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毛泽东与水浒传
18006000000023

第23章 1948年

4月2日,毛泽东在山西兴县高家村和《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当天上午,在介绍人员时,询问姓名,当他听到阮迪民(要闻版编辑)的姓名时,风趣地说:“嗯,是梁山泊上的阮氏兄弟吗?”听了一个姓张的同志,他就问:“是弓长张呢,还是立早章?”听了一个名叫水江(出版发行)的,毛泽东侧首大笑着说:“那你可不缺水呵!”

毛泽东在谈到群众齐心了,一切事情就好办了时,笑着向大家说:“你们看过《三打祝家庄》的戏吧!头两次打败了。后来研究了为什么失败,大家心一齐,采用里应外合的方法,结果第三次打胜了。”

毛泽东在谈话中,对《晋绥日报》的某篇新闻通讯,某个编者按语,也都记得清楚。他赞赏用编者按的形式,对于报纸发表的材料加以批注。他说,后来的批注虽然有缺点,但是那种负责精神是好的。他还说,金圣叹批注《三国志》,有人看不好,我看是好的,使人看时有个头绪。当然,批注的不完全对。

[附注]“阮氏兄弟”,指《水浒传》梁山水军头领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和活阎罗阮小七,他们原都是梁山水泊畔石碣村的渔民。

“金圣叹批注”,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文人。江苏长洲(苏州)人。他批注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中《水浒》。流传甚广。他将《水浒》原本(一百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回和一百二十四回等本),删去梁山大聚义后的所有章回,自撰卢俊义梦见梁山所有好汉被捕杀情节,充作结尾。

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说:“陕北的部队经过整训诉苦以后,战士们的觉悟提高了,明了了为什么打仗,怎样打法,个个磨拳擦掌,士气很高,一出马就打了胜仗。”

[附注]“磨拳擦掌”,见元康进之杂剧《梁山泊李逵负荆》第二折:“我这里磨拳擦掌,行行里按不住莽撞心头气。”

4月2日晚上,贺龙请毛泽东看晋绥边区平(京)剧团演出的《打渔杀家》和《三打祝家庄》的“第三打”。看完《打渔杀家》之后,毛泽东很有兴致地评论戏中人物萧恩。他说:“这人是一条英雄好汉,敢与压迫、剥削穷苦平民百姓的官府作斗争,敢于反抗,这是值得赞扬的。但是,只有他们父女二人,单枪匹马,力量就太单薄了。他要是能团结起广大受苦受压迫的人民,来反抗官府的压迫剥削,那力量就大了。”

4月初,毛泽东一行在途经山西五台县的台怀镇时,不仅在此住宿一夜,还参观了寺庙,参观过程中,毛泽东等看望了这里的住庙僧尼。同他们谈了话,不仅详细询问了五台山寺庙的建筑史,而且还颇有兴趣地向他们打听鲁智深和杨五郎,问他们在哪个寺庙当和尚。

[附注]杨五郎,明人小说《北宋杨家将演义》中人物,相传为杨业第五子,名延德。杨业军败于金沙滩后,入五台山为僧。

毛泽东在五台山参观寺院,问方丈:“五台山上有两个名人出家,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杨五郎,他们是在哪个寺庙里当和尚?”

方丈说:说法不一样。五台山有几个山门,塔院前也叫山门,菩萨寺也有山门。传说中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是在菩萨顶的寺庙,菩萨顶寺庙也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鲁达打死镇关西以后便逃到代州,在赵员外的协助下,来到五台山菩萨寺当了和尚,起名叫鲁智深。一次他喝醉了酒,就醉打山门。大闹僧堂。他只当了七个月的和尚,就被送下山,去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安身。杨五郎一次打败了仗,在突围中愤恨奸臣当道,残害忠良,便决定弃甲在太平兴国寺出家当了和尚,辽兵见他是个和尚,没有理睬他。这样,杨五郎才没有当俘虏。他到太平兴国寺当和尚以后,人们就把兴国寺叫五郎庙了。

方丈说完后,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五台山也到了,又实地看了一些古迹,这总比只听传说要实际多了。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再来看看……”