提高孩子情商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提高父母自己的情商。从这篇文章中大家可以看到孩子的情商同父母情商的关系。

顾老师家教的第二个成功之处,是女儿顾盼没有像类似残疾家庭孩子那样有一种自卑感。关于这一点我一开始很奇怪,甚至很惊异:这样家庭培养出的孩子为何如此自信而没有半点自卑感呢?直至同顾老师通上电话,我的疑虑就被打消了:顾老师本人就没有任何的自卑感!这真是不可思议!

我想这其中必有缘故,于是继续追索,终于发现原来是顾老师的母亲从小就小心翼翼地加以保护所致——原来在顾老师这位杰出父亲的背后,还有一位更加杰出的母亲!于是特意请顾老师加写了前面的几节。

正是由于父母的自信和不自卑,才有了孩子的自信和不自卑。

顾老师家教的第三个成功处,是孩子一开始学习并不很好,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一点一点提高的,直至最后成为杭州市的中考状元。顾盼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从小就在父亲的帮助下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文中有详细的论述。

除了有好的学习习惯外,顾老师的另一点做法也很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非常注重抓孩子的主课。从文章中我们看到,顾盼到新加坡后外语学习一度跟不上,说明顾盼在国内并没有在外语方面下过多少功夫。但由于顾盼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到新加坡后很快就赶了上来。

我们有不少家长,让孩子上了不少兴趣班,结果影响了主课的学习。对于更多普通的父母来说,应试还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在目前的体制下,把应试的科目先学好,然后再怀着拓展视野的目的去学其他的东西,也许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做法。

顾老师家教的第四个成功之处,就是同学校和老师取得了较好的一致。他随时都同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凡是学校要求的,顾老师都不折不扣地去做;不仅如此,他还设法从老师那里得到指导。其实教育孩子,从来就不是哪一个方面能单独完成的,必须学校、家庭、社会联合起来,齐抓共管,只有这样,教育的效能才能真正发挥出来,教育的合力才能达到最大值。

顾老师家教的第五个成功之处,就是在夫妻意见不一致时,自己更多地承担起教育职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家教质量。

在孩子教育这个问题上,夫妻意见不一致是正常的。为了取得意见一致,我们大多数家庭选择的方式是夫妻争吵,结果越吵意见越不一致。顾老师的做法是“一个人说了算”,“全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来”,这样做免去了沟通时的痛苦,减少了家庭里的内耗,值得借鉴。

当然,教育上的方式方法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对于顾老师的家教,读者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我相信是可以从中汲取许多有益的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