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18002800000001

第1章 面子只是一种虚荣

老张酷爱下棋,而且自以为棋艺很高。有一次,他与人连下三盘棋,三盘皆输。第二天,他与邻居闲聊的时候,邻居问起了这事:“昨天下了几盘棋?”

“三盘。”老张回答。

“谁胜谁负,战况如何呀?”

老张从容地回答道:“第一盘我没赢,第二盘他没有输,第三盘我想和,他却不同意。”

老张输了棋却还死要面子的做法令人忍俊不禁。中国人就是这样,面子人人爱,但面子这东西和金钱一样不是谁都可以轻松拥有的,不是随你个人的意愿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很多人为了面子绞尽脑汁,于是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中国人爱讲面子,面子这东西和“豆腐”一样是中国的特产,外国人很难理解,当然更无法言传身教了。

面子在中国人之间运用的范围很广,衣食住行要讲面子,求人办事要讲面子,社会交往要讲面子,就连工作起来也得看面子行事——你不给老板面子试试?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有人说“给个面子吧”或是“看在谁谁的面子上”,在中国人看来,不仅个人有个人的面子,而且一个家庭、企业乃至国家,也有自己的面子。

既然面子问题是个大问题,那么中国人当然要千方百计维护自己的脸面。面子是中国人的宝贝,更是中国男人的宝贝,有多少人为了“面子”二字费尽心机,甚至明知道错误也要坚持下去。中国人可以吃明亏,可以吃暗亏,但却坚决不能吃面子上的亏,一点儿不懂面子的人,要生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许多人却在面子问题上走了极端,“君不见,公义不值一杯水,学人面子争斗频;君不见,寸利不让追逐忙,流汗流血舍性命。”面子让无数中国人尝过甜头,同时也让无数人吃尽了苦头。

一、面子重于一切,一切都是面子

如果每一个人都在有能力的基础上再讲究面子那倒也罢了,糟糕的是乱讲面子、瞎讲面子,更可怕的是追求一种不必要的面子、低俗的面子。

媒体上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姓田的年轻人为人仗义,喜欢结交朋友,可以说下到贩夫走卒,上到机关要员他都可以与其称兄道弟,当然,田某更喜欢朋友给他面子,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是朋友就给个面子”。

他的朋友中有一个无业青年迫于生活的压力摆起了烧烤摊,田某自然要去照顾朋友的生意,每次吃完都是一抹嘴走人。在他看来,能吃朋友的烧烤是给他面子,朋友之间要说钱,那是很丢面子的事情。

这个田某嘴上经常说:“我去吃烧烤从来不给钱,朋友给面子。”这件事成了他炫耀的资本。

一天,田某又来到烧烤摊上,并且还带了两个朋友。事先他已经吹嘘,过来这里不花钱,这次一定要让朋友们见识见识。卖烧烤的朋友想:“以前你都是自己来吃,不给钱就算了,这次带着别人来,吃完肯定得结账吧!”

田某三人点了很多烧烤开始大吃大喝起来,神侃海聊,时间过得很快。酒足饭饱后田某又打算像以前那样一抹嘴走人,这次卖烧烤的朋友可不乐意了,拉着田某说:“你今天还没结账呢,一共是80元。”

田某脸色骤然大变,刚要说些什么,他的两位朋友急忙把钱付了,并将他拉走。田某一路上骂骂咧咧,声称那家伙竟然不给自己面子,自己一定让他好过不了。

第二天傍晚,那位朋友的烧烤摊刚摆好,过来一群人就是一顿狂砸,卖烧烤的朋友也被按在地上遭到一顿拳打脚踢,肋骨被打断两根。

这件事自然是田某搞出来的。他回去后越想越气,朋友不给他面子也就算了,还故意在别的朋友面前令他难堪,这面子丢得太大了,于是花200元钱雇了几个人对卖烧烤的朋友进行报复,决心找回面子。

现实中像田某这样的人绝不是少数,他们所追求的面子就是低俗的虚荣,认为白吃白喝就是有面子,和一般人一样吃了东西还要付钱显示不出自己的面子来。

中国人讲面子由来已久,而且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古代的人把衣服分成百姓穿的布衣和官吏穿的官服,一看官服就知道此人的官阶是多大,而官阶的大小决定了面子的大小。滥竽充数的人也有,比如南宋时就有人冒充是秦桧的门生,目的就是将自己的面子在人前扩大化,却鲜见谁故意把自己的官阶在人前缩小化——大面子自然比小面子好。

现代的人虽然没有了官服之说,但以衣着取人的现象却层出不穷。曾经有位学者去商场买东西,售货员看他一身朴素,想来只是一个底层的小百姓,便态度恶劣,爱理不理。这位学者顿时大失面子,只好写了一首咏针的诗来讽刺对方,诗是这么写的:“头尖身细白如银,称量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裳不认人。”

因衣着而被人歧视的人绝不止这位学者一人,许多地方写着的“衣冠不整者不准入内”就是明确告诉人们:没有面子的人就不要来掺和了,我们这里是有面子的人的聚集地。

于是很多人把衣着打扮视为展示自己面子的手段,名牌衣服满街走,再贵的时装也不会无人问津,要的就是贵,要的就是面子!

西方人在总结现代中国人的特点时有一条:他所知道的欧洲名牌比他的任何一个欧洲朋友都多。这不是笑话,恰恰是中国人追求名牌的真实写照。西方人或许不知道中国人的面子为何物,但是他们可以把中国作为各种名牌服装的倾销地,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吃饭也是要看面子的,在一些场合中,被邀请的人往往会觉得十分有面子:看看,谁谁谁还请我吃饭呢!相对于那些没有被邀请的人来说,这是一种优越感,是脸面上的光彩。

当然,这种场合也有着一定的规则,那就是被邀请的人必须都是有面子的人,如果你请帮你装修房子的民工吃饭的同时,把你的同事也请到饭桌上来,对同事来说,那就不是面子了,而会被当做一种侮辱,因为对方觉得太丢身份。

对于请客的人来说,能够邀请到有面子的人共进晚餐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我和谁谁谁一起吃过饭!其他人立刻表现出仰慕的神情。中国人在邀请别人时常说“赏脸”,意思就是说你一定得来,要给我个面子。

吃饭的过程中对面子也是大有讲究的,首先座次就含糊不得,那是在给面子排名次。自然是谁的面子最大谁坐主座,然后按照面子的大小再依次排座,要是乱了套,这顿饭就算是白请了,不仅白请,还会得罪人,你能说这是小事吗?

住处也是中国人讲面子的阵地,“门当户对”说的就是两家面子的大小要基本等值。门楼高大,庭院宽敞,那一看自然就是有面子的人家。如果门口再蹲两只石狮子,除了小偷以外一般老百姓是不敢光顾的,气势上就被压住了三分,这面子能吓住人,并非虚言!

中国人一旦有了钱,大多数都会先考虑改变自己的居住环境,农村的修门造屋大兴土木,城市里的人也要先买一套房子装修一番,好让自己挤进有面子的人的行列。

如果每一个人在有能力的基础上讲究面子那倒也罢了,糟糕的是乱讲面子、瞎讲面子,更可怕的是追求一种不必要的面子、低俗的面子。

当把别人对自己的敬畏、忍让和宽容视为有面子时,这种面子也就实在太悲哀了,田某就是将朋友的交情当成一种面子来炫耀,在他心里看重的并不是钱,而是白吃白喝的优越感等于莫大的面子问题,触及了他的面子是他所最不能容忍的事。

或许有些人的争强斗狠也和面子有一定的关系吧!

二、特权就是面子,面子需要特权

拥有特权的人自然有面子,而且他们也非常喜欢炫耀这种面子。为了使别人重视他们的这种面子,他们处理通过一般渠道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动用特权,享受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待遇,给面子增光,赢得更多人的羡慕,达到“面子非凡,艳若桃李”的效果。

生活中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别人费了很大的劲办不成的事情,某些人只要一个电话或是一个条子就能把问题解决了,连最基本的程序都不用走,可以说是一步到位,这就是特权。

拥有特权的人自然有面子,而且他们也非常喜欢炫耀这种面子。为了使别人重视他们的这种面子,他们处理通过一般渠道就能解决的事情也要动用特权,享受与一般人不一样的待遇,给面子增光,赢得更多人的羡慕,达到“面子非凡,艳若桃李”的效果。

拥有这种面子的人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权力的拥有者。有了权力才会有特权,才能忽视正常的程序而随心所欲。某单位发电影票,每个人领到的票的数量绝不会是一样的,普通工作人员每人只能领一张。科长副科长可能会领到四五张,完全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去看一场电影。局长副局长则可能领到十张,因为局长不仅全家人要去看电影,还有七大姑八大姨,不多给几张照顾不过来。

那么一般职员就没有家人了吗?对不起,这个问题可不是单位需要考虑的,按照规定,单位只给本人发放电影票,有你看的就不错了!

可是科长局长完全不需要遵守这个规定,因为他们有特权。要是科长局长也是每人一张电影票,连带老婆孩子看电影还得自己花钱,那也太没有面子了吧,怎么能让领导这么丢面子呢?

于是分发电影票的人绞尽了脑汁,不仅数量上有所区别,就连最好的座位肯定也得安排给领导,不然就是不给领导面子。如果恰好领导把票都送了别人,家人还不够用,那么一个电话打过来,分票的人就得想办法给领导解决了,哪怕是把自己的票让出来也不能不给领导面子。

小事见大,电影票只是一个小小的比方,生活中利用特权的人比比皆是。

“老张啊,我是老王,我的侄子大学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你看你那里能给安排一下吗?放心吧,我侄子人聪明又勤快,估计在你领导下肯定能不断进步的,那就这么说定了啊,再见,周末来我家吧。”

这样的对话我相信每个人都很熟悉,老王安排自己的侄子参加工作,一个电话就圆满解决了,这是多少人求爷爷告奶奶都难以办成的大事,只是因为老王有面子,有面子好办事情。

很显然,老王和老张不是一个单位的,对于把侄子安排到老张单位,老王并没有直接干预的权力,但是他手中的权力却可以使他有足够的面子,因为老张说不定什么时候也需要老王来给他办点儿事情,到时候这个面子老王自然不能不给。

说到底,还是面子在作祟。

还有一种人虽然手中没有权力,但是却可以具备和拥有权力的人一样特别行事的面子,这就是权力人物关系网中的人。

有一名司机给局长开车十年了,单位里的每个人他都不放在眼里,就连科长的话他也可以不听。相反,同事们有什么事情了还得找他帮忙,逢年过节,给局长送礼的人也都会给司机来一份。

因为副局长生病提前退休了,单位要进行人事调整,准备在本单位的几名科长中提拔一名,填补这个副局长的空缺。这几名科长上上下下开始活动,司机家里当然是必去的,而且绝不会空着手去。最后,其中一名科长如愿以偿地坐上了副局长的位子,他对局长的司机更加感恩戴德了。

其实这名司机什么也没做,他没有在局长面前为任何一名科长说好话,科长们心里也明白,他们本就没有指望司机能给自己多多美言,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司机别在局长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就成,不然的话,就前功尽弃了。

恰好这位司机的一个亲戚需要到司机的单位办一点儿事情,按说也不是多大的难题,无非就是办个手续而已。当司机在酒桌上知道了亲戚的需要后,拍着胸脯说:“按照正常程序那多麻烦,太耽误时间了,咱们还用得着那样?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

为了表示自己所说绝非虚言,司机当场就给副局长打了个电话,把自己亲戚的事情向副局长作了一番“汇报”,然后面不改色地对亲戚说:“没有任何问题,你明天下午只管去单位找我,你来的时候我肯定已经给你办好了,多耽误一分钟就算我没有面子。”

第二天亲戚果然毫不费力地办成了事情,全家人都对司机的“能耐”赞不绝口,直夸他有面子。

这名司机手中没有实权,却一样可以享受和特权一样的待遇,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是局长身边的人,所以人人都要给他面子。而他在帮自己的亲戚办事时,也特意将面子的功效拿出来给别人看,向更多的人炫耀自己的面子。

报纸上曾报道过这样一件趣事:南方某市的几个富商聚在一起时打赌,看看谁有面子可以将市长“呼来唤去”。

打赌的结果并不重要,值得玩味的是打这个赌的原因,如果真有一位富商能把市长“呼来唤去”的话,那么他无疑在经商过程中享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特权,或许打赌就是为了证明他在这方面的面子罢了。

毫无疑问的是,有了特权就有了面子,中国人在这方面的智慧永远是丰富无比的。

三、面子改变规则,规则就是面子

按理说违规违法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但很多情况不是这样,在受规矩约束的一方,敢于犯规的人不但不会被人鄙视,反而被视为有胆量有魄力,是英雄好汉。这样一来,违规就成了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面子这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的,于是很多人把与众不同作为有面子的标准,别人做的事情我偏不做,别人不做的事情我偏要去做,鹤立鸡群万人瞩目多风光,太有面子了!

有这么一位文弱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没找到工作,就暂时闲居在家里,由于多年在外上学,街上的社会青年都不认识他,再加上他一副手无缚鸡之力的模样,于是他成了这些小混混们欺负的对象。

比如说他在网吧上网,某个小青年就会来到他身边拍着他的肩膀说:“哥们儿今天忘了带钱了,你把我上网的钱也一起结了吧。”不由分说对老板指着他喊:“我的账这个人帮我结。”然后扬长而去。如果他不同意,不大一会儿就会有三四个人把他叫出来“商量”点儿事情,“商量”的结果无非是他由不同意变成了同意。

可怜的小伙子惶惶不可终日,又不敢对家里人说,只能自己忍受。某一天他到一个儿时的玩伴家里打麻将解闷儿,不想派出所的民警忽然闯了进来,他们被罚款不说,还因聚众赌博被拘留了15天。

他从拘留所出来以后心情更差了,心里不断地埋怨:“我招谁惹谁了,这么多人和我过不去。警察了不起,怎么不去抓那些坏蛋?就会欺负我这老实人。”

可是后来他发现,原来欺负他的那些社会青年对他开始客气起来,不仅再没有出现过以前那样逼他付账的情形,有时候在街上遇到了还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更有甚者,有一次他在路边吃夜宵,旁边正在吃喝的几个青年主动邀请他加入,殷勤劝酒,并对他进过拘留所的经历十分佩服,认为他“很爷们儿”、“有面子”。

这个文弱的大学生的面子是从哪里来的?仅仅是因为他进过拘留所的经历。事实上,从拘留所出来以后,他还是原来的那个人,性情、性格各方面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在某些社会青年的眼里,进过“局子”的绝对不是一般人物,其胆识肯定是过人的,因此也对他客气起来,给他面子。

我们都知道社会有一定的规则在约束着人们的行为,而被拘留肯定是违反了某些规则。按理说违规违法是不好的也是不对的,应该受到谴责和惩罚,但很多情况不是这样,在受规则约束的一方,敢于犯规的人不但不会被人鄙视,反而被视为有胆量有魄力,是英雄好汉。这样一来,违规就成了一件有面子的事情。

年少的孩子们在一起玩,一棵大树大家都不敢爬,哪个胆大的孩子爬上去,他马上就能受到其他孩子的崇拜,因为他敢破坏“小孩子不能爬树”的规则而拥有了“面子”;城管对街头的小商小贩进行管理,和城管理论甚至动手的小贩立刻会受到其他商贩的赞扬,因为他敢破坏规定而创造了“面子”;闯红灯的司机会向别人炫耀“我见了红灯向来都是闯过去,才没工夫等绿灯呢”,他觉得破坏交通规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有的年轻人因为争强斗狠而经常有人给他“面子”,因为他敢和法律较劲儿??

相对于“面子”来说,这些人是根本不会考虑后果的,也不需要正确的是非观,在他们眼里,为了“面子”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深谙中国社会潜规则的林语堂曾经说过:“面子这个东西,它可以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它使官司延长,家庭破产,导致谋杀和自尽。它在空气中生存,人们却听不到它那备受尊敬的声音;它是无形的,却又靠显示给大众才能生存。”

《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为了避祸到五台山出家,做和尚有做和尚的规矩,其中之一就是不许喝酒,在剃度时鲁智深也答应了。可是后来鲁智深私自下山喝酒吃狗肉,还把狗腿塞到同伴嘴里,寺里要处罚他,他又打伤同伴,砸坏庙宇,把做和尚的规矩几乎破坏得一干二净。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是鲁智深大有“面子”,提起这件事很多的人都得买他的账,就连我们也因此觉得鲁智深这个人物很受欢迎。

这样破坏规则的“面子”心态不仅古代有,现代更是登上了“大雅之堂”。2004年湖南省某县一个由县长和县委书记带队的考察团,在前往桂林的途中用警车开道,拒绝在公路收费站缴费,并强行冲关,先后围攻、追打沿途灵川、兴安两地收费站工作人员和交警。此事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该县主要领导认为“应从法制学习不够、特权思想严重、少数考察人员素质较差、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带团领导处置突发事件的政治敏锐性不强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汲取教训”,但实际上,某些干部死要面子的“面子观”始终贯穿其中。

外出带队考察本无可厚非,但用警车开道就让人难以理解了,就算是考察的项目中也包括“交通管理”,但带着警车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地开道?说白了,还是为了面子,为了让警车在前面耀武扬威的面子。

区区几个通行费花不了多少钱,外出考察的费用和这相比要多得多,强行闯关肯定不是为了省钱,还是因为面子。考察团中某个领导的一句话道破了玄机,他说:“哪里有警车缴费的?”这里面的含义是:别人需要缴费,我们要违反规则,我们绝对不缴费,这样做才有面子。

而收费站偏偏不给他们这个面子,执意要按照规定收取通行费,栽了“面子”的县领导恼羞成怒,既然你折我的面子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于是矛盾升级,一群国家干部竟然如地痞无赖一般拳脚相向。

这种面子观在当今社会已经有了很深的浸染,有些人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受约束,威风八面,盛气凌人。因此,他们不但没有成为社会规则的垂范者,反而成为社会规则的破坏者。

四、万事都可商量,不能不给面子

面子是中国人办事的通行证,不仅自己要有足够的面子,还要给别人面子。可以这样说,不给别人面子,是任何事情也办不了的。

纪晓岚是清代的著名学者,深受乾隆皇帝的宠爱。

一天,两人在野外散步聊天。乾隆突然问道:“爱卿,你是怎么理解‘忠孝’一词的?”

纪晓岚回答:“启禀皇上,所谓忠,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所谓孝,就是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好,说得不错,那我现在想要你尽忠,你该怎么办?”乾隆笑着问。

纪晓岚吃了一惊,过了一会儿,回答道:“臣遵旨!”

说完以后,纪晓岚就走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不会去死,不过想看看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于是静观其应对方法。

没过多久,纪晓岚回来了,乾隆问道:“你不是说尽忠吗,怎么没死呢?”

“我本想跳河来向皇上尽忠,可是却在河边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

“你能不能说得更明白一些?”

“我走到河边,正准备跳时,屈原从河里向我走来,说道:‘纪晓岚,你为什么跳河啊?我那时跳河自尽,是因为君主昏庸无能;而你现在,听说是开明盛世啊!这样吧,你先回去问问你们的皇上,看他承不承认自己昏庸无能,如果承认,你再跳河也不迟,我等你!’这样,我就回来问您了。”

乾隆哈哈大笑,说道:“好你个纪晓岚,真不愧为雄辩之才啊!”

乾隆皇帝当然知道纪晓岚是在奉承他,可是他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心里乐开了花,因为纪晓岚给了他充足的面子,说他是盛世明君。乾隆脸上光彩了,自然也就不会去计较他为什么还没有尽忠而死。

看来给人面子好办事,古代人都对这一策略运用得无比娴熟了,发展到了今天更是得心应手。

面子是中国人办事的通行证,不仅自己要有足够的面子,还要给别人面子。可以这样说,不给别人面子,是任何事情也办不了的。

千万不要以为有些事情不去托人情就办得了,看似简单,操作起来说不定就会四处碰壁,原因很简单,领导在等着你去求他,这样他才有面子。

在你去求他的过程中,他的面子得到了体现,虚荣心满足了,自然就很乐意地把你要办的事情给解决了。如果你不去,领导的面子在哪里?有些时候,领导要的不是你手里拎着的那点儿东西,他们其实在乎的是面子。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人办事总是优先考虑托人情了。

与此相同的是,在商海中面子也有着广阔的市场,不要以为你和某某的合作是双赢的,能给你也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对方肯定就会答应,你还得给对方面子。在商海里沉浮的人都经历过酒桌上的应酬,如果酒桌上你不喝别人敬的酒,对方就会觉得很没有面子,就会劝你一定要喝下去。你喝了,等于是给了对方面子,合同也就签得顺利,你不喝,那么对不起,你不给人家面子,人家也不给你合同。想想也是,合同人家可以给你,也可以给别人,那么干吗一定要在你面前捞不到面子呢?此处不给面子,自有给面子处。

有一位推销员上门推销化妆品,但是女主人婉转地拒绝说:“不好意思,我目前还不需要这些,家里的已经够多了。”

这时,推销员突然发现她家门厅里有一只女用高尔夫球袋,推销员立刻计上心头,便话锋一转说道:“这球袋是您的吗?”

“是啊!”

“啊!您的球袋真漂亮。”

“噢,这是我去年到香港旅游时顺便买的。”

“您是高尔夫球的爱好者呀?”

“是啊,为此我花了不少钱。”

“对了,高尔夫球是富人们热衷的娱乐活动。”推销员说。

“你说的很对,在香港和国外,高尔夫球是上层社会人物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女主人眉飞色舞地说道。

推销员不失时机地说:“和我们的化妆品一样,这种化妆品并不便宜,确实有点儿贵,所以用它的女士都是高收入者,而且,使用这种化妆品就如打高尔夫球—样,说明您的身份很高贵。”

后来女主人高兴地买下了一套。

推销员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就是他给了女主人极大的面子,说她高贵、富有,女主人当然心花怒放,不愿意在别人面前丢掉这种面子,所以为了面子毫不犹豫地买下了昂贵的化妆品。

相反,如果你不给别人面子,哪怕你做的是天大的好事,别人也不会买你的账。

明朝的沈万三有钱天下皆知,他对朱元璋也是忠心耿耿,主动请求拿出钱来犒赏军队。缺心眼的他到死可能还没明白过来,为什么他干的这事对朱元璋是这么有利可朱元璋还是要流放了他?

这里面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面子,你沈万三拿钱去犒赏军队,好像叫天下人都觉得你比朱元璋有钱,朱元璋还得依靠你口袋里的银子养活军队,堂堂一个皇帝的面子往哪里放?损皇帝的面子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

某个科员屡次向领导打报告说应该在某个地方修路了,这可是利在千秋的好事,可是领导却迟迟不批准,也不说明为什么,搞得这个科员很恼火。

后来还是别人提醒他,说:“你的报告里写的都是你自己进行调查分析,觉得应该修路,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关心经济建设和百姓生活似的,领导的面子都被你占去了,你的报告还能被批吗?”

这个人恍然大悟,马上把报告作了修改,说是在领导的关心和指示下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由领导拍板提出应该修路,重新递了上去。不久之后,修路工程就上马了。

有位文化界的人士,每年都会参加某单位的杂志评鉴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参加了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问他为何年年有此“殊荣”,他在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之后才公开了秘密。

原来,他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他的职位也不是重点,他之所以能年年被邀请,是因为他很会给别人“面子”。他说,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得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多鼓励、少批评。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是因为他总是顾虑到别人的面子,因此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社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他、喜欢他,当然也就年年找他当评审了。

只是不知道他这样的“给面子”能够给办好杂志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帮助。面子问题模糊了是非,助长了不良风气,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人处世中一个不好的心态。

五、面子关乎性命,宁死不丢面子

看看中国人的行事,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和面子扯上关系,当这种“面子”没有实实在在的“里子”支撑时,只能是一个悲哀。

面子人人爱,但面子这东西和金钱一样不是谁都可以轻松拥有的,不是随你个人的意愿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很多人为了面子绞尽脑汁,于是中国有这么一句俗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

陕西省宝鸡市某个乡“厚葬”成风,谁家的老人去世了,全家就得大把往外掏银子风光下葬。不这么搞就会被别人瞧不起,说是“不孝”,就连办得规模不够“标准”,也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

在这种心理下,有的人家为了赚足面子,不惜东挪西借甚至倾家荡产来操办葬礼。可悲的是,死人竟然成了这些人维护面子的资本。

2001 年,村民陈某的老母亲辞世,为了给母亲办个隆重的葬礼,他把自己家里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并向村民们借了几千元钱,但这仍不够葬礼的开支,把原本就不富裕的陈某急得六神无主。

妻子劝他说:“咱们本就没什么钱,我看就简单办办算了,孩子的学费还发愁呢,总不能不顾活人顾死人吧?”

陈某训斥老婆道:“你女人家懂什么!是不是想叫全村人都看不起咱们家?这口气必须得争,不然我一个老爷们儿以后就没脸再活着了。”

可是钱呢?

陈某当夜偷偷潜回自己打工的城里,钻入自己曾装修过的一户人家中,将这家主人的彩电、电脑和字画盗走,共卖得四千五百元钱,然后回到村里给母亲办理了葬礼。结果过了不到一个月,警察就找上门来将常忠国带走了。

攀比风,比的就是面子。你穿一件国内名牌时装,我宁可省吃俭用一个月也要买件国际名牌;你请客花五百元,我就要花一千元;你的孩子上贵族学校,我的孩子就要送到外国去留学;你敢搞婚外恋,我就要包养“二奶”??

晋代的王恺和石崇斗富想必大家都知道,现代社会里富人们之间此类的比拼也并不罕见,有一个笑话是这样的:三个大款在一起比富,甲说自己有四处豪宅、六辆汽车;乙说他有三个老婆、四个孩子;丙轻蔑地说:“我有非洲原产、欧美流行、中国引进的艾滋病!”甲和乙甘拜下风、落荒而逃。

为了面子甚至不惜性命,这也绝不是耸人听闻。春秋时期,被称为“齐国三杰”的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居功自傲,对齐景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除去此三人,齐景公让晏子想办法杀掉这三个心腹大患。

刚好这一天鲁国国君来访,齐国举行了十分隆重的欢迎仪式,宴会开始时,作为勇士的“齐国三杰”佩剑侍立。晏子按照事先的安排,派人摘了六个鲜桃献到宴会上。当着大家的面,齐景公和鲁国国君各吃了一个,又赏赐给晏子一个、鲁国国君随行的大臣一个,剩下的两个准备赏赐给三杰中的两个人吃。

但是两个桃,三个人,到底给谁好呢?齐景公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的功绩,按照功绩的大小来决定谁有资格获得桃子。公孙接先说:“我曾经为主公猎得猛虎。”晏子便给了他一个桃。

田开疆说:“我为国家征战沙场,杀敌安邦,我的功劳应该最大。”晏子又给了他一个。

古冶子说:“我的功劳也不小,我曾经在黄河中斩除龟妖救了主公的性命。”

晏子说:“看来的确是你的功劳最大,可惜桃子已经分完了,没有办法了。”

古冶子气愤地说:“我建立奇功,却得不到承认,还要受此侮辱,活着还有什么脸面?”于是拔剑自刎了。

公孙接见此情景,羞愧地说:“我功劳没有古冶子的大,却分到桃子,这种名不副实的赏赐有辱我的面子,岂能再苟且活着?”于是他也自杀了。

田开疆非常难过,他说:“我和古冶子、公孙接情同手足,如果他们两个已经先我而去,我还有何脸面活着?”于是也自刎了。

杀死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这三人的,其实并不是晏子和齐景公,而是他们各自的面子,他们为了保住面子不惜舍生赴死。晏子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知道他们三个人将面子看得比一切都重要,才能轻而易举地杀死他们。

很多事情仅仅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最后却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也正是面子在作怪。

街头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了,本是意外,大家一笑也就过去了,这是最好的结局。但有一方却非要对方道歉,而对方觉得道歉就是“丢面子”,死活不答应。要求道歉的一方见对方不肯就范,也认为对方是不肯“给面子”,于是两人你来我往,闹得不可开交,最后甚至大打出手。

吃了亏的人当然不肯就此罢手,那也太没面子了,常常听见他们说:“有种你在这等着,跑的话就是没胆子!”

对方当然不能在这种场合下逃跑“丢面子”,接着双方调兵遣将,纷纷找来帮手助阵,转眼两个人的斗殴变成了打群架。

一点儿小事搞出如此大的动静,面子在这其中的作用绝对不可低估。

看看中国人的行事,几乎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和面子扯上关系,当这种“面子”没有实实在在的“里子”支撑时,只能是一个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